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仲子書卷五

祠墓古蹟

仲子墓在開州北七里西南為戚城東北為蒯瞶臺各距二三里墓前有享殿三楹東西廂各一及石羊虎林門明嘉靖中置守墳户有司春秋時祭仲氏裔孫歲一赴開祭墓則在開州者為眞墓也一在長垣縣東北三里古蒲邑世傳為衣冠墓一在清豐縣東南三十里趙讓村古頓邱地亦蒲境世傳為招魂墓仲子父母墓在卞橘東仲村仲子廟在泗水東郭明萬歷十九年泗水令譚好善出俸重修仲子廟在濟寧州城南四十里仲家淺聞創始於唐任城令賀知章金元以後代有修葺康熙二年增修坊曰志隘乾坤氟凌今古中為正大門左忠信門右明決門衛公殿旁左有聞喜堂右有中興祠以上四條見仲里志仲里在泗水縣東六十里相傳為子路故居今名仲村石門一在費縣西南九十里關陽鎮西一在平陰縣北十里齊地以石為之故濟水之門也二賢庄在沂水縣西北八十里閉公山上相傳為閔子避地之所又有子路依栖岩上有曬書臺試劍石以上三條見山東通志問津處在南陽府葉縣北一十里即葉人

長沮桀溺耦耕之所下有東流水後人因建問津橋蒲城在大名府長垣縣今

為縣治子路為蒲宰孔子入其境稱有三善即此地也學堂岡在

長垣北十里昔夫子往返魯衛講道之地後人因建廟焉題曰四子言志處傾蓋亭在兖州府郯城縣北十里孔子遇程子於途傾蓋而語命子路以東帛贈之今建亭焉石門橋在河間府任邱縣南二十里道旁有石碣題稱先賢子路止宿處?虎尾處在東平州西四十里力梁山相傳先賢?虎尾於此山二賢祠在浙江

杭州府湧金門外合子貢同祀名柳洲二賢祠相傳吳越春秋載從孔子奉先王雅琴禮樂適越之處禦水堤在東昌府范縣東北郭外俗名子路堤自西徂東相接數百里周敬王十一年魯定公元年仲子三十四歲從孔子自齊歸魯因陽虎亂政退修詩書講學於此時值衛水大泛率衆築堤防禦故堤以仲子名上有祠堂與城相近仲氏書堂在濟寧州南六十里魯橋洲上初名仲氏學以上九條見仲里志仲子子路墓在觀城縣東南負瑕村石門在費縣西南即子路宿於石門處山巔二石柱猶存子路堤在壽張縣西南世傳子路所築先賢仲子祠在萊陽縣西南嵯峨鄕矯家莊先賢仲子廟在范縣城北一里子路堤上以上五條見山東通志雎州有匡城古屬宋世謂孔子畏於匡即此按括地志匡城本漢長垣縣在滑州城西南十里而匡城北十五里有蒲鄉河南通志子路祠堂在子路山相傳子

路讀書處宋嘉祐四年劉秩劉可隠等建子路祠堂三楹今廢東阿志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有水出黄城山東北逕方城水東流注潕水故聖賢?墓記曰南陽葉邑方城西有黄城山是長沮桀溺耦耕之所有東流水則子路問津處尸子曰楚狂接輿耕於方城蓋於此也水經注杏壇之北世傳子路捻丁石蓋石之靨也夫所謂勇於義而已豈區區若是耶元楊奐東遊記泗古卞邑仲氏之先有為邑大夫者因占籍稱卞里人數傳而生季路應秋水夜月之瑞云後仕衛死孔悝難藁葬澶淵子啟始歸卞卞里誌序石門莊在嶧縣東三十里相傳為子路宿處按子路所宿之石門齊地春秋隱公三年盟於石門是也當從通志屬今平陰縣嶧縣志故卞城在泗水東五十里古卞明國也湯伐有卞春秋地入於魯為卞莊子之邑襄公二十九年公還自楚季武子取卞告曰聞守卞者將叛臣帥師以討之是也城為市里城東有卞橋泗水逕之龍門山在泗水縣西北三十里即所稱石門也以上二條見泗水志石門山在曲阜東北五十里子路宿於石門閭氏地里考以為魯之郭門孔尚任謂即石門山王士禎信之孔貞瑄又謂為尼防之後障泰岱之門屏夫子作琴操於此曲阜志謹按仲里志載石門在河間府任邱縣南二十里相傳即先賢與農門問答之地然去魯甚遠仲子未嘗遊歷其地考之山東通志一在關陽一在平陰俱屬齊地泗水志以為即龍門山雖云魯地古無此名惟孔尚任季重氏石門集云古石門寶魯國都鄙之分南北往來此稱孔道西可達魯東可達卞漢人高士傳稱晨門魯人為魯守石門司其啟閉者夫魯無二石門子路負米養親負笈從師僕僕於卞與魯者不宿此安宿乎闕里新誌亦云石門山在縣北五十里即子路宿處然則石門之在曲阜得此説而論始定作志者錄其遠而棄其近奚可哉道光壬辰嘉平月崇川後學馮雲鵷謹誡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襄十九年,尽二十一年)·孔颖达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佚名
  卷一百三十五·卫湜
  卷十·赵鹏飞
  卷十一·毛奇龄
  卷三·江永
  第二十部分·毛公
  卷十八·王天与
  卷四百八·佚名
  卷五十·佚名
  卷六十·道世
  序·佚名
  佛法与孔子之道·太虚
  卷第二·佚名
  雪霁便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深·唐圭璋

