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君臣下第三十一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于是智者轴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师之。是故道术德行,出于贤人。其从义理,兆形于民心,则民反道矣。名物处违是非之分,则赏罚行矣。上下设,民生体,而国都立矣。是故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君之所以为君者,赏罚以为君。致赏则匮,致罚则虐,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是故明君审居处之教,而民可使居治、战胜、守固者也。夫赏重则上不给也,罚虐则下不信也。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而物属之者也。是故厉之以八政,旌之以衣服,富之以国裹,贵之以王禁,则民亲君,可用也。民用,则天下可致也。天下道其道,则至。不道其道,则不至也。夫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故德之以怀也,威之以畏也,则天下归之矣。有道之国,发号出令,而夫妇尽归亲于上矣。布法出宪,而贤人列士尽功能于上矣。千里之内,束布之罚,一亩之赋,尽可知也。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坟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实,义礼明也。夫下不戴其上,臣不戴其君,则贤人不来,贤人不来,则百姓不用,百姓不用,则天下不至。故曰:德侵则君危,论侵则有功者危,令侵则官危,刑侵则百姓危。而明君者,审禁淫侵者也。上无淫侵之论,则下无异幸之心矣。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为人臣者,变故易常,而巧官以谄上,谓之腾。乱至则虐,腾至则北,四者有一至,败敌人谋之。则故施舍优犹以济乱,则百姓悦。选贤遂材,而礼孝弟,则奸伪止。要淫佚,别男女,则通乱隔。贵贱有义,伦等不踰,则有功者劝。国有常式,故法不隐,则下无怨心。此五者,兴德匡过,存国定民之道也。夫君人者有大过,臣人者有大罪:国,所有也;民,所君也;有国君民,而使民所恶制之,此一过也。民有三务,不布其民,非其民也,民非其民,则不可以守战,此君人者二过也。夫臣人者,受君高爵重禄,治大官,倍其官,遗其事,穆君之色,从其欲,阿而胜之,此臣人之大罪也。君有过而不改,谓之倒。臣当罪而不诛,谓之乱。君为倒君,臣为乱臣,国家之衰也,可坐而待之。是故有道之君者执本,相执要,大夫执法,以牧其群臣,群臣尽智竭力,以役其上。四守者得则治,易则乱,故不可不明设而守固。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辩以根之,然则躁作奸邪伪轴之人不敢试也。此礼正民之道也。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伏寇在侧者,沈疑得民之道也微谋之泄也,狡妇袭主之请而资游慝也,沈疑之得民也者,前贵而后贱者为之驱也。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刑罚前近也。大臣不能侵其势,比党者诛,明也。为人君者,能远谗谄,废比党淫悖行食之徒,无爵列于朝者,此止轴拘奸,厚国存身之道也。为人上者,制群臣,百姓通,中央之人和,是以中央之人,臣主之参。制令之布于民也,必由中央之人;中央之人,以缓为急,急可以取威,以急为缓,缓可以惠民,威惠颉于下,则为人上者危矣。贤不肖之知于上,必由中央之人,财力之贡于上,必由中央之人。能易贤不肖而可威党于下,有能以民之财力上陷其主,而可以为劳于下。兼上下以环其私,爵制而不可加,则为人上者危矣。先其君以善者,侵其赏而夺之实者也。先其君以恶者侵其刑而夺之威者也。讹言于外者,胁其君者也。郁令而不出者,幽其君者也。四者一作而上下不知也,则国之危可坐而待也。