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五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四时荐新仪

荐日主人等诣家堂 常服 盥 启祏 辟匰门焚香灼油燎

主人奠新【或槃或鼎】清钟【一茶】笾【四 菓羞二餈羞二】主妇奠副【新鼎则副槃新槃则副鼎】清钟【一饭】豆【四 脯腊二菹醢二】 告【某年月日孝孙某等祗荐时羞敢告】降拜二【迎神】 献一【如祭献仪】 拜二【送神】焚币 闭祏 出荐新説见前但所荐有三一五谷麦菽黍稻是也一蔬菓樱韭枣芰是也一鱻腥鱼鲔羔雁是也然荐必有副如荐蔬谷以鱻腥副之荐鱻腥以蔬谷副之一荐祗一副如荐韭祗用卵荐麦祗用鱼荐黍祗用豚荐稻祗用雁类稻黍以槃鱼豕以鼎随荐器所用而副器因之

三荐之外复有荐好羞一礼周礼庖人共祭祀之好羞谓生时所好者如文王嗜菖歜曽晳嗜羊枣屈到嗜芰类生好之则死羞之此是恒礼而屈建以非仪却之不孝甚矣但常祭之时好物或不能适登且祖先具在不便加器则于登物时荐之此亦荐新中之一大节也【周礼加笾豆原有蔆芰不知屈建何以言非荐品也】荐不用簠簋以荐黍荐稻荐稷各有正荐则五谷不必另设也但荐虽各时而概用稻饭则以稻为恒食非簠簋所储物耳

士荐用特豚大夫以上用羔特豚者豕之一体周礼注小豕也羔亦羊之小者但楚语又云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故畧用笾豆以见意若仪礼有荐新如朔奠用特豚鱼腊三鼎则丧中之荐与此不同

汉惠帝时叔孙通曰古者春尝菓方今樱桃熟可献宗庙诸荐之献自此始然含桃之荐已见月令或汉初失此礼故言之岂始自汉乎

荐祗在寝今之家堂是也然礼每言荐于寝庙必兼庙言者以为此庙中之寝非荐在庙也祭出主荐不出主主尚不出况出庙乎

嵗荐仪【夏至日】

荐日诣家堂埽除 主人等常服 盥 启祏 开匰门 焚香灼油燎

告【某年月日孝孙某等祗修嵗荐敢告】 降 拜二【迎神】

主人奠簠【一 黍稷】簋【一 稻菽】鼐【一 牲兽】鼎【一 禽鱼】爼【一 拍折】主妇奠清钟【三 茶汤饭】铏鼎【一 牲湆】陪铏【二 禽鱼湆】 一献【仪见前】主人奠笾【四 菓羞餈羞】主妇奠豆【四 膴腊菹醢】 再献

拜二【送神】 焚币 彻 闭祏 出

此家堂之荐贵贱并行者仪义俱见前

宗堂长孙仪并同

魏髙堂隆曰士特豚大夫以上将之以羔或加以犬而已不必三牲也庶人则惟其时宜鱼雁而已故一鼎一鼐畧为大小以合奇数其所实或羊豕野牲或鸡鱼皆可用铏本陪鼎以一加二亦奇数也特豚者豕之一体与特豕不同

嵗祭仪【冬至日嵗荐在内】

斋戒【前三日】

迫日扫除室堂【室即藏祏之室堂前堂也嵗荐祗在室中】

设位【室堂俱中设二案一近西为始祖位一近东稍南为世室位两傍各五案为祧祖位 启左祏设一短屏蔽长房髙祖匰室仍闭如故】

香案【室堂每案设罏一烛台二】

室东下案 尊壶【各一】琖【二十五】傍设澡槃帨有架【前堂同】堂东下案 尊壶【各一】爵【二十四】斚【二十四】画钟【不计数】 西下案 乐器【大同 小同 铜吹 箫 笛 管 笙 拍板 大皷 小皷】阶下大罏有棜禁

