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浮石禪師語錄卷七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

入室

師問:「孤卓!汝字孤卓,是誰證明?若有證明,難以言孤;若無證明,誰知孤卓?」卓云:「瞞和尚一點不得。」師云:「既瞞老僧不得,墮在難以言孤。」卓云:「早被和尚道破了也。」師云:「又墮在難以言卓。」卓云:「試為行浚分析看。」師云:「好與三十棒。」卓云:「不妨起動和尚。」師云:「知恩便是負恩人。」卓禮拜而出。

師問:「範圍!汝字範圍,即今在什麼處安身?」圍云:「遍界不曾藏。」師云:「汝範圍耶?範圍汝耶?」圍云:「唯我獨尊。」師云:「低聲,低聲。」

師問了幻:「前境若無心亦無,則幻是何物?了是何心?」幻云:「幻何必了?了亦無幻,無幻無了,是名了幻。」師云:「無幻無了,誰名了幻?」幻云:「鳥在枝頭啼,花在瓶中笑。」師云:「與汝何干?」幻云:「和尚莫瞞人好。」師云:「也是帶累老僧。」

懏侍者進,禮拜,師喝云:「四喝中是那一喝?分析得出,許汝參學事畢。」懏云:「紫羅帳裏撒珍珠。」師云:「未在更道。」懏云:「明破即不堪。」師云:「如何是你明破處?」懏一喝便出,師休去。

師問百可:「南泉斬貓,趙州頂草鞋而出,二人意旨如何?」可云:「不因媳婦揚家醜,那曉婆婆腳短長?」又問本源,源云:「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問國山,山云:「一條拄杖兩人扶。」問鑒可,可云:「兩彩一賽。」問志篤,篤云:「和尚珍重,學人禮拜。」師云:「老僧不恁麼道。」眾云:「請和尚道。」師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師問百可:「世尊未出母胎,度人已畢,如何又說法四十九年?」可云:「從前汗馬無人識,秪要重論蓋代功。」「老僧不恁麼道。」可云:「和尚作麼生道?」師云:「不會作客,勞煩主人。」又云:「勞後如何?」「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問荅機緣

僧問:「如何是佛?」師云:「三腳驢子弄蹄行。」「如何是法?」師云:「八角磨盤空裏走。」「如何是僧?」師云:「十字街頭等箇人。」

問:「四山相逼,如何是出身一路?」師云:「獨步大方。」

問:「世尊拈花意旨如何?」師云:「風行草偃。」僧云:「迦葉微笑意旨如何?」師云:「水到渠成。」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云:「花園擺宴。」「見後如何?」師云:「茅屋疏籬。」

問:「龍得水時添意氣,虎逢山勢長威獰,忽然山崩海竭時又作麼生?」師云:「渠儂得自由。」

問:「物有榮枯,歲有新舊,如何是不遷義?」師云:「昨日今朝事不同。」僧無語,師云:「死漢。」

問:「猛虎以肉為命,為甚不食其子?」師云:「方以類聚。」

問:「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師云:「猶為貪餌客,未是絕求人。」僧云:「如何是絕求的人?」師云:「衲被蒙頭睡正濃,此時山僧都不會。」

問:「法身有三種病、二種光,未審甚病?甚光?」師云:「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

問:「雪覆千山,為甚孤峰不白?」師云:「從來不受人瞞。」

問:「現成公案,因甚趙州八十行腳,雪峰九上三登?」師云:「不因弓矢盡,那肯豎降旗?」

問:「佛未出世、祖未西來,單傳一脈,何人護持?」師云:「從來無間斷,不落有無邊。」

問:「四大互融,因甚道水火不同器?」師云:「車不橫推,理無曲斷。」

問:「如何是正中偏?」師云:「燈籠呈笑面。」「如何是偏中正?」師云:「露柱恰懷胎。」「如何是正中來?」師云:「寰中天子敕。」「如何是偏中至?」師云:「閫外將軍令。」「如何是兼中到?」師云:「太平無象,野老謳歌。」僧云:「五位既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云:「向前來與汝道。」

