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父子合集经卷第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如来本行品第五

 

  尔时尊者大迦摄波。见诸阿修罗王于佛会中以神通力化作广大诸供养已。叹未曾有。而作是念。如来昔行菩萨道时种何善根。乃能获得如是最上殊胜果报。作是念已。入三摩地一心观察。由佛加持即能忆念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世尊往昔在在处处。精勤修习无量无边广大福业。一一显现谛了无疑。假使十方殑伽沙数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众生皆得人身。复于尔所河沙劫中。一一有情各兴供养。如彼尾摩唧怛啰阿修罗王。所有福蕴。不及如来一发无上正等觉心所有功德。不可为比。时尊者摩诃迦摄波。从定起已。欢喜合掌以偈赞佛。

  往昔牟尼大圣王  誓求无上大菩提

  修罗虽兴广供养  不及发心所得福

  如来圣德超三界  于天人中无等伦

  旃檀香积若须弥  堪受如斯大供养

  上妙涂香极清净  其量深广如巨海

  人中师子出世间  堪受如斯大供养

  或散种种上妙花  积聚高若轮围顶

  如来圣德妙难思  堪受如斯大供养

  以大海水为膏油  苏弥山量为其炷

  然灯奉施大导师  堪受如斯大供养

  或以无数妙花鬘  奉上如来及塔庙

  佛具广大胜威德  堪受如斯大供养

  设于无量俱胝劫  持以万亿妙宝盖

  如来善化于父王  堪受如斯大供养

  于不思议俱胝劫  以宝幢满十方界

  如来成就大慈门  堪受如斯大供养

  复于无量俱胝劫  以河沙数妙缯幡

  牟尼利乐诸众生  堪受如斯大供养

  如来善说诸法要  众生咸悉能听受

  辩才无碍法中王  言辞善巧无相似

  假使殑伽沙世界  其中所有诸众生

  皆为十力天人师  同出世间成佛道

  如是无数河沙佛  各各化出无量首

  一一首现百千口  复于口有百千舌

  于彼殑伽沙劫中  称赞如来功德海

  寿量智慧及发心  不能了知一少分

 

  尔时世尊赞尊者摩诃迦摄波言。善哉善哉。迦摄波。汝今于彼声闻众中。具修梵行了达诸法。现证实际心得寂静。于我所证功德蕴中。善能入解思惟观察。我已成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之聚。已到最上第一彼岸。迦摄。止于如来一发大心。所有福报。若有色相。十方所有河沙世界不能容受。假使十方殑伽沙数诸佛世尊同出于世。复于尔所殑伽沙劫。欲说如来一发大心所有功德。不能穷尽。所以者何。如来昔修菩萨行时。无一发心不为摄受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彼有情界无限量故。如来发心亦无限量。以有情界毕竟无尽故。如来发心亦复无尽。是故我今得诸天人阿修罗王如是供养。假使十方殑伽沙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众生。皆作供养。如彼阿修罗王。犹不能及一发大心所获功德。所以者何。彼诸有情心不清净。著果报故。迦摄当知。过去无量诸佛出世。初发大心。皆为怜愍一切有情令脱轮回得涅槃乐。我今所作亦复如是。复次迦摄。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现于世。名曰帝幢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刹中所有众生不造罪恶。心无散乱不起邪思。无颠倒见及彼憍慢。身语意业毕竟清净。伏除烦恼离恶趣因。精勤修习互相策励。能于生死长夜之中。发勇猛心爱乐大乘。听闻正法如理修行。彼佛刹中有五种乐。一者欲乐。二出离乐。三者定乐。四者等持乐。五菩提乐。彼诸众生而常受用如是快乐。虽受彼乐而不耽著。如蜂采花但延其命。如禽飞空无所挂碍。此诸众生亦复如是。又彼有情无贪恚痴种种恶业烦恼过患。随先善业而受其乐。何以故。彼佛修行菩萨道时。所化众生唯纯善行。设有先世不善故业。现善根力销伏不起。是故彼土一切有情。唯一乐受相应现行。又彼佛土无种种难暴恶风雨祁寒酷热。随时所欲即降甘雨。又彼众生常乐闻法。各能了达尊重恭敬。设若经行若坐若立。思惟义趣深入法味。无有疲倦未尝睡眠。四威仪中精勤修习。由法乐故不生劳苦。唯修正断无颠倒见。设有错误寻即改悔。故无苦受。又彼如来昔修行时。身语意业未尝错谬。凡有所作智为先导。说菩萨法化诸众生。彼闻法已随智慧行。所作义利非痴爱俱。故无不苦不乐受。彼国众生其心平等。于一切处如理安住。故无冤憎会苦。又彼众生无彼无此。于一切法心无所著。故无爱别离苦。又彼众生于诸善法。不生轻慢。亦不毁訾。故无求不得苦。彼国众生有为所迁唯有行苦。何以故。其佛常说第一义谛微妙法故。

