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妙慧超王佛品第二

佛告持人。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无央数劫不可称限。越是无量。尔时有佛。号妙慧超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其佛世时诸声闻众不可计数。其诸菩萨无央数会。皆是其佛本学道时至愿所致。佛国清净功勋巍巍。其佛国土无三恶趣八难之处。众生安隐福同快乐。皆离贪欲除去五盖。如是比像无世俗义。唯以道品而相娱乐。以四禅定而行正受。佛言:持人。其妙慧超王如来。寿八十亿垓百千劫。其国土人寿三十亿垓。当尔世时无有国王典制万民。唯以妙慧超王如来至真为法王。咸共称曰无上道王。其妙慧超王如来至真。诸菩萨众能为一切。普决疑网多所欢悦颁宣菩萨无极法藏。时诸菩萨闻佛所说如是比像清净法力。五百菩萨一心精进夙夜殷勤。不想念坐不想求食。尽其形寿不念服饰。唯念至真无极道王。思是像法清净法力。以是一心德本所致。于彼寿终生于东方。去是佛土八千亿国。适生未久亦逮此法。识念不忘悉见宿命。叡哲聪明诸根通达。无所不睹探古知今。又其佛土。佛号无量华王。讲说经法。是五百人生彼佛土。寻时其身年如十六。即报父母出家捐业。行作沙门净修梵行。在其佛所奉行精进六十亿岁。佛语持人。于彼世时五百菩萨。如是比像。值见诸佛二十亿。普在其所夙夜精进。妙慧超王如来至真。使五百人于万劫中。值二万佛而授其决。当逮无上正真之道。以亿万劫供养奉事二万佛讫。是五百人皆同一劫次第成佛。是故持人。菩萨大士速欲逮成无上正真为最正觉。当精进学如是比像。清净慧力经典之要。夙夜勤修。勿得懈废为放逸行。所以者何。诸佛本学皆由精进。无逸为本致最正觉普具道品。佛皆识念往昔古世精进如是,见是十二亿诸佛世尊所生之处。当得意力探古知今无所不通。各各识知一切宿命。如近不远悉睹见之。皆由精进学是法故无放逸行。夙夜勤修未曾懈废。

