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五刑章第十一

[疏]正义曰:此章五刑之属三千.案舜命皋陶云:“汝作士,明于五刑。”又《礼记·服问》云:“罪多而刑五,丧多而服五。”以其服有亲疏,罪有轻重也,故以名章。以前章有骄乱忿争之事,言此罪恶必及刑辟,故此次之。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五刑,谓墨、劓、非刂、宫、大辟也。条有三千,而罪之大者,莫过不孝。)要君者无上,(君者,臣之禀命也,而敢要之,是无上也。)非圣人者无法,(圣人制作礼乐,而敢非之,是无法也。)非孝者无亲,(善事父母为孝,而敢非之,是无亲也。)此大乱之道也。”(言人有上三恶,岂唯不孝,乃是大乱之道。)

[疏]子曰至道也。○正义曰:五刑者,言刑名有五也。三千者,言所犯刑条有三千也。所犯虽异,其罪乃同,故言“之属”以包之。就此三千条中,其不孝之罪尤大,故云“而罪莫大于不孝”也。凡为人子,当须遵承圣教,以孝事亲,以忠事君。君命宜奉而行之,敢要之,是无心遵于上也。圣人垂范,当须法则,今乃非之,是无心法于圣人也。孝者百行之本,事亲为先,今乃非之,是无心爱其亲也。卉木无识,尚感君政;禽兽无礼,尚知恋亲。况在人灵?而敢要君,不孝也。逆乱之道,此为大焉。故曰:此大乱之道也。○注五刑至不孝。○正义曰:云:“五刑,谓墨、劓、非刂、宫、大辟也”者,此依魏注也。此五刑之名,皆《尚书·吕刑》文。孔安国云:“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颡,额也。谓刻额为疮,以墨塞疮孔,令变色也。墨一名黥。又云:“截鼻曰劓,刖足曰非刂。”《释言》云:“非刂,刖也。”李巡曰:“断足曰刖。”是也。又云:“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以男子之阴名为势,割去其势与?去其阴,事亦同也。妇人幽闭,闭于宫,使不得出也。又云:“大辟,死刑也。”案此五刑之名,见于经传。唐虞以来,皆有之矣。未知上古起自何时。汉文帝始除肉刑,除墨、劓、非刂耳、宫刑犹在。隋开皇之初,始除男子宫刑,妇人犹闭于宫。此五刑之名义。郑注《周礼·司刑》引《书传》曰:“决关梁、逾城郭而略盗者,其刑膑。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触易君命、革舆服制度、奸轨盗攘伤人者,其刑劓。非事而事之、出入不以道义而诵不详之辞者,其刑墨。降畔寇贼、劫略夺攘矫虔者,其刑死。”案《说文》云:“膑,膝骨也。”刖膑谓断其膝骨。此注不言“膑”而云“非刂”者,据《吕刑》之文也。云“条有三千,而罪之大者莫过不孝”者,案《周礼》“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非刂罪五百,杀罪五百”,合二千五百。至周穆王,乃命吕侯入为司寇,令其训畅夏禹赎刑,增轻削重,依夏之法,条有三千。则周三千之条,首自穆王始也。《吕刑》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非刂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言此三千条中,罪之大者,莫有过于不孝也。案旧注说及谢安、袁宏、王献之、殷仲文等,皆以不孝之罪,圣人恶之,云在三千条外。此失经之意也。案上章云:“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此承上不孝之后,而云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是因其事而便言之,本无在外之意。案《檀弓》云:“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杀其人,坏其室,ㄜ其宫而猪焉。”既云“学断斯狱”,则明有条可断也。何者?《易·序卦》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自《屯》、《蒙》至《需》、《讼》,即争讼之始也。故圣人法雷电以申威刑,所兴其来远矣。唐虞以上,《书传》靡详,舜命皋陶有五刑,五刑斯着。案《风俗通》曰:“《皋陶谟》,是虞时造也。及周穆王训夏,里悝师魏,乃着《法经》六篇,而以盗贼为首。贼之大者,有恶逆焉,决断不违时,凡赦不免;又有不孝之罪,并编十恶之条。前世不忘,后世为式。”而安、宏不孝之罪,不列三千之条中,今不取也。○注君者至无上也。○正义曰:此依孔传也。案《晋语》云:“诸大夫迎悼公,公曰:‘孤始原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明凡为臣下者,皆禀君教命,而敢要以从已,是有无上之心,故非孝子之行也。若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晋舅犯及河授璧请亡之类是也。○注圣人至法也。○正义曰:此依孔传也。圣人规模天下,法则兆民,敢有非毁之者,是无圣人之法也。○注善事至亲也。○正义曰:孝为百行之本,敢有非毁之者,是无亲爱之心也。○注言人至之道。○正义曰:言人不忠于君,不法于圣,不爱于亲:此皆为不孝,乃是罪恶之极,故经以大乱结之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 丧服第十一·郑玄
  卷十七·杨士勋
  卷一百 邵子之书·黎靖德
  卷九·湛若水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林语堂
  集说名氏·卫湜
  卷五·陆粲
  卷九·吴廷华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如惺
  ○毗婆舍那颂第五·玄觉
  三十八、庭前柏树·慧开
  见闻利益·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七·佚名
  北斗七星护摩法(复炽盛光法)·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五·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三出 同毙·姚茂良