择傧二人 祝嘏二人【族中子弟能者为之】庖饔四人 乐员四人

主人【推尊贵者为之贵同则仍以亲序若贵相悬者不得僭越】省牲【豕一羊一】杀牲【刳涤藏堂下侧室】瘗毛血【嵗荐无省牲以下三事】

授庖人荐槃【十二 嵗荐不用】鼎盂【六十】爼槃【六十】铏椀【六十】

授饔人簠簋【二十二】清钟【三十六】笾【九十六】豆【九十六】

辨明焚香灼油燎 主人等【通族每房若干人 不妇俱】各易盛服【贵者易朝服余各本等新服】 序立【主人居中长房长孙次主人后次贵者又次长孙后其余以世次左右赞分列】揖【仪见前】

乐作【用大小同铜吹大皷】阕 【赞】启祏

乐再作 阕【赞】出主

乐三作 阕【赞】安主

【赞】行灌礼【嵗荐无此】

【右傧取香草末和赞酒玉琖授主者】跪【众皆赞跪】灌【三灌赞于地】兴【主人等各退后三步复进立】

【赞】迎神【乐赞作】拜【众皆拜】兴拜兴跪【乐赞止】祝告【祝读祝赞文毕】伏【乐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赞】行荐腥礼【嵗荐无此】

主人出迎牲【内于庭】宰牲【分两肩献中余以左右分十体】治腥槃【每槃腥羊豕各一体】主人引槃入祝以币従【卷纸为赞十二币】奠币【祝奠币赞各案前】荐腥【奠腥槃】

【赞】初献 主者诣案前【赞】跪【众皆跪】献【主者奉琖傧者奠各案祧室每室各二】起【乐止】

【赞】迎主出堂【用响乐赞导出】安主【各安赞位讫】防神【乐赞作】拜【众皆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赞】行荐熟礼【嵗荐无此】

庖进熟槃【每槃熟羊豕各一体】主人引槃入【赞】荐熟【仪如前】

【赞】再献【主者奉爵余如前】

【赞】行祭礼【此后嵗荐俱同祗少二献并主不出入耳】

饔奉簠簋【黍稷稻菽各一】清钟【茶汤饭赞各三】进粢饮【奠各赞案】侑奏清乐【如前】阕

庖奉鼎盂【羊豕鱼雁翰各五】爼槃【脾臄拍折各五】铏椀【杂羮赞各五】进鼎爼进铏【奠各赞案】侑 奏管乐 阕

【赞】三献【此长房长孙主之以嵗荐始此耳】

【赞】迎主入室【用响乐导入】安主 迁馔【移堂上馈食赞奠各案前】侑奏合乐 阕

【赞】四献【此次贵主之】

【赞】受酢【赞】跪【皆跪 傧取神赞前酒爵授主者】神赐饮食【主者啐酒授执事赞】起谢神【乐赞止】拜【皆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彻 燕

周礼司尊凡时祭必朝践两尊再献又两尊则一祭原有设四尊者今宗堂之燕虑酒不足则较时祭加二尊礼固有如是也

祝文 以祗修时祭时字易嵗字【长孙嵗荐只自告如前嵗荐仪】祭时燕兄弟古无明文惟特牲少牢诸礼于宾长献尸后有主人献宾及众宾与堂下献长兄弟众兄弟之文皆在尸未卒食之前则燕礼原有举之食先者故楚茨诗皇尸载起神保聿归诸父兄弟备言燕私正言皇尸入室燕礼遂作所谓燕不在堂而在寝者此时正相合也若阳厌尸谡改馔作燕则又祭毕之燕中庸燕毛在旅酬后此稍不同然正可并举耳余説见前

燕以长房长孙主爵谓收族固宗房事也此时贵者当易服以昭穆为次第后燕亦然

【赞】迎主出堂【用响乐赞导出】安主

【赞】行酳礼

饔奉笾【菓羞四餈羞四】豆【脯腊四赞菹醢四】进笾豆【奠各赞案】侑 奏合乐 阕

【赞】五献【此昭穆最尊者一人主之主者奉斚余仪同】

进加笾加豆【奠各案嵗荐无此】

【赞】六献【此又次贵者主之无则仍用主初二献者 嵗荐无此】

【赞】七献【此通族推各房尊者各主之 嵗荐无此】

【赞】饮福受胙【主者诣赞案前】跪【皆跪 傧取赞神斚授主者】神赐饮食【主者啐酒赞讫】起谢神【乐赞作】拜【皆拜】兴拜兴跪【乐赞止】嘏告【告赞毕】伏【乐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彻 燕