      深号蘖泉。   玉漏迟   绿树深庭院。侵帘暝草,沿砌幽藓。问讯馀芳,糁迳碎红千点。暗有芹香堕几,认杏栋、营巢新燕。晴思软。春光几许,费人裁剪。   梅阴地湿无尘,但密袖薰虬,静看诗卷。半掬羁心,似翠蕉难展。花事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秋收之后。地点 蛙儿家外面。人物 仆甲 大姐 二姐 三姐 父亲 母亲 蛙儿〔幕启:景如第一场,但屋子靠后一些。靠近台口,大树数株,左右都有小道。中间一小道,通到蛙儿的家。屋子增加了一间,原有的两间也修理齐整

  • 第三十出 败露·许自昌

    【剑器令】〔末冠带众随上〕参破这根由。果然是落他机彀。且仔细将伊追究。怎能胡掩乱搊。莫信直中术。须防人不仁。下官蔡九知府。为宋江题了反诗。差戴宗到京。请问个下落。他昨日回来。书中叫说解至京师。下官到

  • 列传第四十九 谢尚 谢安(子琰 琰子混 安兄奕 奕子玄 安弟万 万弟石 石兄子朗朗弟子邈·房玄龄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阳尹温峤吊之,尚号咷极哀。既

  • 卷五十·志第三十一·食货五·脱脱

        ◎食货五   ○榷场   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熙宗皇统二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九月,命寿州、邓州、凤翔府等处皆置。海陵正隆四

  •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甲寅朔。  ○乙卯上驻跸江天寺。  ○丙辰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御舟泊镇江府。  ○丁巳上登陆驻跸句容县龙潭地方

  • 纷华·胡宏

      胡子曰:行纷华波动之中,慢易之心不生。居幽独得肆之处,非僻之情不起,上也。起而以礼制焉,次也。制之而不止者,昏而无勇也。理不素穷,勇不自任,必为小人之归,可耻之甚也。  尧、舜以天下与人,而无人德我之望,汤、武有人之天

  • 提要·吕柟

    【臣】等谨案二程子抄释十卷明吕柟编前有自序称初得二程全书于崔铣以其中解説六经四书之语与门弟子问答行事之言统为一书浩大繁博初学难于观览因钞出心所好者集为八卷凡二十九篇而卷首所列程子门人姓氏后有嘉靖辛夘柟

  • 序·赵顺孙

    四书纂防序子朱子四书注释其意精密其语简严浑然犹经也顺孙旧读数百过茫若望洋因徧取子朱子诸书及诸髙第讲解有可明注意者悉彚于下以便观省闲亦以鄙见一二附焉因名曰纂防顾子朱子之奥顺孙何足以知之架屋下之屋强陪

  • 卷十四·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四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文辉【先生仲兄与三先生之子康熙癸酉举人】京师寓书问德清胡渭生【字胐明】着易图明辨一书中有引及我家之书以置辨者原舛编云数不得为图衍不得为画二句真千古格言顾其説有不

  • 卷十六·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六宋 魏了翁 撰僖公十六年至二十六年【一】书星陨陨石各随闻见而记十六年注陨落至而书正义曰陨落释诂文公羊传曰曷为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是随闻见先後而记

  • 卷三十七·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七天子之孝备凶荒宋真宗时臣僚言江西连年荒旱不能预兴水利为之备于是乃降诏曰朕惟旱干水溢之灾尧汤盛时有不能免民未告病者备先具也豫章诸郡县但阡陌近水者苗秀而实高仰之地雨不时至苗

  • 贤愚经卷第八·佚名

      (三九)盖事因缘品第三十四(丹本为三十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竹林精舍。慧命阿难。竹林中坐。心自思惟。如来出世。甚奇甚特。今诸弟子。蒙佛恩泽。于四供养。无所乏少。各获安隐。得尽苦际。一切世间。诸

  • 卷第二·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住杭州真寂禅院语录 三门。这门庭八字打开了也。大众作么生。休向脚跟下。重添多少泥。 弥勒殿。横拖布袋呵呵笑。十字街头等个人。且道。等甚么人。咄。 佛殿。金佛不度炉

  • 定庵类稿·卫博

    诗文别集。南宋人卫博撰。四卷。博生平里籍未详。约高宗绍兴十年前后在世。工文,尝参戎幕,奉使至金,未行而止。乾道四年(1168)以枢密院编修官致仕。此编收诗三十七首,奏札、表、启、书、序、记、铭、杂文等一百六十余首。

  • 四字鉴略·王仕云

    《四字鉴略》是清代顺治年间,江苏南京进士王仕云着手编纂的一本四字一句的概述中国通史的书。凡一卷,更为简洁,易记易诵。侧重记述政治、军事大事,与国家兴亡朝代更替无关的略而不书。 此书顺治年间成书,为了避清帝讳,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