問:「所飲母乳如四海水,身所積骨如毘富羅山,未審誰是最初父母?」師云:「開眼也著,合眼也著。」

問:「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簑衣臥月明,且道是什麼人境界?」師云:「有些認得,想不起來。」僧云:「恁麼則逢場作戲去也。」師云:「還過得者裏麼?」僧便喝,師打云:「畢竟過不得。」僧云:「一任縱橫。」師云:「看腳下。」

問:「盡大地是箇解脫門,為甚時人不入?」師云:「盡大地是箇解脫門,更向甚處入?」

問:「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師云:「突出難辯。」

問:「突然揣出虛空骨,驚起須彌折斷腰,意旨如何?」師云:「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居士參,師問:「牛過窗櫺,頭角四蹄俱過,為甚尾巴過不得?」士云:「和尚!」師云:「山僧也替你不得,也須要自過始得。」士云:「過也。」師云:「也是囫圇吞箇棗。」

問:「一句明明該萬象,如何是一句?」師云:「鷂子過新羅。」

問:「函蓋乾坤即不問,目機銖兩是如何?」師云:「薰風自南來。」

問:「清光炤眼尚迷家,明白轉身猶墮位,未審天童意作麼生?」師云:「金屑雖貴,落眼成翳。」

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萬象之中,迥然獨露。未審獨露箇甚麼?」師云:「覷著則禍生。」

問:「《楞嚴經》佛訶阿難:『汝雖歷劫熏修諸佛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未審無漏業作麼生修?」師云:「不慕諸聖,不重己靈。」

問:「行住坐臥不離者箇,如何是那箇?」師云:「放汝三十棒。」僧云:「過在甚麼處?」師云:「垛生招箭。」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云:「風過樹頭搖。」

問:「久秘法音,請師一震。」師云:「分明聽取。」僧云:「恁麼則喧天動地去也。」師云:「未是知音者。」

問:「如何是第一義?」師云:「戲論。」僧云:「如何是某甲戲論處?」師云:「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僧禮拜,師便喝。

問:「無問無荅時如何?」師云:「死漢。」進云:「有問有荅時如何?」師云:「狂徒。」進云:「畢竟作麼生?」師云:「放汝三頓棒。」

問:「著相修行多劫,終成敗壞;無心體極一念,頓契佛家。如何是佛家境界?」師云:「四智不能識,五眼不能窺。」

問:「諸佛諸祖權設方便,不離世諦、隨順世間。會,則途中受用;不會,則世諦流布。流布且置,受用一句作麼生道?」師云:「頭上笠,腰間包。」

問:「任他天下樂忻忻,我獨不肯。未知不肯何人?」師云:「闍黎失卻一隻眼。」

問:「五宗極則機齊貫,如何是齊貫之機?」師云:「一葉落,天下秋。」

問:「不用兩片皮,向上一句道將來。」師云:「曾問人來麼?」僧云:「不曾。」師云:「誑語漢。」

問:「古澗寒泉流不盡,尋源到底事如何?」師云:「乾嚗嚗。」

問:「家親作祟是如何?」師云:「秪要個護身符子。」僧云:「如何是護身符子?」師云:「但恁麼舉。」

問:「朕兆未萌,要會借功明位。既是朕兆未萌,為什麼借功明位?」師云:「太平無象,野老謳歌。」

問:「挨身入劍戟之場,如何得不犯鋒鋩去?」師云:「切勿自生荊棘。」僧云:「忽遇軍兵圍繞時,還有出身路也無?」師云:「求出即不堪。」僧云:「恰值囊空物,盡向什處追尋?」師云:「轉轉沒交涉。」僧云:「恁麼則住在白雲最深處,依然流水到門前。」師云:「也是虛張聲勢。」僧云:「和尚切莫壓良為賤。」師休去。

