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九章

一 

章句云“以其所制祭祀之礼,通于上下者言之”,盖谓推其孝思以立则于天下,礼虽有同异,而以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者同也。“春秋修其祖庙”以下三节,皆通上下而言。故章句于祖庙备纪诸侯、大夫、适士、官师之制,则亦以明夫非但武、周所自行之礼也。 

然就中有兼言者,有分言者,有上下一例者,有差等各殊者,直不可执一立解。杂举自天子以至于士之礼,或全或偏,正以见其周遍。即其独为天子之礼,亦必有其可通于大夫、士之道。如大夫以下助祭者,无爵可序,而自有贵贱之可辨。非若郊、社、禘、尝,专言王侯而不及大夫也。 

宗器,先世所藏之重器,诸侯大夫亦固有之。章句云“若周之赤刀、大训”云云,举一周以例其余,故曰“若”。亦可云若鲁之宝玉、大弓,卫孔悝氏之鼎也。许东阳徒以顾命所陈之宝当之,自属泥窒。而裳衣、时食,凡有庙者之必设必荐,又不待言矣。 

其云“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者,谓以禘祫序列祖宗昭穆之礼,行之于凡祭,以序助祭之同姓,乃通合祖之义以合族也。死者既各有庙,唯禘祫则合于太庙,以父南子北序之,此唯王侯之大享为然。而以此礼通诸合族之义,则自大享以达于时祭,自天子以达于士,自太庙以达于祢庙,苟其有同姓在助祭之列者,皆不复问其爵之有无、族之亲疏,而一以昭穆序之。举夫朝廷之贵贱有级,宗室之大宗、小宗有别,宗室谓宗子之家。至此而尊尊之义皆绌焉,而一以行辈为等夷,所以加恩于庶贱而联之也。特牲馈食礼有“众兄弟”、“兄弟子”之文,则虽士祭其祢,同姓咸在,岂必天子之大享而后序昭穆哉? 

其为王侯之制,而下不概于大夫者,唯序爵耳。以士不受命,不得称爵,大夫之祭,唯士与焉,则固无爵之可序也。若序事辨贤,自通乎上下而言。在特牲馈食礼,固有公有司及私臣为宗、祝、佐食者;而少牢馈食,则司士、司马、宰夫、雍人咸备焉。其在诸侯之备官,又无论矣。乃若旅酬之典,下逮于士,祭毕之燕,于士无禁,礼有明文,固可考也。 

是知章句所云“通于上下”者,括修庙以至燕毛而统言之矣。然则所云“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既承上文而无特起之词,则亦通上下之承祭者而言也。践主祭之位,得致敬以昭对于祖考,曰“践其位”;位谓阼阶。行其所得为之礼,以秩神而叙人,曰“行其礼”;奏其所得奏之乐,以合漠而娱神,曰“奏其乐”。此三“其”字,乃泛指之词。泛言“其”,而隆杀差等之不一者见矣。 

又云“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亦谓武、周既以此礼自敬其先王之所尊,爱其先王之所亲;而使诸侯以达于士,皆得以敬爱其先人之所尊亲者,而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文无不称,情无不尽,斯以广爱敬之德于天下,而先王之志以继,事以述也。故曰“孝之至也”。 

章句前云“礼通上下”,而此乃云“‘其’指先王”,则有自相矛盾之病。特其所云 “‘其’指先王”者,则以释“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之“其”,而不以上累乎“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之“其”。观朱子引虞礼“反哭升堂,主妇入室”之文以明之,则亦显夫“ 其”者,指主祭者而非先王之谓。上章言祭用生者之礼,正与此“其”字合。而章句中文义未为界断,斯后人积疑之所自生。乃“其”专以先王而言,则句自成疵。固当统言先人,而后与通于上下之旨不相背也。黄氏云“上下通践其位” ,大破群疑,而于以为功于朱子者不小矣。 

