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卦卷十

《周易·序卦》第十

[疏]正义曰:《序卦》者,文王既繇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二篇。其先后之次,其理不见,故孔子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故谓之《序卦》焉。其周氏就《序卦》以六门往摄,第一天道门,第二人事门,第三相因门,第四相反门,第五相须门,第六相病门。如《乾》之次《坤》、《泰》之次《否》等,是天道运数门也。如《讼》必有《师》,《师》必有《比》等,是人事门也。如因《小畜》生《履》,因《履》故通等,是相因门也。如《遁》极反《壮》,动竟归止等,是相反门也。如《大有》须《谦》,《蒙》稚待养等,是相须也。如《贲》尽致《剥》,进极致伤等,是相病门也。韩康伯云:“《序卦》之所明,非《易》之缊也。盖因卦之次,讬象以明义。”不取深缊之义,故云“非《易》之缊”,故以取其人理也。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且圣人本定先后,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然则康伯所云“因卦之次,讬象以明义”,盖不虚矣。故不用周氏之义。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屯刚柔始交,故为物之始生也。

[疏]正义曰:王肃云:“屯刚柔始交而难生,故为物始生也。”卢氏云:“物之始生故屯难。”皆以物之始生释屯难之义。案上言“屯者,盈也。”释《屯》次《乾》、《坤》,其言巳毕。更言“屯者,物之始生”者,开说下“物,生必蒙”,直取始生之意,非重释《屯》之名也。故韩康伯直引刚柔始交,以释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夫有生则有资,有资则争兴也。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众起而不比,则争无由息;必相亲比,而后得宁也。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此非大通之道,则各有所畜以相济也。由比而畜,故曰“小畜”而不能大也。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礼所以适用也。故既畜则宜用,有用则须礼也。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否则思通,人人同志,故可出门同人,不谋而合。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顺以动者,众之所随。

[疏]正义曰:郑玄云:“喜乐而出,人则随从。孟子曰:吾君不游,吾何以休?吾君不豫,吾何以助?此之谓也。”王肃云:“欢豫,人必有随。”随者,皆以为人君喜乐欢豫,则以为人所随。案《豫卦·彖》云:“《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即此上云“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其意以圣人顺动能谦,为物所说,所以为豫。人既说豫,自然随之,则谦顺在君,说豫在人也。若以人君喜乐游豫,人则随之,纣作靡靡之乐,长夜之饮,何为天下离叛乎?故韩康伯云:“顺以动者,众之所随。”在于人君取致豫之义,然后为物所随,所以非斥先儒也。

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可大之业,由事而生。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可观则异方合会也。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巳,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相合则须饰,以脩外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极饰则实丧也。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不养则不可动,养过则厚。

[疏]正义曰:郑玄云:“以养贤者宜过于厚。”王辅嗣注此卦云:“音相过之过。”韩氏云:“养过则厚。”与郑玄、辅嗣义同。唯王肃云:“过莫大于不养。”则以为过失之过。案此《序卦》以《大过》次《颐》也。明所过在养。子雍以为过在不养,违《经》反义,莫此之尤。而周氏等不悟其非,兼以过失释《大过》之名,巳具论之于《经》也。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过而不巳,则陷没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物穷则变,极陷则反所丽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言《咸》卦之义也。凡《序卦》所明,非《易》之缊也,盖囚卦之次,讬以明义。《咸》柔上而刚下,感应以相与。夫妇之象,莫美乎斯。人伦之道,莫大乎夫妇。故夫子殷勤深述其义,以崇人伦之始,而不系之于离也。先儒以《乾》至《离》为上《经》,天道也。《咸》至《未济》为下《经》,人事也。夫《易》六画成卦,三材必备,错综天人以效变化,岂有天道人事偏于上下哉?斯盖守文而不求义,失之远矣。

[疏]正义曰:韩于此一节注破先儒上《经》明天道,下《经》明人事,于《咸》卦之初巳论之矣。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夫妇之道,以恒为贵。而物之所居,不可以恒,宜与世升降,有时而遯也。物不可以终遯,遯,君子以远小人。遯而后亨,何可终邪?则小人遂陵,君子日消也。故受之以《大壮》。阳盛阴消,君子道胜。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以柔而进也。晋者,进也。虽以柔而进,要是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伤于外,必反脩诸内。家道穷必乖,室家至亲,过在失节。故《家人》之义,唯严与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家人尚严其敝,必乖也。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巳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巳必决,益而不巳,则盈,故必决也。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以正决邪,必有喜遇也。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巳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井久则浊秽,宜革易其故。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革去故,鼎取新。既以去故,则宜制器立法以治新也。鼎所以和齐生物,成新之器也,故取象焉。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旅而无所容,以巽则得出入也。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说不可偏系,故宜散也。涣者,离也。涣者发畅而无所壅滞则殊趣,各肆而不反则遂乖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夫事有其节,则物之所同守而不散越也。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孚,信也,既巳有节,则宜信以守之。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守其信者,则失贞而不谅之道,而以信为过,故曰小过也。有过物者必济,行过乎恭,礼过乎俭,可以矫世厉俗,有所济也。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有为而能济者,以巳穷物者也。物穷则乖,功极则乱,其可济乎?故受之以《未济》也。

