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二十七

明 何楷 撰

周景王之世诗二篇

子衿郑子产不毁乡校也【序云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意亦近之而特未明此诗立言之旨按左襄三十有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惟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王应麟云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诸侯筑宗庙宫室台榭门廏莫不书而以学校见于六经者鲁之頖宫郑之乡校而已愚按郑时有毁乡校之议故至乡校者颇少子产意在使夫人游焉论学之余因之议论国政而知其所行之得失所以通篇皆属望生徒来游之语】

青青子衿【侵韵子贡传申培说丰氏本俱作?】悠悠我心【侵韵】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韩诗作诒】音【侵韵 赋也青者生徒所服衣衿之色重言青青者不一青也以生徒之衆而言子指生徒也衿与襟同古作?尔雅云衣眦谓之襟孙炎云交领也说文云交袵也古者斜领下连于袵名衿衿是领之别名故传云青衿青领也顔之推家训云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衿交领也邺下诗本既无也字羣儒因?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毛传以青衿为学子之所服其说必有所本盖古制若尔悠说文云忧也纵之为言缓也推开而缓言之故以为假设之辞我子产自谓也往往之乡校也宁犹岂也嗣继也音德音之音谓言论也言汝生徒辈服儒者之服不一其人而踪迹无常不知曾一至乡校否有深足系我之忧思者虽我身亲国政不能时时至彼以相省视而尔辈藏修息游于斯独无议论绪余继续而入吾之耳者乎子甚望之也学记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盖不独学者为学之勤而为人上者视学之勤至于如此尝怪子产为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兴忠信毙汰侈国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其论用人谓宜学而後为政不以政学则似亦明乎教学之理者然孔子但称之为衆人之母以为能食之不能教也及观此诗曰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其所为不毁乡校者不过意在风听胪言以知所行政事之善否而已而于身亲临视劳来匡直之化无闻焉此孔子之所以深许其仁而终不许其能教也又中说载房玄龄谓薛收曰道之不行也必矣夫子何营营乎薛收曰子非夫子之徒与天子失道则诸侯修之诸侯失道则大夫修之大夫失道则士修之士失道则庶人修之修之之道从师无常诲而不倦穷而不滥死而後已得时则行失时则蟠先王之道所以续而不坠也古者谓之继时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如之何以不行而废也此解义自可通但非诗意】 青青子佩【叶支韵蒲眉翻亦叶灰韵蒲枚翻】悠悠我思【支韵亦叶灰韵新才翻】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灰韵亦叶支韵陵之翻赋也佩说文云大带饰也从人从几从巾佩必有巾巾谓之饰毛传以为士佩瓀珉而青组绶案玉藻士佩瓀玟而緼组绶緼乃赤黄之间色孔谓毛读礼记作青字夫緼如何读为青此附会不足信也佩用青色亦古者学子之佩宜尔今无考来来之乡校也即未望其嗣音独不可来而一涉足乎词愈浅而意愈挚矣】 挑【说文石经丰氏本俱作?】兮达兮在城阙【月韵】兮一日不见如三月【韵】兮【赋也挑通作誂说文云相呼诱也徐锴云按项籍欲与汉高祖誂战今文作桃达博雅云逃也又说文云行不相遇也盖言其互相呼诱而逃不能使人遇之也阙说文云门观也徐云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城阙城楼也在城阙者郑玄云以侯望为乐按记曰燕辟废其学即此是也一日不见生徒之在乡校则思念之深有如三月不见之久子产之属意于听言可谓切矣抑子产诚欲听言即何人不可下问而独切切于乡校是求者岂非谓其未登仕籍率意而谈罔识忌讳且士被服礼义诵述先王其是非或不大?乎虽于教化未臻而政治自是称美孔子赞为古之遗爱有以也】

子衿三章章四句【子贡传云东迁学废君子伤之赋子?申培说云王室下衰学政废弛弟子多倍其师君子伤之而作是诗所谓弟子多倍其师者味诗意盖近之然属之王风则无所考证当是以一日三月同于王风采葛篇语辄移置之耳其浅陋如此至朱子谓此诗獧薄不可施之学校乃以淫奔之辞目之然其作白鹿洞赋中有云广青衿之疑问则仍用序说何也】

丰美贞女也郑徐吾犯之妹许聘公孙楚矣公孙黑又欲娶之女不可竟适楚此诗疑即其事【左昭元年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惟所欲与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子晳盛饰入布币而出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观之曰子晳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妇妇所谓顺也适子南氏子晳黑字子南楚字按晳欲强娶徐妹诚为非礼妹能以义自持不畏强御此女之贞者也圣人以其有禆风化故录之】

