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四卦:《复卦》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白话】《复卦》象征复归:亨通顺利。阳气从下面产生而逐渐向上行进没有阻碍,朋友前来也没有灾难危害。返回复归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经过七天就会前来复归。利于前去行事。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白话】《象辞》说:《复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坤(地)上,为雷在地中、阳气微弱地活动之表象,因而象征复归;从前的君主在阳气初生的冬至这一天关闭关口,使商人旅客停止活动,不外出经商、旅行,君主自己也不巡行视察四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白话】初九,刚刚开始行动,就能知过必改、复归正道,这样就不会发生灾祸,也不会出现内心的悔恨,必然会获得大吉大利。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白话】《象辞》说:“刚刚开始行动,就能有知过必改、复归正道的表现”,说明能注意自身修养。

六二,休复,吉。

【白话】六二,以真善美做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目标,虽然有时会走弯路,但是,只要能够复归正道,就必然获得吉祥。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白话】《象辞》说:“以真善美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目标,能够复归正道,就必然获得吉祥”,是因为六二能够向下亲近具备仁德的人。

六三,频复,厉无咎。

【白话】六三,屡次犯错误却又能屡次改正过错、复归正道,这样虽然有危险,但是最终却不会遇到灾祸。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白话】《象辞》说:“屡次犯错误却又能屡次改正过错、复归正道,这样虽然有危险”,但毕竟能够改过从善,复归正道,所以最终却不会遇到灾祸。

六四,中行独复。

【白话】六四,位居阴爻的正中,独自专一地复归正道。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白话】《象辞》说:“位居阴爻的正中,独自专一地复归正道”,说明是为了奉行追随正道。

六五,敦复,无悔。

【白话】六五,敦厚忠实地复归正道,内心不会有什么后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白话】《象辞》说:“敦厚忠实地复归正道,内心不会有什么后悔”,是因为六五爻虽然远离阳刚,但却能够反省考察自己的言行以完善自我,通过这样的途径,促成自己返回正道。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白话】上六,犯了错误,仍然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复归正道,这样必然凶险,会有天灾人祸不断降临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用兵作战,终将一败涂地;用于治国,国君遭受凶险。这样的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长达十年之久,国家不能振兴。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白话】《象辞》说:“犯了错误,仍然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复归正道所产生的凶险”,是由于违背为君之道的缘故。

猜你喜欢
  庄公卷六(起元年,尽七年)·何休
  孟子集疏卷九·蔡模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孔子
  第十三章 22·辜鸿铭
  卷八·崔子方
  价值观与仁慈心·钱穆
  第二讲 性命·钱穆
  答刘遗民书·僧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文·佚名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神会
  辑定毗陵集跋后·太虚
  答姚陶馥问(十一则)·太虚
  复蔡育之先生书·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佚名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九·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九    元 方回 编消遣类 庄子曰令人之意也消有所不平焉而不能消则褊狭矣卫玠曰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有所不堪焉而不能遣则怨怒矣诗人多有所谓消愁遣兴之作必深达物理世故人情天道者乃

  • 卷八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十李景伯【一首】囘波乐囘波尔时酒巵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諠譁窃恐非仪沈佺期【一首】囘波乐囘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録袍笏未复牙绯裴谈【一首】囘波乐囘波尔时栲栳怕

  • 杂传第二十七·欧阳修

    ○王镕王镕,其先回鹘阿布思之遗种,曰没诺干,为镇州王武俊骑将,武俊录以为子,遂冒姓王氏。没诺干子曰末垣活,末垣活子曰升,升子曰廷凑,廷凑子曰元达,元达子曰绍鼎、绍懿,绍鼎子曰景崇。自升以上三世,常为镇州骑将,自景崇以上四世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七·焦竑

      南京禮部二(侍郎)   ◆侍郎   南京禮部左侍郎陳公璉傳   南京禮部左侍郎俞綱傳   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左侍郎贈南京禮部尚書謚恭毅章公綸墓誌銘(謝鐸)   南京禮部右侍郎廖公莊傳   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右侍郎贈