猜你喜欢
  周书·金滕·佚名
  三传辨疑卷六·程端学
  清夜钟·石成金
  御制孝经序·顺治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林语堂
  卷四十八·乾隆
  誊稿后记·胡兰成
  左传折诸卷一·张尚瑗
  卷六·李光地
  第一篇 学贵有恒(中)·丰子恺
  襄公·襄公十五年·左丘明
  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七十七·佚名
  卷第七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彭定求

        卷180_1 【登锦城散花楼】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卷180_2 【登峨眉山】李白   蜀

  • 高似孙·唐圭璋

      似孙字续古,馀姚人。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庆元五年(1199),武学博士。嘉泰三年(1203),被命知信州,放罢。开禧元年(1205),知严州,与祠禄。嘉定元年(1208),知江阴军。嘉定十七年(1224),著作偌郎。宝庆元年(1225),知处州。有疏寮小集   

  • 莲子居词话卷之三·吴衡照

    香祖笔记有可议处王新城尚书,立论和平近理,然亦有可议者。如香祖笔记,以尹吉甫惑听妻谗,至使其子伯奇衣苔带藻,作履霜之操,此与晋献、骊姬之事何异。而诗人顾称之,其犹后世词人之谀韩侂胄、贾似道者,动拟以伊周,庸足信乎云云。

  • 卷三百七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一芭蕉类【附美人蕉】五言古芭蕉赞         【宋】谢灵运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含萼不结核敷华何由实至人善取譬无宰谁能律莫昵縁合时当视分防日甘蕉       

  • 卷一百二十五 志一百·赵尔巽

      ◎食货六   △征榷会计   征榷清兴,首除烦苛,设关处所,多仍明制。自海禁开,常关外始建洋关,而釐局之设,洋药之徵,亦相继而起。三者皆前代所无,兹列着于篇。至印花税、烟酒加徵,均试行旋罢,不具载。   常关。顺治初,定

  • 卷之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鲁褒传·房玄龄

    鲁褒字元道,南陽人。癖性好学广闻博识,家境贫寒独立不移。晋元康(291~299)之后,法制尽被破坏,鲁褒痛感当时贪婪成风,于是隐姓埋名,撰著《钱神论》,借以讽刺世风。文略如次:钱作为一种实物,具有乾坤的象征,内方像地,外圆像天。聚积

  • 卢杞传·欧阳修

    卢杞,字子良,父亲卢弈,被安禄山杀害,卢杞有口才,但十分丑陋,脸如鬼,呈蓝色。居常衣食寒碜不以为耻,人们不知其矫情,都说他有乃祖卢怀慎遗风。靠父荫任清道率府兵曹参军,仆固怀恩曾召他为朔方府掌书记,因病而免,补为鸿胪卿,出任忠州

  • 卷十一·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一宫殿华盖阁道上应天文魏阙明堂详备往牒凡以式示崇闳由来尚矣我朝宫殿制度自外朝以至内廷多仍胜国之旧而斟酌损益皆合於经籍所传以为亿万年攸芋攸宁之所煌乎盛哉且夫治莫隆於孝政莫重於农桑

  • 二十八年(上)·佚名

    (乙未)二十八年大明萬曆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戌,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大臣及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全數問安。答曰:「知道。」○卯時,上行望闕禮于時御所。○注書李德溫,賑濟場摘奸後,啓曰:「臣往賑濟別場,取考今

  •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四时荐新仪荐日主人等诣家堂 常服 盥 启祏 辟匰门焚香灼油燎主人奠新【或槃或鼎】清钟【一茶】笾【四 菓羞二餈羞二】主妇奠副【新鼎则副槃新槃则副鼎】清钟【一饭】豆【四 脯腊二菹醢二】 

  • 第五十五卦:《丰卦》·佚名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白话】《丰卦》象征盛大丰满:亨通,君王能够使天下达到盛大丰满;就不用忧愁,好比太阳位居中天,光芒万丈。《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白话】《象辞》说:《丰卦》的卦象

  • 仲子書卷五·冯云鹓

    祠墓古蹟仲子墓在開州北七里西南為戚城東北為蒯瞶臺各距二三里墓前有享殿三楹東西廂各一及石羊虎林門明嘉靖中置守墳户有司春秋時祭仲氏裔孫歲一赴開祭墓則在開州者為眞墓也一在長垣縣東北三里古蒲邑世傳為衣冠墓一在

  • 地狱品法句经第三十(十有六章)·佚名

    地狱品者,道泥梨事作恶受恶罪牵不置。妄语地狱近,作之言不作。二罪後俱受,是行自牵往。法衣在其身,为恶不自禁。苟没恶行者,终则堕地狱。无戒受供养,理岂不自损。死啖烧铁丸,然热剧火炭。放逸有四事,好犯他人妇。卧险非福利,毁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尊者世友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千問品第七之二   [一]四沙門果者.謂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此四沙門果幾有色等者.一切應分   別.謂沙門果所攝身語業是有色.餘皆無色。幾有見等者.一切

  • 卷第七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大圣!一切如来授尊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则已

  • 知圣篇·廖平

    《知圣篇》是廖平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分正、续二编,正编初稿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改定于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三十年(1904)由绥定府中学堂刻成;续编则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正编合编,先后收入《四益馆丛书》和

  • 安宅陀罗尼咒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时,大光、无量光二位菩萨奉众花国最胜灯王如来之命,来至娑婆世界,授安宅陀罗尼咒,谓此咒多所饶益。佛对阿难说应受持供养此经咒。又本经之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