  复次迦摄彼。帝幢如来出现于世。寿命长远无量无边恒河沙劫。其中众生各各具足广大辩才。善说法要。皆为过去诸佛世尊教化成熟。来生其中。迦摄。于汝意云何。如是广大严净佛土。颇有无信。无戒无定无慧寡闻懈怠如是有情得生彼不。迦摄白言。不也世尊。迦摄。于汝意云何。如是广大严净佛土。颇有微细善根少劣善根怯弱善根业集烦恼为苦所摄。如是众生不净回向得生彼不。迦摄白言。不也世尊。如是佛刹其中生者。具足善根纯净无杂。住正思惟解脱诸苦。多闻精进清净回向。皆蒙先佛久已化度。如是众生得生其中。佛言迦摄。善哉善哉。如汝所说其事如是。昔帝幢如来者。于汝等意云何。知是谁也。时诸比丘默尔无对。当于是时东方去此过殑伽沙世界。有国名月光庄严。是中有佛名光明聚。现在说法。彼佛会中有妙吉祥童子。遥闻此界所问因缘。知诸大众无能答者。时彼童子即白佛言。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为彼时会答其所问。时光明聚如来。谓童子曰。随意当往。是时童子即从彼没。以神通力屈伸臂顷。至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住立一面。时佛世尊。语童子言。以何因缘而来至此。时妙吉祥童子合掌白言。我为众会答前所问。自远而来。彼往昔帝幢如来。岂异人乎。即今释迦牟尼如来是也。所以者何。由佛世尊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方便善巧怜愍有情。皆令安住菩提之道。时众闻已咸共赞言。善哉童子。善答斯问。决众疑网。汝今所说是为正说。是真实说是最上说。尔时童子为彼众会。而说偈言。

  圣主释师子  具勇猛精进

  怜愍于世间  现不思议事

  彼牟尼世尊  过去已曾作

  八十俱胝佛  成熟诸有情

  常以大悲心  严净佛国土

  浅识不能知  种种善方便

  不舍初发心  随机而应现

  亦于未来世  复现无量身

  或现为释梵  或示作魔王

  遍法界有情  莫能知少分

  或现王宫生  成道转法轮

  乃至入涅盘  显现佛功德

  或随其种类  现作女人相

  不染世间法  如莲性本净

  或涕泪悲泣  或歌舞嬉戏

  或乘空往来  皆为作佛事

  怖者令安隐  慢者令柔顺

  为利彼众生  现种种调伏

  痴者令离痴  愚者示明智

  为利彼众生  作权巧方便

  狂者得正念  跛者得安行

  为利彼众生  现诸神变事

  是故我稽首  不思议精进

  普化诸有情  皆令入佛道

 

    父子合集经迦楼罗王授记品第六

 

  尔时会中。复有六万八千迦楼罗王。见诸阿修罗王作供养已。复闻如来与彼授记。发随喜心广兴供养。以神通力即时化作六万八千殊妙楼阁。一一楼阁七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玻璃。皆有七重。第一层级黄金为柱。椽梠枅栱白银为之众宝装铰。第二层级白银为柱。椽梠枅栱黄金为之诸珍严饰。乃至第七珊瑚为柱。真珠等宝杂厕间饰。如是楼阁一一皆有宝网罗上。或黄金网白银为网。乃至真珠以为其网。复悬无数众妙宝铃。微风发声听者无厌。复现六万八千宝盖。诸珍间错光明显照。复现六万八千宝幢。众色相间珠珍严饰。复现六万八千缯幡。五色綷错甚可爱乐。复现六万八千宝幔。或黄金线而用合成。或以银线吠琉璃线真珠等线。巧妙严饰。时迦楼罗王。即以如上所现六万八千七宝楼阁众宝网幔宝幢幡盖。奉上如来。于虚空中次第行列。徐行旋转绕佛三匝。如三十三天爱啰嚩拏大龙象王绕天帝已。住立一面。尔时迦楼罗王。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稽首归依无上士  一切世间无与等

