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五无返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尔时佛在祇树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梵志。在罗阅只国闻舍卫人多慈孝顺奉经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啮杀其子。父故耕不视其子。亦不啼哭。梵志问曰。此儿谁子。答言。是我之子。梵志曰。是卿子者。何不啼哭。而耕如故。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善者有报。恶者有对。愁忧啼哭。何所追逮。设不饮食。何益死者。卿今入城。我家在某处。愿过语之。吾子已死。不须持二人食来。梵志自念。此人无返复。儿死在地。情不愁忧。而返索食。此人不慈。无有比类。梵志便行入城。诣耕者家。见死儿母。即便语之。卿儿已死。父言但持一人食来。何以不念子耶。儿母逆为梵志说譬喻言。子者如客。来依人止。来亦不却。去亦不留。此儿本我亦不唤来。自来过我生。死亦自去。非我力乃便进退。随其本行。追命所生。又语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姊即向梵志说喻言。我等兄弟。譬如工师入山斫材缚筏。水中卒逢大风。吹破筏散。随水流去。前后分张。不相顾望。我弟亦尔。如是宿命因缘。一时共合会。在一家生。随命长短。死亡无常。合会有离。我弟命尽。各自随行。无常对至。随其本行。不能相救。又语死者妇。卿夫已死。何不啼哭。妇复为梵志说喻言。我等夫妇。因缘共会。须臾间已。譬如飞鸟暮栖高树。扰扰作声。向明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夫妇如是。无常对至。随其本命。不能相救。又语其奴。汝大家儿死。何不啼哭。奴复说喻。我之大家。因缘合会。我如犊子随逐大牛。人杀大牛犊子在边。不能救大牛。无常之命。不可得救。奈何愁忧啼哭。亦无所益。梵志闻之。心惑目瞑。不识东西。闻此国人。孝顺奉道。供事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未有善应。而见五无返复人。劳身苦心。远来至此。了无所益。又问行人。佛在何许欲往问之。行人答曰。近在祇洹精舍。梵志即往到佛所。稽首佛足作礼。却坐一面。愁忧低头。默无所说。佛知其意。谓梵志曰。何为低头。愁忧不乐。梵志白佛言。所愿不果。违我本心。是故愁忧也。佛问曰。有何所失。白佛言。我从罗阅只国来。闻此国人孝顺奉敬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见五无返复人。是故愁忧不乐。佛言。何谓无返复者。梵志白佛言。见父子二人耕地下种。子死在地。父亦不愁。反更索食。而反向我说无常事。母妇及姊与奴。都无愁忧。是为大逆无返复也。佛言。不然。不如卿语。此之五人。最有返复。知命无常。非愁忧所逮。是故自定。无有愁戚。世间俗人。不识无常。懊恼啼哭。不能自胜。譬如人得热病。不自觉知。恍惚妄语。良师与药。热即除愈。不复妄语。俗人愚痴。愁忧啼哭。不能自解。能知无常。不复愁忧。如热病愈。此之五人。皆得道证。梵志闻之佛语。即自克责。我为愚惑。不识道义。今闻佛语。如盲得目。冥中见明。

    佛说五无返复经

猜你喜欢
  卷第五·霁仑超永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序·宝唱
  竹溪善禅师塔铭并序·太虚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八·智周
  三十二相品第九·佚名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皈依三宝品讲录·太虚
  鹤林天树植和尚语录序·佚名
  卷二百八十九·佚名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五·宗喀巴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法藏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卷二·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序·佚名
  卷第十三·普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伯虎·唐圭璋

      朝中措   伯虎伏以判府中大先生,二年边城,作   成士类。既著文以励学者,又复增请荐名,   为邦人无穷之利。兵祸荒凉之馀,遽能复承   平之旧数。非思造特达,何以得此!乡闾士   夫、庠序诸生等方日颂盛德,而讴歌