尔时世尊以无极慈。兴大悲哀观于四方。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化现诸佛周遍三千大千世界。各为众生颁宣经道决诸狐疑。闻各开解莫不欢悦。复重为演菩萨之法。尔时世尊寻现神足显其威德。使竹园中诸会菩萨。皆见十方诸如来。在其世界敷演经法。时诸菩萨各从坐起。叉手自归为佛作礼。各自叹曰:至未曾有。诸佛世尊威德圣慧不可思议。道法超殊巍巍无量,犹如虚空不可攀逮。时佛即告诸菩萨曰:是不为难。如来至真不可限喻。所以者何。族姓子。解诸法界无所不达。所解法界如来至真。其一毛德神足变化不可称限。光明普照江河沙等十方世界。其光明中各演音声颁宣经道。其一毛孔亿百千垓。神足变化不足为难。所以者何。如来至真神足功勋不可限量。巍巍如是,又族姓子。如来至真见众生心以为说法。少有信乐如是像法。精进勤修志乐慕求。是无量法亦复希有。所以者何。如来今兴在五浊世。何谓五浊。一者人多弊恶不识义理。二者六十二疑邪见强盛不受道教。三者人多爱欲尘劳兴隆不知去就。四者人寿命短。往古世时八万四千岁以为甚损。今寿百岁或长或短。五者小劫转尽三灾当起无不被害。若有在此五浊恶世能信乐是。如斯像法深妙道义。有一人好能受如此佛正真慧。是为甚难至未曾有。何况信乐如来所行受持乎。族姓子。佛从古无央数劫。被大德铠长夜遵习如是像法精进忍辱仁慈博爱。若见众生在于厄难。勤苦之患无救护者,心生恐惧堕于恶趣。愿生彼土导利众生。救济众厄令入正道。如来至真德不可量。如空无侣勇健独步度脱十方。是佛往昔过去世时本愿清净。今有信乐是无量法深妙之义爱喜受持。皆往古昔曾见被训故今信喜。现人少有信乐。于斯如来所显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空无之慧。希有好喜入斯法者,若有入斯皆是如来威德所致。神足变化勇猛功勋。佛以慧力善权方便。长夜开化勤修不解。皆由往宿矜矜一心不舍此法。常行大慈修无盖哀。大喜大护救济众生。又族姓子。诸菩萨学少有愍念。于五浊世成最正觉。为诸众生在五浊世。开导大难亦复希有。如吾于今所立教训。所以者何。往古宿命通大精进积功累德。每生自克布施头目。肌肉支体妻子国邑。群从车乘无所爱吝。不计身命无所贪慕。三界无怙惟道可恃。以无极力行权方便开化众生。能成无上正真之道。佛悉忆念往宿世时。一日之中所施无量,并惠身命无所爱惜。皆由愍念众生之故。开化盲冥令见道明。亦识往宿无数世时。见饥馑者无有饮食。供养之具可用施者,割己股肉煮之炙之。持用授之不以作患。心不怀恨惟行大哀。愍伤众生奉无极慈。以是之故当作斯观。遵修如是通大精进开化众生。如斯精进积累功德。逮致无上正真之道。是故诸仁。诸族姓子。勤学如是微妙精进。以习如是无极道法。亦当如我往昔所行菩萨之业开化众生。如是无异颁宣经道。亦如我今有所救脱。是贤劫中所兴千佛皆当咨嗟。吾本所行各当说言:能仁如来本行精进。不可限量不可班喻。道慧巍巍所度无极。于五浊世五逆乱中开化众生。如是无穷不可计尽。是故族姓子。假使有人如是比像奉精进行。爱乐勤修而无放逸疾成正觉。又吾于是逮无上正真道为最正觉。临灭度时所度无量。若有能遵如是精进。应如至教而不懈废。取如芥子佛之舍利建立塔寺。皆当得佛灭度之业。所以者何。佛兴愍哀为诸将来众菩萨施。本为菩萨行佛道时曾所训诲。由是缘故显示大道。又复慈愍堕八难者,故兴大哀普布舍利。若取舍利大如芥子建立塔寺。面见如来手自供养。灭度自后睹其舍利。心怀悦豫所立地处。以是地施于舍利而兴塔寺。随心所愿兴于大哀。本宿命时行菩萨法。等心众生誓愿所致舍利遍流。佛所积功累德。光光不可限量。巍巍如是,愍念众生兴于大哀。最后末世立无极慈加于一切。若有菩萨受是像法。好喜慕乐勤修精进而不放逸。用至愿故最后末世受如是像。弘雅经典能持讲诵。为他人说令普流布建立菩萨。若有持诵为他人说。以是像典劝诸菩萨。令学讽诵转复宣布。所以者何。若是景摸久在天下,则佛正道永长现矣。