問:「報恩勝剎石佛浮來,為是神通妙用?為復法爾如然?」師云:「兩頭俱坐斷,露出自家底。」進云:「古佛浮石而來,今師浮石而住,未審是同?是別?」師云:「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問:「大地無寸土,因甚妙高峰頂草離離?」師云:「只為無人能到。」

問:「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如何脫得?」師云:「早起晏眠。」

問:「從上門庭即不問,濟下相承事若何?」師便打。僧喝,師又打。僧云:「今日親見和尚。」師云:「猶少三十棒。」僧云:「作家宗師,天然有在。」師云:「莫污老僧。」僧云:「適來觸忤和尚。」師云:「又作者箇見解。」僧作禮,云:「者一禮也少不得。」師云:「喫茶去。」

問:「一口吸盡西江水,因甚波浪滔天?」師云:「吞吐不由別人。」

問:「因甚不疑言句為大病?」師云:「不愁劍戟從空下,只恐藕絲絆殺人。」僧云:「秪如攢簇不得底病如何療治?」師云:「不消報恩一劑。」

問:「大地無寸草,水牯牛向甚處牧?」師云:「本來無住著,遍界得安眠。」

問:「老人帶眼鏡看書,隔了一層,為甚反見分明?」師云:「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問:「滿堂僧不厭,一箇俗人多,為何地藏容得十箇?」師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問:「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且道作麼生了?」師云:「驢膫子短,馬膫子長。」

問:「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人公畢竟在甚麼處?」師云:「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師問雪岑:「覿面相呈即不問,如何是賓主句?」雪云:「伯牙與子期,豈是閒相識?」師問:「趙州訪二菴主又作麼生?」雪云:「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師云:「怎見得不同底事?」雪云:「瞞和尚一點不得。」師問:「南泉斬貓即不問,趙州頂草鞋意旨如何?」雪云:「幸遇中郎鑒,非同野舍薪。」師云:「趙州勘臺山婆子,什麼處是勘破處?」雪云:「子規夜半猶啼血,始信東風喚不回。」師云:「諸大士各說不二法門,因甚維摩默然?」雪云:「效顰豈是良家女?」師乃頷之。

問:「三千七百則公案,且道那一則了得生死?」師云:「三千七百則公案,那一則了不得生死?」僧無語,師打出。

問:「參禪不用心意識,如何得不落去?」師豎拳,云:「者樣用便不落。」

問:「有一人終日喫飯不道飽、終日不喫飯不道饑,且道是甚麼人?」師打云:「者箇也不識。」

問:「須向六句外鑒,如何是六句?」師云:「你尋常用底。」

問:「大善知識神天莫測,為甚被人夢見?」師云:「長安自鬧,我國晏然。」

問:「既是寶塔,因甚拆了一角?」師云:「一人傳虛,十人傳實。」

問:「千不是、萬不是,如何得是?」師云:「因有是可得,不是有千般。」

問:「三藐三菩提皆從此經出,唐三藏因甚又往西天?」師云:「已知燈是火,假意覓鄰家。」

師至開先靜室,額云「空色同觀」。師問開云:「觀空非色,觀色非空,作麼生方得同觀?」開呈起數珠。師云:「此是色,空又作麼生?」開走出,少頃復入,作禮,師云:「未在。」開云:「和尚作麼生觀?」師拈數珠,云:「此不是色。」指空,云:「此不是空。恁麼許汝同觀?」開一喝。師云:「馬祖一喝,百丈因甚耳聾三日?」開亦喝。師云:「汝會得百丈耳聾之旨,方許汝會馬祖一喝。汝既不會百丈耳聾之旨,妄加兩喝,太煞粗心大膽。」開無語。

揚古問:「言前薦得猶為滯殼迷封,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去此二途,如何即是?」師云:「出頭天外望,誰是我般儔?」問:「本色道流,原無一事,為甚衲子入門非棒即喝?為是門庭施設?為是本分生涯?」師云:「分身兩處看。」問:「從古作家慣布漫天網子打鳳羅龍,如何方得出身一路?」師云:「斫額望扶桑,秪要知天曉。」

