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

吏部二

官制

国初官制具载於诸司职掌至洪武末渐加更定革除年间多所变易永乐初悉复其旧暨建两京各衙门官职并置繁简随宜其後亦或因事损益而纲维体统一遵旧制今具列於後其所损益者各附本条之下南京所减员数正佐多寡不一不复备列

诸司职掌

凡内外各司府州县衙门并合属仓库河泊所税课司局驿逓闸坝僧道医术大小衙门合设官员及五军都督府并各卫所军职文官制度并令典名数务要周知

在京

太师      太傅

太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国初置三公府後不设官不特授但为大臣加官及赠官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太子宾客

已上皆东宫官不专授但为大臣兼官加官或赠官

宗人府

正官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首领官

经历一员

吏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选部司封司勲考功四部

後为文选验封稽勲考功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後设主事各一员

文选司洪武二十一年添设主事一员考功司正统十一年添设主事一员

首领官选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初选部等部各有印信又有主事印洪武二十九年改部为司郎中员外郎主事连衔佥书革去主事印

司务四员

後止设二员

户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永乐後添设提督仓塲侍郎一员或尚书

属官浙江等十二部

後为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後设主事各一员

浙江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本年又添一员

江西司正统五年添设主事一员七年又添设一员八年添设郎中一员【总理宣府粮储】十四年又添设主事一员

湖广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成化六年又添一员陕西司正统三年添设主事二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广东司正统元年添设主事一员四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山东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七年又添一员九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後革】弘治十三年又添设郎中一员【辽东管粮原在贵州司今改本司】

福建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後又添一员後革一员

河南司正统元年添设郎中一员【後革】二年添设主事二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山西司宣德元年添设主事一员【承运库办事】四年又添一员七年添设郎中一员【大同管粮】正统元年又添一员【蓟州管粮】二年又添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四川司宣德七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後革】正统元年添设主事一员二年又添一员七年添设郎中一员【後革】十四年又添主事一员

广西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成化元年又添一员三年又添一员贵州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成化元年又添一员云南司宣德七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後革】九年添设主事一员【後革】正统二年添一员【专管收放苏常等府草价银】八年又添一员【专管监督御马监草料】九年又添二员【专管提督山海等处粮储】景泰元年添设郎中一员【後革】

首领官浙江等十二部主事各二员【内北平部四员】

後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司务四员

後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宝钞提举司

提举一员    副提举一员【後不设】典史一员【後革】

抄纸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不设】

印钞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不设】

广盈库【後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宝钞广惠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广积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典使一员

赃罚库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外承运库【後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甲乙丙丁戊字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六员【丙丁字库二员】

行用库【後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御马仓【後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军储仓【後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张家湾检校批验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礼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仪部祠部主客部膳部

後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後设主事各一员

仪制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祠祭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主客司正统等年添设主事二员

首领官仪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後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後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仪礼司【後改为鸿胪寺另开於後】

司正一员【後改为卿】

左右副使二员【後改为少卿】

左右司丞四员【後改为寺丞革二员】

鸣赞四员【後改为属官添设五员】

序班四十四员【後为属官革十员】

首领官【後添设】

主簿一员【後添设】

属官【後添设】

司仪署【後添设】

署丞一员【後添设】

司宾署【後添设】

署丞一员【後添设】

行人司

司正一员    左右司副二员

行人三百四十五员【後减为三十七员】

铸印局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後添设一员】

教坊司

奉銮一员    左右韶舞二员

左右司乐二员

兵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司马职方驾部库部

後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後设主事各一员

武选司洪武宣德等年添设主事三员正统十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後又添设郎中一员

车驾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成化三年添设郎中一员

职方司洪武三十五年添设主事一员後又添三员正统十年添设郎中一员武库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弘治九年添设员外郎一员

首领官司马等四部主事各二员

後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後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典牧所【南京设】

提领一员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革】  典史一员

会同馆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添设一员】

大胜关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刑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浙江等十二部