【赞】送神 焚币 内主 闭祏 揖 出

嘏告式见时祭仪

若贵者在官兄弟摄祭其摄仪摄告文式与时祭同忌奠仪

忌日主人等诣家堂 素服 盥 焚香灼油燎 出主【考忌与妣俱妣忌与考俱】 跪 告【今某日为讳辰孝子某等敬申哀奠敢告】起拜二

设簠簋【二】清钟【三】 主人奠鼎【一牲】陪鼎【一 野牲】爼【一杂胾】主妇奠铏【一 杂羮】豆【八 膴腊四菹醢四】好羞槃【谓生平所嗜物】 献【用醴酒不计数】 拜四

彻【无时】 焚币 闭祏 出

斋服有端素端二色皆可用

奠有多鼎如遣奠用五鼎大敛奠用三鼎类若余奠不过一鼎今断以一鼎一陪则亦酌诸奠而得其中者若周礼好羞原以生平所好食物言此与祭义思其所嗜意同【説见前】至豆笾并荐今祗列八豆者按朔奠无笾有豆杂记遣奠有载粻者而有子讥为失礼则餦餭粉糗奠所不用若其余诸奠则无不以脯醢醴酒为常用之物故献爵纯用醴酒八豆纯用脯醢而笾羞不用此正以忌日寓丧奠之意所谓无其礼而有其义者世不乏知礼宜共鉴之

墓祭仪【清明日霜降日】

前一日埽茔 葺封 视疆域 归

省牲【羊一豕一】杀牲【刳涤 或牷献或体献随俗行事】

择傧二人 皷吹四人

设神亭【虚位】 治牲槃【长槃二】 黍稷槃【连槅】 清钟槃【木缶有葢】鼎爼槃【用一槃中分三行五槅前行五槅代牲鼎次行五槅代熟爼三行五槅代羮铏】 笾

豆槃【用一槃中分四行四格前行四格菓笾二行四格餈笾三行四格醢豆四行四格菹豆】 琖爵 斚 尊 壶 香罏 烛台纸币诸需用物

向晨 备舟车【或舟或车】主人男妇等 葢仗 皷吹迎神亭并牲礼往 设席 铺毺 易盛服【如时祭仪】 进牲槃以下五槃讫

【赞】序立【如前】揖【皆揖】跪【皆赞跪】祝告【祝读赞文毕】伏【乐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赞】行初献礼

主者【长贵嫡三者见前】诣案前【赞】跪【皆跪】献【主人奉考琖主妇奉妣琖傧受奠】起【皆起】

【赞】行再献礼

主者【初献用贵嫡则此以长者主再献】诣案前【赞】跪【皆跪】献【主人奉考爵主妇奉妣爵】起【皆起】

【赞】行三献礼

主者【子弟侄并妇等主三献】诣案前【赞】跪【皆跪】献【男各奉考斚妇各奉妣斚】起【皆起赞】复位拜【乐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赞止】焚币 彻皷吹迎神亭返

墓祭祠后土仪

设席 奠牲槃三【豕鸡鱼】 笾豆槃八【菓二餈二腊二醢二】 清钟槃二【汤饭】 纸币

【賛】就位【以次贵者主之】

【賛】跪祝告【祝读賛文毕】伏【乐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賛】行三献礼

主者诣案前【賛】跪【賛】初献【賛】再献【賛】三献 起【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賛止】焚币 彻

古墓祭有用牲牢者椎牛祭墓是也有用牲鼎者使奴入市买肉是也但三礼不及墓祭遂鲜考据此彷

佛庙祭而以通俗例行之其鼎俎笾豆各有槃槅此非杜撰明制宫中小祭献及小燕享俱用之便于行庖李献吉传中所称攅槃者是也今俗亦名攅榼大抵时俗所通用者今一凖以鼎俎笾豆之数则通俗而仍不失古制大意所谓礼贵达情者此耳余説见前特牲诸礼凡众宾兄弟皆可酳尸此三献与前时祭嵗祭终献皆同