僧問云:「夜間有虎,忽被拖去時如何?」師云:「四大本空,何處下口?」

蠱門問:「既是無位真人,因甚向古寺棲泊?」師云:「金鉤拋四海,玉燭續明燈。」問:「既云『羅漢松』,因甚不向齋堂裏應供?」師云:「乞兒籮易滿。」問:「嵩山塔、雲谷塔,左右交參,且道誰主?誰賓?」師云:「含元殿裏問長安。」問:「未過范蠡湖,清波無透路,作麼生與棲真老人相見?」師云:「合掌庵前問世尊。」問:「山門頭金剛,目不息怒,拳不伸掌,且道甚麼諍心不了?」師云:「舉起軒轅鏡,蚩尤失卻威。」問:「東石橋與西石橋恰是對頭,為甚過溪庵坐觀成敗?」師云:「踏開生死海,跳出是非門。」

復初問:「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既是散心念佛,為甚亦能成道?」師云:「大海不擇細流。」問:「以我此物周給一國,如何是周給的物?」師云:「破沙盆。」問:「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如何是菩薩遊戲神通?」師云:「昨日夜叉頭,今朝菩薩面。」問:「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如何是常住的道理?」師云:「太白峰高,清關橋短。」問:「此《法華經》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如何是深固幽遠處?」師云:「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如何是現前佛法?」師云:「去去西天路,迢迢十萬程。」

潯侍者問:「獅子山與虎丘山相咬,且道和山說個甚麼法便得息諍?」師云:「秪消一笑。」問:「天無私蓋、地無私載,為甚蓮子峰崢崢嶸嶸、天平山坦坦蕩蕩?」師云:「本自無私,任其力量。」問:「一雨普施,根莖有異,即如無根之草還潤澤得他也無?」師云:「全仗渠力。」問:「近聞者裏有虎,覿面撞著,如何迴避?」師云:「畜生自有分疏。」問:「前面綠荷,背後青松,朝朝相見,夜夜參隨,未審他為何事?」師云:「秪要老僧點首。」問:「良醫之門足病夫,爐鞴之所多鈍鐵,如何方得消頑除瘥?」師云:「只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問:「昨日園中鋤斷蚯蚓,今朝失足蹋殺蝦蟆,懺悔即是?不懺悔即是?」師云:「全靠老僧不得。」

無奇問:「善卷洞遊者甚多,為甚不肯停留?」師云:「未得空情識,安能與石投?」問:「虎山日日被人敲鑿,還有知痛癢者麼?」師云:「一塊鐵心腸,老僧渾不顧。」問:「庭前柏樹子,天下人榜樣,因甚掩在泥裏?」師云:「只為韜光後,芳名天下傳。」問:「雷書殿柱,有甚麼人證明?」師云:「自有前朝士,分明傳至今。」問:「澗水長流不竭,且道源頭在甚麼處?」師云:「四海歸皇化,千差起杖頭。」問:「既是離墨峰,因甚黑漆漆地?」師云:「因明肯且拙,方保一生安。」問:「獅子窟中無異獸,如何容得許多外道?」師云:「歸依同一體,存此善陶鎔。」

僧問:「臨濟宗旨即不問,如何是善權底奇特句?」師云:「三門騎佛殿。」進云:「恁麼則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師云:「如何是汝露出底枝?」進云:「禮拜和尚。」師云:「放汝三十棒。」

