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君臣上第三十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明君也。能上尽言于主,下致力于民,而足以修义从令者,忠臣也。上惠其道,下敦其业,上下相希,若望参表,则邪者可知也。吏啬夫任事,人啬夫任教。教在百姓,论在不挠。赏在信诚体之以君臣。其诚也,以守战。如此,则人啬夫之事究矣。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不以私论,而以事为正。如此,则吏啬夫之事究矣。人啬夫成教,吏啬夫成律之后,则虽有敦悫忠信者。不得善也。而戏豫怠傲者,不得败也。如此,则人君之事究矣。是故为人君者,因其业,乘其事,而稽之以度。有善者,赏之以列爵之尊,田地之厚,而民不慕也。有过者,罚之以废亡之辱,戮死之刑,而民不疾也。杀生不违,而民莫遗其亲者,此唯上有明法而下有常事也。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分而职之,人臣之事也。君失其道,无以有其国;臣失其事,无以有其位。然则上之畜下不妄,而下之事上不虚矣。上之畜下不妄,则所出法制度明也。下之事上不虚,则循义从令审也。上明下审,上下同德,代相序也。君不失其威,下不旷其产而莫相德也。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礼成形于上,而善下通于民,则百姓上归亲于主,而下尽力于农矣,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农愚、商工愿,则上(禁止)而外内别也。”民性因而三族制也。夫为人君者,廕德于人者也。为人臣者,仰生于上者也。为人上者,量功而食之以足,为人臣者,受任而处之以教布政有均;民足于产,则国家丰矣。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刑罚不颇,则下无怨心。名正分明,则民不惑于道。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百姓之力也胥令而动者也。是故,人君也者,无贵如其言,臣人也者,无爱如其力。言下力上,而臣主之道毕矣。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玺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灭奸伪之术也。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专意一心,守职而不劳下之事也。为人君者,下及官中之事,则有司不任。为人臣者,上共专于上,则人主失威,是故,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莅民,而不言智能聪明;智能聪明者,下之职也,所以用智能聪明者,上之道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善则不公矣。人君不公,常惠于赏而不忍于刑。是国无法也;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法制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纳其忠。是以不言智能,而顺事治国患解,大臣之任也。不言于聪明,而善人举,奸伪诛。视听者众也。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举而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胜收也。官不胜任,奔走而奉其败事,不可胜救也。而国未尝乏于胜任之士,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审知胜任之臣者也。故曰:主道得,贤材遂,百姓治,治乱在主而已矣。故曰:主身者,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是以上及下之事,谓之缫。下及上之事,谓之胜。为上而缫,悖也。为下而胜,逆也。国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纪也。

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道德定而民有轨矣。有道之君者,善明设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无道之君,既已设法,则舍法而行私者也。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为人臣者援私以为公。公道不违,则是私道不违者也。行公道而托其私焉,寖久而不知,奸心得无积乎?奸心之积也,其大者有侵偪杀上之祸,其小者有比周内争之乱,此其所以然者,由主德不立,而国无常法也。主德不立,则妇人能食其意。国无常法,则大臣敢侵其势。大臣假于女之能,以规主情。妇人嬖宠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权。于是乎外夫人而危太子。兵乱内作,以召外寇,此危君之徵也。

是故,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则众不敢踰轨而行矣。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朝有定度衡仪,以尊主位。衣服緷絻,尽有法度。则君体法而立矣。君据法而出令,有司奉命而行事,百姓顺上而成俗,着久而为常。犯俗离教者,众共奸之,则为上者佚矣。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子受令于父母,下听其上,弟听其兄。此至顺矣。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丈尺一綧制,戈兵一度,书同名,车同轨,此至正也。从顺独逆,从正独辟,此犹夜有求而得火也。奸伪之人,无所伏矣,此先王之所以一民心也;是故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庆之于天子。大夫有善,纳之于君。民有善,本于父。庆之于长老,此道法之所从来,是治本也。是故岁一言者君也。时省者相也,月稽者官也,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是故百姓量其力于父兄之间,听其言于君臣之义,而官论其德能而待之,大夫比官中之事,不言其外。而相为常具以给之,相总要者,官谋士,量实义美,匡请所疑。而君发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立三阶之上,南面而受要,是以上有余日,而官胜其任,时令不淫,而百姓肃给,唯此上有法制,下有分职也。

道者诚人之姓也。非在人也。而圣王明君,善知而道之者也。是故治民有常道,而生财有常法;道也者,万物之要也,为人君者,执要而待之,则下虽有奸伪之心,不敢杀也。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民治财育,其福归于上,是以知明君之重道法而轻其国也。故君一国者,其道君之也。王天下者,其道王之也。大王天下,小君一国,其道临之也。是以其所欲者,能得诸民,其所恶者,能除诸民。所欲者能得诸民,故贤材遂。所恶者能除诸民,故奸伪省,如冶之于金,陶之于埴,制在工也。

是故将与之,厚惠不能供,将杀之,严威不能振。严威不能振。厚惠不能供,声实有闲也。有善者不留其赏,故民不私其利,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威罚之制,无踰于民。则人归亲于上矣;如天雨然,泽下尺,生上尺。

是以官人不官,事人不事,独立而无稽者,人主之位也。先王之在天下也,民比之神明之德,先王善牧之于民者也。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虽有汤武之德,复合于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是以令出而不稽,刑设而不用。先王善与民为一体。与民为一体。则是以国守国,以民守民也,然则民不便为非矣。虽有明君,百灸之外,听而不闻,闲之堵墙,窥而不见也。而名为明君者,君善用其臣,臣善纳其忠也。信以继信,善以传善。是以四海之内,可得而治。是以明君之举其下也,尽知其短长,知其所不能益,若任之以事。贤人之臣其主也。尽知短长与身力之所不至,若量能而授官。上以此畜下,下以此事上,上下交期于正,则百姓男女皆与治焉。