子之丰【叶送韵芳用翻陆德明云说文作妦】兮俟我乎巷【叶送韵胡贡翻丰氏本作巷】兮悔予不送【韵】兮【赋也子指公孙楚也字子南丰通作丰郑玄云面貌丰丰然丰满也俟通作竢待也巷里中道也悔恨也俱见说文我予皆女子自谓也送谓随去也徐吾犯既请命于子南子晳听女自择所与故子南来女家而女所居在巷必先繇巷而後适堂子南始之至巷以待此女女骤见之已有委身从一之意特以礼在别嫌故不敢送也不当送而不送姑托为追悔之辞以自解非真恨其不送也何者此女明于礼者也】 子之昌【阳韵】兮俟我乎堂【阳韵】兮悔予不将【叶阳韵资良翻】兮【赋也昌说文云美言也上曰丰赞其容貌之美此曰昌赞其言辞之美俟我乎堂则左传所谓戎服而入之时也将者携持之谓悔予不将犹云恨不与之相见也未成为妇自无相见之礼左传亦曰女自房观之】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阳韵】叔【丰氏本作尗後同】兮伯兮驾予与行【叶阳韵寒刚翻 赋也士昏礼云女次纯衣纁袡次首饰也纯衣丝衣也袡缘也是则嫁时宜服纯衣而此云衣锦者据郑玄解卫诗云国君夫人翟衣而嫁今衣锦者在涂之所服以此推之则纯衣纁袡乃新妇之礼衣而衣锦褧衣则嫁时在途之衣也又亲迎之礼壻御妇车授绥姆为加景衣乃驱景衣即褧衣也解见硕人篇亦谓之明衣所以必用褧衣者不独恶其文之着礼注谓为行道御尘令衣鲜明是也孔云妇人之服不殊裳而经衣裳异文者以其衣裳别名诗须韵句故别言之耳其实妇人之服衣裳连俱用锦皆有褧叔少也幼者称也伯长也此从嫁者之人各就其长幼而呼之非必谓父与己之昆弟也礼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酬以束锦姑飨妇人送者酬以束锦若女自他邦来嫁妇人送者不踰境丈夫送者赠之如前礼此叔伯即所谓送者也驾命驾也女以初盟既定义不二适故观见子南之後异日即盛治服饰呼叔伯之送者而告之曰汝速为我命驾吾将与女偕行以适子南之家矣时子南以子晳为梗故不敢行亲迎之礼以致女身自往就之虽曰非礼亦变之正也】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微韵】叔兮伯兮驾予与归【微韵 赋也先裳後衣变文叶韵妇人谓嫁曰归行犹在道归则至夫家矣按女之言曰子南夫也夫夫妇妇所谓顺也说者皆谓女美子南戎服超乘足为丈夫非也女意正以己既先受子南之聘则子南有夫道矣故决意归之其明理如此】

丰四章二章章三句二章章四句【序云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唱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孔頴逹云郑国衰乱婚姻礼废有男亲迎而女不从後乃追悔此陈其辞也按坊记子云昏礼壻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壻恐事之违也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事亦与此相类但如此则不过闾巷敝俗虽复追悔亦自不异人意何必遂録之经乎若子贡传申培说则皆以为公子小白适莒齐人慕之而作是诗此但见齐诗中亦有子之昌兮及俟我于堂等语遂因而附会之耳然衣锦褧衣二句当作何解岂小白亦妇人耶朱子改为妇人与男子失期既乃悔之而作则是奔也岂有奔其人而乃具礼服以待车马者乎且堂上非所私之地既称伯又称叔何所私之衆哉】

诗经世本古义卷二十七

 

猜你喜欢
  立政第四·管仲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晏婴
  卷七【起庄公元年尽十年】·杜预
  论语集注大全卷三·胡广
  论语朱子集注序说·真德秀
  论语意原卷三·郑汝谐
  春秋辨义卷十五·卓尔康
  春秋辨义卷首五·卓尔康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林语堂
  卷六十四·沈廷芳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中·陈师凯
  蔡传旁通隐字审音·陈师凯
  卷二·苏辙
  襄公·襄公三十一年·左丘明
  卷八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梅尧臣【下】同尹子渐玉几道访郭三别墅不遇秋野已成旷偶然幽兴多茨居隔寒水柴户?乔柯看竹曾留凤携朋不为鹅人归碧苔径应识屐痕过送环州通判张殿丞亢欲