後为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後设主事各二员

正统六年各司俱添设主事一员广西司

四川司成化元年各添主事一员【後革】

首领官浙江等十二部主事各一员

後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司务四员

後止设二员

司狱司

司狱六员

工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後添设提督易州山塲侍郎一员间亦设太仆寺卿及通政等官而侍郎居多

属官营虞水屯四部

後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後设主事各二员

营缮司添设员外郎一员【管修京仓】又添一员【管神木等厰】添设主事一员【管清匠司】又添一员【管缮工司】又添一员【管张家湾砖厰及修通州仓】又添一员【管临清砖厰】

虞衡司添设郎中一员【管盔甲厰】又添一员【管遵化铁厰】添设员外郎一员【管理街道沟渠】都水司添设郎中一员【管理通州至德州河道】又添一员【管理济宁至仪真河道】添设主事一员【管器皿厰】又添一员【管庆丰等闸】又添一员【管六科廊】又添一员【管卫河提举司兼临清闸座】又添一员【管泉】又添一员【管济宁以南等闸】又添一员【管沽头上中下三闸】又添一员【管徐州洪】又添一员【管吕梁洪】又添一员【管苏松水利今改郎中】又添一员【管清江提举司造船】四司郎中等官间或因事添设改革不常者今不具载

首领官营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後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後止设二员

照磨所【添设後革】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文思院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洪熙元年添设大使副使共六员不管院事

巾帽局【今设於内府】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针工局【今设於内府】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营缮所

所正二员【後革一员】  所副二员

所丞二员【後添设一员又添一员管器皿厰】

皮作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顔料局【後革】

大使一员

宝源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鞍辔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军器局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广积抽分竹木局【後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通积抽分竹木局【後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织染所杂造局【後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卢沟桥通州白河三处抽分竹木局【後添设】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正统九年卢沟桥添设副使二员

大通关提举司【後添设】

提举一员    副提举二员【後革】

典史一员

龙江提举司【南京】

提举一员    副提举二员

典史一员

龙江抽分竹木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大胜港抽分竹木局【南京後革】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後添设一员】

都察院

正官

左右都御史二员

左右副都御史二员

左右佥都御史四员

後因巡抚地方添设不拘员数

首领官

经历一员    都事一员

照磨所【後添设】

照磨一员【後添设】 检校一员【後添设】

属官浙江等十二道监察御史六十员

後增为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十员

浙江道十员

江西道十员

湖广道八员

陕西道八员

广东道七员

山东道十员

福建道七员

河南道十员

山西道八员

四川道七员

广西道七员

云南道十一员

贵州道七员

司务四员

後止设二员

司狱司

司狱六员

通政使司

正官

通政使一员   左右通政二员

左右参议二员

首领官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中书舍人二十员

明会典卷三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脱脱
  卷一九九 唐紀十五·司马光
  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七·佚名
  ◎“挥金如土”“一钱如命”·恽逸群
  第六八红禀光绪九年十月四日一一二一一-三·佚名
  第十九卷 宋·缪荃孙
  卷二·胡一桂
  晋出帝本纪·欧阳修
  吴中行传·张廷玉
  卷九十七·佚名
  卷九十·雍正
  三十七年·佚名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幼黄·唐圭璋

      幼黄字成玉,永新人。绍定二年(1229)生。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第三人。调官未上而宋亡,避匿不出。   水调歌头   寿段知事。时方旱,祈雨大作   有喜君初度,风雨作秋声。连旬烈日,稻畦麦垅欲扬尘。好是天瓢在手,笑把君

  • 续雪谷·唐圭璋

      念奴娇   砌红慵扫,问东风、应念西园寥落。帘卷垂杨莺啭巧,才见还因飞却。捻指光阴,关心节序,总在秋千索。翻翻双蝶,傍人争趁行乐。   曾记步月归来,秦争弹偏,共倚阑干角。别後池亭谁鬥草,多少芳游担阁。世事升沉,人生