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天道人情,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是故始于患者,不与其事,亲其事者,不规其道。是以为人上者患而不劳也,百姓劳而不患也,君臣上下之分素,则礼制立矣;是故以人役上,以力役明。以刑役心。此物之理也。心道进退,而刑道滔赶。进退者主制,滔赶者主劳。主劳者方,主制者圆。圆者铉,铉则通,通则和。方者执,执则固,固则信。君以利和,臣以节信。则上下无邪矣。故曰:君人者制仁,臣人者守信,此言上下之礼也。君之在国都也,若心之在身体也。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戒心形于内,则容貌动于外矣。正也者,所以明其德。知得诸己,知得诸民,从其理也。知失诸民,退而修诸己。反其本也。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所求于人者少,故民轻给之。故君人者上注,臣人者下注。上注者,纪天时,务民力。下注者,发地利,足财用也。故能饰大义,审时节,上以礼神明,下以义辅佐者,明君之道也。能据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过,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行也。明君在上,忠臣佐之,则齐民以政刑。牵于衣食之利,故愿而易使,愚而易塞。君子食于道,小人食于力,分民。威无势也,无所立。事无为也,无所生。若此,则国平而奸省矣。君子食于道,则义审而礼明,义审而礼明,则伦等不踰,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齐民食于力,则作本,作本者众,农以听命,是以明君立世,民之制于上,犹草木之制于时也,故民迂则流之,民流通则迂之。决之则行,塞之则止,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决之,则君子行于礼;塞之,则小人笃于农。君子行于礼,则上尊而民顺;小民笃于农,则财厚而备足。上尊而民顺,财厚而备足,四者备体,顷时而王不难矣。四肢六道,身之体也。四正五官,国之体也。四肢不通,六道不达,曰失。四正不正,五官不官,曰乱。是故国君聘妻于异姓,设为侄娣、命妇、宫女,尽有法制,所以治其内也。明男女之别,昭嫌疑之节,所以防其奸也。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官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奸,昭公威私也。明立宠设,不以逐子伤义。礼私爱驩,势不并论。爵位虽尊,礼无不行,选为都佼,冒之以衣服,旌之以章旗,所以重其威也。然则兄弟无间郤,谗人不敢作矣。故其立相也陈功而加之以德,论劳而昭之以法,参伍相德而周举之,尊势而明信之。是以下之人无谏死之誋而聚立者无郁怨之心。如此,则国平而民无慝矣。其选贤遂材也。举德以就列,不类无德。举能以就官,不类无能。以德弇劳,不以伤年。如此,则上无困而民不幸生矣。国之所以乱者四,其所以亡者二,内有疑妻之妾,此宫乱也。庶有疑适之子。此家乱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国乱也。任官无能,此众乱也。四者无别;主失其体。群官朋党以怀其私,则失族矣。国之几,臣阴约闭谋以相待也,则失援矣。失族于内,失援于外,此二亡也,故妻必定,子必正,相必直立以听,官必中信以敬。故曰,有宫中之乱,有兄弟之乱,有大臣之乱,有中民之乱,有小人之乱,五者一作,则为人上者危矣。宫中乱曰妒纷。兄弟乱曰党偏。大臣乱曰称述。中民乱曰鷷谆,小民乱曰财匮。财匮生薄,鷷谆生慢,称述、党偏、妒纷、生变;故正名稽疑,刑杀前近。则内定矣。顺大臣以功,顺中民以行,顺小民以务,则国丰矣。审天时,物地生,以辑民力。禁淫务,劝农功,以职其无事,则小民治矣。上稽之以数,下十伍以徵。近其罪伏,以固其意。乡树之师,以遂其学。官之以其能,及年而举,则士反行矣。称德度功,劝其所能,若稽之以众风,若任以社稷之任,若此,则士反于情矣。

