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命义篇第六

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言有命者,见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无命者,闻历阳之都,一宿沉而为湖;秦将白起坑赵降卒于长平之下,四十万众,同时皆死;春秋之时,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饥馑之岁,饿者满道;温气疫疬,千户灭门,如必有命,何其秦、齐同也?言有命者曰:夫天下之大,人民之众,一历阳之都,一长平之坑,同命俱死,未可怪也。命当溺死,故相聚于历阳;命当压死,故相积于长平。犹高祖初起,相工入丰、沛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卓砾时见,往往皆然。而历阳之都,男女俱没,长平之坑,老少并陷,万数之中,必有长命未当死之人。遭时衰微,兵革并起,不得终其寿。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宋、卫、陈、郑同日并灾,四国之民,必有禄盛未当衰之人,然而俱灭,国祸陵之也。故国命胜人命,寿命胜禄命。人有寿夭之相,亦有贫富贵贱之法,俱见于体。故寿命修短,皆禀于天;骨法善恶,皆见于体。命当夭折,虽禀异行,终不得长;禄当贫贱,虽有善性,终不得遂。项羽且死,顾谓其徒曰:“吾败乃命,非用兵之过。”此言实也。实者项羽用兵过于高祖,高祖之起,有天命焉。国命系于众星,列宿吉凶,国有祸福;众星推移,人有盛衰。人之有吉凶,犹岁之有丰耗,命有衰盛,物有贵贱。一岁之中,一贵一贱;一寿之间,一衰一盛。物之贵贱,不在丰耗;人之衰盛,不在贤愚。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而不曰“死生在天,富贵有命”者,何则?死生者,无象在天,以性为主。禀得坚强之性,则气渥厚而体坚强,坚强则寿命长,寿命长则不夭死。禀性软弱者,气少泊而性羸窳,羸窳则寿命短,短则蚤死。故言“有命 ”,命则性也。至于富贵所禀,犹性所禀之气,得众星之精。众星在天,天有其象。得富贵象则富贵,得贫贱象则贫贱,故曰“在天”。在天如何?天有百官,有众星。天施气而众星布精,天所施气,众星之气在其中矣。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资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小大之所授也。故天有百官,天有众星,地有万民,五帝、三王之精。天有王梁、造父,人亦有之,禀受其气,故巧于御。

传曰:“说命有三,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故曰正命。随命者,戳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故曰随命。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于外而得凶祸,故曰遭命。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气之时,已得吉凶矣。夫性与命异,或性善而命凶,或性恶而命吉。操行善恶者,性也;祸福吉凶者,命也。或行善而得祸,是性善而命凶;或行恶而得福,是性恶而命吉也。性自有善恶,命自有吉凶。使命吉之人,虽不行善,未必无福;凶命之人,虽勉操行,未必无祸。孟子曰:“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性善乃能求之,命善乃能得之。性善命凶,求之不能得也。行恶者祸随而至。而盗跖、庄蹻横行天下,聚党数千,攻夺人物,断斩人身,无道甚矣,宜遇其祸,乃以寿终。夫如是,随命之说,安所验乎?遭命者,行善于内,遭凶于外也。若颜渊、伯牛之徒,如何遭凶?颜渊、伯牛,行善者也,当得随命,福佑随至,何故遭凶?

颜渊困于学,以才自杀;伯牛空居而遭恶疾。及屈平、伍员之徒,尽忠辅上,竭王臣之节,而楚放其身,吴烹其尸。行善当得随命之福,乃触遭命之祸,何哉?言随命则无遭命,言遭命则无随命,儒者三命之说,竟何所定?且命在初生,骨表着见。今言随操行而至,此命在末,不在本也。则富贵贫贱皆在初禀之时,不在长大之后,随操行而至也。正命者,至百而死;随命者,五十而死。遭命者,初禀气时遭凶恶也,谓妊娠之时遭得恶也,或遭雷雨之变,长大夭死。此谓三命。