  能超生老病死因  解脱轮回诸苦厄

  愿我速成就佛身  具足妙相三十二

  八十种好遍庄严  如那罗延坚固力

  愿我如佛真金色  圆光丈六常照明

  行住坐卧威仪中  摄化有情令出离

  愿我坚持诸禁戒  住胜最上三摩地

  以方便智利群生  皆使得成菩提道

  愿我此身永除断  为他乘驭嗔恚心

  如佛具足大慈悲  获得十八不共法

  了知诸法从缘起  如幼如梦如谷响

  悉同牟尼大导师  于人天中广开示

 

  尔时世尊。知诸迦楼罗王深心了达志固精进。现微笑相放五色光。时马胜比丘睹是事已。头面作礼。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归依无上天人师  现此希有难思事

  放斯光明非无因  怜愍我等为演说

  迦楼罗王兴供养  宝幔弥覆于空中

  世间昔未曾见闻  愿两足尊说斯义

  今此众会诸人天  合掌欣悦怀希望

  愿闻为彼迦楼王  演畅未来解脱果

  佛为最上天人尊  能赴群生之所欲

  唯愿如来为宣说  令彼大众除疑怖

  众会若得离疑怖  则能发生欢喜心

  若闻如来授记言  当具奉行诸佛教

  唯冀大慈垂护念  除疑增长诸善根

  各各合掌愿欲闻  迦楼罗王得佛道

 

  尔时世尊。为马胜比丘说伽陀曰。

  善哉马胜善咨问  放光现笑之所因

  吾今当说应谛听  令汝除疑生喜悦

  迦楼罗众兴福行  誓求无上大菩提

  当成无畏十力尊  获斯胜报名为佛

  由彼净心供养故  定招相好所庄严

  十八不共法难思  脱那罗延所乘驭

  由是坚持于净戒  安住清净三摩地

  修习胜慧六神通  严净一切诸佛刹

  由彼净心供养我  后身脱此傍生报

  毕竟不历恶趣生  常受人天胜福乐

  过彼殑伽沙劫数  供养承事诸如来

  善能调伏诸根门  然后皆当得作佛

  同称弥卢幢如来  十号具足刹严净

  其劫名为自然生  其土无彼三恶趣

  其中所有诸众生  容仪挺特无残缺

  彼佛寿命极长远  八万四千俱胝岁

  如是次第得成佛  国土寿量悉同等

  各各化度诸众生  八十那庾俱胝数

  皆令舍除憍慢习  尽袪缠盖获清凉

  安住无生解脱门  远尘离垢心清净

  以彼本有身金色  恃其大力生憍慢

  是故成佛为有情  先令断除憍慢法

  彼等过去无数劫  曾为苦行大仙人

  其数六万有八千  常乐修习神通事

  彼诸仙人得通已  谓已自在世希有

  虽持禁戒具威仪  安住山林生我慢

  由是堕于金翅中  缘昔神通有大力

  以持戒故见我身  忘失菩提因我慢

  我今与授成佛记  略说先因令觉了

  广为利乐诸众生  闻者咸共生欢喜

猜你喜欢
  三十八、庭前柏树·慧开
  明觉禅师祖英集卷第五·重显
  卷第二十五·居顶
  卷五百七十九·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弘明集卷第三·僧祐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三·子璇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七·澄观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四十二章经讲录·太虚
  论出家·印光
  佛学与新思想·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二·澄观
  华严感应略记目录·祩宏
  卷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龙榆生

    34 梅尧臣 一首 录字能改斋漫录【苏幕遮】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①地春袍, ①:↑穴↓卒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

  • 卷八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一郎大家宋氏【诗五首】采桑春来南鴈归日去西蚕远妾思纷何极客【一作君】游殊未返宛转歌【一作拟晋女刘妙容宛转歌】二首【一作崔液诗】风巳清月朗琴复鸣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歌宛转宛转

  • 评诗格·李峤

    [唐] 李峤撰○诗有九对一曰切对。二曰切侧对。三曰字对。四曰字侧对。五曰声对。六曰双声对。七曰双声侧对。八曰叠韵对。九曰叠韵侧对。切对一。谓象物切正不偏枯。切侧对二。诗曰:“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rdq

  • 志六 乐志上·薛居正

    古之王者,理定制礼,功成作乐,所以昭事天地,统和人神,历代已来,旧章斯在。洎唐季之乱,咸、镐为墟;梁运虽兴,《英》、《茎》扫地。庄宗起于朔野,经始霸图,其所存者,不过边部郑声而已,先王雅乐,殆将泯绝。当同光、天成之际,或有事清庙,或

