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难三第三十八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米间) 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米间) 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也。

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力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王之俗,取、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袪,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袪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雠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复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人有设桓公隐者曰:‘一难,二难,三难,何也?’桓公不能对,以告管仲。管仲对曰:‘一难也、近优而远士。二难也、去其国而数之海。三难也、君老而晚置太子。’桓公曰:‘善。’不择日而庙礼太子。

或曰:管仲之射隐不得也。士之用不在近远。而俳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则近优而远士,而以为治,非其难者也。夫处势而不能用其有,而悖不去国,是以一人之力禁一国。以一人之力禁一国者,少能胜之。明能照远奸而见隐微,必行之令,虽远于海,内必无变;然则去国之海而不劫杀,非其难者也。楚成王置商臣以为太子,又欲置公子职,商臣作难,遂弑成王。公子宰,周太子也,公子根有宠,遂以东州反,分而为两国。此皆非晚置太子之患也。夫分势不二,庶孽卑,宠无藉,虽处大臣,晚置太子可也;然则晚置太子,庶孽不乱,又非其难也。物之所谓难者;必借人成势而勿使侵害己,可谓一难也。贵妾不使二后,二难也。爱孽不使危正适,专听一臣而不敢隅君,此则可谓三难也。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叶民有倍心,而说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惠。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不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从而咸包,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明君见小奸于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于细,故民无大乱;此谓图难于其所易也,为大者于其所细也。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民知诛罚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太上、下智有之。’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也,安取怀惠之民?上君之民无利害,说以悦近来远,亦可舍己。哀公有臣外障距内比周以愚其君,而说之以选贤,此非功伐之论也,选其心之所谓贤者也。使哀公知三子外障距内比周也,则三子不一日立矣。哀公不知选贤,选其心之所谓贤,故三子得任事。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僇。夫差智太宰嚭而愚子胥,故灭于越。鲁君不必知贤,而说以选贤,是使哀公有夫差、燕哙之患也。明君不自举臣,臣相进也;不自贤,功自徇也。论之于任,试之于事,课之于功。故群臣公政而无私,不隐贤,不进不肖,然则人主奚劳于选贤?景公以百乘之家赐,而说以节财,是使景公无术使智君之侈,而独俭于上,未免于贫也。有君以千里养其口腹,则虽桀、纣不侈焉。齐国方三千里,而桓公以其半自养,是侈于桀、纣也,然而能为五霸冠者,知侈俭之地也。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谓之劫,不能饰下而自饰者谓之乱,不节下而自节者谓之贫。明君使人无私,以诈而食者禁;力尽于事,归利于上者必闻,闻者必赏;污秽为私者必知,知者必诛。然故忠臣尽忠于方公,民士竭力于家,百官精克于上,侈倍景公,非国之患也。然则说之以节财,非其急者也。夫对三公一言而三公可以无患,知下之谓也。知下明则禁于微,禁于微则奸无积,奸无积则无比周。无比周则公私分,公私分则朋党散,朋党散则无外障距内比周之患。知下明则见精沐,见精沐则诛赏明,诛赏明则国不贫,故曰一对而三公无患,知下之谓也。

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闲,遣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

或曰: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者寡矣。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伍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故宋人语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不修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其子产之谓矣。

秦昭王问于左右曰:‘今时韩、魏孰与始强?’ 左右对曰:‘弱于始也。’‘今之如耳、魏齐孰与曩之孟常、芒卯? ’对曰:‘不及也。’王曰:‘孟常、芒卯率强韩、魏犹无奈寡人何也!’左右对曰:‘甚然!’中期推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夫六晋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而从韩、魏之兵以伐赵,灌以晋水,城之未沈者三板。知伯出,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知伯曰: ‘始吾不知水可以灭人之国,吾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践宣子之足,肘足接乎车上,而知氏分于晋阳之下。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此天下方用肘足之时,愿王勿易之也。’

或曰:昭王之问也有失,左右中期之对也有过。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势不可害,则虽强天下无奈何也,而况孟常、芒卯、韩、魏能奈我何!其势可害也,则不肖如如耳、魏齐,及韩、魏犹能害之。然则害与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问乎?自恃其不可侵,则强与弱奚其择焉?失在不自恃,而问其奈何也,其不侵也幸矣!申子曰:‘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其昭王之谓也。知伯无度,从韩康、魏宣而图以水灌灭其国,此知伯之所以国亡而身死、头为饮杯之故也。今昭王乃问孰与始强,其畏有水人之患乎?虽有左右非韩、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之事,而中期曰‘勿易’,此虚言也。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之任也,此中期所以事昭王者也。中期善承其任,未慊昭王也,而为所不知,岂不妄哉!左右对之曰‘弱于始’与‘不及’则可矣,其曰‘甚然’则谀也。申子曰:‘治不逾官,虽知不言。’今中期不知而尚言之。故曰昭王之问有失,左右中期之对皆有过也。

管子曰:‘见其可说之有证,见其不可恶之有形,赏罚信于所见,虽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说之无证,见其不可恶之无形,赏罚不信于所见,而求所不见之外,不可得也。’

或曰: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晏室独处,曾、史之所僈也。观人之所肃,非行、情也。且君上者,臣下之所为饰也。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以愚其君,必也。明不能烛远奸,见隐微,而待之以观饰行,定赏罚,不亦弊乎!