猜你喜欢
  颜渊第十二·朱熹
  卷八十九 礼六·黎靖德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孔子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三·佚名
  卷十六·陈经
  第八章 9·辜鸿铭
  卷二十八·鄂尔泰
  卷二十五·康熙
  卷十一·张廷玉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佚名
  卷十三·僧祐
  卷二百七十四·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一·印光
  第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高致集·钱德苍

    华严洞石壁诗 岩前流水无人渡,洞口碧桃花正开。东望蓬莱三万里,等闲归去等闲来。 跨鹤归来不记年,洞中流水绿依然。紫箫吹彻无人见,万里西风月满天。

  • 卷二十·杜文澜

    卷二十子夜歌彭元逊词、临颖美人句、按此用杜诗临颖美人在白帝之语、颖当作颍、笛家柳永词、触目伤怀、尽成感旧二句、落伤怀二字、又一晌消凝、泪沾襟褎二句、落消凝二字、均应从宋本补、翠羽吟

  • 三集卷八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五古今体九十八首【庚寅一】庚寅元旦占穰喜复值庚金少海初曦殿角临负扆又兹宵旰始膺图不觉岁年深正供普免培民气恩榜重开惠士林曹植漫陈元会什宋祁谁献守成箴

  •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传第五十五·班固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父吉,为卫司马,使送郅支单于侍子,为郅支所杀,语在《陈汤传》。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材,除补属,举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 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直

  • 卷二百十五·毕沅

      ◎元纪三十三 ∷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一年有奇。   ○顺帝   至正十九年己亥,一三五九年   春,正月,陈友谅遣其党王奉国,率兵号二十万,寇信州路,江东廉访副使巴延布哈德济自衢引兵援信,遇奉国于城东,力

  • 卷第二百三·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十九〔起玄黓敦牂(壬午),尽柔兆阉茂(丙戌),凡五年。〕高宗天皇大圣大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一景泰六年五月乙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西宁侯宋杰有疾命医疗之○郑府新安郡主卒遣中官赐祭命有司治葬○夜火星犯积尸气○丙午 太子太保兼刑部尚书俞士悦以久疾不能朝乞角□羊职赐归 帝曰朕今正

  • 元儒考略卷二·冯从吾

    (明)冯从吾 撰刘因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保定容城人父述邃于性理之学元中统初官左三部尚书因天资絶人日记千百言弱冠阅古方册思得如古人者友之作希圣解见志国子司业砚弥坚敎授真定因从之游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

  • 一四五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周作人

    现在要回过去讲以前的事情,其最为重大的一件,便是举世闻名的所谓女师大的风潮。在这中间,却另有一段和东吉祥胡同派的人往来的经过,另外写作一章,似乎不大好,所以拼写在一起,成了那样一个凑拼而成的题目,实在是很可笑的。大家

  • 卷一百五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知人齐桓公末管仲病公问羣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对曰倍亲以

  • 燕市货声·蔡省吾

    元旦牛儿芒儿,过年的小黄历! (《春牛图》一文钱两张,自十月间卖,年外打春间必卖)吃的香,嚼的脆,茶果! (卖一正月)香蕈蘑菇馅的,素包子&hellip;&hellip; (挑两套细长笼屉。 咸、同年间,一叟长卖通年,自元旦开张,一文钱

  •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九人物志一百二十九列女传九八旗满洲列女传七镶黄旗满洲闲散希他那之妻柏氏镶黄旗满洲闲散图思图之妻朱氏镶黄旗包衣拜唐阿石保住之妻赵氏镶黄旗满洲前锋龙绍之妻宁古塔氏镶黄旗满

  • 99.吕蒙白衣渡江·林汉达

    司马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刘备和孙权两家虽然结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鲁肃在世的时候,是主张吴蜀和好,一起对付曹操的。后来鲁肃死了,接替他职务的大将吕蒙,就和鲁肃的主张不同。吕蒙是东吴名将。他从小就练得一身好武艺,年青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六·佚名

    宋 滕珙 撰经界类条奏经界行否利害初先生为同安簿已知经界不行之害至是守临漳会臣寮有奏请行于闽中者诏监司条具利害以闻监司下其事于州先生既至适与初意合即加访问讲求纎悉毕究以至方量等造之法尽得其説乃上此奏此

  • 卷十一·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一    元 王天与 撰伊训第四         商书成汤旣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汉孔氏曰太甲太丁子汤孙也太丁未立而卒及汤没而太甲立称元年邵子皇极经世纪成汤乙未伐夏即位

  • 纲领·朱公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     元 朱公迁 撰纲领 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言为诗【辑録朱子曰按关雎之序其间有统论诗之纲领者数条乃诗大序宜引以冠经首使学者得以考焉又曰大序言之已然亦有不满人意处

  • 觚不觚录·王世贞

    笔记。明王世贞(1526—1590)撰。一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书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凡五十五条,近万字。作者感于世风日降,可叹者多,故取孔子伤“觚之不复旧觚”之意名书。专记明典章制度,尤详于今昔沿革。

  • 青春之火·程小青

    我不是自己夸口,我的听觉虽及不上我的老友霍桑,可是也并算不得怎样低弱。那天破晓时分,霍桑只轻轻地说了一声“一个女子”,我便突的从睡梦中惊醒。我向窗上望一望,晓光已是白漫漫的。在这晚秋的当儿,这样的光色,估量起来,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