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二

嗣法孙灯来重编

上堂

崇祯丁丑二月望日。尹参府遂江居士请师于巴台禅院结制。

山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既是一路涅槃门。也不须门外打之绕。

佛殿。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如何即得。立定云。佛陀耶。展具云。达磨耶。合十云。僧伽耶。礼拜起。复云聻。

方丈。古人唤作方丈地。老僧唤作方丈室。将来烹佛炼祖。道是衲僧巴鼻。喝一喝。

上堂。拈香毕维那白槌。师随喝一喝云。玄要料拣宾主照用。一并漏逗了也。若也不会听取一偈。野寺孤明夜月斜。高台飞阁远人家。绿水金辉浮桂影。青山玉晓堕霜华。问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如何是心。师云门前几竿竹。进云如何是佛。师云岭上数株松。进云还有众生也无。师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僧礼拜。师下座。

上堂。出众者三十棒。不出众者三十棒。出众不出众者三十棒。一僧出问话不契。乃云直下三玄已露。就中三要齐施。落花流水空去。殿前古柏当机。

上堂。春已暮。落花纷纷下红雨。南北行人归不归。千林万林鸣杜宇。我无家兮何所归。十方世界奚相依。老僧有个真消息。昨夜三更月到池。古人恁么道未免逐境随流。老僧则不然。春已暮。从来三月多春雨。东西南北不须归。滴血徒劳伤杜宇。老僧无家却有归。归来到处任相依。会得此中真消息。一轮明月在瑶池。

上堂。世尊见文殊在门外召云。文殊何不进门来。殊云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故教我进门。曹洞宗旨尽从者里去。又见二人舁猪。世尊问云者个是甚么。人云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云也须问过。临济宗旨须是恁么来。此不是一橛一见底硬节担板禅。此不是伸手竖拳底当门抵户禅。此是我黄面老子最上一乘禅。直至西天四七东土二三。代代相传不昧。若在者里出得头转得身。如枯木开花泥人拍掌。便是唧嘹舌头三千里。六月梅花雪里开。也不为分外。问如何是百尺竿头事。师云木马双头三只角。进云如何是更进一步事。师云乌龟尾上火轮车。进云还有向上事也无。师下座。

解制上堂。古人四月结制。老僧四月解制不为仓廪无粮。只为逢暑当避。长连床上济济多士。香积厨边烟烽火炽个个想着岩畔共结清凉大会。作么生是清净一句。夜明帘外转身难。荆棘林中下脚易。

崇祯戊寅七月朔日。师受请住夔州府万县宝峰山云来禅院。结制。

上堂。拈香毕。喝一喝云。会么。会得不可唤作喝。卓拄杖云会么。会得不可唤作拄杖。竖拂子云会么。会得不可唤作拂子。毕竟如何。座元出云云来风晓月。九岭树吟龙。师云疏林横古路。垒石傍丘山。进云恁么则大地无寸土某甲独为尊。师云你在甚处得者消息来。元便喝。师云再喝一喝看。元作礼。师云也是披露见文。

营盆上堂。飒飒凄风绕树寒。夜深林里霭云烟。钱飞粉蝶千家纸。露湿绮罗万泪衫。独有长空辉月面。斗牛银汉玉阑干。

上堂。问在答处答在问处。瞒顸一生。不以问求不以答得。儱侗三世。不问而问不答而答。正恁么问正恁么答。壮士劳劳失却珠。怒息摩挲犹在额。

入队上堂。昨日在忠城里。野马飞扬黄尘扑面。看来尽是薄伽梵八万四千随好光明。今日在宝峰山。僧仪济济钟鼓喧鸣。又恰是摩诃般若中倒翻觔斗底影子。所以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一切众生是摩诃般若光。既然如是出队由▆入队时。古今一念不参差。个中若了无来去。秋月寒蝉到处吹。