  • 明宗纪八·薛居正

    长兴二年春正月庚申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仪。乙丑,诏曰:“故天策上将军、守太师、尚书令、楚国王马殷,品位俱高,封崇已极,无官可赠,宜赐谥及神道碑文,仍以王礼葬。”壬申,契丹东丹王托云自渤海国率众到阙,帝慰劳久之,锡赉加

  • ●卷七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四。   起靖康二年二月六日丙寅,尽十一月辛未。   大元帅府摆布勤王人马。   丙寅契勘金人劄寨京城下直北连珠劄至卫南县东至东明县西至胙城县篱落牢固无隙可乘幕府奉王旨分遣人马於曹濮间一带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十一月壬申朔升右给事中吕时中程时思为左给事中给事中叶镗徐霈俞鸾张侃为右给事中时中兵科时思刑科镗吏科霈户科鸾兵科侃工科○山东巡抚彭黯为巡按御史刘时进奏乞养病 上以御史称病者多疑其非真命时进自

  • ●九、生活一斑·秦翰才

    溥仪每天在宫中的生活怎样呢?很难具体的描写。恰好找到一本溥佳的日记,溥佳是溥仪的侍卫官,常和溥仪在一起,看溥佳的行动,也就可知溥仪的生活。 康德七年(一九四○)一月四日 十时正上班,照例事务后,一时余上去侍膳、推手、打

  • 野史无文卷十二·郑达

    郑成功海东事闽中四隐君子郑成功海东事郑成功传朱术桂传陈永华传陈夫人传郑成功传郑成功字大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人也。初名森,事隆武皇帝,赐森姓朱氏,名元功。森奏:『高皇帝讳元某,臣不敢名元』。更名成功。其父,芝龙也

  • 律吕新论卷下·江永

    婺源江水撰论琴【十六条】以琴证论古今法三分损益之法其来尚矣今以为不然而别为之法得无无徴而不信乎曰是非无徴也古之乐器流传于今其最古雅而自然者莫如琴以琴证之则古今二法之离合判然于徽之间矣蔡氏之书证之于琴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七章 三宝·林语堂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

  • 礼记析疑卷十一·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礼器措则正施则行措则正礼之体也施则行礼之用也 正如易大传静而正之正言不用时其礼自具于事物之中如竹箭之有筠也以竹与均成字似当为竹节谓其长短畧均也竹有节所以约束而能固礼亦君子之所以自约束

  • 卷五·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五      元 刘玉汝 撰 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尊者童子迦叶在憍萨罗国。游行次第至於尸利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止祝是时有王名大正句。都尸利沙城。其王先来不信因果。每作是言:无有来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常起如是断见尔时尸利沙大城中有大婆罗

  • 卷三·佚名

    △神变品第三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乾连。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及诸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等。咸作是念。何因何缘。今我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在於天人大众中。为诸梵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及以人非人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菩萨即往阿啰拏迦罗摩处而学道法。至已合掌。勤拳致问。汝宗行法。其义云何。阿啰拏迦罗摩曰。我昔精进修习定慧。至有想天三摩地门皆悉通达。汝何不知

  •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四·慧思

        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第二依他性中止观门者。谓因前止门故。此中即知诸佛净德唯心所作虚权之相也。以不无虚相缘起故。故得净用圆显示酬旷劫之熏因。即复对缘摄化故。故得泽沾细草表起无边之感力。斯乃净

  • 胎息精微论·佚名

    胎息纷彻论。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部分内容收入该书卷五十八。《通志》著录。凡三篇。第一篇即《胎息精微论》,节引见于 《云笈七签》卷58,当不迟于宋。第二篇《内

  • 皇言定声录·毛奇龄

    八卷。清毛奇龄撰。是书尊崇康熙皇帝对乐的主张,附以己见。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徵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徵为七调。又认为前人以变宫在宫前、变徵在徵前为谬,而将二变移于二正之后。大概熟悉吹箫吹笛之人,翻

  • 敕修百丈清规·德辉

    凡八卷。略称敕修清规、百丈清规。元朝东阳德辉编,全悟大訢及学业沙门等共校正。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元朝至元二年(1336),蒙顺宗之敕,德辉乃重编百丈古清规,于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对照参考古清规、校定清规、备用清规和幻

  • 华严经疏·佚名

    全一卷。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然非八十华严全本之注释,以其间有跳漏者,故推测本书或系由残缺之片断整理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