总以此章之旨,谓武王、周公尽其孝之道,而创制立法,推行上下,无不各俾尽其性之仁孝;于以见道用之广,而夫妇所知能之理,孝。极其至而察乎上下。故末复以郊禘之义明而治国无余蕴者终之。若但以天子之自承其祭者言之,则极乎烦重,而但以毕其孝思;则本大末小,体广用微,岂不与中庸之道相为刺谬?而异端“万法归一”之逆说,自此生矣。 

知此,则广平之言表,固贤于蓝田之言里。是以朱子或问中虽兼采游、吕之说,而语录独称广平之周密。若谭氏致敬之论,则其泥而不通也久矣。 

序事辨贤,唯龟山之说为当,蓝田殊未分晓。人之当为宗、当为祝、当为有司,固先已各居其职矣。至有事于庙中,则太宰赞鬯,宗伯莅裸,举王侯以例其余。祝自为祝,有司自各司其事,非临时差遣,随命一人而授以事也,明甚。 

其云“所以辨贤”者,辨者昭著之义。以平日之量德授位,因能授职,至此而有事为荣,则以显贤者之别于不贤者;而堂室异地,贵贱异器,又以彰大贤者之殊于小贤也。上言 “辨贵贱”,亦是此意。不然,爵之贵贱,岂素无班序,而直待庙中始从而分别之哉?辨贤只是辨官,位事惟能,建官惟贤。贤也者,即位之谓也。 

其别于上所云“序爵”者,则公、侯、伯、子、男、卿、大夫之谓爵,六官之属之谓位。爵如今王、公、侯、伯及光禄大夫至修职佐郎是。位则内阁、六部至仓巡、驿递等衙门是。辨贤者,即辨此之尊卑。古今原分作两等,此序爵、序事之所以别,而贵贱与贤,亦可以互文见意也。 

周礼固有“泽宫选士”之文,然所选者士尔。太宰、宗伯之类,既以尊而不待选,在大夫则家老亦然。祝则世其职而不容旁选。唯如宰夫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下士三十有二人,具员已繁,不能尽与于祭,则以射择之耳。而供戒具、荐羞、眂涤濯者,亦必就此五十六人中择之,终不他取于别官之贤者,而一听之于射。故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亦如诸侯之得与祭,亦以射择,而宋公之有淫威,鲁侯之为懿亲,则不待选于射而必与焉。盖爵之贵,贤之尊,虽素有等威之别,而合之于庙中,俾其贵其贤得昭著以为荣焉,此“爱其所亲”之道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九 张子书二·黎靖德
  问辨録卷五·高拱
  卷十五·杨简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林语堂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说文序纠谬附·康有为
  春秋传总目·胡安国
  卷一·张廷玉
  卷七·王与之
  提要·真德秀
  僖公·僖公五年·左丘明
  咏德品第十三·佚名
  修行观十二因缘第十七·佚名
  卷四百七十七·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古今体六十八首【甲辰十】夜雨【六月十七日】过雨未逾旬膏【去声】田又中夜二更报布云三更细点下四更遂绵密五更越倾泻本是弗安眠听斯聊慰藉诘旦起披衣阶墀积水

  • 乾坤清气卷五·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五明 偶桓 编七言古诗望峄山        鲜于枢伯机东方巨镇宗岱宗羣山列侍臣妾同西南崛起一万仞却立不屈如争雄何年天皇下星宫堕地化作青芙蓉外如刻削中崆峒阆风圃遥相通我昔东游访青

  • 卷二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九七言絶句白居易晚秋闲居地僻门深少送迎【杜甫诗地僻嬾衣裳又百年地僻柴门逈常建诗却恋云门深晋书皇甫谧传谧曰吾送迎不岀门食不过盐菜不以酒肉为礼】披衣闲坐养幽情【谢朓诗披衣就清盥又

  • 卷四百五十五·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忠义十·脱脱

        ◎忠义十   ○陈东 欧阳澈 马伸 吕祖俭 吕祖泰 杨宏中 华岳 邓若水 僧真宝莫谦之 徐道明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早有隽声,俶傥负气,不戚戚于贫贱。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所至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正统五年三月癸卯朔山东布政司右参政刘琏奏万全都司各卫所俱墩台倾圯壕堑淤塞今天气已和欲拨军余修理乞给与粮饷 上命总兵镇守等官计议行之○令囚充富户逃者捕获充军从户部奏请也○太师英国公张辅诉其弟神策卫指挥使