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故妊妇食兔,子生缺脣。《月令》曰:“是月也,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者,生子不备,必有大凶,喑聋跛盲。气遭胎伤,故受性狂悖。羊舌似我初生之时,声似豺狼,长大性恶,被祸而死。在母身时,遭受此性,丹硃、商均之类是也。性命在本,故《礼》有胎教之法:子在身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及长,置以贤师良傅,教君臣父子之道,贤不肖在此时矣。受气时,母不谨慎,心妄虑邪,则子长大,狂悖不善,形体丑恶。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

人有命,有禄,有遭遇,有幸偶。命者,贫富贵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以命当富贵,遭当盛之禄,常安不危;以命当贫贱,遇当衰之禄,则祸殃乃至,常苦不乐。遭者,遭逢非常之变,若成汤囚夏台,文王厄牖里矣。以圣明之德,而有囚厄之变,可谓遭矣。变虽甚大,命善禄盛,变不为害,故称遭逢之祸。晏子所遭,可谓大矣。直兵指胸,白刃如颈,蹈死亡之地,当剑戟之锋,执死得生还。命善禄盛,遭逢之祸,不能害也。历阳之都,长平之坑,其中必有命善禄盛之人,一宿同填而死。遭逢之祸大,命善禄盛不能却也。譬犹水火相更也,水盛胜火,火盛胜水。遇者,遇其主而用也。虽有善命盛禄,不遇知己之主,不得效验。幸者,谓所遭触得善恶也。获罪得脱,幸也。无罪见拘,不幸也。执拘未久,蒙令得出,命善禄盛,夭灾之祸不能伤也。偶者,谓事君也。以道事君,君善其言,遂用其身,偶也。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退远未久,上官录召,命善禄盛,不偶之害不能留也。

故夫遭遇幸偶,或与命禄并,或与命离。遭遇幸偶,遂以成完;遭遇不幸偶,遂以败伤,是与命并者也。中不遂成,善转为恶,是与命禄离者也。故人之在世,有吉凶之命,有盛衰之,重以遭遇幸偶之逢,获从生死而卒其善恶之行,得其胸中之志,希矣。

猜你喜欢
  卷十八 曾子问第七·郑玄
  卷九·沈棐
  春秋辨义卷十二·卓尔康
  解厄学·晏殊
  卷四十·乾隆
  卷六·李光地
   天道第十三·刘文典
  卷十六·杨复
  禹贡说断卷三·傅寅
  自由与干涉·钱穆
  卷第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颜之推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下·元来
  世界未来大战之救济·太虚
  重刻禅关策进后序·祩宏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五·彭定求

        卷805_1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李冶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卷805_2 【寄校书七兄(一作送韩校书)】李冶   无事乌程县

  • 卷二十八·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八嘉善曹庭栋编橘潭诗藳何应龙字子翔钱唐人嘉泰间进士曾知汉州橘潭诗藳一卷俱七言絶句其诗本法晩唐所存之作兼多纒绵旖旎之思如写情云青箱再展牋云看蠹却相思字不完东风云新裁白纻春衫薄

  • 卷六十五·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五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接武【中之一】皇甫冉巫山高巫山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高仲武云终篇奇丽】秋夜宿严维宅昔闻度宅门

  • 巻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遗响卷十      元 刘绍 撰秋怀【十七首】竟嵗寡欢绪时闲俯东轩秋风意萧瑟爱此寒荣妍晔晔浥朝露芳馨比荃兰飡英岂无志值此冰霜坚忽与念荣悴俛焉黙无言其二忽忽犬宇内殷忧日如麻十九不称情有懐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七·佚名

    嘉靖三年三月丙寅朔 敕谕礼部 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拥护朕躬缵承大统仰荷 慈训恩德难名兹特加上尊疏为 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尔礼部其择日遣官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恭上册宝仍道行天下宗室及文武衙门知之所有合行礼仪开具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四一七谕光绪四年二月二十七日一二二一八--五·佚名