解制上堂。父母未生以前却是甚么消息。空中石头拱手。树上乌龟作揖。蟭螟尾长三丈。须弥顶阔八尺。都卢细磨为浆。令乌有先生擎来不勾拄杖子一口吃。

崇祯戊寅冬朔日。师受请住夔州府万县兴龙禅寺。三门。昨日云来今日兴龙。其来无迹其兴无纵。出院入院非有非空。既无踪迹亦非空有。者条门限又作么生。良久云。慈心既满蛇头伏。得到龙宫自有珠。

佛殿。巍巍堂堂磊磊落落。不是塑泥刻木。便是泻铜铸铁。既是者个门庭。也要斩新作略。作么生是斩新底作略。不向佛礼。不向法礼。不向僧礼。常礼如是。

方丈。方围一丈。纵横十尺。八万四千金毛尽是衲僧巴鼻。玄要煌煌。照用历历。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管取撒手归来。自有通天消息。喝一喝。

上堂。拈香云。此瓣香不与旃檀同类。不共沉速同科。生于般若光中。长在常寂国内。爇向炉中。上祝

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乾刚坤柔。文经武纬。在在谈孝义之化。安磐石以乐春台。处处兴道德之风。诵康衢而歌击壤。又拈香云。此瓣香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先兮弗违。后兮奉时。爇向炉中奉为郡邑宰官缙绅檀越福缘善庆歌南风于舜田祯集祥迎颂棠树于周道。又拈香云。此瓣香烟笼三界气褁真如。烁破瞿昙面门。透开达磨鼻孔。爇向炉中供养朱提山上月下明老和尚。用酬法乳。狮子颦呻象王回顾。呀吒吼动青黄赤白现全身。转折周旋南北东西呈海印。乃竖拂子云。此是释迦如来末后拈底金钵罗花。以拂子画○相云此是达磨西来二祖神光得髓一句。喝一喝云。此是临济大师宗门正眼。今日人天众前当阳举出还见么。打破秦时镜。现出海潮音。梵播恒沙界。香满功德林。更有末上一句不妨拈出。周溪鱼跃三生石。巴峡猿啼十二峰。

上堂。木枥山与汝相见了也。窄小子与汝相见了也。兴龙寺与汝相见了也。是则是。只是不肯承当。若也承当得来。三门头合掌。佛殿后经行。东廊作揖西廊拱手。何处不与相见。见即见要且不见老僧。老僧即是阇黎。阇黎即是老僧。老僧与阇黎迷却天下人亦能悟却天下人。无须锁子两头摇。珊瑚枝枝撑着月。

僧问和尚道兴龙寺与学人相见。未审龙在甚么处。师云若问其中意。便扣胡张三。进云金翅鸟王在此。师便喝。僧拟进语。师连喝云一问一答却成漏逗。不自揣摩徒劳心垢。

解制上堂。一三如三。二三如六。三三如九。天以九得清。地以九得宁。人以九得灵。王侯以九镇宝位而天下平。且道在衲僧分上又作么生。结制解制用作九旬。开炉闭炉摄生护生。惟有向上无拘忌。四时常在定盘星。

上堂。举简李王邀法眼玩牡丹花。命眼赋诗。眼曰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必待零落。然后始知空。颂罢李王即悟。师云老僧亦拈数句。偶从芬艳里。即境睹明花。盛色虽堪赏。衰容似可嗟。禁攀枝上叶。应惜树头芽。若也无遭踏。频君醉月华。

上堂。举五祖演和尚因默然良久之机人多错会。遂拈语示之曰。前面珍珠玛瑙。后面玛瑙珍珠。左边观音势至。右边文殊普贤。中安一树幡子。被风吹着道个葫芦葫芦。师云聚云见伊破碎太甚。不免矢上加尖。一一颂出。颂曰前面珍珠玛瑙。却是篱穿壁倒。提起鲜血长流。搭上眉间恰好。后面玛瑙珍珠。一个嘴骨卢都。堂上遍身红烂。儿郎不得称呼。左边观音势至。不必彰名显字。铁牛一梦三更。石女方才盖被。右边文殊普贤。老马不愿披鞍。滴尽沙场血汗。通身透骨清寒。中安一树幡子。却也是我是你。两头透地拄天。入风摇撼不起。被风吹着声音。寥廓鼻孔舌出。阿谁摸索道个葫芦。大心凡人衲被蒙头。雷霆辘轳。