  • 卷之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三四 谕内阁《三国志》内关帝之谥着改为忠义·佚名

    三三四 谕内阁《三国志》内关帝之谥着改为忠义乾隆四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四下·袁枢

    宋 袁枢 撰燕讨叚辽【讨宇文附】晋明帝太宁三年冬十一月慕容廆与叚氏方睦为叚牙谋使之徙都牙従之即去令支国人不乐叚疾陆眷之孙辽欲夺其位以徙都为牙罪十二月帅国人攻牙杀之自立叚氏自务勿尘以来日益彊盛其地西接渔

  • 张立道传·宋濂

    张立道字显卿,其祖先陈留人,后迁居大名。父张善,金朝进士。太宗四年(1232),蒙古大军下河南,善向太宗弟拖雷献策,因而任命他为必..赤。立道十七岁入宫充宿卫。世祖即位,立道扈驾北征,不离左右。至元四年(1267),命立道出使西夏,以

  • 卷五下·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五下     宋 沈枢 撰濳邸门 汉孔霸谦退不受相位 永光元年元帝之为太子也从太中大夫孔霸受尚书及即位赐霸爵关内侯号褒成君给事中元帝欲致霸相位霸为人谦退不好权执常称爵位泰过何德以

  • 奏谳书一·佚名

    原文:十一年八月甲申朔己丑,夷道[&ldquo;价&rdquo;,右偏旁为两点水]、丞嘉敢讞之。六月戊子發弩九詣男子無憂,告為都尉屯,已受致書,行未到,去亡。無憂曰:蠻夷,大男子,歲出五十六錢以當徭賦,不當為屯,尉[上&ldquo;穴&rdquo;下&ldqu

  •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吴晗

    要做好任何工作,都要有调查,有研究。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学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就是因为认真做好了调查研究工作。17世纪前期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以他的一生贡献给地理、地质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写的《徐霞客游记》不但

  • 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胡兰成

    绪论世界上有几个基础学问,如数学、物理学、哲学,还有中国文明的礼乐之学。宗教不能算是基础学问之一,因为宗教没有加以理论体系的学问化。学问必须是抽象化、理论体系化,而且是可以被证明的。证明是以理论来证明,还重要过

  • 卷四百四十·佚名

    △第二分东北方品第四十三之三舍利子,如是大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我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心得广大妙法喜乐。亦能安立无量众生於胜善法。令趣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今於我前发弘誓愿。我当安立无

  • 净土疑辨·祩宏

    《净土疑辨》序豫章微休居士陈 所蕴撰莲池禅师作《净土疑辨》,摧慢幢,破痴网,如闇得灯,如贫得宝,真渡苦海之慈航哉。即天台永明之论,未有若此之精切而著明者也。修净土者,最宜服膺。或疑:&ldquo;未后戒彼,恣意妄谈,贻苦报于无

  • 法界安立图卷上之上·佚名

      燕山沙门 仁潮 集录一略明南洲佛兴缘夫尘寰寥廓异趣纷纶织十惑之致网覆五阴之重云沈迷欲阱萦绕稠林熏蒸于畏宅之焰回旋于生死之轮加以业浪长漂去觉源而转远痴城危锢处永夜而难醒沙劫易过苦流无已是以六通至圣十

  • 全宋文·严可均

    《全宋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64卷,是一部宋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宋文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古雪哲禅师语录·佚名

    卷前有序、请疏,卷一收住洪都翠岩寺语录,卷二至卷六,收住翠岩寺语录,住百法院语录,卷七至卷八,收住建宁府黄岩寺语录,卷九,住建州佛顶寺语录,卷十至十一收普说、行实,卷十二收问答机缘、垂问、入室,卷十三,颂古,卷十四,法语、赞,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