  • 卷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三 【起丁亥汉桓帝建和元年止丁未汉桓帝永康元年】 凡二十一年 表例说 见第二十一及二十二二十三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三>

  • 读例存疑卷三十三·薛允升

    刑律之九人命之二杀一家三人采生折割人造畜蛊毒杀人鬪殴及故杀人屏去人服食杀一家三人:凡杀(谓谋杀、故杀、放火行盗而杀。)一家(谓同居。虽奴婢、雇工人皆是。或不同居,果系本宗五服至亲,亦是。)非(实犯)死罪三人,及支解(活)人者

  • 顺帝后伯颜忽都传·宋濂

    顺帝伯颜忽都皇后,姓弘吉剌氏,武宗宣慈惠圣皇后真哥侄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至元三年(1337)三月立为皇后,生皇子真金,二岁夭折。伯颜忽都皇后好节俭,不妒忌,随时随地以礼法约束自己。有次随帝至上京,中途帝遣宦官传谕皇后,说皇

  • 跋·李之芳

    李文襄公佐圣天子平逆藩耿精忠之乱,功在东南、勳在社稷;太常纪之、太史载之,非草茅下士所敢置笔也。惟公生平宦绩,多在吾浙。其初仕也,为金华府理刑官;其由部郎历御史台,则巡鹾两浙;嗣又奉审理盐差之狱,继又特简为浙江总督。以

  • 第十二章 长期分裂之开始【三国时代】·钱穆

    一、魏晋南北朝之长期分裂秦、汉的大一统,到东汉末而解体。从此中国分崩离析,走上衰运,历史称此时期为魏晋南北朝。自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即魏文帝黄初元年。】下至魏元帝咸熙二年,凡四十六年而魏亡。此下十五年,至西晋武

  • 十二 《玄学与科学》的论争(1923)·胡适

    (附论他的宗教信仰)《努力周报》虽然是一个批评政治的刊物,但我们也曾讨论到政治以外的一些问题。周报每月增刊一张《读书杂志》,其中就有我的长文《读梁漱冥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又有顾颉刚和好几位学者讨论中国

  • 134.北魏的分裂·林汉达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魏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元恪继位,北魏又开始衰落。到了

  • 春秋传卷三十·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哀公下【甲敬王三寅十三年】八年【晋定二十五齐悼二卫出六蔡成四郑声十四曹阳十五国亡陈闵十五杞僖十九卒宋景三十秦悼五楚恵二吴夫差九】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音注【桧亡东周之始曹亡春秋之终夫

  • 卷六·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六宋 王质 撰唐风蟋蟀一章蟋蟀在堂歳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太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此感时伤生者也屈氏所谓惟艸木之零落恐美人之遅暮当是徇情为乐故相知相爱者节之为乐无害而不已则

  • 安岳集·冯山

    宋代诗文别集。冯山著。其诗文集全名为《安岳冯公太师文集》,原为30卷。南宋嘉定年间,周锐把冯山及其子冯澥的文集合刊为一书,卷首有刘光祖《太师左丞合集序》和何惠固《二冯先生文集序》。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两淮盐政

  • 皇朝经世文新编·麦仲华

    清末麦仲华辑。二十一卷。麦氏为宣传变法,倡开新政,乃辑中外人士有关变法言论成此编。分通论、君德、官制、法律、学校、国用、农政、矿政、工艺、商政、币制、税则、邮运、兵政、交涉、外史、会党、民政、教宗、学术、

  • 女科百问·齐仲甫

    二卷。宋 ·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语言洗练、说理清晰,有较强针对性。上卷50问,包括妇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

  • 白虎通义·班固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论》,中国东汉时代讲论五经同异的哲学著作。班固根据东汉建初四年(79)在洛阳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会议材料编写而成。唐、宋时期被刻印成书,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丛刊》本、《抱

  • 淮南王书·胡适

    《淮南子》是汉高祖之孙准南王刘安与他门下的宾客们集体编写的一部大型哲学文综,其正式名称是《淮南鸿烈》,胡适则称之为“淮南王书”。胡适的《淮南王书》是他研究这部现在通称《淮南子》的书的哲学思想的一册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