上堂。举丙丁童子因缘。师云。丙丁童子去讨火。为甚么前一转不会。后一转却大彻去。频呼小玉原无事。秪要檀郎认得声。

上堂。兴龙要勘学人有得一橛禅者。须知眼全足全。头正尾正。亲切句。转身句。异类句。末后句。透得宗旨始有超佛越祖之谈。且道唤甚么作眼全足全头正尾正。作么生是亲切转身异类末后宗旨。又如何透。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汝等于此一二透得。许汝亲见兴龙。

副寺荐亡师请上堂。子规啼彻暮春时。清明已过衫絺绤。不须潜缩针和线。堂堂必表而出之。老僧客岁结制。兴龙今年归来。聚云连连绵绵病痛不知害着何人。唯有杨岐知端的。道是金刚并栗棘。今日拈来度亡僧。个个当阳赤骨历。

上堂。马大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好似一粒老鼠药。致令得末代儿孙或咬着或闻着或熏着。害得憨不憨痴不痴。胡说乱道。今日老僧不辞分明道出。也是心也是佛也是物。看他又作么生捞摸去。

上堂。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依旧从头起。一归何处及尽去也。州云我在青州作领布衫重七斤。疾风暴雨不惊寡妇之门。老僧恁么批判。设有个旁不甘的。出来掀倒禅床喝散大众。却许他具一只眼。

上堂。举长沙岑令僧问惠安和尚见南泉后如何。安默然。又问未见南泉时如何。安云不可更别有也。僧回举似长沙。沙云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露全身。僧问秪如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沙云朗州山澧州水。僧云不会。沙云四海五湖王化里。师云维摩默然文殊会不二法门云岩默然洞山收取和尚真子为甚么惠安默然。究竟只是个不可更别有也。所以长沙倾心道出。总要透开学人活路。一任七通八达。且道如何是活路。磨盘秋结子。碓嘴夜开花。

上堂举僧问长沙秪如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沙云朗州山澧州水。僧云不会。沙云四海五湖王化里。师云若有问宝峰百尺竿头如何进步。但向他道此去忠南二百里。如云不会。但道水路一半陆路一半。乃复颂云立己立人事已周。霜华烟雨正绸缪。鹭鹚只恐渔人棹。飞入蒹葭不漫游。长沙老匪常流。风火芦湾带月浮。一拍自然千里外。雪阵银沙四海秋。

上堂。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领布衫重七斤。僧问长沙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沙云朗州山澧州水。二老皆是南泉嫡子。出语接人果然难兄难弟。若到聚云门下正好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上堂。举中峰示众云。浙东山浙西水。拄杖头边。草鞋跟底。大事未明。如丧考妣。衲僧直下莫思量。思量便隔三千里。会么。昔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生死无常银山铁壁。尽在此问处。我在青州作领布衫重七斤。神出鬼没瞎棒盲枷。尽在此答处。会得问处则银山铁壁面面通穿。生死无常尘尘透脱。会得答处则神出鬼没当体无痕。瞎棒盲枷全机杀活。若也不会便见问在答处。答在问处。问答交驰无你入处。既无入处。且只向入不得处猛加精神。抖擞眉毛立定脚跟。参来参去参到能所两忘。不觉踢倒灯笼掀翻露柱。目前万象自森罗。现在活计全丰裕。正眼看来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师云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