如来常存以是观之。族姓子。佛本往世如是方便。摄护众生建是经典。以用将养未来俗世。在五浊世宣布斯典。若族姓子。所在郡国县邑。州域大邦。如是像典所流布现。受持讽诵广为人说。如是学士。族姓子等。见佛现在临灭度时如来游彼。佛则现在而不灭度。所以者何。族姓子。佛不曾说乎。佛者法身。若见法者则睹如来。莫以色身观于如来。若信正典闻见受持则睹如来。闻法奉行住如法教乃曰见佛。闻宣正典顺法入道乃曰见佛。佛以未曾以法生法。以能行法敷演正典。不怀妄想猗求诸法则睹如来。一切诸法悉无所着。尔乃名曰睹如来耳。若族姓子。不见诸法则睹如来。所以者何。如来至真不存有法非法之辞。不当观见如来。所以者何。如来曾说假引譬喻,犹如缚筏。尚当除法况非法乎。以除是法非法之行乃见如来。所以者何。如来至真皆除诸法。不宣诸法而有处所也。无所兴起亦无名号。况复讲说诸处所乎。所以者何。皆除一切诸法。若能顺斯如来观者,则见如来也。佛本以断一切诸法乃睹正觉。所以然者,一切诸法皆虚不真。睹一切法本无本净。观真谛者乃见如来。又族姓子。不得诸法则无诸法。谓无放逸。彼无有法亦无非法。以无有法亦无非法乃以了斯义。以了斯义乃见本净。以平等观乃见如来。见法如是则见如来。观如来然见平等觉。若有异观如来至真则为邪观。已邪观者,则为虚观。不真谛观也。又族姓子。其真谛者消除一切音声言辞。不真不虚亦无真虚。蠲去一切诸所有业。悉不复得一切所受乃见如来。所以者何。如来至真不睹诸法。有所生者若令生者,以除一切所见诸法。乃曰自然。以解自然。如是观佛乃谓吾等观佛如是,所见若斯。佛之所说也。如是观佛皆入一切诸法本无。已了一切诸法本无。便了诸一切本无兴显道法。分别诸行一切本净。一切诸法归于本无。一切诸法皆如来法也。自然入道。一切诸法皆以普入如来境界。一切诸法界不可议成最正觉。故族姓子。佛说言一切诸法皆如来界。无有境界为如来界。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所有境界。计彼诸法无有境界,则如来界也。一切诸法以为境界。无斯诸界乃曰有界。所有界者亦如来界。一切众生行无境界。而悉晓了真谛净界。虽知是法永不解达。如来至真解达如是无所不通。是故名曰无有境界也。如来界无所有界,则如来界也。所以者何。佛说诸界真谛本末。无有诸界乃如来界。一切诸界如来界也。无界非界分别晓了靡所不达。是谓证明。无所有界,则如来界也。唯族姓子。解一切法是无境界,则如来界也。乃入道义。观如是法。尔乃逮致如来境界。乐无所乐是如来界。而无所着亦无憎爱。所以者何。以知无界乃曰佛界。故言无有界则如来界。用一切法不可得故无有处所。于一切法无所着故。是则名曰如来境界。游居入慧。一切诸法悉无所入。故无六门亦无所入。所以者何。族姓子。皆无有门亦无所入则无有见。所以者何。如来至真不得诸法。有所入处也。而有所见也。有所说者也。亦无善恶粗细微妙言辞本末。是则名曰入一切法。入无有相无应不应。一切诸法。不精进不懈怠。无合不散。是乃名曰一切法门。曰无名门。无言辞门。无所入门。无所着门。无训诲门。无生门。永寂然门。不以是门可用知法。若见法者不以法门。永寂然门。不以是门可用知法。若见法者不以法门能证诸法。亦无所出入。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无有门门不可得。一切诸法为虚伪门。一切诸法悉本清净。一切诸法门不可量。一切诸法无断不断无有边际。故曰族姓子一切诸法悉不可得皆虚无实。一切诸法门不可量不可得限。其本际门不可尽极无能断坏。得本际者若坏本际。真实之义也。若族姓子及族姓女。至斯法门悉解达了。因得普入一切法门。皆能颁宣众生心。时佛复告持人菩萨。若有菩萨大士。欲以方便解一切法。分别诸法义之所趣。欲得意力具足成就。随时之宜入于诸法。所生之处心断绝。若以寂定心念。成无上正真之道。志习入斯比像法门。若能逮得是法门光。勤学斯法速疾归附。