師問眾云:「婆生七子,六箇不遇知音,只者一箇也不消得,便拋下水中。既遇知音,因甚者箇也不消得?」眾荅不契,自荅云:「知之一字,眾禍之門。」

僧問:「倩女離魂,阿那個是真底?」師云:「從來無假,何用問真?」

僧問:「虛空為鼓,須彌為椎,誰人打得?」師云:「無手人善打。」

僧問:「南山起雲,北山下雨,意旨如何?」師云:「同道者方知。」

僧問:「無情說法,作麼生說?」師云:「春至百花開,秋來林葉落。」

僧問:「青青翠竹,鬱鬱黃花,且道誰人受用?」師云:「不見一法者。」

僧問:「懷州牛喫禾,益州馬腹脹,意旨如何?」師云:「畜生同一體。」

僧問:「古人未出方丈,莊上喫油餈,意旨如何?」師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石門參,問云:「向叩庉村親聞法要,今過天童舊面重逢,兩上三登即且止,破沙盆句請師通。」師云:「如何是親聞底事?」門震威一喝,師云:「再喝喝看。」門云:「學人禮拜去也。」

靈常禪人以十二問呈,師垂荅頌示之。

問:「龍女獻珠,忽然變成男子,即往南方世界化度眾生,為何如此快速?」

師豎拳,云:「是男?是女?」

頌云:是男是女莫分疏,遲速寧非妄見乎?直下了然親透徹,聖凡元是眼中沙。

問:「欽師點破馬師那一圈,那裏是他點破處?」

荅:「斫額望扶桑。」

頌云:欽馬相馳本偶然,拳來踢去兩無偏,但能識得無偏旨,斫額扶桑事了然。

問:「雲門餅、趙州茶,是何意旨?」

荅:「有口難嘗。」

頌云:趙茶雲餅布諸方,味本無形舌豈嘗?多少衲僧空自反,誰能於此細參詳?

問:「恍恍惚惚,其中有物,喚甚麼作物?」

荅:「驢膫子短,馬膫子長。」

頌云:驢馬之膫定短長,杳冥恍惚妄追攀,未能直下超方便,徒自區區覓大唐。

問:「破灶墮和尚以杖擊三下,其灶為甚墮破?」

荅:「焦磚打著連底凍。」

頌云:灶坍因擊事何疑?打凍焦磚恰逗機,不向此中直下領,那及閑神野鬼兒?

問:「仰彌高、鑽彌堅,瞻在前、忽在後,是何等境界?」

荅:「也是鬼窟裏作活計。」

頌云:道出尋常日用間,渾然一體絕鑽研,擬心測度堅高者,竟日情存鬼窟邊。

問:「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畢竟喚甚麼作心?」

荅:「春色滿園關不住。」

頌云:三處求心竟沒蹤,滿園春色豈朦朧?擬推內外中間得,關住陽春始許通。

問:「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萬象以何為主?」

荅:「舌頭不出口。」

頌云:萬象另有主,舌頭應出口,兩彩元一賽,何用更追求?

問:「泥佛不度水、木佛不度火,離卻水火,作麼生道?」

荅:「還我佛來。」

頌云:離卻水火佛還來,震威一喝絕疑猜,高山流水古來調,舍卻子期善聽誰?

問:「一切眾生皮褁骨,這箇眾生骨褁皮,以草履覆龜背上,是何意旨?」

荅:「一盲引眾盲。」

頌曰:皮骨從來兩不離,強分內外陷當機,前人遺落今人問,引起諸盲無止時。

問:「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須臾之間,道在甚麼所在?」

荅:「墻壁瓦礫。」

頌云:說個須臾便間然,須臾問道孰能諳?信口荅他墻瓦礫,未悟之人正好參。

問:「二十年坐破七個蒲團,不明此事,如何一日捲簾忽然大悟?」

荅:「時節若至,其理自彰。」

頌云:昧卻當人坐臥間,蒲團七破尚蒙然,捲簾若不因時至,其理如何得自彰?

