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刻禅关策进后序

古人曰。明窗下古教照心。僧堂前坐禅办道。犹如车两轮。始可与祖意相应也。大凡无照心之办道。必止小见。彼二乘外道并恶知识类是也。无办道之照心。悉落学解。今教律神儒及祖师禅。盖不出之也。是故如真正道人。以正坐禅研究根尘。以真古教精炼定慧。况至鞭策怠慢激发中止者。佛祖先鉴。可仰以依行矣。吾阐提老翁。自从幼闻泥犁苦境频求解脱已来。祈神誓佛。水火不怖。责身苦心。寝食稍废。一朝见法华经因缘譬喻之说。错为不足取。失力三四年也。十九岁复在禅丛众寮。因见岩头和尚末后为贼害。大叫一声闻数里外。又大失志。以为现在之害尚不能转。况于泥犁耶。古人秀逸者已如是。则我辈何得免脱。嗟呼佛法虚诞。参禅无实。僧也俗也。我进无所期。退有所羞焉。于是改志放意。恶见日加。次年至浓之瑞云。从事马翁。与温马山辈结伴。互论诗文。一日闲坐之次。翻然思曰。身僧而嗜俗事。志俗而预僧伦。大丈夫恁么打过亦有不保处。时当晒书之节。内外经籍堆在堂上。翁窃往礼拜。恳祷曰。儒佛老庄诸家之道。我以何为师。愿护法天龙。示我于正路。闭目良久。任手把著。得一小册。名禅关策进。顶受披之。即撞著引锥自刺章。且其考记曰。昔慈明在汾阳时。与大愚琅玡等六七人结伴参究。河东苦寒。众人惮之。明独通宵坐不睡。自责曰。古人刻苦。光明必盛大也。我又何人。生无益于时。死不知于人。于理有何益。即引锥自刺其股。翁至此志气愤激。如吞醍醐。遂乞求其书于马翁。常为照心办道之友。行住相随。自是踏开岩头丑面目。根尘剥落。触著道镜恶毒手。见知丧尽。年过不惑。见彻鹫岭之藏秘。龄近耳顺。阐扬龙峰之家私。其道走杀天下衲僧。其德惊动王侯士庶者。皆出于他囊中所贮一个之策进者欤。是故翁常赞慈明语。诫学者曰。老僧少时。日三复此语。而不及也。今老焉止哉。又曰。云栖一生之文字。但此书有补吾宗。汝等他日功有余力。再刊行之。以报祝融之恨。虽然此书间以念佛参究自己。是则是甚夺衲僧颖气。落往生门者不少。若依老僧意。一齐削去可也。何故。狮子不食雕残。猛虎不餐伏肉。往生一机还他净家。衲僧门下实智尚不要。何况假名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始可以为真参详而已。客岁辛巳冬。参学虎上座与同友二三子。戮力欲补翁志。便有林氏渡氏等之檀信。遂舍净财。王成其议。于是请予于加数语以办来由。仍记先所亲闻事实许多。远传之不朽云。

宝历十二年龙集壬午孟正月

住豆之龙泽东岭头陀圆慈恭书

猜你喜欢
  佛印品第十六·佚名
  [第八品]心双论·佚名
  原序·周梦颜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本·法藏
  卷八·野竹福慧
  卷第十六·佚名
  西洋中国印度哲学的概观·太虚
  高峰大师语录序·高峰原妙
  论母·佚名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佚名
  复蔡育之先生书·太虚
  加祖号跋·德辉
  卷第一百四十四·佚名
  阅锺阜二禅师拈古集·佚名
   第二十一則 智門蓮花荷葉·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杜牧扬州三首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一作暗】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秋风放萤苑春草鬬鸡台金络擎鵰去鸾环拾翠来

  •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

  • 卷一百十·表第十一·宰辅年表二·张廷玉

        ◎宰辅年表二   

  • 卷一九一 唐紀七·司马光

      起閼逢涒灘(甲申)六月,盡柔兆閹茂(丙戌)八月,凡二年有奇。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六二四年)   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宮避暑。   辛亥,瀧州、扶州獠作亂,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擊平之。   丙辰,吐谷渾寇