周礼人职凡祭墓必以人扮后土氏尸以祭墓必当祠土神也今俗例亦有之但俗行在祭墓前今移在后用宋儒礼云

祝文式【用宋制】维年嵗次月朔日辰孝子某敢昭告于某亲某官府君之墓嵗序流易【雨露既濡霜露既降】瞻埽封茔不胜感慕谨以洁牲庶羞祗荐嵗事尚飨祠后土祝文式 维某年嵗次月朔日辰某官姓名敢昭告于土地之神某躬修嵗事于某亲某官府君之墓惟时保佑实赖神休敢以酒馔敬伸奠献尚飨清明霜降不能两行清明用牲牢皷乐傧赞奠献男妇俱诣故谓之祭若霜降祗可用鼎俎笾豆黍稷清钟数槃而余俱无有则荐而已矣然但称祭不及荐者以祭可该荐且古无墓荐名色既将议礼则一名亦不可杜撰防自用也是谱极辨正朱礼之谬而独于墓祭二祝文纯用朱礼葢不敢自为制作如此祭外神礼【附】

若外神之祭则莫如社

古天子祭天地凡大地圜丘方泽诸祭皆主天地大神言此惟天子得祀之若又曰土曰五方之则虽同是地而祗及方神所谓五方之社自诸侯大夫以下及士庶皆可私祀故祭法云王自立社曰王社为羣姓立社曰大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为百姓立社曰国社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此直如后世里社之制凡一乡一井皆得设坛壝以申祷赛周礼所谓州社市社春秋所谓书社千社清丘之社皆是也但古礼国社侯社明分为二而今则祗以社稷一坛当国家之祭非州县官不得与而民间社祀则另设城隍土地诸神载在祠典城隍惟官祭而土地则各方各里皆得下逮是土地一祭其即古者民社之遗与苐其神则古以后土为土神【共工氏之子名后土】农与稷为田主之神【厉山氏之子名农稷即弃也】今世俗亦多立名氏以徼敕封然率不典无可据则祗虚其名曰土谷之神而已若其祭期则用春秋之二仲随俗定日明堂位云春社秋省载芟传春借田而祈社稷良耜传秋报社稷古但言春秋而日则卜之至其仪其物则应有牲币粢盛巫史皷乐等以诸礼云司祝用牲币季冬命太史赋牺牲诸侯社稷用少牢惟社丘供其粢盛与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与男巫望衍女巫祓除【今上已祓除亦名社祭】等则夫社酒社饭社肉社旂社皷社箫虽草野朴畧不无可笑然亦古礼均有之非戱事也

周礼大司徒云田主各以其野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谓农稷为田主神其所树社树则各以其土所宜之木树之遂以名其社与野如树松则曰松社松野树栗则曰栗社栗野类此即后世栎社枌榆社之所由昉也朱子不解田主为田神以为用所宜木为社树又用此社树为田之木主故其注鲁论哀公问社章谓用所宜木以为主此错解周礼文又错认齐论哀公问主于宰我是社主遂两骑其説而周章为言即语类答问尚不能决不知社主之制以石不以木见春秋周礼诸注故唐神龙中议立社主韦叔夏等引吕氏春秋及郑説以为社主用石又后魏天平中太社石主迁于社宫则是社主不用木一语可决无烦拟议也余见予论语稽求篇

次则司命

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一曰司命周礼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司中者文昌第五星司命即第四星也葢天子祀司民司禄而诸侯以下多祀司命故楚词九歌有大司命少司命大司命为三台中之上台主司命为太尉少即文昌宫星今世士大夫家多祠文昌此本五祀七祀之一且又为歴代所恒祭此祭神之最近古者特后世以梓潼张姓者当之则诞妄耳其祭期当在春时以春祀司命冬祀泰厉也其物用特牲次用黍稷用酒醴设馔与五祀等礼器注凡社稷五祀皆三献其特牲或用羽牲【古祗翰音今鹅鸭皆是】或以牲体代之皆可诸外祭用牲仿此

次则方岳之神

周礼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注五岳者东泰南霍西华北恒中嵩也五祀五岳皆诸侯以下所得祭者但晋后极重东岳今世相沿亦祗晓东岳之祭此虽与五祀室神疏戚稍别不必定祀然祀亦无碍若谓季氏旅泰山到底是僭则季氏之旅本就泰山而祭之其名曰造且又以徧陈羣神之故其名曰旅造与旅皆祭之大者大夫有此自是犯分若今世爵阀原有贵于诸侯者诸侯即当祭五方五祀山川社稷嵗必徧举谁谓泰山不可祀也