猜你喜欢
  第十九章·王夫之
  卷上·刁包
  卷六·高士奇
  卷二·程公说
  卷五·吕祖谦
  卷一·沈廷芳
  卷一百三十五·秦蕙田
  著者告白一·梁漱溟
  礼运·姚际恒
  卷十三·佚名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欧阳竟无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二·陈梦雷
  抉 伪 披 真·太虚
  答方亦民问·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五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处士元珪(廷璧集)·顾嗣立

    元珪,字廷璧,河东人。端厚沈毅,重然诺,酷志读书,非其人不苟与交。作诗若不经思,往往超诣颖脱。字法追踪鲜于伯机,曲尽其妙。晚年无子,留滞吴中,多叹老悲穷之作。时往来玉山,与诸君唱和,杨铁崖称为中州之善学者。 感怀 春日访云林

  • 李伯瞻·隋树森

    李伯瞻,蒙古名彻彻干。又作薛彻干,汉名屺,字伯瞻,号熙怡。居于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其先姓于弥氏,世为西夏国主,唐末赐姓李。父世安,累官至中书平章。泰定间(一三二四——一三二八)官翰林直学士,除中议大夫。

  • 卷351 ·佚名

    苏颂 次韵孙莘老司谏见寄 虽非文史足三冬,岂类无心但有胸。 曾读丘坟叨典领,再分符竹荷矜容。 君恩欲报微萤爝,亲禄方营苟釜钟。 平日交情今楚越,徒劳瞻望景山松。 苏颂 次韵王伯益同年留别二首 

  • 唐诗镜卷二十九·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九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一 【中唐诗亦有胜盛唐处去方而得去实而得松去?模而得情趣然声格之降一往不复反矣】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

  • ●卷十四·邵博

      陈叔易言:“王荆公得东坡《表忠观碑》本,顾坐客曰;‘似何人之文?’自又曰:‘似司马迁。’自又曰:‘似迁何等文?’自又曰:‘《三王世家》也。’”予以为不然。司马迁死,其书亡《景帝》、《武帝》二《纪》、《礼书》、《乐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五月甲寅朔辽东铁岭卫灾○以巡抚山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吕坤为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升文选司署郎中事主事刘元霖为太常寺少卿○保定巡抚刘东星奏静海天津沧州河间被灾军民仳离之状最苦该部题覆发德州漕粮二

  •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四·余继登

    太祖与侍臣论用人之道,曰:“人主以明为治,而不自用其明,当取众人以为明。众人之见,必广于一人。故用天下之贤才以为治,使天下之情幽隐毕达,则明无不照而治道成矣。苟自作聪明而不取众长,欲治道之成,不可得也。”太祖

  • 七三六 山东巡抚国泰奏遵旨查办《青霞集》等空格书情形折·佚名

    七三六 山东巡抚国泰奏遵旨查办《青霞集》等空格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山东巡抚臣国泰跪奏,为遵旨办理奏覆事。窃臣于十二月初二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奉

  •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刘洪涛译注【说明】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当然要数《尚书·禹贡》。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其中有导山、导水两部分。此外如《管子·水地》、《度地》篇,《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等,都大体相似。专门记水道昉自《

  • 第三节 武后政治·吕思勉

    武后何如主?曰:暴主也。然亦暴主之一耳,谓其暴有特甚于他暴主之处,亦不其然。后诒毒最甚者,为其淫刑以逞。杀人既多,即亲族亦不得免,后自杀其子,已见上节。残害武氏亲属,见第五节。又中宗妃赵氏,睿宗纪刘氏、窦氏,亦皆为后所杀,见

  • 国风·邶风·佚名

    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 第十三章 22·辜鸿铭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辜讲孔子说:“南方有句谚语:‘没有毅力的人做不了医生或巫医。’极为正确!另外有句话说伊尹(阿衡), ‘一旦得到美德的名号

  • 卷十二·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二檀弓下第四之一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适丁历反长竹丈反殇式羊反乘绳证反】正义郑氏康成曰皆下成人也自上而下降

  • 卷八十二·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二宗庙制度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九月壬寅遣徽猷阁待制孟忠厚迎奉太庙神主赴扬州礼志建炎二年奉太庙神主于扬州寿宁寺东京神御殿在宫中旧号钦先孝思殿建炎二年闰

  • 第十七則 香林坐久成癆·胡兰成

    第十七則香林坐久成癆舉:僧問香林禪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香林云:坐久成癆。坐久成癆,想要起來走走,可用一個字來說即是「興」。歷史始於興。印度佛教否定「發」亦即是不知興,而中國禪宗講機之動為興,乃通於詩經。三國志演義有

  • 贫贱夫妻·钟理和

    短篇小说。钟理和著。初载1959年11月8日《联合报》副刊,原名《鹣鲽之情》,曾译成日文,1964年刊载于日本《农民文学》。后收入1976年11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钟理和全集 (卷三) 》。这是一篇记实小说。它赞颂了一对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