净信请就梅苑上堂。严风阵起。冽气横飞。九河结万里之冰。五岳斗六花之雪。繁柯脱落。叶敲碎玉于枯条。积蔓萧疏枝。点缀珠于干蒂。冻鳞歇江村之渔父。净山绝野唱之樵人。无何。孤质更温清肌独热。厥挺秀于林中。便弄姿于卉里。红白半吐轻软将芬。可令高尚隐君栖衡杰士。彷徨于蟾辉影内。剪发缁衣妆个衲子家风。道一句梅稍月不为分外。颂云彻骨霜寒冰雪飞。孤根犹自逞光辉。不因七日重来急。怎得清香点翠微。

上堂。举僧问多福禅师。如何是多福一丛竹对曰。一茎两茎斜。僧云不会。对曰三茎四茎直。僧礼拜。师云若有人问如何是聚云一丛竹。但曰元初种两茎。于今百有余。倘云不会。但曰中间笔立。直四维曲湾湾。彼若不礼拜也是铁打心肝。颂曰外直中虚任合时宜。凉风飘动随东随西。假饶雪压稍枝上。一颗红轮复旧时。

上堂。举宗道者移居投子。以袈裟褁草鞋出院。僧问如何是道者家风。答云袈裟褁草鞋。又问是何意旨。答云赤脚下铜城。师云袈裟褁草鞋。非是强安排。身边无侍者。不曾分付来。赤脚下铜城。一步一回新。泥里踏着刺。不是等闲人。

上堂。举僧问洞山。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为甚么不得衣钵。山云直饶本来无一物。亦未合得衣钵。且道是甚么人合得者里下得一转语。时有僧下九十六转不契。后云直饶将来他亦不受。洞山深肯之。雪窦拈云。他亦不受是眼。将来必应是瞎。天童拈云直须将来。若不将来怎知不受。直须不受。若不不受怎免将来。将来底必应是眼。不受底真个是瞎。还会么。穷尽体无依。通身合大道。师云天童恁么批判亦未离得窠臼。山僧则不然。穷尽体无依。通身是衣钵。

上堂。举无为泰竖拂子云会了唤作禅。不会果然。难难难。目前隔个须弥山。易易。信口道来无不是。竖拂子云达磨来也。师云会了唤作禅。原来饭是米做。不会果然难。可惜当面错过。难难。见之不取目前隔个须弥山。思之千里。易易。舌头不出口。信口道来无不是。汝还听得么。颂曰雪中出一枝为报晓春司月照花英现云横村路迷粉墙终是隔香魄有谁知。何似根株下。飘飘堕玉时。

上堂。举西堂百丈南泉侍马祖玩月次。堂曰正好看经。丈曰大好供养。南泉拂袖便行。祖曰经归藏。褝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师云藏头白不白。海头黑不黑。争似牧牛人。做个白拈贼。

上堂。举法昌遇云。春山青春水绿。一觉南柯梦初足。携筇纵步出松门。是处红英香馥郁。因思昔日灵云老。三十年来无处讨。如今竞爱摘杨花。红香满地无人埽。师云法昌恁么说话大似春意。聚云则不然。秋风凄秋雨细。山前山后无不是。下塌携筇窗外看。竹径松亭皆可意。因思檐前那一滴。铿声曾助衲僧力。眼底应须具有人。烟波浪里恒端的。

上堂。举乾峰上堂因缘。师云乾峰掉棒打虚空。管教血污三界。云门挥剑划江心。一任尘飞四海。只饶轰天震地。争奈鱼鸟不知。还有看破此阵势也无。太平元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上堂。临济老汉当日在黄檗棒下讨得一百二十斤矿子。却向大愚肋下镕成三锭兼金担。在临济堂前敲敲打打。造成几件笼络天下衲僧的器具。后被大慧老人夺得将来。撒在诸人眼孔里。眉毛一眨血流满地。个个知得本命元辰落处。却始得鸴鸠扶摇九万里。大鹏抢住榆枋上。跳梁狸猩出网罟。垂天牦牛能执鼠。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啐。为甚么迸出孔老子祭文出来。听与分明颂出。口似虚空吞一粒豆。腹如蛛丝作万户侯。涅槃堂里问前程。剑树锋头打觔斗。不是神通不是玄。指掌元来一只手。