  • ◆闻过先生吴海(闻过斋集)·顾嗣立

    海字朝宗,闽县人。博学负气节,为宣城贡尚书师泰、晋安林学士泉生所推重。性不悦流俗,慕邹鲁之风,徙居不克,因自号鲁客。世遭丧乱,家益贫甚,扁其斋曰「闻过」,学者称曰闻过先生。洪武初,部使者欲荐于朝,力辞不出。素与永福王翰友

  • 卷257 ·佚名

    梅尧臣 送张唐民 楚甸有行客,西风一孤舟。 远随淮月上,若与星槎浮。 野岸袭幽芳,气清露已秋。 得意美鱼蟹,白酒问沙头。 梅尧臣 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 送子居大梁,关中乃关外。 往者边事繁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四·陈厚耀

    齐史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吕在南阳宛县西】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从其封姓故曰吕尚穷困年老以渔钓干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非龙

  • 卷之八十六·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正月辛酉。祈谷于上帝。遣庄亲王载勋恭代行礼。外记注  ○以礼亲王世铎、署正蓝旗满洲都统。明发  ○以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崇礼署镶黄旗护军统领。明发  ○以正红旗满洲副都统熙拉布署镶黄旗满

  • 御制读叔孙通传·班固

    御制读叔孙通传叔孙待诏时谀言免虎口汉王憎儒服短衣随左右緜蕞肄朝仪百官敬奔走尊卑各以次奉觞起上夀稷嗣拜奉常五百赐金受诸生悉为郎分金不已有诸生乃推伏叔孙圣人否子舆辟衍仪其道比妾妇贤哉鲁两生穷不失所守

  • 六、从人文主义回到基督信仰·林语堂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多年来自认为无宗教信仰的我,现在又回到了基督教的信仰。要我解答颇不容易,因为宗教的本质是很偏向于个人的。但我相信许多人在寻找一种可满意的宗教时,曾遭遇和我相同的困难。一个有思想的人若处在漫无

  • 目录五·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目録五卷十卤簿一皇帝大驾卤簿玉辇【一】导葢【一】拂尘【一】提鑪【二】香合【二】盥盆【一】唾壶【一】水瓶【二】马杌【一】交椅【一】仪刀【三十】鞬【三十】豹尾枪【三十】殳【四】防

  • 卷二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十六人物志九十六忠义传八【满洲八旗八康熙十七年至二十七年共七十五人】五穆都五穆都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世居叶赫地方顺治十五年以护军参领从

  • 吴祖耀·周诒春

    吴祖耀 字觉生。年二十九岁。生于天津。永久通信处。北京掌扇胡同二号。已婚。女一。初毕业于日本横滨圣约瑟学校。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化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民国三年。得硕士学位。为美

  • 卷二 集情·陈继儒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韩翃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讬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

  • 论语纂疏卷七·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论语纂疏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纂疏卷七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子路第十三凡三十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劳如字】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语録曰先是率他○辅氏曰凡民之行

  • 卷四百三十二·佚名

    △第二分经文品第三十六之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

  • 佛说决定毗尼经·佚名

    群录皆云炖煌三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万人。尔时世尊。如龙王视观察大众。观大众已告诸菩萨。仁者谁能于后恶世。堪忍护持正法。以诸方便成就众生。尔时弥勒菩

  • 四阿鋡暮抄解第一(此土篇目题皆在首是故道安为斯题)卷上·佚名

    阿罗汉婆素跋陀撰符秦西域三藏鸠摩罗佛提等译阿鋡暮(秦言趣无)前礼善逝法众坏有众(礼三尊众能除结也)当说所欲。略速义说。是故三法当说。弟子问说。是有三法说。是三法何义。师答法依三门(面也向也)结句。是次第作是

  • 序·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唐 道宣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序(作者非无标名显别)京兆崇义寺沙门释道宣撰述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寔三宝之舟航。依教建修定慧之功莫等。住持佛法群籍于兹息唱。自大师在世偏弘

  • 周易本义通释·胡炳文

    注释书。元胡炳文撰。12卷,书前有延祐丙辰(1316)自序。此书据朱熹《周易本义》,折衷是正,并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初名《精义》,后删繁去冗改称《通释》。收入《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