勘辨垂代

僧參,師問:「報恩在水鄉,非舟莫至,還有不假舟楫而到者麼?」

有時云:「既到報恩,無禪可參、無道可學,畢竟圖箇甚麼?」

因春雪不消,師垂問:「古人道:『直待雪消去,自然春到來。』今日已是春,為甚雪不消?」眾下語不契,師代云:「只為春前無雪。」

二僧到參,師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二人同行意作麼生?」僧無語,代云:「同行無彼此,共住不知名。」

師因秋收日忙,垂問:「貪利圖名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閒,為甚終日忙得徹困?」眾無語,卻問師,師云:「須知有不忙者在。」僧云:「如何是不忙者?」師云:「下了麥子又栽菜。」

眾搬磚次,師問:「昨宵意旨則不問,今日搬磚事若何?」眾無語,自代云:「不是一番雙手黑,難教風雪不來侵。」

師一晚問眾:「截斷天下人舌頭即不無,怎教無舌人解語?如何是無舌人?」浚維那云:「風吹石臼演摩訶。」又問:「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如何是內傳法印?」那云:「請和尚尊重。」師云:「法印與宗旨相去幾何?」那云:「一手猶分掌與拳。」師云:「歸堂去。」

行濟呈偈,師接云:「更有長處麼?」濟云:「盡在裏許。」師翻轉云:「未見奇特。」濟云:「文彩已彰。」師云:「不露文彩處道將來。」濟云:「覿面全彰,更無回互。」師休去。

僧參,師問:「那裏來?」僧云:「蘇州。」師云:「蘇州有,有個甚麼?」僧便喝,師云:「除卻喝聻?」僧拍桌,師云:「除卻拍桌聻?」僧拂袖而行,師云:「呸!秪是這個戎形。」

僧參,師問:「那裏來?」僧云:「棲真。」師云:「棲真因甚不棲真?」僧茫然。師問眾,眾荅不契,師代云:「為要竿頭進步。」

北寺僧參,師云:「既是北寺,因甚門向南開?」僧無語。

因天雨,垂問:「雨落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且道去是?住是?」眾下語不契,侍僧云:「和尚作麼生?」師云:「不從天意,豈近人情?」僧云:「畢竟如何?」師云:「老僧自有安閒法,不落尋常去住間。」

問:「趙州一向喚人喫茶,且道是好心?不是好心?」一僧云:「大家在者裏。」又,僧云:「珊瑚枕上兩行淚,半是思君半恨君。」懏侍者云:「太平無忌諱,何處不風流?」

室中,舉:「琅琊問舉上座:『那裏來?』舉云:『兩浙。』琊云:『船來?陸來?』舉云:『船來。』琊云:『船在甚麼處?』舉云:『步下。』琊云:『不涉程途一句作麼生道?』舉以坐具摵一摵,云:『杜撰長老,如麻似粟。』拂袖便出。且道那裏是瑯琊杜撰處?」泓書記云:「得人一牛,還人一馬。」明知客云:「龍蛇易辨,衲子難瞞。」一僧云:「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澤維那云:「其奈增金以黃。」

問:「城東老母與佛同生,因甚不欲見佛?」從維那云:「頭上不安頭。」沐都寺云:「求人不如求己。」澤維那云:「全體露風流。」一僧云:「水不洗水。」潮侍者云:「腰間自有青萍利,懶見時人舞太阿。」一僧云:「金屑雖貴,落眼成瞖。」師云:「總不恰老僧意。」僧云:「請和尚代一轉語。」師云:「見則成錯。」

問:「踏翻大海,踢碎須彌,因甚平地上抬腳不起?」眾不契,師代云:「只謂用力太過。」

師一日云:「一人發真歸源,十方世界悉皆消殞,未審三仙寺還在不在?」眾無對。復舉:「僧問大隨:『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者箇壞不壞?』隨云:『壞。』僧云:『恁麼則隨他去也。』隨云:『隨他去。』未審大隨者語,有為人處?無為人處?」眾荅不恰。佛階云:「識得東風面,拈來總是春。」眾問師云:「畢竟還有為人處也無?」師云:「有。」眾云:「如何是他為人處?」師云:「無孔鐵鎚當面擲。」