猜你喜欢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一·净挺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八卷·佚名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五·吹万广真
  致日本佛教徒电·太虚
  卷四·佚名
  问慧品第一·佚名
  广说品第二十四·佚名
  法华经安乐行义·慧思
  卷第三十二·佚名
  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行品第一·佚名
  第十五品·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上·道宣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灵峰宗论总目录·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三·彭定求

        卷583_1 【春日雨】温庭筠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   卷583_2 【细雨】温庭筠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   沼萍开更敛,山叶

  • ●卷六·潘德舆

      徐仲车先生《寄陈莹中》诗:“湘江之竹可为箭,吴江之水可淬剑。箭斫谗夫面。谗夫心虽破,胸中胆犹大。谗夫面虽破,口中舌犹在。生能为人患,死能为鬼害。”数语雄快痛切,与《小雅巷伯》同风,昌黎《利剑》诗剧有劲

  • 卷三十 端拱二年(己丑,989)·李焘

      起太宗端拱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癸巳,詔文武羣臣各陳備邊禦戎之策。右正言、直史館河南溫仲舒章獨先上,上悅。乙未,賜仲舒金紫。   戶部郎中張洎奏議曰:(洎傳及經武聖略皆云端拱初,按洎集議邊狀云奉十一日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夏四月壬戌朔借补敦武郎合门祗候权寿春府兵马钤辖陈宝为合门宣赞舍人知顺昌府先是江东安抚大使叶梦得遣宝与守将陈卞同取顺昌以收复告遂命之卞等不能御军下多掳掠中原人大失望梦得又遣统制王冠率

  • 卷八十四·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八十四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

  • 卷六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苏秦列传第九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索隐苏秦字季子盖苏

  • 刘守光传·薛居正

    刘守光,深州乐寿人。他父亲刘仁恭,当初随父亲刘晟客居范阳,刘晟以军吏身份补任新兴镇将官,服事节度使李可举。刘仁恭小时多有机智,屡次在军中效力。李全忠攻打易州、定州时,偏将于晏包围了易州,连月不能攻下,刘仁恭挖地道攻陷

  • 何荣祖传·宋濂

    何荣祖字继先,祖籍太原。父何瑛,在金朝为官,授明威将军。金亡后迁家于广平。荣祖体貌魁伟,额上有红色纹,如两棵树,背突出,看相的说他将来会做大官,而且长寿。何家世代为吏,荣祖也熟悉官府之事。他由中书省的一个属吏而升为御史

  • 江乙说于安陵君·佚名

    【提要】 江乙善谋,安陵君知时。这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也是千古流传的名篇。里面投射出古人悟透人生的卓越智慧和质朴的情感,令今人钦佩和感慨万千。 【原文】 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

  • 卷二十三、雍正清察·黄鸿寿

    世宗雍正元年,春正月,颁谕旨十一道,训饬督抚提镇以下文武各官。帝在藩邸四十馀年,于人情世态,无不洞悉。见当日政治腐败,达于极点,慨然思有以整饬之,故即位即首颁振肃纪纲之诏。 二月,甄别翰林詹事官不职者,勒令解退。 禁部员

  •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①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rdqu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三·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法語付法偈無付即有法,有付即無法,有無付有無,付有無無法。示唐祈遠居士參禪到無參處始是參,有得力、有省,但屬想邊收,是明白路亦是門,須打無門路處入。且道:無門路處又如何入?若道入了,也還見石女生兒麼?參。參禪

  • 比哀兰德·巴尔扎克

    《比哀兰德》主要事实很简单,交织在一起的因素却是光怪陆离;因为人的外部表现可能很单纯,行事可能很无聊,不值一谈,他的精神与情绪的波动永远是复杂的,以比哀兰德来说,周围大大小小的事故从头至尾造成她的悲剧,她遭遇不幸好像

  • 蛟峰文集·方逢辰

    诗文集。南宋方逢辰撰。8卷,外集4卷。一本正集11卷,外集4卷。逢辰于宋亡后隐居蛟峰,学者称蛟峰先生,因以名集。其正集为其五世从孙渊等辑,前7卷为诗文,凡诗1卷,文6卷。末附《山房遗文》1卷,为其弟逢振所作。外集为七

  • 皇朝经世文五编·求是斋

    《皇朝经世文五编》三十二卷,署名求是斋,生平不详

  • 巾箱说·金埴

    笔记。清金埴(1663-1740)撰。一卷。埴有《不下带编》已著录。是书乃未完稿,当是晚年之作。约二万字。内容与《不下带编》近似,或重复。亦多载旧闻。由于作者长期随父任居山东,故于山东名人轶事、风土人情记载尤详。亦有

  • 郁达夫诗全集·郁达夫

    余少日读郁诗,酷爱其“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联。抚今思昔,差近念年矣。郁文诗学仲则,格调不甚高,寒语酸语,故作激烈语,集中比比有之。然诗味醇厚,良足动人。壬午岁,余得郁诗全编,发愿录其诗全编上网,以飨同好,逾一年

  • 满清入关暴政·韩菼

    《满清入关暴政》三卷,清韩菼撰。较为集中地记载了清兵入关后对江南地区的屠戮和破坏。所记“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远处风闻者不载也”,故其史料价值较高。该书版本情况不详,民国初年曾以上述书名入编《满清野史五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