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由与干涉

自由是西方思想一大主脑。但他们以为一个人的自由,应以不侵犯别人的自由为限,此语实无理致。若你的自由,以别人的自由为限界,这便是你的不自由。若别人的自由,以你的自由为限界,这又是别人的不自由。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他们所揭橥的自由主义,目下都起了摇动,正因为自由在相互间没有一个明确的限界。

自由的反面是干涉。只要天地间有两个以上东西的存在,这一个终不免要受那一个的干涉。受了那一个的干涉,便损害了这一个的自由,干涉愈多,自由愈少。对付外来干涉,不出三途,一是用强力压制,二是调和,三是屈服。各人的自由,以别人的自由为限界,本来像是一种调和,可惜此种限界不易确定,因此调和遂不可能。无限向前,又是西方思想在内心要求上一特征。若以无限向前来争取自由,则相互间只有压制与屈服之两途。一面既有压制,另一面自不能无屈服。在压制与屈服的过程中,则有斗争。其实则无异于以干涉来求自由。因此最爱自由的反而最爱干涉。难道那也算是相反相成吗?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这是中国人的想法。但物与物之间,真个可以不相干涉不相冲突吗?还是在相互干涉中毕竟可以觅得一个理想的调和呢?侵入自然界的暂不论,专就人事方面言之,不能天地间只留你一个人,你既与人并生此天地间,便不能不受到别人的干涉。这便不是你的自由。天地间只有独一无二的才能真自由。试问人生在世,是否可以独一无二地存在呢?在我想,只有在人的内心上是可以独一无二的。何以说在内心上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呢?先举知识言。知是所知能知相接而成,这已超乎能所之上而独立,亦可说调和能所而中立了。能知接触到所知,或可说所知对能知发生了一番干涉。但若仅从知的方面说,那番干涉是绝不损害到被干涉者之自由的。受饿受冷的人,从物质生活言,可说他不自由。但若仅从知识言,饿了知饿,冷了知冷,那个知是没有什么不自由可言的。知识超乎物我对立之上,是调和物我之对立而成的,知是绝对的,因此是自由的。或者要说,知识若果自由,如何又有不知?其实知道你不知也是知。知识的正面和反面同样是个知,所以人心之知到底是绝对的,又是自由的。

进一层说情感。喜怒哀乐种种情感,人们往往为此而感到不自由。其实就喜怒哀乐情感之本身言,也是绝对而自由的。因其亦超能所而独立,亦是调和能所而中立的。所以喜是自由的喜,怒是自由的怒,哀乐是自由的哀乐。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一面是干涉,一面即是自由。你不该说,因有外面好色干涉我,使我不得不好,因此失却了我的自由。或说因有外面恶臭干涉我,使我不得不恶,因此失却了我的自由。当知是由你好了,才见他是好色。由你恶了,才见他是恶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自由,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也是自由。当知求之不得的求,仍是我心之自由。得与不得是外面事。外面事,自然不在我们的自由之内。但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这又是我心之自由了。你若专从自己内心喜怒哀乐一切情感上说,则应该是自由的。

由上所述,自由是内发的,干涉是外来的,但两者间并非没有可以调和融通之点。内心的知识与情感,都已调和内外,超物我之相对而中立。因此凡属科学艺术文学宗教道德一切内心生活,属于知识与情感之积极伸展者,都应该尽量让其自由,而且也无往而不可得其尽量之自由的。但一牵涉外面事物,则干涉往往有时要超过了自由。其关于物质自然方面的,可以说知识即权力。知识进步,即是权力进步。所谓权力者,无异即是对外面物质施以高压而使之屈服。但此也有限度,而且只可施之自然物质界。若在人文社群方面,此乃属人类之自身,未必便可应用对付物质自然界之同一途径与同一方法。因此对物质自然界可以知识为主,或说偏重知识。对人文社群则仅可以情感为主,或说偏重于情感。当知高深的知识与恳挚的情感,同样是一种权力,同样可以使人走上自由大道。中国古语,天王圣明,臣罪当诛,以及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云云,皆是一种情感恳挚的话。如大舜之孝,屈原之忠,并不是对外屈服,而是一种内心情感向外伸舒之无上自由。融和了外面干涉的一种内在自由。瞽瞍和楚怀王,无异是对舜和屈原的内心要求的一个强烈的干涉,舜和屈原并不为之屈服,也非要加瞽瞍与楚怀王以高压而使自我胜利。舜与屈原之孝与忠,乃是超人己而中立一元化的一种情感完成之表现。老子说:“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实话。当知六亲不和与国家昏乱,并不能使忠臣孝子不能自由完成其忠孝之心情。人文历史上一切艺术文学宗教道德之最高成就,都是这一种内心自由的表现。

科学知识是一种融通物我之知之向外伸舒之无上自由,艺术文学宗教道德是一种融通人我之情之向外伸舒之无上自由。(其间艺术亦有对物,科学亦有对人,此间只举大体论列。)这些都是内发的。至于政治上的权势,经济上的财富,这都不在内心方面建立基础,其重要的条件,都偏倾在外面事物上。若向此等处要求自由,一方面未可必得,另一方面又将转换成对别人的一种干涉。真爱好自由的人对此应感淡漠。