又次则古圣贤之在其地者

生其地如济南祠伏生北海祠郑康成类居游其地如桐乡祠朱邑沔阳祠诸葛忠武侯类

古于先圣有释菜释奠之礼不尸不舞不备仪物不卜时日自天子至中下士皆可行之则孔子先圣汉儒先师在春秋二仲州县官既主殷祭而释菜释奠则学士随时可行今徒以官祭之故致不学之儒反谓释奠私祭为僭为亵而州县官亦遂禁士子入学私祭是尊而不亲将古礼所称入学摰师博习亲师诸义悉荡然矣今欲入学祭则或致烦黩当先择祠宇然后卜日设位合诸士子或子弟行事其仪物则设馔奠酒必洁致芹藻以少存释菜之意郑氏曰释奠者设荐馔酌奠无迎尸以下之事郑司农曰释菜以古者士见师奉菜为摰菜直是疏食菜羮之菜此与天子释奠必合乐享币不同葢今之殷祭古亦名释奠而释菜则薄祭下逮学记曰皮弁祭菜文王世子曰释菜不舞不授器一献无介语是也

若五祀则嵗徧焉

五祀见于仪礼周礼及礼运曲礼王制月令祭法曽子问诸经甚备大抵皆天子诸侯大夫以下及士庶人之通祭祗天子加二祀士庶或减二或减三耳若五祀之神则往有不同祭法以司命中霤国门国行公厉为五祀月令以户灶中霤门行为五祀而白虎通刘昭范晔髙堂隆诸君则又以门户井灶中霤为五祀今防従白虎通诸君者以司命别有祀公厉则在官于十月朔有鬼神坛之祀【此即周礼冬堂赠无方之祭也】行则与门与户较于出入稍重复而祖祓行道又非寻常所当祀则一如月令春祀户夏祀灶季夏祀中霤秋祀门冬祀行而以井改行为五者之神嵗必徧焉嵗徧者言每嵗必周此五者也但贵则周之士庶则或祀灶或祀户已耳若其祭期则月令每祀三月凡十二月皆有祭而独中霤祗季夏一月多寡不均且季夏一月既祭灶又祭中霤觉烦溷无纪因祗以四立日并季夏之朔行事一凖月令四孟迎立主祭之义较为精确若仪物则古用羊牲今亦苐用羊而一如月令之户先祭脾灶先祭肺中霤先祭心门先祭肝井先祭肾【或祗用此五物而羊牲以牲体代之】于是祭黍稷祭醴设馔凡三献郑注所谓五祀祭献必以三为度者若其祭所则古礼先设席在奥而后迎尸而祭于其地今无尸无奥则但设主而祭其地可已虽孔疏有殷祭在庙周祭在宫之分然此皆室神凡宫室皆有之不必庙也若荀子又云五祀执荐者百人侍西房此以禘禴烝尝及大祫为五祀与此不同

猜你喜欢
  孟子集编卷十二·真德秀
  论语集解义疏卷八·皇侃
  提要·陆陇其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七章 太上·林语堂
  第72章·老子
  梁惠王下·孟子
  卷二·高闶
  卷二十四·王道焜
  卷四十·王与之
  凡音之起(1)·戴圣
  《孟 子》·佚名
  戒杀四十八问目录·周梦颜
  答 或 问·太虚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八·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八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叶景山·唐圭璋

      景山感皇恩后,为水调歌头“昭代数人物”一词。后者乃北宋时作品,有可能为景山作,姑系景山于此。   感皇恩   寿越总管   十月小春时,蓂舒六翠。天佑皇家诞贤裔。熊罴协梦,疑是麒麟分瑞。世间无限事,都如意。   

  • 全闽诗话卷六·郑方坤

    ○明张以宁张以宁学士奉使安南御制诗送之至则其国王陈日煃卒其世子日坚遣陪臣阮亮求诏玺以宁不许曰此吉礼非凶事也且既易世矣当以奉闻因留居洱江俾人往谕之安南世子遂复遣陪臣杜顺卿来告讣太祖喜以宁称任使亲为祭文遣