上堂。举仰山钦征高峰曰。汝正睡着时无梦无想谁是汝底主人公。湛然禅师颂云。四大无我心如风。个中谁是主人公。廓然扑落元无物。始觉从前错用功。天童禅师颂云。白汗出身念无起。个中无二主人公。廓然扑落非他物。十方世界现全容。师云湛然落于断见。天童落于常见。老僧不免颂出。一任诸方检点。一梦浑忘六处灰。谁是主人无二来。乾坤了尽鼾无尽。脚底珊瑚带月开。

上堂。从上古人有五种禅。老僧者里秪用二种。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须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此是一。见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师。目睹瞿昙犹如黄叶。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祖师玄旨是破草鞋。宁可赤脚不穿最好。此是一。所以白居易侍郎问惟宽和尚曰。禅师何以说法。宽曰无上菩提者。备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譬如江淮河汉。任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云何于中妄起分别。易曰。既无分别何以修心。宽曰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无念起。易曰垢既不可念。净无念可乎。宽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易曰无修无著又何异凡夫。宽曰凡夫无明。二乘执着。除此二病是曰真修。真修者亦非勤亦非忘。勤则近执着。忘则落无明。是为心要。果能得到者个田地。始见处处尽成冷灰。渐修对治底亦是冷灰。穿破草鞋底亦是冷灰。非勤非忘底亦是冷灰。要在冷灰里爆出一粒豆。才唤作衲僧鼻孔。且道如何是冷灰中爆底豆。下池飞雁落。惊起一天秋。

上堂。一翳在眼乱坠空华。一物在心横生烦恼。论凡论圣尽作碍眼之尘。说佛说生总是蒙心之被。然眼本自净。何曾有翳观华。却不知翳即是眼。心本自清未尝触物生恼。殊莫识物即是心。若能即物即心。眼翳遍圆通之路。如或即翳即眼。心物开普照之门。凡夫身出圣人心。圣人体即凡夫用。了无别矣。诸佛相出众生范。众生幻现诸佛真。复何异哉。故法眼禅师颂云。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嗣法孙灯映重梓

嘉兴大藏经 吹万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五·白岩净符
  卷第十一·宗密
  卷第五十一·佚名
  卷第六十三·李通玄
  卷第十四·白岩净符
  宗镜录卷第九十八·延寿
  卷第十三·白岩净符
  释门归敬仪(上卷)·道宣
  目录·佚名
  卷十五·佚名
  首楞严经疏序·子璇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佚名
  道行经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秘密相经卷中·佚名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二十三 王晏萧谌萧坦之江祏·萧子显

    王晏,字士彦,琅邪临沂人也。祖弘之,通直常侍。父普曜,秘书监。宋大明末,晏起家临贺王国常侍,员外郎,巴陵王征北板参军,安成王抚军板刑狱,随府转车骑。晋熙王燮为郢州,晏为安西主簿。世祖为长史,与晏相遇。府转镇西,板晏记室谘议。

  • 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六·赵尔巽

      王文雄 朱射斗子树 穆克登布 富成穆维 施缙李绍祖 宋延清 袁国璜何元卿 诸神保 达三泰 德龄 保兴 凝德 多尔济紥布王凯 王懋赏 惠伦安禄 佛住 西津泰 丰伸布 阿尔萨朗 乌什哈达和兴额   王文雄,字叔师,贵州玉屏人

  • 卷五十八 景德元年(甲辰,1004)·李焘

      起真宗景德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冬十月壬午,以磁州刺史、邠州駐泊部署許均兼永興駐泊部署,仍與知府向敏中及鳳翔梁鼎同提總陝西諸州巡檢捕盜事。上既定議北征,念關、隴重兵多在邊郡,自陝以西直抵兩川,亦宜過為之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正统九年春正月辛亥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皇太后皇后免命妇朝贺○雷电大雨○夜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尾迹有光出霹雳西行至近浊○壬子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给宁