    【金蕉叶】〔净上〕奈何奈何。这两日病儿委实难过。〔占〕服药祷祈消祸。那裏有一毫痊可。〔净〕妙药不医卿相病。好香难解鬼神嗔。〔占〕且须调理加餐饭。莫把闲情恼病身。〔净〕夫人。我前日在灵隐寺。见了

  • 卷八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八十一 宋 陆游 撰 远游二十韵 早岁志远游万里携孤劎所至必吊古如疾得鍼砭荒寒过吴宫摧剥观禹窆及仕扬润间挂席度天堑梁宋不可游北望每怀歉会有蜀汉役奇嶮日窥觇筑坛访遗址烧栈想烈焰辕门

  • 卷一百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一渡类五言古初至崖口        【唐】宋之问崖口众山断嵚崟耸天壁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锦缕织苔藓丹青画松石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皪微路从此深我来恨于役惆怅情未巳羣峰暗

  • 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欧阳修

    崔圆,字有裕,贝州武城人,后魏尚书左仆射亮八世孙。少孤贫,志向卓迈,喜学兵家。开元中,诏举遗逸,以钤谋对策甲科,历京兆府参军,尹萧炅荐之,迁会昌丞。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引圆为左司马,知留后。玄宗西出,次抚风,迁御史中丞、剑南节度

  • 卷二百八十一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起神宗熙寧十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三月辛亥朔,分命輔臣祈雨。   上批:「安南行營:鄜延路應募非食祿蕃兵及首領去家萬里,以瘴死者,情尤可愍,加賜絹有差。內番官自來陣亡有例承襲者,即具合補職名聞奏,餘但離陝西界,雖未過

  • 國語卷第二·韦昭

      周語中   1 襄王十三年〔一〕,鄭人伐滑〔二〕。王使游孫伯請滑〔三〕,鄭人執之〔四〕。王怒,將以狄伐鄭〔五〕。富辰諫曰:「不可。〔六〕古人有言曰:『兄弟讒鬩、侮人百里〔七〕。』周文公之詩曰:『兄弟鬩于牆,外禦其

  • ●卷二百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四。   起绍兴十五年三月,尽十月。   绍兴十五年知叙州邵隆卒。   初好听隆知商州几十年值和议已定割商州为外境隆不悦之常密遣兵马以盗刦之金人诉於秦桧桧心恨愤复以隆为金词语工达州安抚司

  • 卷之一千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五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记五十六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陈留风俗传云东昏县卫地故阳武之户牖乡也括地志云东昏故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九十里】少时家贫好读书

  •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秦楚之际随从汉高祖刘邦起事的三位近卫侍从官员傅宽、靳歙和周緤的合传。传中主要记述了傅、靳、周三人随从刘邦征战及升迁的过程。其共同点是均为刘邦信任的近臣,都封高爵

  • 第六节 隋末之乱(上)·吕思勉

    隋末丧乱,盖起于征辽之役。《纪》于大业七年(611年)书云:“辽东战士及馈运者,填咽于道,昼夜不绝,苦役者始为群盗。”盖时虽暴政亟行,究以此役,骚动为尤大也。帝殊不悛,徒恃严刑。《刑法志》云:“穷人无告,聚为盗贼,帝乃更立严刑,敕

  • 卷十五 卫灵公第十五·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记孔子先礼后兵,去乱就治,并明忠、信、仁、知、劝学,为邦无所毁誉,必察好恶。志士君子之道,事君相师之仪,皆有耻且格之事,故次前篇也。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曰:“军陈行列之法。”)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

  • 论语集注序说·胡广

    论语集注序说史记世家曰【新安陈氏曰司马迁史记有孔子世家朱子纂其要于此】孔子名丘字仲尼【新安陈氏曰孔子父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故以为名若字】其先宋人【孔子六世祖孔父嘉为宋督所杀纥遂迁于鲁】父叔梁纥【下没反

  • 卷十五·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五      婺源江永撰王朝邦國遣使禮    賓禮五補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時聘曰問殷頫曰視【時聘者亦無常期天子有事乃聘之焉竟外之臣既非朝歲不敢瀆為小禮

  • 遗教品第一·佚名

    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後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我於无量万亿阿僧劫。修此难得大涅槃法。今已显说。汝等当知。此大涅槃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金刚宝藏常乐我净周圆无缺。一切诸佛於此涅槃而般涅槃。最後

  •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佚名

    佛告诸比丘:&lsquo;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复有成就法即说颂曰。  今此大菩萨  身遍于法界  清净若虚空  慈光照世间  明等百千日  能发智慧焰  烧退烦恼魔  永断贪嗔痴 

  • 四分律卷第三十四(二分之十三)·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受戒揵度之四时诸新受戒比丘,和尚命终,无人教授。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大食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无异。时诸比丘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