  • 秋色·闻一多

    (芝加哥洁阁森公园里)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陆游紫得象葡萄似的涧水翻起了一层层金色的鲤鱼鳞。几片剪形的枫叶,仿佛朱砂色的燕子,颠斜地在水面上,旋着,掠着,翻着,低昂着……肥厚得熊掌似的棕黄色的大橡叶,在绿菌

  • 卷二·篁处集·朱祖谋

    小重山·畣叔问梅润经熏不下衣。闭门三日雨,晚莺稀。东风和絮转晴丝。红芳尽,慵和饯春词。欢事隔年非。樱桃三见后,剩斜晖。闲愁取次报君知。漂花水,流恨上朱扉。红林檎近·枇杷分笼樱初罢,系枝铃仨圆。素手荐

  • 奏折·乾隆

    太子少保尚书【臣】蒋溥谨奏为恭刻圣制以光文治事乾隆十四年二月发出御制诗四十四卷自丙辰至丁卯一纪所作四千有奇命翰林诸臣中字画端楷者分卷抄录仍藏之内殿不令付梓特制序文於卷首盖圣德谦冲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意至

  • 列传第五十·李延寿

    王罴 孙长述 王思政 尉迟迥 弟纲 纲子运 王轨 乐运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汉河南尹遵之后,世为州郡着姓。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刺史崔亮有知人之鉴,见罴雅相

  •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吐蕃·刘昫

    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利鹿孤有子曰樊尼,及利鹿孤卒 ,樊尼尚幼,弟傉檀嗣位,以樊尼为安西将军。后魏神瑞元年,傉檀为西秦乞佛炽盘所灭,樊尼招集余众,以投沮渠蒙逊,

  • 卷三 晉二十條·陶岳

      高祖先兆  高祖尚明宗女,宮中謂之石郎。及將起兵於太原,京師夜間狼皆羣走,往往入宮中。愍帝患之,命諸班能射者分投捕逐,謂之「射狼」。或遇諸途,問曰:「汝何從而來?」對曰:「看射狼。」未幾,高祖至,蓋「射」亦「石」也。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四·焦竑

      行太僕寺   苑馬寺   鹽運司   ◆行太僕寺   卿   ○卿   陜西行太僕寺卿趙得祐傳(永平志)   山西行太僕寺卿陳先生沂墓志銘(顧璘)   陜西行太僕寺卿商公廷試行狀(張元抃)   △陜西行太僕寺卿趙得祐

  • 卷之四十五·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十一月。丙辰。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赵尔巽、据电奏、请仍准道员蔡琦试办川省兵工厂等语。着照所请。  ○御史世珣奏、宪政实行。宜仿各国模范。宽其选举之权。严其被选之士。下宪政编查馆知之。 

  • 世家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三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惠王。忠惠献孝大王讳祯蒙古讳普塔失里忠肃王长子母曰明德太后洪氏。 忠肃王二年乙卯正月丁卯生十五年二月以世子如元宿卫。 十六年十

  • 小 引·许寿裳

    鲁迅逝世,转瞬快到十一周年了。那时候我在北平,当天上午便听到了噩音,不觉失声恸哭,这是我生平为朋友的第一副眼泪。鲁迅是我的畏友,有三十五年的交情,竟不幸而先殁,所谓“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因此陆续写了十多篇

  • ●毛詩多識卷二·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召南   ◆召南◆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蔽芾甘棠

  • 代序 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

    今年旧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师满六十岁诞辰,佛学书局因为我是他的老友,嘱写些文字以为纪念,我就把他出家的经过加以追叙。他是三十九岁那年夏间披剃的,到现在已整整作了二十一年的僧侣生涯。我这里所述的,也都是二十一年前

  • 新华严经论 第五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十方佛所以同名为此十住法证圣位法流已入法界大海。同佛圣位智慧故。是以佛与法慧菩萨名同。为表法同故。又明十住法门因果齐故。佛位果德菩萨为因。因与果体不异。是故同名。说此十住法时升须弥山顶上

  • 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佚名

    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末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三茅真君,归命朝礼,即可祈求消灾获福,保命长生。三茅真君即:东岳上卿司命太玄妙道冲虚圣佑真君(茅盈)、

  • 法华十罗刹法·佚名

    一卷,失译,法华经陀罗尼品所列十罗刹女之修法也。

  • 俱枳罗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一卷。宋法贤译。佛对阿难说之。俱枳罗为陀罗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