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广要道章第十二

[疏]正义曰:前章明不孝之恶,罪之大者,及要君、非圣人,此乃礼教不容。广宣要道以教化之,则能变而为善也。首章略云至德、要道之事,而未详悉,所以于此申而演之,皆云广也。故以名章,次《五刑》之后。《要道》先于“至德”者,谓以要道施化,化行而后德彰;亦明道德相成,所以互为先后也。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言教人亲爱礼顺,无加于孝悌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风俗移易,先入乐声。变随人心,正由君德。正之与变,因乐而彰,故曰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别,明男女、长幼之序,故可以安上化下也。)

[疏]子曰至于礼。○正义曰:此夫子述广要之义。言君欲教民亲于君而爱之者,莫善于身自行孝也。君能行孝,则民效之,皆亲爱其君。欲教民礼于长而顺之者,莫善于身自行悌也。人君行悌,则人效之,皆以礼顺从其长也。欲移易风俗之弊败者,莫善于听乐而正之;欲身安于上,民治于下者,莫善于行礼以帅之。○注言教至悌也。○正义曰:言欲民亲爱于君,礼顺于长者,莫善于身自行孝悌之善也。○注风俗至于乐。○正义曰:云“风俗移易,先入乐声”者,子夏《诗序》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韦昭曰:“人之性系于大人,大人风声,故谓之风。随其越舍之情欲,故谓之俗。”《诗序》又曰:“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是“入乐声”之义也。云“变随人心,正由君德”者,《诗序》又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以斯言之,则知乐者本于情性,声者因乎政教,政教失则人情坏,人情坏则乐声移:是变随人心也。国史明之,遂吟以风上也。受其风上而行,其失乃行礼义以正之,教化以美之。上政既和,人情自治,是正由君德也。云“正之与变,因乐而彰,故曰莫善于乐”者,《诗序》又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尚书·益稷篇》:舜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孔安国云:“在,察。天下理治及忽怠者,皆是因乐而彰也。”案《礼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则自生人以来,皆有乐性也。《世本》曰:“伏羲造琴瑟。”则其乐器渐于伏羲也。史籍皆言黄帝乐曰《云门》、颛顼曰《六英》、帝喾曰《五茎》、尧曰《咸池》、舜曰《大韶》、禹曰《大夏》、汤曰《大?》、武曰《大武》,于乐之声节,起自黄帝也。○注礼所至下也。正义曰:云“礼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别,明男女、长幼之序”者,此依魏注也。《礼》云:“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非礼无以辨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是也。云“故可以安上化下也”者,释“安上治民”也。制百口:“礼殊事而合敬,乐异人而同爱。敬爱之极,是谓要道。神而明之,是谓至德。故必由斯人以弘斯,教而后礼乐兴焉,政令行焉。以盛德之训传于乐声,则感人深而风俗移易;以盛德之化措诸礼容,则悦者众而名教着明。蕴乎其乐,章乎其礼,故相待而成矣。然则《韶》乐存于齐,而民不为之易;《周礼》备于鲁,而君不获其安:亦政教失其极耳,夫岂礼乐之咎乎?”

礼者,敬而已矣。(敬者,礼之本也。)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居上敬下,尽得欢心,故曰悦也。)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疏]礼者至道也。○正义曰:此承上“莫善于礼”也。言“礼者敬而已矣”,谓礼主于敬也。入明敬功至广,是要道也。其要正以谓天子敬人之父,则其子皆悦;敬人之兄,则其弟皆悦;敬人之君,则其臣皆悦:此皆敬父兄及君一人,则其子弟及臣千万人皆悦,故其所敬者寡而悦者众。即前章所言“先王有至德要道”者,皆此义之谓也。○注敬者,礼之本也。○正义曰:此依郑注也。案《曲礼》曰“毋不敬”是也。○注居上至悦也。○正义曰:云“居上敬下”者,案《尚书·五子之》歌云“为人上者,奈何不敬?”谓居上位,须敬其下。云“尽得欢心,故曰悦也”者,言得欢心,则无所不悦也。案《孝治章》云:“故得万国百姓及人之欢心”是也。旧注云“一人,谓父、兄、君。千万人,谓子、弟、臣也”者,此依孔传也,一人指受敬之人,则知谓父、兄、君也。千万人指其喜悦者,则知谓子、弟、臣也。夫子、弟及臣名,何啻千万?言千万人者,举其大数也。

猜你喜欢
  卷三·朱熹
  第十二章 11·辜鸿铭
  卷四十三·郑玉
  卷二十七·何楷
  士容论第六 审时·吕不韦
  卷三百七十五·佚名
  卷三·佚名
  卷三十八·佚名
  四十五、他是阿谁·慧开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圆悟克勤
  答边润寰问(三则)·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五无返复经·佚名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五·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21 ·佚名

    舒岳祥 送俞宜民归马耳峰 晴雪集林薄,朝阳熙陇苗。 青天堪数雁,白路自通樵。 愁我未归客,别君还过桥。 何时烧短烛,软语更终宵。 舒岳祥 宿龟石寺 朼来谁主我,野寺得闲行。 借屋安书庋,就岩

