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劝学篇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猜你喜欢
  五刑章第十一·佚名
  卷五十二 中庸第三十一·郑玄
  提要·陈淳
  卷十六·高诱
  迩言卷三·刘炎
  论语精义卷七下·朱熹
  御制题此木轩四书説·焦袁熹
  卷三十六·林之奇
  卷十九·范处义
  卷七·王天与
  精神与物质·钱穆
  应变第五·吴起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念常
  在加尔各打与波史先生谈话·太虚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述·唐圭璋

      述字孝叔,湖州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御史台主簿。治平元年(1064),荆湖北路转运使降知睦州。神宗时,为侍御史知杂事。熙宁三年(1070),与钱琦、钱岂页共上疏劾王安石,出知江州。逾年,提举崇禧观。年七十二卒。   家山好  

  • 邓学可·隋树森

    邓学可,名熙。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寓居扬州,工书善曲,有声于时。吴澄、张雨皆与其相交往。明·朱汉《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数 【正宫】端正好 乐道 撇罢了是和非,拂

  • 蒲道源·隋树森

    蒲道源(一二六○——一三三六),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 延祐七年(一三二○)辞归。年

  • 卷一·应劭

      ○皇霸盖天地剖分,万笠萌毓,非有典艺之文,坚基可据,推当今以览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矣,言也实为难哉!故易记三皇,书叙唐、虞,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自是以来,栽籍昭

  • 卷九·佚名

    芮良夫解第六十三题解:记芮伯良夫目睹厉王失道对厉王及“执政小子’’所作的训戒。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谋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无远不服,无道,左右臣妾乃违。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则民雠。兹言允效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佚名

    嘉靖十六年十月丁未朔○己酉巡按广西御史诸演劾镇守两广总兵官安远侯柳珣分守浔梧左参将孙继武武备不设致弩滩残夷劫营杀掠请治以法诏革继武回原卫听勘珣方有事安南令用心镇守以图后功○庚戌代府乐昌等王聪涓等奏举代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佚名

    正统七年三月壬戌朔 上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长献二陵祝词曰祁镇肆以眇躬嗣承大统仰惟 圣德裕我后昆□恩同天地兹涓吉旦祗谒 陵寝恭陈祭奠用伸追慕不胜感怆 景陵祝词曰祁镇肆以眇躬嗣承大统仰惟 圣灵早见遐弃鞠育 大恩昊

  •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一节赠与·佚名

    第一依亲遗命、拨行酬金字立依亲遗命、拨行酬金字人刘国琳,率侄刘阿荣等,情因上年亲在之日,有谕命:语谓与邱天送兄共住数十余年,虽非同姓兄弟,当体同母之情,日后宜酬金多少与天送兄夫妻,为饮食防老之用。琳即体亲意,将铜锣湾河

  • 石洪传·欧阳修

    石洪的字叫浚川,他祖先姓乌石兰,后来只用石做姓。他有很好的德行,考中了明经科,任黄州录事参军,他离职回洛阳,十几年当隐士不做官。大官们多次推荐,他都不应允。乌重胤镇守河阳,访求贤才增加自己的名望,有人推荐了石洪,乌重胤说

  •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二舆地考【十四】陕西省【臣】等谨按古雍州与冀接壤而禹贡叙之於九州之末说者以为其地势最高故治水之功以是终焉自豳岐丰镐递作周畿所称奥区神臯者於是乎在公羊传始有陕东陕西之称

  • 卷二十四·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四明 孙防 编诗推度灾贲居子曰汉儒穷经多王灾异故尚书则有五行董仲舒刘向京房部而彚之及刘歆作三綂歴以易与春秋天人之道其说曰经元一以綂始易太极之首也春秋二以目嵗易两仪之中也于春毎

  • 附录二 傅斯年著述年表·傅斯年

    1918年《文学革新申义》,见《新青年》第4卷第1号。《文言合一草议》,见《新青年》第4卷第2号。《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谬误》,见《新青年》第4卷第4号。《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见《新青年》第5卷第4号。《中

  • 卷十·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十宋 黄干 撰丧服制度十 丧礼八补【案丧服各有制度设官掌之不如度者禁之朝廷之制既然则乡党亦自有制以故衣服不贰而风俗同后世漫无

  • 天文训·刘安

    【原文】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力万物

  •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佚名

      丹藏以此卷为下卷。以中为上。以下为中。今详始末。丹藏错耳。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贤者名曰须达。居家贫穷无有财产。至信道德往至佛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