  • 赵温之·唐圭璋

      温之,宋宗室,广平郡王德隆四世孙,官修武郎。   喜迁莺   琼姿冰体。料莹光乍傅,广寒宫里。北陆寒深,南园春先,此后万花方起。翦霞鬥萼,裁蕊砌□,天与高致。大潇洒,最宜雪宜月,宜亭宜水。   好是。天涯庾岭上,万株浮动

  • 歴代诗话卷二十五·吴景旭

      丁集中之下  古乐府  匹  子夜歌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吴旦生曰字书匹僻吉切偶也配也合也歌中隠匹配之义此借字寓意也周礼媒氏入币纯帛无过五两注云必言两者欲得其配合之名左传币锦二两杜预注云二丈为一

  • ◆吴万户讷(万户集)·顾嗣立

    讷字克敏,休宁人。少学兵法,习骑射,从父总管礼于靖江,收复五溪蛮峒。至正末,蕲黄盗破徽州,待制郑玉师山、前进士杨维祯铁崖,荐其才于淛省,授建德路判官,兼义兵万户,与元帅李克鲁会军昱岭关,同复徽州。丁酉岁,明兵临郡,随元帅阿鲁辉

  • 相思·胡适

    自我与子别,于今十日耳。 奈何十日间,两夜梦及子。 前夜梦书来,谓无再见时。 老母日就衰,未可远别离。 昨梦君归来,欢喜便同坐。 语我故乡事,故人颇思我。 吾乃澹荡人,未知“爱”何似。 古人说“相思”,无乃颇类此?(一九一五年

  • ●卷十二·周密

      ○姜尧章自叙(单丙文附)   番易有布衣姜夔尧章,出处备见张辑宗瑞所著《白石小传》矣。近得其一书,自述颇详,可与前传相表里云。   "某早孤不振,幸不坠先人之绪业,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谓名公钜儒,皆尝受其知矣。内翰梁公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八·佚名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甲戌朔除补原任福建按察司佥事李琯以原官分巡福宁道○两广总督刘继文上琼南抚安防御要机八事一绥戢安业抚民不令携贰一遣逐流寓奸徒不为盗媒一墟废铺前房舍不为巢窟一设法稽查保甲不致窝盗一议增水寨

  • 卷之一千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西汉年纪卷二·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高祖七年冬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羣臣皆朝贺仪先平眀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歩卒【汉书作戍卒】卫官【史记作卫宫】设兵张旗志【一作帜】传曰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

  • 卷一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一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高帝纪第一下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师古曰夏音工雅反已解於上】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

  • 卷一百九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戒逸欲宋高宗建炎三年张浚上言曰臣辄有愚恳干冒圣聪区区爱君之诚不能自已惟陛下赦宥臣近自京西按历陕右风闻道路之言谓陛下近遣使臣二名於种师中处收买宝劒二口

  •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佚名

    【提要】 陈轸的大计在楚国得不到赏识,他也就开始向秦国献计献策了。他的言说充分运用了类比、暗喻、寓言等形象的修辞手法,无疑是一流的口才。 【原文】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 叙·冯梦龙

    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悲愤莫喻,不忍纪,亦不忍不纪。余既博采北来耳目,草《纪事》一卷,忠逆诸臣,别为《绅志略》,私备遗忘,敢云传信。友人借观,竟以灾木,方愧多事,贻诮识者。未几,得程进士《孤臣纪哭》;又未几,得无名氏都城日记;最后得陈

  • 卷八十六·佚名

    △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千人。文殊师利。与商主天子俱在会中。尔时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如来常以几种神变调伏众生。佛告天子。我以三种神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四复次云何识蕴差别。此亦五种应知。一由安住故。二由杂染故。三由所依故。四由住故。五由异相故云何安住。谓一习一 欲者欲界诸识执外色尘。名色

  • 题焚经台诗·宋真宗

    唐太宗文皇帝制门径萧萧长缘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定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此台在洛阳。台者坛也。考此烧经比论之坛。乃后汉明帝筑也。元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八已说三根取非至境。余三鼻等。与上相违。谓鼻舌身。唯取至境。如何知鼻唯取至香。有说。断息时则不嗅香故。此因于义未足证成。设有息时能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