  •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尚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一百七十二 李煦曹(禺页)奏护送做乐器人上京并进各样竹子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臣李煦、曹(禺页)跪奏: 臣煦等於八月初八日奉到上谕:谕李煦、曹(禺页),朕集数十年功,将律历渊源御书将近告成,但乏做器好竹。尔等传於苏州清客周姓的老人,他家会做乐器的人并各样好竹子,多选些进来,还问他

  • 卷三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三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陈杞世家第六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

  • 杏轩偶录·徐一士

    《杏轩偶录》,一册,不分卷,安陆卓从乾著。其《自跋》云:“余幼喜吟咏,脱稿辄弃,散佚者十之九。族孙少仪爱余诗,搜残拾坠,汇为《杏轩诗钞》八卷,屡促刊行,未果。阳新刘芸甫见余《杏轩偶录》一册,谓为昔贤《草堂笔记》之遗旨,

  • 卷之三·林时对

    明州野史拾遗氏蠒翁纂威庙钦定逆案京畿四辅说国家三大弊政国事诪张拱手以辽阳予敌王给谏都疏纠首翻逆案刘忠端公起京兆面恩疏天下危尤注意相温体仁误国王季重规阳羡状元宰相让文山独步千秋鼎甲不足贵门户之祸钱御冷相

  • 明志书院案底卷二·佚名

    淡邑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邑绅土陈浚芝陈朝龙等禀札淡水县知照(札新竹县同)谕董事金兴文谕各佃人承办董事金兴文即绅士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等禀饬押会算交收详请立案谕董事金兴文清缴租项移新竹县谕董事金兴文催缴欠租谕董

  • 卷八十四·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四明 俞汝楫 编神祀备考神祗祀初立旗纛庙制洪武元年十二月庚寅立旗纛庙先是礼官奏军行旗纛所当祭者考之於古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

  • 提要·林希逸

    【臣】等谨案考工记解二卷宋林希逸撰希逸字肃翁福清人端平二年进士景定间官司农少卿终中书舍人自汉河间献王取考工记补周官于是经与记合为一书然后儒亦往往别释之唐有杜牧注宋有陈祥道林亦之王炎诸家解今并不独希逸

  • 佛理要略·太虚

    一 因缘生法──向上增进心 甲 破无因及邪因 乙 正因缘法 &n

  • 修行道地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八  巍巍佛德尊  威神不可量  道法随时化  度脱诸十方  睹见生死瑕  为现法桥梁  毁呰终始苦  嗟叹于泥洹  分别弟子快  而顺示厥行  稍稍而开导  

  • 游廌山集·游酢

    宋代诗文别集。4卷。游酢撰。《四库全书》据采自福建的清抄本录入,其抄本(四库底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宋代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称游酢所著“有《中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

  • 古今伪书考·姚际恒

    考辨伪书的著作。一卷。清姚际恒撰。成书于康熙后期。初刊于清乾隆至道光间歙县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三集本。本书著录书籍九十一种,分经、史、子三部。每书如前人已有成说,则加以引证,多取材于《汉书·艺

  • 度曲须知·沈宠绥

    昆曲声乐论著。明沈宠绥撰。有明崇祯十二年(1639)原刻本,现今通行的是1959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集排印本。全书三十六章,首章《曲运隆衰》论述了南北曲声腔的源流、沿革及兴衰。最后两章《律曲前言》和《亨

  • 四十二章经疏·宋真宗

    佛典注疏。宋真宗撰。一卷。是《四十二章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宋程辉撰《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元溥光撰《四十二章经序》及宋真宗撰《注四十二章经序》。书后附唐宗密撰《题焚经台诗》。疏文先举经文,后逐段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