中国传统思想似乎只偏重在内心情感方面,对于知识自由,未能积极提倡。西方近代自由呼声,最先是为科学知识之觉醒所唤起,但后来无限度引用到政治和经济方面去,则亦不胜流弊。英哲罗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即提出创造冲动和占有冲动之区别,大概亦是有见于此而发吧。

猜你喜欢
  异虚篇第十八·王充
  第四章 小学院·梁启超
  浮邱子卷八·汤鹏
  卷三十六·陆陇其
  六经奥论卷二·郑樵
  礼记析疑卷二十四·方苞
  卷十三·鄂尔泰
  蔡传旁通引用书目·陈师凯
  凡例·董鼎
  卷一百·顺治
  卷三·佚名
  卷十七·道世
  三、俱胝竖指·慧开
  卷第三十九·智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孟郊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孟东野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 孟东野诗集卷三     唐 孟郊 撰感兴下 乱离 天下无义劒中原多疮痍哀哀陆大夫正直神反欺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为君每一恸如劒在四肢折羽不复飞逝水不复归直松

  •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九权德舆秖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揺揺结遐心靡靡即长路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潮信催客帆春光变江树宦游岂云惬归梦无复数愧非超旷姿循此局促步笑言思暇日规劝多

  • 卷四百四十四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六月辛酉盡其月   六月辛酉,權戶部侍郎韓宗道為刑部侍郎,直龍圖閣、知熙州范育為戶部侍郎,直龍圖閣、知秦州葉康直為寶文閣待制、知熙州,知陝州呂大忠為直龍圖閣、知秦州;殿中侍御史賈易為國子司業,其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佚名

    弘治八年十月庚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遣驸马都尉黄镛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辽东广宁地震有声如雷○壬子大同镇巡等官奉旨修理边墙东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二·佚名

    官吏门澄汰县令老缪别委官暂权胡石壁县令之职,最为劳人,自非材具优长,智识明敏者鲜能胜任。王知县年龄已暮,精力已衰,而乃投身于繁剧之地,其以不职得罪此郡也宜矣。观权府所判,则其为人大略已可概见。当职到任之初,正藉同僚相

  • 卷一百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七宋 宋敏求 编政事备御閲武诏置十二军诏修缘边障塞诏寛缮治器械功程诏骊山讲武赏慰将士诏镇兵以四年为限诏诫励诸军州牧将诏遣使选择边兵诏遣荣王琬往陇右巡检处置勅禁诸道将士逃入诸

  • 提要·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诸传会通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李亷撰亷字行简庐江人明杨士竒东里集云亷于至正壬午以春秋举于乡擢陈祖仁榜进士官至信丰令遇防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

  • 卷五十五·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五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五十五四方蕙田案四方之祭见于经传者不一祭法四坎坛祭四方此祭之坛也曲礼天子祭四方诸侯方祀有兼祭専祭之不同此祭之等也大司马仲秋祀祊则治兵有祭月令季秋祭禽则田

  • 卷三·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三宋 高问 撰隐公三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二君曷爲遇于垂曰殇公固尝从州吁之请伐郑以图冯矣州吁既诛宣公既立而冯不可不终图也而未知宣公之从否也是时齐侯将平宋卫于郑故宋公请卫侯先见因遇于

  • 左传折诸卷十五·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五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襄公晋荀偃士匄请伐偪阳方麓谓偪阳及柤皆在今沛县乃吴入中国之要路防吴于柤遂灭偪阳盖为吴开道也封向戌之说非其本谋媿庵西铭两说皆同愚按此说与成八年楚伐彭城之说

  • 卷十六下·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十六下宋 杨复 撰仪礼丧服图式 丧礼十四下妇人成服旁通图杖丧车制图奔丧变服图并有丧变服图吊服图启塟反哭虞卒哭变服图男子卒哭受

  • 卷二·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二安溪 李光坡 撰士昬礼第二郑目録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隂来日入三商为昏○疏曰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马氏云日未出日没后皆云二刻半前后共五刻今云三商者据整数而言昬礼

  • 卷五·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五学五教人 人伦师友佛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縁出现于世圣人亦是为这一大事出来这个道理虽人所固有若非圣人如何得如此光明盛大你不晓得底我说在这里教你晓得你不防做底我做下様子在此与你做只

  • 怎样去作军官·太虚

    ──十八年十一月在长沙第一军官讲习所讲──一 绪言  二 动于慈悲而止于所宜  三 精于智能而忠于所信  四 勇于为公益牺牲而耻于为私利争斗  五 本于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一 绪言今日承胡所长的雅意,邀来

  • 佛说意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有异比丘。独坐房中意作是念。以何故世间牵。以何故受于苦。以何故生已。生已入随从。于是彼比丘从下晡起。起已往诣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

  • 卷第七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绍兴云门孤卓浚禅师福州长乐刘氏子。幼投龙山脱白。因参鼓山。闻鷄鸣有省。後礼报恩贤

  • 绝妙好词·周密

    词总集。 南宋周密(1232—1298)辑。七卷。密字公瑾,号草窗、萍州,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原籍济南(今属山东),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宋末曾做小官,入元后隐居不仕。此集收录南宋词人作品,共一百三十二家,词近四百首

  •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王国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嘉庆年间,朱右曾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