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难二第三十七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 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 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恼。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恼,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恼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或曰: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是以身不及于患也。使文王所以见恶于纣者,以其不得人心耶?则虽索人心以解恶可也。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己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固其所以桎梏囚于羑里也。郑长者有言:‘体道,无为、无见也。’此最宜于文王矣,不使人疑之也。仲尼以文王为智,未及此论也。

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臣请譬之:君者、壤地也,臣者、草木也,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硕大,亦君之力也,臣何力之有?’

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众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君与无臣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闾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虫流出尸不葬。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昔者晋文公慕于齐女而亡归,咎犯极谏,故使反晋国。故桓公以管仲合,文公以舅犯霸,而师旷曰‘君之力也’又不然矣。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故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

齐桓公之时,晋客至,有司请礼,桓公曰‘告仲父’者三。而优笑曰:‘易哉为君,一曰仲父,二曰仲父。’桓公曰:‘吾闻君人者劳于索人,佚于使人。吾得仲父已难矣,得仲父之后,何为不易乎哉!’

或曰:桓公之所应优,非君人者之言也。桓公以君人为劳于索人,何索人为劳哉?伊尹自以为宰干汤,百里奚自以为虏干穆公,虏所辱也,宰所羞也,蒙羞辱而接君上,贤者之忧世急也;然则君人者无道贤而已矣,索贤不为人主难。且官职所以任贤也,爵禄所以赏功也,设官职,陈爵禄,而士自至,君人者奚其劳哉!使人又非所佚也,人主虽使人必以度量准之,以刑名参之,以事;遇于法则行,不遇于法则止;功当其言则赏,不当则诛;以刑名收臣,以度量准下;此不可释也,君人者焉佚哉?索人不劳,使人不佚,而桓公曰‘劳于索人,佚于使人 ’者,不然。且桓公得管仲又不难,管仲不死其君而归桓公,鲍叔轻官让能而任之,桓公得管仲又不难明矣。已得管仲之后,奚遽易哉!管仲非周公旦,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成王壮,授之以政,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夫不夺子而行天下者,必不背死君而事其雠,背死君而事其雠者,必不难夺子而行天下,不难夺子而行天下者,必不难夺其君国矣。管仲,公子纠之臣也,谋杀桓公而不能,其君死而臣桓公,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若使管仲大贤也,且为汤、武,汤、武,桀、纣之臣也,桀、纣作乱,汤、武夺之,今桓公以易居其上,是以桀、纣之行居汤、武之上,桓公危矣。若使管仲不肖人也,且为田常,田常,简公之臣也,而弑其君,今桓公以易居其上,是以简公之易居田常之上也,桓公又危矣。管仲非周公旦以明矣,然为汤、武与田常未可知也,为汤、武有桀、纣之危,为田常有简公之乱也。已得仲父之后,桓公奚遽易哉!若使桓公之任管仲必知不欺己也,是知不欺主之臣也;然虽知不欺主之臣,今桓公以任管仲之专借竖刁、易牙,虫流出尸而不葬,桓公不知臣欺主与不欺主已明矣,而任臣如彼其专也,故曰:桓公闇主。

李兑治中山,苦陉令上计而入多。李兑曰:‘语言辨,听之说,不度于义,谓之窕言。无山林泽谷之利而入多者,谓之窕货。君子不听窕言,不受窕货,子姑免矣。’

或曰:李子设辞曰:‘夫言语辨,听之说,不度于义者,谓之窕言。’辩、在言者,说、在听者,言非听者也。所谓不度于义,非谓听者必谓所听也。听者非小人则君子也,小人无义必不能度之义也,君子度之义必不肯说也。夫曰‘言语辨,听之说,不度于义’者,必不诚之言也。入多之为窕货也,未可远行也。李子之奸弗蚤禁,使至于计,是遂过也。无术以知而入多,入多者,穣也,虽倍入将奈何!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不以小功妨大务,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纴,则入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明于权计,审于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入多、皆人为也。若天事、风雨时,寒温适,土地不加大,而有丰年之功,则入多。人事、天功,二物者皆入多,非山林泽谷之利也。夫无山林泽谷之利入多,因谓之窕货者,无术之言也。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楯、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 ‘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楯、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北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失。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用众之道也。

猜你喜欢
  制度第九卷·朱熹
  卷一四·邱濬
  梁惠王上篇·王夫之
  卷二十五·陆陇其
  此木轩四书説卷五·焦袁熹
  春秋地理考实卷二·江永
  卷五十五·程川
  編選者序·欧阳竟无
  卷四·曾国藩
  卷三十六(玄奘译)·佚名
  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第六·佚名
  罗湖野录序·晓莹
  卷第三·道原
  致宝庆县知事函·太虚
  存在、僧、僧羯磨·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槎翁诗集卷七·刘崧

