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绍叔传

郑绍叔字仲明,荥陽开封人,世代居住在寿陽。祖父郑琨,为宋高平太守。

郑绍叔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二十多岁时,任安丰令,治理该县显示出才能,名声也好。该州召补主簿,转治中从事史。当时刺史萧诞因为弟弟萧谌被诛,台遣收兵突然来到,左右没有不惊慌四散的,郑绍叔听说这事,独自奔跑到出事地点。萧诞死,护送灵柩,大家都称颂他。到了京城,司空徐孝嗣看到他,感到疑惑不解,说:“是祖逖之流的人啊!”高祖治理司州,任命他为中兵参军,领长流,因此厚自结附。高祖罢州,回到京师,谢送宾客,只有郑绍叔一人坚决请求留下。高祖对他说:“爱卿有才干,自然会有用武之地,我现今未能增益于你,当再想想别的办法。”郑绍叔说:“请受我一拜,决无二心。”高祖坚决不答应。于是还是回到寿陽。刺史萧遥昌竭力劝诱郑绍叔,最终没接受任命。萧遥昌发怒,要囚禁他,幸而有人解救,才得以免祸。等到高祖做了雍州刺史,郑绍叔抄小道往西回家,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

东昏杀害朝宰后,很是疑心高祖。郑绍叔的哥哥郑植为东昏直后,东昏派他到雍州,以见郑绍叔为名,其实是潜埋伏兵做刺客。郑绍叔知道这事后,暗地告诉了高祖。郑植到雍州后,高祖在郑绍叔的居住处摆酒席宴请他,对郑植戏言道:“朝廷派遣你来刺杀我,今天这个宴席,便是你下手的好机会呀!”宾主大笑。让郑植登临城隍,环视府署,士卒、器械、舟舻、战马,无不富有而充实。郑植散席后对郑绍叔说:“雍州充实而有力,不可轻易图谋。”郑绍叔说:“哥哥回去后,请详细给皇上介绍这里的情况。哥哥如果打算夺取雍州,我郑绍叔请求凭借这些条件作一决战!”送哥哥到南岘,兄弟恸哭而别。

义师兴起,任冠军将军,改骁骑将军,侍从东下江州,留郑绍叔管理州的事务,负责江、湘二州粮运事务,做得完满无缺。天监初年,入任卫尉卿。郑绍叔尽忠事上,在外边听到什么,一点儿也没有隐瞒地全说出来。每当给高祖谈论起政事,如果好,就说:“为臣愚昧无知,见识短浅,这些都是圣主您的谋略。”要是不好,就说:“为臣思虑短浅,本以为事情应当是这样,却几乎因此而贻误朝廷,为臣的罪过深重啊!”郑绍叔性情纯厚,高祖经常派人劝他节哀。不久,起任为冠军将军、右军司马,封为营道县侯,食邑一千户。不久,复任卫尉卿,加冠军将军。因为营道县人口凋敝,改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仍旧。当初,郑绍叔年幼丧父,侍奉母亲和祖母以孝敬而出名,侍奉哥哥谦恭谨慎。等到居于显官要职,俸禄和赏赐的东西以及各方进献的贡品,都给了哥哥家里。

天监三年(504),魏军包围合肥,郑绍叔以本号率大军镇守东关,事态平定,重任卫尉。不久义陽被魏攻陷,司州转移镇守关南。天监四年(505),任郑绍叔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司州刺史。郑绍叔创立城隍,修缮兵器,扩展田地,积聚粮食,招纳流民,老百姓安定下来。性格很是庄重、拘谨而急躁,以权势自居,但是能够真心地待人接物,对人才多有举荐,士人也多半因此而归附于他。

天监六年(507),征召为左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领司、豫二州大中正。郑绍叔回家后患病,在家里受诏而拜,御驾回府,派人给他治疗,一天数次到他家里。天监七年(508),死在府舍里,时年四十五岁。高祖将要参加他的葬礼,但因郑绍叔所在街巷太狭窄、简陋,容不下御驾,才作罢。下诏:“追往念功,前王所笃;在诚惟旧,异代同规。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东兴县开国侯郑绍叔,立身清正,奉上忠恪,契阔藩朝,政绩显著。从侠义开始,实在立下大功,治理边疆,效彰所莅。方申任寄,协赞心膂,突然殒命,心内感伤。当加优典,隆此宠命。可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给鼓吹一部、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所需物品,随需随取。追谥为‘忠’。”

郑绍叔死后,高祖曾潸然泪下,对朝中大臣们说:“郑绍叔立志忠烈,好的就功归于我,过错就归于他自己,现如今大概没有能和他相比的了。”被赏识、珍视达到这种程度。儿子郑贞继承其业。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 李密·欧阳修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历象志中·脱脱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顺帝一·宋濂
  卷四·欧大任
  卷之三十一·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一○八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呈购得遗书清单并解送四库全书处查收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二·杜大珪
  卷之五十·祁韵士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六下·袁枢
   三、人的灵性问题·林语堂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三 谢米诺夫和“小诸葛”·溥仪
  唐顺之传·张廷玉
  梁储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二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一古今体九十八首【丙午三】祭社稷坛斋居养心殿作节庆甫云毕还宫肃三斋张灯过闹?变食喜静皆【凡南郊大斋迁居斋宫忌用辛辣若  庙  社之斋则在养心殿斋居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二·杨仲良

