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抉 伪 披 真

──二年正月在延庆观堂宏誓研究会讲──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即出于古之圣贤豪杰,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呜呼!演及今世,人智益开,人伪弥甚。衮衮诸公,集大事而享大名者,察其表,观其言,圣贤豪杰,诚何多让?但茍一揭去其假面目,则黑暗之里幕,丑秽杂肆,殆令人不可向迩!此所以真洁高尚之士,愤之、嫉之不能自己,慨然欲披发入山,抱石沉渊,以谢此五浊恶世也!然而悲天悯人之念,梗于胸次,尝思抉伪披真,必有一根本解决之道,期有以一洗现社会之伪习,促人类黄金时代之实现。太虚不敏,略有一得,请就此以贡陈诸君之前。

一曰、名誉不足惜:太虚尝作名之罪恶论,得数万字,于去年八九月间,刊登于绍兴公报,今不能遍举。试质言之,则名誉者,事行之所著而社会所以酬有功者也。又、名为实之宾,一受此名誉之报酬,则事行之实功,即由代替而消灭,故智者功成而不欲居名也。且名誉一成,即为名誉所累,而惜名之甚者,动止顾忌,言行多讳,当为而不敢为,不当为而亦为,乃无往而不以伪!彼汲汲唯名是求者,将谓名誉既得,可为所欲为;殊不知所欲为者未能为,而已奔疲于名矣!凡若是者,皆终身一名之奴隶而已。纵得名垂万世,既已自丧其真,复以伪熏伪,流伪毒于天壤,亦罪人之尤者耳!况务名而不务实,名又未可必得者哉!故吾人立身行事,莫若以真。真何所凭?亦自凭之良心而已。良心者,万物之端也。纯任良心者,一动、一止、一言、一行,虽举世誉之不加劝,尽人毁之不为沮。心如直弦,无所迁就,活泼泼地,不受污染。维摩曰:“直心是道场”,此也。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此也。阳明子曰:“但凭良知,即知即行”,此也。庄子曰:“是进于知者”,此也。无恐怖、无沾滞、无趋避、无颠倒,故大真实人即大解脱人;而一是以名誉不足惜为本。

二曰、道德无可崇:夫道德者何?乃吾心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耳。唯其感通天下之故也,故于宗法社会,则有所谓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在大同社会,则有所谓自由、平等、博爱;在儒教则有所谓仁、义、礼、智、信;至佛教、则对六蔽而有六度,对三毒而有三学,对十恶而有十善,对八万四千烦恼而有八万四千法门,复有所谓四无碍辩、四无量心、四大无畏、四精进行等;凡是、皆道德之迹非道德之所以迹也。徒崇拜古人道德之迹,而不求之自心之所以迹,是为心死之人。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身死次之”。故金刚经谓:“若有菩萨,以无量无数身命布施众生,不如闻此经一四句偈,功德尤大”。大般若经谓:“若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是空”。而达摩对梁武曰:“造寺写经,并无功德,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也。盖著道德之迹,则矫揉造作,奸伪百出,非愚即妄,无往而可,万物皆不能各安于真性,而天下嚣然矣!博爱为杀人之本,偃兵为造兵之原,非虚语也。故吾人安心立命,亦莫若以真。真何所在?即空寂之自性是也。百千功德,性自具足,无施不获,安用外求!崇拜道德之迹者,不自知其适与道德背驰也。吁!是亦佛之所深可怜悯者乎!然名誉不足惜,不足惜亦不足惜;道德无可崇,无可崇亦无可崇。若以太虚不足惜、无可崇之说为足惜可崇,则又适与太虚不足惜、无可崇之说东辕西辙矣!佛之说法,无非与人解粘去缚耳,若于佛语转生执著,则诸佛亦将无从施其辩也。太虚末学,何足以语道!且未尝习知俗世之礼法,获受圣贤之教化,故出言吐语,大都不经,僻行怪状,不理众口。然随宜示现,不存轨则,如鸟飞空,并无足迹,可无论也。即就事相以论之,发留一寸,本出佛制;服随国俗,自古已然,彼印度之比丘,固未始穿袍著裤、似吾国俗人今所目为和尚者也。虽然、太虚于是,无可不可,茍有机缘凑泊,则随感而应,尚可由圆顶方袍者现为非圆顶方袍者,况由非圆顶方袍者复为圆顶方袍乎!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习俗,彼以太虚为奇怪者,彼亦自奇怪之耳!太虚自抚之良心,奇怪二字,殊未敢承认也。夫随喜赞叹,因利而导,广运方便,不主故常,此入世利生之宏范也。观堂创于四明尊者,道香德馨,被于天下。