問:「趙州勘二菴主,庵主齊豎一拳,為甚肯一不肯一?」眾荅不契,師代云:「菴主眼裏有筋,趙州舌頭無骨。」

僧參,師問:「千里同風則不問,覿面相呈事若何?」僧云:「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師云:「如何是汝知心處?」僧云:「開口見膽。」師云:「放汝三十棒。」

師到天童,便出三問驗諸衲子,荅者甚眾,曾未契合。江北高源禪人再三禮,請代荅,師云:「汝逐一問來。」問云:「太白峰千古長然,為甚麼眼眼看來色是青底?」師云:「千聞不如一見。」二問:「古人道:『橋流水不流。』為甚清關橋端在者裏?」師云:「承言者喪。」三問:「玲瓏巖遠近皆聞,山中人為甚不知漏逗?」師云:「我嘗於此切。」源踊躍禮謝而退。

代古

韶山見白頭因,問:「莫是多口白頭因麼?」云:「不敢。」山云:「有多少口?」云:「遍身是。」山云:「大小二事向甚處屙?」云:「向韶山口裏屙。」山云:「有韶山口即從,無韶山口又作麼生?」因無語。代云:「喚無口韶山,得麼?」

玄沙在雪峰時,光侍者謂沙曰:「師叔若學得禪,某甲打鐵船下海去。」沙住後,問光曰:「打得鐵船也未?」光無語。代云:「若無某甲鐵船,今日怎得有玄沙?」

雪峰在洞山做飯頭,每日曉色未分,大眾喫粥,山問曰:「你因甚麼日日不失者個時候?」峰云:「瞻星望月。」山曰:「忽遇雲霧靉靆又作麼生?」峰無語。代云:「師子咬人,韓盧逐塊。」

雪峰問僧:「近離甚處?」僧云:「覆船。」峰云:「生死海未度,為甚覆卻船?」僧無語。代云:「和尚莫錯好。」

昔有僧持缽到長者家,因犬咬,長者問云:「龍披一縷,金翅不吞。上座全披法服,因甚被狗咬?」代云:「雲月是同,谿山有異。」

昔有僧到曹谿,因守衣缽僧提起衣,云:「者是大庾嶺頭,提不起底。」僧云:「為甚在上座手裏?」守衣缽僧無對。師代云:「也須驗過。」

末山尼因僧到,問云:「誰?」僧云:「獅子兒。」尼云:「既是獅子兒,為甚被文殊騎卻?」師代云:「君子能屈能伸。」

有僧化金飾佛,官人問云:「從來只有佛度弟子,為甚卻要弟子度佛?」僧無對。師代云:「捨得自己,贏得他人。」

大寂進三界圖,帝問云:「朕居何界?」寂無對。師代云:「願王頓超三界。」

續語四則

興化問雲居云:「權借一問:以為影草時如何?」居無語,後住山二十年,方云:「當時何不向他道『何必』?」興化聞云:「何不道箇『不必』?」大慧云:「何必、不必,綿綿密密,覿面當機(請續末句)。」

師云:「喚龜作鱉。」

天童悟和尚頌夾山參船子云:「離鉤三寸如何道?一橈打下洪波跳,忽覺來時自點頭(請續末句)。」

師云:「死中得活方希少。」

天童悟和尚示眾云:「莫立程途別用功,行住坐臥看何從?忽然看出何從的(請續末句)。」

師云:「越古超今第一人。」

南泉示眾云:「王老明明自賣身,一時分付兩傍人,可憐天下爭酬價(請續末句)。」

師云:「盡是韓盧逐塊僧。」

浮石禪師語錄卷七(終)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三十六·佚名
  十地经论 第九卷·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卷第一百·佚名
  欢迎罗达克利西那先生致词·太虚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佚名
  卷第十七·晦翁悟明
  卷三十九·佚名
  第二十四卷·圆瑛
  卷第九十·霁仑超永
  续高僧传卷第十九·道宣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净土圣贤录叙·彭希涑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岱宗心泰
  五蕴观·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秋天,这秋天·林徽因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闪着金银,夸耀这里那里,在这秋天,这时候满腔的热情这时候心得像歌曲,还信得过仍然偎着还为的是那不定的起始你怀疑着:荷叶还没有残败;耳朵旁温甜;缤纷降落到地面上。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秋天懂得那狂