    淡水分府陈,对黄文绣给发宝斗仁等庄总理谕戳前衔〔赏戴花翎、补用府正堂、卓异候升陈〕为给发谕戳公事。本年二月十五日,据一快头役蔡谨、庄耆苏阿富等禀称:「竹南一保宝斗仁等庄,总理郑重开于去年底

  • 郑绍叔传·姚思廉

    郑绍叔字仲明,荥陽开封人,世代居住在寿陽。祖父郑琨,为宋高平太守。郑绍叔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二十多岁时,任安丰令,治理该县显示出才能,名声也好。该州召补主簿,转治中从事史。当时刺史萧诞因为弟弟萧谌被诛,台遣收兵突然来到

  • 薛瞮传·李延寿

    薛忄登,字景猷,河东汾阴人。曾祖薛弘敞遭逢赫连的变乱,率领本宗族的人避居到襄阳。  薛忄登早年丧父,家境贫穷,靠种田赡养祖父母和母亲,空闲时便读书。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世人都不认为他是一位不寻常的人才。江南用人大多

  • 卷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六旗分志十六八旗佐领十六【镶蓝旗满洲佐领】镶蓝旗满洲佐领上【一参领至三参领】镶蓝旗满洲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十八第二参领下佐领十八第三参领下佐领十八第四参领下佐领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 洪武五年秋七月丙午朔。 戊申,上谕都督府臣曰:“近营中都闻军士多以疫死,盖盛暑重劳,饮食失节,董其役者又督之大急,使病无所餋,死无所归,朕甚痛之。尔其速遣官具医药往视之,病甚者官给舟车送还其

  • 书义矜式卷六·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周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莫善于尧舜官人之法莫大于尧舜安民之功夫官人之法非尧舜所自为也上考于古人而官得其要安民之功非尧舜所自能也下总于大臣而民得其安

  • 提要·顺治

    【臣】等谨案孝经注一卷顺治十三年大学士蒋赫徳恭纂仰邀钦定御制序文冠首孝经词近而防逺等而次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推而广之自闺门可放诸四海专而致之即愚夫愚妇可通于神明故语其平近则人人可知可行语其精微则圣人亦覃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二·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上堂崇祯丁丑二月望日。尹参府遂江居士请师于巴台禅院结制。山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既是一路涅槃门。也不须门外打之绕。佛殿。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如何即得。立定云。佛陀耶。

  • 佛鉴禅师语录卷第三·无准师范

    小参结夏小参。天高东南。地倾西北。一句全提。乾坤黯黑。三世诸佛望风斫额。历代祖师退后攒眉。德山有棒无处施呈。临济有喝亦须架阁。清凉长老固是不知惭愧。汝等诸人各自知时。寒时寒杀。热时热杀。青绢扇子足风凉

  • 浮石禪師語錄卷七·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入室師問:「孤卓!汝字孤卓,是誰證明?若有證明,難以言孤;若無證明,誰知孤卓?」卓云:「瞞和尚一點不得。」師云:「既瞞老僧不得,墮在難以言孤。」卓云:「早被和尚道破了也。」師云:「又墮在難以言卓。」卓云:「試為行

  • 中庸辑略·石墪

    二卷,宋石墪编。《中庸》作为《礼记》一篇,刘向归于“通论”,颜师古认为“不属礼经”。《隋书·经籍志》载有梁武帝《中庸义疏》,其书却不传。宋儒以其书阐天道心性之学,研求者多,研究日详。石墪因而编著此书。断自周敦颐、

  • 朝宗禅师语录·朝宗通忍

    十卷,明通忍说。行导编(依驹本印)。一卷缘起上堂,二卷上堂,三卷上堂,四卷小参,五卷小参晚参升座,六卷普说,七卷机缘,八卷请益,九卷法语颂古杂偈佛事,十卷书问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