      仁宗皇帝   修唐书   明道二年十一月丙寅[1],崇文院纂《唐遗事》,翰林学士承旨盛度请命官刊修《唐书》故也。   庆历五年五月己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判集贤院王尧臣、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张方平、侍读学士兼龙

  • 读礼通考卷二十四·徐乾学

    丧期二十四王侯降服周礼春官司服凡凶事服弁服【注服弁丧冠其服斩衰齐衰 疏天子诸侯正统之期犹不降故兼云齐衰其正服大功亦似不降也大功章曰适妇注云适子之妇传曰何以大功也不降其适也旣无所指斥明关之天子诸侯也又服

  • 琉球官生留学国子监·佚名

    琉球国遣官生人监读书,自康熙二十二年部议准行,无年限,每逢册封之年,请于使臣,回京代奏。其来也四人,率以四年而归,归其国则授四品官。嘉庆十年,其子弟来,吴兰雪时以博士教之,颇聪颖。十四年己巳还国,过山东蒋别驾第,护送之。其子

  • 路史卷六·罗泌

    前纪六禅通纪史皇氏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顔,侈哆,四目灵光。上天作令,为百王宪。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刱)文字形,位成声具,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

  • 谷山笔麈卷之八  诗文·于慎行

    学术不可不纯也,关乎心术;文体不可不正也,关乎政体。今之文体当正者三,其一,科场经义为制举之文;其一,士人纂述为著作之文;其一,朝廷方国上下所用为经济之文。制举著作之文,士风所关,至于经济之文,则政体污隆出焉,不可不亟图也。然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八·来保

    十一月己卯上谕内阁曰川陜总督统辖四川西安甘肃幅甚为辽濶在寻常无事之时尚虞鞭长不及现今金川军务未竣地方公事及筹办军需一切调度总督驻劄西安难于遥制即将来平定亦经理需人从前曽经分设总督就近综理尚书尹继善今

  • 舆图·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舆图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古称左图右史惟春秋列国尤不可不图亦惟春秋列国尤难图以其强兼弱削大小无定形不可画定分封时疆界为某国又犬牙相错棼如乱丝有以今之一县而四国

  • 薛修义传·李延寿

    薛修义,字公让,河东汾阳人。他年纪小却狡诈豪侠,轻财好义。北魏正光年末,天下动乱,烽火四起,朝廷下特诏招募,能得到三千兵马的,封为别将。修义召集了七千多人,被封为安北将军、西道别将。因建立军功,拜受龙门镇将。  后来,北魏

  • 王安传·张廷玉

    王安,雄县人,最初隶属于冯保名下。万历二十二年(1594),陈矩向皇上推荐他,任命为皇长子伴读。当时郑贵妃图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多次派人收集皇长子的过失。王安善加调护,贵妃一无所得。“梃击”一事发生后,贵妃心中害怕。王

  • 卷下·郑兴裔

    钦定四库全书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下宋 郑兴裔 撰杂着与周侍郎必大书行都相别倏已逾年仰怀温谕不去於心前月中进奏吏报云张都承【名说其妻吴氏皇后女弟也】复拜签枢【先是夤缘亲属擢拜枢府张栻切谏范成大不草勅说遂与祠

  • 第十一章 12·辜鸿铭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辜讲有一次几个学生站在孔子旁边伺候孔子,一位学生(闵子骞)显得镇静自若而胸有成竹。勇猛的仲由站得笔直,像一位士兵。另外两个学生(冉有

  • 卷十一·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卷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一檀弓上第三之三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应氏镛曰食字上疑脱孔子二字】正义郑氏康成曰助哀戚也通论游氏桂曰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盖古礼有

  • 竹溪善禅师塔铭并序·太虚

    ──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作──传临济正宗四十世中兴宁波天封寺竹溪禅师,寂于甲戌元月之望。其寺嗣住持醒悟,顷将为塔全身于鄞东同岙之廋山岭,以状来乞为铭之。按禅师讳惟善,系出湘衡阳萧氏,光绪十年生。八岁、母刘氏故;十

  • 古文集成前集·王霆震

    古代散文总集。78卷。南宋王霆震编。王霆震,字亨福。庐陵(江西吉安)人,余不详。此书收春秋至南宋散文522篇。在编排上以天干为序,甲集6卷,乙集8卷,丙集7卷,丁集9卷,戊集8卷,己集8卷,庚集8卷,辛集7卷,壬集8卷,癸集9卷,并标明为“前

  • 三齐略记·伏琛

    通志。又作《三齐略》。撰者、卷数不详。文廷式推测为晋人所撰。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皆见著录。《水经注》(《河水注》与《濡水注》)、《续汉郡国志注》、

  •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道士所作。唐王悬河《上清道类事相》卷一引《皇人守三一经》,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经文称轩辕黄帝往峨嵋山求见天真皇人,皇人授之存思服食

  • 辽方镇年表·吴廷燮

    近人吴廷燮撰。一卷。起自天显十三年(938),止于保大二年(1122)。《辽史》方镇资料多未记载,吴氏依据纪、传所载,五京留守资料虽不完备,但粗可排列成表,兴中、黄龙、辽兴、武定虽资料断续,亦辑集成表,而五国、乌古、开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