顾降及近世,几成秽薮,流风余韵,湮灭无存!今得佛教伟人谛公来为住持,劈头以改观堂为观宗讲寺,以树作新之基,入泥犁而庄严,现净土于弹指,躬逢其盛,曷胜欣羡!而式海、智恒、桂明、玉旺诸师,复有宏誓研究会之设,与太虚夙昔心期,尤为吻合,不自知其言之累累,喜可知矣。今以时间短促,所怀欲吐者,仅以概括之词,出其端绪,他日有暇,当探蕴宣奥,列举而一详述之。人言亦言,太虚无言;正言若反,幸诸君垂思焉!(见佛教月报一期)

(附注) 原题“观宗讲寺宏誓研完会演说词”,今改题。


猜你喜欢
  乐品第三十·佚名
  大乘义章 第十三卷·慧远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品目舍利子般若四品·欧阳竟无
  金刚映卷上·宝达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四·智俨
  卷第七·佚名
  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宝唱
  卷第二十五·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五[宋刻]·惟白
  卷之二·佚名
  继总禅师语录序·佚名
  卷第一百七十六·佚名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三·靖迈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八·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庚寅十二首·许南英

    庚寅(光绪十六年、一八九○)申江旅次晚来飞雪又重重,乱酌无巡兵转浓。拥被欲寻归去梦,冷魂飞不过吴淞!申江即景此景中原得未曾,楼台处处两三层;沿江无数垂杨绿,一树垂杨一盏灯。吴淞夜泊船向吴淞浅处行,楚人水调倚窗听;笛声吹落

  • 卷六·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六元 赖良 编冯子振【字海粟】杨花二首曽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微扑妆楼啼半面乍粘舞席折腰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婉娩春光与愿违悠扬风日暂无辉不

  • 卷四百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一虎类五言古猛虎词         【唐】储光羲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惧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

  • 卷四·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四溟集> 钦定四库全书 四溟集卷四 明 谢榛 撰 五言律诗 寄王苏州【时有倭寇之乱】 岳牧今逾重忧端坐永宵岁侵疲郡邑时议到渔樵云暗青山路江喧白日潮伤心兵火後几度望枫桥武安除夕酌王抑

  •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沈约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恆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裸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裸虫,刘

  • 卷二十七·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七 【起壬午明神宗万历十年尽辛卯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凡十年 【壬午】十年春正月免天下逋赋 【张居正言百姓财

  •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尚史卷一百三·李锴

    志十一刑志在易涣之九五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之不反犹汗之不可反也先王制刑号莫大焉出而不反无有二三故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不惟反也然厥纲有五体协于一丛目三千用孚于中一者义之矱中者仁之规却仁义而论刑其不流为刻深禽

  • 卷十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八宋 吕中 撰哲宗皇帝元佑 九年绍圣 五年元符 三年即帝位太皇太后同听政元丰八年三月上即位太皇太后同听政上甫十岁临朝庄严。废罢新法等事皆从中出元丰八年三月罢京逻卒罢开河役夫罢造

  • 志第六 礼仪下(原文)·范晔

    大丧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五岳、四渎、群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登遐,

  • 俞大猷传·张廷玉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年时就喜好读书,师从王宣、林福学习《易经》,得蔡清学术真传。又听说赵本学以《易经》的道理来探究军事学上战术运用的灵活变化,俞大猷就又上门学习。俞大猷曾经说兵法术数从五起,犹如人身有手、足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五郊社考【臣】等谨按马端临作郊社考以叙古今天神地只之祀首郊次明堂次后土次雩次五帝次日月星辰寒暑次六宗四方次社稷山川次封禅次高禖次八蜡

  • 施厚元·周诒春

    施厚元 字培生。年二十八岁。生于江苏上海。父肇曾。陇海铁路督办。已婚。初学于上海纯正学堂。及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二年。自费游美。入苦克学校。光緖三十三年。入马沙贝学校。宣统三年。入本薛文尼大学。习普通

  • 卷三十九·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三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仪礼防服第十一○子夏传【下注字衍】衣服年月亲疎降杀之礼也防必有服所以为至痛餙也【也防以下一十二字脱从释文及考注挍降误隆】已弃亡之耳【脱弃字从疏挍】疏

  • 提要·蒋悌生

    【臣】等谨按五经蠡测六卷明蒋悌生撰悌字叔仁福寕州人洪武初以明经官训导是书乃元季避兵蓝田谷中所作嘉靖戊戌【案原序内不题年号但称戊戌以序中一百六十余年语推之知为嘉靖十七年】浮梁闵文振纂修州志始得稿于其裔孙

  • 成公·成公十七年·左丘明

    【经】十有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六月乙酋,同盟于柯陵。秋,公至自会。齐高无咎出奔莒。九月辛丑,用郊。晋侯使荀罃来乞师。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

  • 拙斋文集·林之奇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林之奇撰。林之奇自号“拙斋”,因以名集。本集卷1至卷2为记闻,即《宋史》本传所谓《道山记闻》;卷3为诗;卷4至卷20为各体文章:表、奏议、札、书、启、史论、策问、记、序、箴、铭、行状、祭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