  • 卷四·欧大任

      ○羅威  羅威字徳仁番禺人天性惇慤髫鬌即知禮讓八嵗喪父哀毁如成人事母至孝勤身苦體以備供養怡顔遜言未嘗迅聲厲色朝暮供侍竒果珍味随時進前母年七十天寒常身温席母乃寢夏月必撤帳而卧曰吾留蚊蚋恐去齧母制行雅

  • 第四十回 万贞儿怙权倾正后 纪淑妃诞子匿深宫·蔡东藩

      却说两宫太后,既上尊号,第二种手续,便是册立皇后的问题。先是孙太后宫中,有一宫人万氏,小字贞儿,本青州诸城人氏,父贵为本县掾吏,坐法戍边,贞儿年仅四岁,没入掖廷,充小供役,过了十多年,居然变成一个绝色的女子,丰容盛,广颊修

  • 纲目分注补遗卷一·芮长恤

    沛公见项籍于鸿门亡去不义下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且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之不敢叛也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张良岀固要项伯云云据分注张良未见沛公即要项伯入见率遽若此不惟张良不测沛公之意如何而

  • 路史卷四十·罗泌

    馀论三许繇《庄周》书言:尧逊天下于许繇,许繇不受耻之,而逃于箕隂。且以为繇师齧缺,缺师王倪与被衣而意,而子与巢父,严僖方回,皆许繇之友。凡数人者,迹不见于他《传》,故説者类以周为寓言,靡事实太史公且疑之。谓其不有逊禅之事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纪昀

    列传五代 【三】○五代三郭崇韬 安重诲 周德威符存审【彦超彦饶】郭崇韬安重诲周德威符存审 【符彦超 符彦饶】△郭崇韬郭崇韬字安时 【从薛史增】 代州雁门人为河东教练使庄宗为晋王孟知祥荐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 补编四·佚名

    醇亲王奕譞致军机处尺牍一顷送一函,计承青及。兹接公函,备悉刻下局势已定,惟就事力办;法人蹈机之谋不能后顾,亦不必卢也。借款成,固挥霍有资,否亦可省利银。总之,主见既定,惟仰承庙算而已。原件附缴。醇亲王覆。二十八午正。二

  • 李懋桧传·张廷玉

    李懋桧,字克苍,安溪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职六安知州,进入京城担任刑部员外郎。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皇帝担心旱灾,命令有关部门陈奏有关方略。李懋桧和部郎刘复初等人竞相说出皇贵妃和恭妃册封的事情,奏章在同一天上交

  • 卷二十 论语二·黎靖德

      ◎学而篇上   △学而时习之章   今读论语,且熟读学而一篇,若明得一篇,其馀自然易晓。〔寿昌〕   学而篇皆是先言自修,而后亲师友。"有朋自远方来",在"时习"之后;"而亲仁",在"入则孝,出则弟"之后;"就有道而正焉",在"食

  • 卷十一·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章 戒用兵·林语堂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 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语译用道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会用兵力逞

  • 仲尼第七·荀况

    [题解]本篇取文章开头两字为篇名,与全文内容无关。篇中首先以问答的形式贬损了霸道,赞扬了王道,接着又论述了君主立身处世的原则。[原文]7.1“仲尼之门(1),五尺之竖子(2),言羞称乎五伯(3)。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

  • 卷七·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七 明 梁寅 撰 陈国风 陈帝舜之後周武王时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後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之於陈都宛丘之侧与黄帝帝尧之後共为三恪云 宛丘 刺游荡之人也 子之荡兮宛丘之上

  • 深雪偶谈·方岳

    诗话著作。宋方岳撰。方岳,字元善,号匊田,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末隐居不仕,以诗名。有《匊田集》,吴子良为之序,今集与序均佚。《深雪偶谈》或误作《深雪斋偶谈》,一卷,今传本仅十六则(或误合为十五、十四则),已非全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