  • 卷十·王安石

    <集部,总集类,唐百家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十 宋 王安石 编 皇甫冉下六十五首 奉和徐州王相公彭祖井之作 上公旌节在徐方旧井莓苔近寝堂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清虚不共春池竞盥漱偏宜夏日长闻道

  • 山谷外集诗注卷七·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外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七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林为之送笔戏赠 阎生作三副规摹宣城葛【三副栗尾枣核散卓皆笔名宣州诸葛氏能作笔柳公权求之不能用惟王右军能

  • 卷四百十八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乙亥,樞密院言:「荊湖北路羅家蠻刼掠財物,焚燒屋宇,申訴多不受理,上下隱蔽,將來減退兵將,糧道恐難通行。詳前此唐義問累奏移廢城寨已畢,而蠻情不能上戴寬恩,輒敢侵犯不已,若不隨宜討

  • 卷六十七 景德四年(丁未,1007)·李焘

      起真宗景德四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冬十月甲午朔,太陽當虧,雲陰不見。   詔河北諸州軍增葺城池樓櫓之具,令轉運使、緣邊安撫都監分往檢校。   選殿前司龍騎卒材勇者隸龍猛。先是,此軍十三指揮皆募強盜以充,時寇

  • ●卷十五·邵伯温

      程宗丞先生名颢字伯淳,弟侍讲先生名颐字正叔,康节先公以兄事其父太中公,二先生皆从康节游。其师曰周敦颐茂叔。宗丞为人清和,侍讲为人严峻,每康节议论,宗丞心相契,若无所问,侍讲则时有往复。故康节尝谓宗丞曰:“子非助我者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纪昀

    列传宋 【六十八】○宋六十八何■〈〈卤,仌代乂〉上木下〉孙傅陈过庭张叔夜 聂昌张阁张近郑仅 宇文昌龄【常】许几程之邵 龚原蒲卣谢文瓘 陆蕴黄寔姚佑 李伯宗何常叶祖洽 霍端友蔡薿何■〈〈卤,仌代乂〉上木下〉孙

  • 世家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三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穆王。忠穆显孝大王讳昕蒙古讳八思麻朶儿只忠惠王长子母曰德宁公主忠肃王六年丁丑四月乙酉生性聪慧入元宿卫。 忠惠王五年二月丁未高

  • 商辂传·张廷玉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考取乡试第一名。正统十年(1445),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整个明代,三试都是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被授予修撰官,不久与刘俨等十八人进东阁学习。商辂长得英俊奇伟,皇上亲自把他选为展书官。成阝王监国

  • 卷二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三十人物志一百十忠义传二十二【汉军八旗二康熙年中共一百八人】祁熊嘉祁熊嘉汉军镶黄旗人原籍广寜康熙十三年以监生随四川总督周有德征叛镇谭洪熊嘉督饷军前至保寜广元县遇贼刼粮力战

  •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司马迁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正义】: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之家”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索隐卫,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汉书曰与主家僮卫媪通。案:既云家僮,故非老。或者媪是老称,

  • 陆鸿棠·周诒春

    陆鸿棠 字傅元。年二十八岁。生于上海。父梅亭。业木商。本籍住址。上海南市竹行弄三朵里对过。未婚。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上海益智学校教员。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建筑工程。民国四年。得学

  • 卷十二·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二     元 李廉 撰文公【名兴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在位十八年】左氏【注文公僖公之子夫人声姜所生僖公薨文公立】【周襄王二十六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左氏【注先君未葬而公即位不可旷年

  • 卷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古文考足利学所藏古文尚书三本每篇经文字体太奇今别摘取而特着于篇以附于考文后其文有增减字原异者备记之于各篇考异下此编更取古今字异者耳但恨元本字形不明偏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缁衣集传四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着録是书取缁衣一篇各为章目分不烦第一咸服第二孙心第三民表第四好仁第五王言第六禁行第七徳壹第八壹徳第九示厚第十不劳第十一成敎第十二忠敬第十三亲贤第十四慎

  • ●续清凉传卷上·张商英

      朝奉郎权发遣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张商英 述  商英。元祐丁卯二月。梦游五台山金刚窟。平生耳目所不接。想虑所不到。觉而异之。时为开封府推官。□告同舍林邵材中。材中戏曰。天觉其帅并闾乎。后五月。商英。

  • 观经序分义卷第二·善导

    沙门善导集记  从此以下就文料简。略作五门明义。一从如是我闻下至五苦所逼云何见极乐世界已来明其序分二从日观初句佛告韦提汝及众生下至下品下生已来明正宗分。三从说是语时下至诸天发心已来正明得益分。四从阿难

  • 弘戒法仪·法藏

    佛教戒律汇编。明天启三年(1623)法藏撰。二卷。意在“以禅、法、律三宗,会归实相无相、涅槃妙心之一旨”。全书分三部分:(1)集三归、五戒、八戒、剃度十戒,并比丘白四羯磨及菩萨戒等,成三十一品;(2)录《沙弥律仪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