  • 第十歌 天上只有半个头月亮呒不半个头星·刘半农

    天上只有半个头月亮呒不半个头星, 做双快靴拨于外私情, 薄薄能个衬底末密密能个札, 外私情着仔步步脚头轻。

  • 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六李端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昇平公主令於席上成此诗】青春都尉?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鬭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方塘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十一景泰二年夏四月己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升河南按察使徐义为河南左布政使河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何永芳为河南按察使○庚午封宁惠王长女为乐平郡王配严杰赵王瞻塙第

  • 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壬辰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谕内阁、朝廷振兴庶务。一切新政。原为当此时局。冀为国家图富强。为吾民筹生计。并非好为变法。弃旧如遗。此朕不得已之苦衷。当为天下臣民所共谅

  • 陇蜀余闻·王士祯

    定州阿六祖师者,不知所从来,驻锡上生寺。一日,口唱叱叱,骑墙壁一堵,倏然上升,高数十仞。举手谢乡人曰:“好住持。”见者皆礼拜。顷之,渐入云际而殁。绵山有神林介子推祠,其林树极郁茂,然皆半荣半枯,盖文公焚林之地。祠

  • 卷二·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圣德二雍正六年戊申二月丙戌上谕内阁据广东总督孔毓珣奏称龙门协副将景慧奉该管总兵官调取考验渡海遭风漂没又该协右营把总谢廷彦轮值冬季游巡带领兵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 洪武二十六年夏四月乙亥朔,享太庙。 置潮州蓬山守御千户所,命凡创公宇、修城隍,惟以军士供役,不许劳民。 湖广德安府孝感县言:“民饥,官有预备仓粮万一千石,请以贷民。”即命行人乘驿往给

  • 卷一·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一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太祖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安巴坚德祖长子也【案隆礼原书不载太祖姓氏及德祖之諡今并补正】德祖为额尔奇木犹中国刺史帝生而拓落多智与衆不羣及壮雄健勇武有胆

  • 卷八十五·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八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漕运 汉文帝时贾谊上疏曰天子都长安而以淮南东道为奉地镪道数千不轻致输郡或乃越诸侯而遂调均发征至无状也古者

  • 卷八·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八安溪 李光坡 撰文王世子弟八坡謂自篇首至武王九十三而終言文武之為世子也成王幼節言周公教成王世子之道道者何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終篇反覆推明不出於此自凡學

  • 卷四·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       婺源江永撰鄉飲酒禮   嘉禮六經【鄭目録云諸侯之鄉大夫三年大比獻賢者能者於其君以禮賓之與之飲酒鄉飲酒於五禮屬嘉禮】鄉飲酒之禮右篇目 周禮鄉大夫三年則大比攷其德行道

  • 大乘唯识论·世亲

      天亲菩萨造 陈 真谛译    大乘唯识论序  唯识论者。乃是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然此论始末明三种空。何者为三。一者人无我空。二者因缘法体空。三者真归佛性空。我空者。我本自无。但凡夫之人

  • 伦敦杂记·朱自清

    现代游记集。朱自清著。成都开明书店1943年4月初版,列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5月将本书与《欧游杂记》合并,统名为《欧游杂记》印行新版。初版本收《自序》1篇和《三家书店》、《公园》、《房东太

  • 南西厢记·崔时佩

    明代传奇。崔时佩、李景云作。有《六十种曲》本。系根据王实甫《西厢记》改编而成。因王《西厢》乃北曲,不适于笙笛,遂改作南曲。原本已佚。今存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即根据崔本增补而成。叙张生和崔莺莺事。《金瓶梅

  • 礼经会元·叶时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文康。《礼经会元》以概

  • 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即《大宝积经》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异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佚名

    二十卷,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特明提婆破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