管子曰:‘言于室满于室,言于堂满于堂,是谓天下王。’

或曰: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着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

而管子犹曰‘言于室满室,言于堂满堂’,非法术之言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九·程公说
  卷一百五十·卫湜
  第二十四卦:《复卦》·佚名
   秋水第十七·刘文典
  卷二·敖继公
  五诰解卷四·杨简
  卷第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颜之推
  妙慧超王佛品第二·佚名
  卷七·赞宁
  贤护分甚深品第十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唐慧琳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一·圆悟克勤
  世界佛教联合会宣告开会之宗旨·太虚
  现乳哺品第二十八·佚名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乾坤清气卷十·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十明 偶桓 编古乐府大姑谣         郑洪君举大姑嫁将军小姑未有夫小姑两脚泥大姑满头珠前月小姑去嫁作在家妇钗削爨下荆衣裁机上布大姑嗔小姑生憎儿女痴多少马上郎偏爱牧羊儿八月防

  •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二·律历二·脱脱

        ◎律历二   ○应天 乾元 仪天历   步月离入先后历   离总:五万五千一百二十、秒一千二百四十二。   转日:二十七、五千五百四十六、秒六千二百一十。   历中日:一十三、七千七百七十四、秒三千

  • 第五十回 逐边镐攻入潭州府 拘刘言计夺武平军·蔡东藩

      却说慕容彦超,困守兖州,已是势穷力竭,并且素性贪吝,所括民财,半犒兵士,半充囊橐,因此士无斗志,相继出降。周主郭威,又亲至城下,督军猛攻,眼见得保守不住,彦超无法可施,竟至镇星祠中,禳灾祈福。这镇星祠乃是何神?原来彦超将反,有

  • 卷第二百五十八·胡三省

    唐纪七十四〔起屠维作噩(己酉),尽重光大渊献(辛亥),凡三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讳杰,懿宗第七子,及即位,改名敏,又改名晔。〕龙纪元年〔(己酉、八八九)〕1春,正月,癸巳朔,赦天下,改元。〔考异曰:唐年补录曰:「正月,癸巳,改文德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七五 吏部尚书官保等题为议得因《永乐大典》案黄寿龄等应分别降级罚俸本·佚名

    一七五 吏部尚书官保等题为议得因《永乐大典》案黄寿龄等应分别降级罚俸本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二日吏部等衙门经筵讲官 议政大臣 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 正红旗满洲都统 步军统领衙门刑名事务臣官保等谨奏,为奏明事。该

  • 齐高祖神武帝纪·李延寿

    齐高祖神武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是渤海郡..地人。六世祖高隐,晋朝玄菟太守。高隐生高庆,高庆生高泰,高泰生高湖,这三代都在慕容氏那里为官。当慕容宝失败以后,国中大乱,高湖率领部众投奔魏国,当了右将军。高湖生了四个儿子,第三

  • 卷一百七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英宗即位初殿中侍御史司马光论程戡劄子曰臣伏覩制书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程戡加安武军节度使令再任臣闻官以待贤才赏以劝有功官非其人则职事废缺赏

  •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五兵考禁卫兵元太祖时以穆呼哩齐拉衮博勒呼博尔济为四集赛领集寨台分番宿卫太祖功臣博勒呼等四人时号都尔本库鲁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集赛之长集赛犹言番直宿卫也凡宿卫每三

  • 外篇任贤第八·汪晫

    凡十章子思问于仲尼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仲尼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由于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卫君曰。夫道大而难明。非吾所能也。今欲学术。何如。子

  • 卷一百一十四 朱子十一·黎靖德

      ◎训门人二   先生问:"看甚文字?"曰:"看论语。""看得论语如何?"曰:"自看论语后,觉得做工夫紧,不似每常悠悠。"曰:"做甚工夫?"曰:"只是存养。"曰:"自见住不得时,便是。某怕人说'我要做这个事'。见饭便吃,见路便行,只管说'我要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卷第十八·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八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四大犍度第五四大所造  是谓缘也  见谛成就自造在后净根跋渠第一四大所造入。几可见几不可见。几有对几无对。几有漏几无漏。几有为几无为。几过

  • 耻堂存稿·高斯得

    宋代诗文别集。8卷。高斯得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立朝謇谔尽言,惟以培养国脉搏击奸邪为志。本传载所论奏凡十余事,多当时切要,于宋末废弛欺蔽之象,痛切敷陈,皆凛然足以为戒”。如《君仁臣直论》一文,劝诫君主要倾听意

  • 赤雅·邝露

    3卷。邝露撰。《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书说:“是书乃露游广西之时,遍历岑、蓝、胡、侯、槃五姓土司”,“归而述所见闻”。全书共有197条,卷1记土司及各部落的制度风俗,卷2记山川古迹,卷3记物产等。该书饶有文学色彩,所记述的

  • 瞎骗奇闻·吴趼人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8回。茧叟(吴趼人)著。初载光绪三十年十二月至三十一年二月(1905年1月至3月)《绣像小说》(上海)第41期至46期,有插图。光绪三十四年二月(1908年3月)商务印书馆(上海)出版单行本。1915年该馆又收入

  • 九家集注杜诗·郭知达

    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