  • 外篇 杂说下第九·刘知几

      ○诸史(六条)   夫盛服饰者,以珠翠为先;工缋事者,以丹青为主。至若错综乖所,分有失宜,则彩绚虽多,巧妙不足者矣。观班氏《公孙弘传赞》,直言汉之得人,盛于武、宣二代,至于平津善恶,寂蔑无睹。持论如是,其义靡闻。必矜其美

  • 卷四十一·谷应泰

      ○平固原盗   宪宗成化四年夏四月,固原土达满四叛,据石城。初,洪武中,平陕西,故元平凉万户把丹率众归附,高帝授平凉卫千户。其部落散处开城等县,号土达。以畜牧、射猎为生,家多殷富。把丹孙满四,以赀力雄诸族。成化初,孛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九·乾隆

      五季  【壬晋天福七年六月晋王室娄立汉寅刘珹光天元年是嵗□□国三镇】春正月晋以杜重威为顺国【欧史纲目俱作顺徳今依通鉴】节度使  安重荣既诛晋改镇州成徳军为恒州顺国军以杜重威为节度使重威奉王瑜【范阳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纪昀

    列传唐 【六十七】○唐六十七韩愈【孟郊 张籍 皇甫湜卢仝 贾岛 刘乂】白居易【行简敏中】韩愈白居易△韩愈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按旧书作昌黎人考洪兴祖年谱辨证并方崧卿增考年谱云韩氏世居颍川与昌黎之韩支派

  • 明儒言行録原序·沈佳

    暇时尝与开先赤师昭嗣燕集偶论史事见开先言诸史甚余言向有十七史今又増五史矣设复如宋人制科出题兼十七史不亦难乎记诵繁多足为心累亦目力鲜及吾人史学大抵通鉴纲目与文献通考两书足矣既又念古人嘉言懿行在于诸史者

  • 卷三十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八宋 宋敏求 编诸王加实封潞王周王上柱国别食实封制加相王封制加邠王守礼实封制庆王等食实封制逊佐温王逊位制封郡王降亲王为郡王制封某王男某郡王制封怀寜郡王制嗣江王禕封郡王制加乐

  • 卷十一、开国法制兵制及官制·黄鸿寿

    明神宗万历十五年,春正月,满洲始定国政。禁悖乱,戢盗贼,法制以立。四十三年,冬十一月,满洲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人,札尔固齐(〈蒙古语理事官也〉)十人佐理国事。凡有听断之事,先经札尔固齐十人鞠讯,然后言于五大臣。五大臣亲行复审

  • 元年·佚名

    (乙卯)元年清康熙十四年春正月1月6日○乙丑,行大司成南九萬以宋浚吉門人,陳疏辭職,仍論君德,略曰:殿下於卽阼之初,聞宋時烈之奔哭入城,卽遣宮官,致慰喜之意。又命製進誌文,敦諭之命,至於七八,終至招徠而後已。當此時,殿下於時烈虛佇

  • 卷八·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诗所卷八大学士李光地撰周颂颂者祭祀之乐歌也自天地以及宗庙百神无非祭者然天地至大不可以形容也故郊祀明堂惟言配者之功德而已余则自宗庙之祭而类及之而以助祭之诗附焉其篇先以文王者以圣德受命四始皆文

  •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一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四静虑清净。四静虑清净故实际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四静虑清净。若实际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四无量四无色定清净。四无量四无色定

  • 我来锡兰的感想·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坎地市政厅欢迎会讲──这次到锡兰所得的,有二种感想:第一、我们到锡兰游历了一个多星期,出席过许多欢迎会,不但都市里的官民僧侣,对我们表示友谊,就是乡村的僧民,也都有很好的表示。尤其今日承市长招待,得

  • 卷第一百三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五如契经说。邬揭罗长者白佛言。世尊。我于一时自手执杓施僧饮食时。有天神空中语我。长者当知。此阿罗汉果。此阿

  • 弇州山人四部稿·王世贞

    诗文集。明王世贞作。世贞号弇州山人,故名。共三百八十一卷。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年刊刻。《弇州山人四部稿》分部(文体)编次,所谓四部是指赋部、诗部、文部、说部。其中《前稿》一百七十四卷,分列四部。《续稿》二百

  • 太上赤文洞古经·佚名

    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