    (明)刘嵩 撰○七言排律题萧静安所藏归隐图髙人归隐定何年一望青山兴杳然桂树髙岩晴雪里桃花流水白云邉桥通絶岸茆堂近路转深林草市连巢父持竿还入海留侯辟榖早归仙偏思骑鹤扪星斗亦拟呼龙种石田此境未知何处有畵图千古

  • 帝王经世图谱卷七·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禹迹九州之图舜肇十有二州之图禹贡九州山川之图禹贡九州谱周职方辨九州之图职方九州山川之图职方九州谱周礼土防之谱九等异同之谱十二土壤之谱土宜教稼穑之谱周保章九州分星之谱魏陈卓十二次分野图唐一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八·佚名

    玄宗四姜皎【张唐英】杜甫 李白【元稹 东坡 王元之 沈光 曽子固】元鲁山【李华】张旭【昌黎】孟浩然【皮日休】姜皎张唐英论曰明皇宠遇姜皎过厚因縁恩幸为太常卿楚国公复虑天下议其私昵之偏乃虚曓其功于天下以比

  • 闽语一·查继佐

    ●闽语一黄道周(缺)

  • 二一 袁文薮与蒋抑卮·周作人

    袁文薮与蒋抑卮都是鲁迅的老朋友。鲁迅从仙台医学校退了学,来到东京,决心要做文学运动,先来出一个杂志,定名叫作“新生”,是借用但丁的一本书名的。他拉到了两个同乡友人,给《新生》写文章,一个是许季茀,一个即是袁文薮。许是

  • 一五一、荀卿至赵见赵孝成王议兵考·钱穆

    范睢为相之明年,为赵孝成王元年。孝成王二十一年而卒,荀卿尝至赵,论兵赵孝成王前。今亦不能考其的在何年。刘向《叙录》谓:“孙卿为兰陵令,客或谗之春申君,春申君谢之,孙卿去而之赵。客又说春申君,春申君使人聘孙卿,孙卿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目录·李之芳

    卷首督浙恭报到任日期疏(康熙十二年十月)(一)计典届期疏(二)照会各镇防御海疆(三)请修战船疏(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四)核减马价疏(五)咨提督酌议通省增兵(康熙十三年正月)(五)卷一督师请开销试放火药疏(康熙十三年三月)(七)请增设兵马疏(九)飞报

  •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二四裔考西南夷云南土司一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诏谕云南诸郡蛮时大军至滇梁王走死既置云南府自是诸郡以次来归明史土司传曰云南诸郡垂及累世规

  • 治浙成规卷八·佚名

    臬政四 ◆臬政四 赦前犯事逃亡罪止杖徒者免其缉拏如自行投到交保通详议结毋庸禁押 闽浙办理洋面捕盗事宜各条章程 盗案俱归上盗地方参缉船户在别邑呈报者就近讯供移解 定海县悬海村庄团练乡民防御洋盗酌给鸟鎗沿海各

  • 哀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秋,齐侯,卫侯伐晋。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

  • 胸襟宽广而明察·孔子

    【原文】 子曰:“不逆①诈,不亿②不信,抑③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 ①逆:预先揣度。②亿:同“臆”,猜测。③抑:可是。 【译文】 孔子说:“不预先揣度别人的欺诈,不凭空猜测别人的不诚实,却又能及早发觉欺诈与不诚实。这样的

  • 春秋师説卷上·赵汸

    元 赵汸 撰论春秋述作夲防前汉艺文志凡春秋二十三家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周室既防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

  • 商书·仲虺之诰·佚名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

  •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一(本)·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详夫。实际凝空。启玄枢于不二。权方孕道。演妙宝于无三。或显敞鸿猷。高谢金轮之业。或密开冲最。俯赞玉璞之绪。咸欲清炎慧雨。荡渠溺以慈津。指九有而会十空。征八解而敷七觉。至哉赫矣。难得而名

  • 菩萨善戒经 第九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九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毕竟地摄取品第二菩萨摩诃萨修一切行时有六事善摄众生。一者至心摄取。二者增益摄取。三者取摄取。四者究竟摄取。五者不毕竟摄取。六者后摄取。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

  • 卷第六·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六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兴化普润禅院语录师前于崇祯庚辰孟冬关期满。宾吾魏司马。鹿友吴司马。太冲黎居士等请上堂。师拈香毕。僧问。玄关把住。不容凡圣出头。今朝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张恨水

    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本书分

  • 新传奇品·高奕

    戏曲论著。清代高奕撰。高奕(生卒年不详),字晋音,一字太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所作戏曲有《春秋笔》等14种。《新传奇品》继吕天成《曲品》而作,体例与《曲品》类似。作者在自序中说:“偶检笥中所藏传奇数百种,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