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精神与物质

人类往往有常用的名词,而一时说不清他的涵义的,如精神即其一例。

精神与物质对列,让我们先说物质。粗言之,物质是目可见耳可闻,皮肤手足可触捉的东西。精神与物质相对列,则精神应该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捉的。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捉,则只有用人内心的觉知与经验。所以我们说,精神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捉,而只可用人的内心觉知来证验的东西。这一东西,就其被觉知者而言,是非物质的,就其能觉知者而言,也是非物质的。明白言之,他只是人的内心觉证之自身。所谓内心,其实只是一番觉证,而所觉证的,依然还是那一番觉证。能所两方,绝不参有物质成分,因此同样不可见闻,不可触捉。下面再仔细道来。

生命与物质对列,物质是无知觉的,生命是有知觉的,草木植物也可说他有知觉,只是他的知觉尚在麻木昏迷的状态中。动物的知觉便渐次清醒,渐次脱离了昏迷麻木的境地,但动物只能说他有知觉,不能说他有心,直到人类才始有心。知觉是由接受外面印象而生,心则由自身之觉证而成。所以在动物的知觉里面,只有物质界,没有精神界。精神只存在于人类之心中,就其能的方面言,我们常常把人心与精神二语混说了,这是不妨的。

人类的心,又是如何样发达完成的呢?人类最先应该也只有知觉,没有心。换言之,他和动物一般,只能接受外面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具体的物质界,那些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外面的物质离去了,他对那些物质的知觉也消失了。必待另一些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再接触到他的耳目身体,他才能再有另一批新的知觉涌现。因此知觉大体是被动的,是一往不留的。必待那些知觉成为印象,留存不消失,如此则知觉转成了记忆,记忆只是知觉他以往所知觉,换言之,不从外面具体物质来产生知觉,而由以往知觉来再知觉,那即是记忆。记忆的功能要到人类始发达。人类的记忆发达了,便开始有了人心。墨经上说:知,接也。人的知觉,是和外面物质界接触而生。但知觉成为印象,积存下来,而心的知觉,却渐渐能脱离了物质界之所予而独立了。能不待和他们接触而自生知觉了。换言之,心可以知觉他自己,便是知觉他以往所保留的印象,即是能记忆。如是我们可以说记忆是人类精神现象之创始。

人类又如何能把他对外面物质界的知觉所产生的印象加以保留,而发生回忆与纪念呢?这里有一重要的工具,便是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功用,可以把外面得来的印象加以识别而使之清楚化深刻化。而同时又能复多化。有些高等动物未尝不能有回忆与纪念,只是模糊笼统,不清楚,不深刻,否则限于单纯,不能广大,不能复多。何以故?因他们没有语言,不能把他们从外面接触得来的印象加以分别部勒,使之有条理,有门类。譬如你有了许多东西,或许多件事情,不能记上账簿,终必模糊遗忘而散失了。人类因发明了语言,才能把外面所得一切印象分门别类,各各为他们定一个呼声,起一个名号,如此则物象渐渐保留在知觉之内层而转成了意象或心象,那便渐渐融归到精神界去了。也可说意象心象具体显现在声音中,而使之客观化。文字又是语言之符号化。从有文字,有了那些符号,心的功用益益长进。人类用声音(语言)来部勒印象,再用图画(文字)来代替声音,有语言便有心外的识别,有文字便可有心外的记忆。换言之,即是把心之识别与记忆的功能具体客观化为语言与文字,所以语言文字便是人心功能之向外表襮,向外依着,便是人心功能之具体客观化。因此我们说,由知觉(心的功能之初步表现)慢慢产生语言(包括文字),再由语言(包括文字)慢慢产生心。这一个心即是精神,他的功能也即是精神。

人类没有语言,便不能有记忆,纵谓可以有记忆,便如别的动物般,不是人类高级的记忆。当你在记忆,便无异是在你心上默语。有了记忆,再可有思想。记忆是思想之与料,若你心中空无记忆,你又将运用何等材料来思想呢。人类的思想,也只是一种心上之默语,若无语言,则思想成为不可能。思想只是默语,只是无声的说话,其他动物不能说话,因此也不能思想,人类能说话,因此就能思想。依常识论,应该是人心在思想,因思想了,而后发为语言和文字以表达之,但若放远看他的源头,应该说人类因有语言文字始发展出思想来,因你有思想,你始觉证到你自己像有一个心。生理学上的心,只是血液的集散处,生理学上的脑是知觉记忆的中枢。均不是此处说的心。从生理学上的脑,进化而成为精神界的心,一大半是语言文字之功。

因有语言与文字,人类的知觉始相互间沟通成一大库藏。人类狭小的短促的心变成广大悠久,人类的心能,已跳出了他们的头脑,而寄放在超肉体的外面。倘使你把人心功能当做天空中流走的电,语言文字便如电线与蓄电机,那些流走散漫的电,因有蓄电机与电线等而发出大作用。这一个心是广大而悠久的,超个体而外在的,一切人文演进,皆由这个心发源。因此我们目此为精神界。

这一个精神界的心,因其是超个体的,同时也是非物质的。何以故?人类因有语言文字,便从这一人接触到外面另一人的记忆和思想,这层不言自明。倘我们根据上述,认为记忆,思想,本是寄托在语言文字上,本从语言文字而发达完成,那么语言文字是人类共通公有的东西,并不能分别为你的和我的,同样理由,我们也可说记忆和思想,在本质上也该是人类共通公有的东西,也不能硬分为你的和我的。换言之,人类的脑和手,属于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的,可以分你我,人类的心,则是非生理的,属于精神方面的,在其本质上早就是共通公有的,不能强分你我了。明白言之,所谓心者,不过是种种记忆思想之积集,而种种记忆思想,则待运用语言文字而完成,语言文字不是我所私有,心如何能成为我所私有呢?只要你通习了你的社会人群里所公用的那种语言文字,你便能接受你的社会人群里的种种记忆和思想。那些博览典籍,精治历史和哲学的学者们,此处且不论,即就一个不识字的人言,只要他能讲话,他便接受了无可计量的他的那个社会人群里的种种记忆和思想,充满到他脑子里,而形成了他的心。设若有一个人,生而即聋,绝对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因而他自始便不能学习言语,又是生而即盲,因此他也不能学习和运用人类所发明的种种文字和符号。这一个人,应该只可说他有脑子,却不能说他有心。他应该只能有知觉,不能有记忆和思想。他纵有记忆和思想,也只能和其他高级动物般,照我们上面所论,他也只可说能接触到外面的物质界,不能接触到外面的精神界。即人类之心灵界。因此他只是一个有脑无心的人,只是一个过着物质生活不能接触精神生活的人。根据上述,我们所谓的精神,并不是自然界先天存在的东西,他乃是在人文社会中由历史演进而来。但就个人论,则他确有超小我的客观存在。换言之,他确是先天的。

猜你喜欢
  性恶篇第二十三·荀况
  ●忠义鉴第二(二十七案)·徐谦
  孟子通卷十四·胡炳文
  提要·戴溪
  例要·程公说
  卷十九·胡广
  提要·库勒纳
  卷五十五·江永
  卷七十九·秦蕙田
  卷十六·秦蕙田
  刺孟篇第三十·王充
  卷四·张廷玉
  开化品第十四·佚名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智旭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九·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情试·李渔

    〖临江仙〗(生带副净、丑上)选艳归来心暗喜,六宫憎杀蛾眉。搔头不见美人遗。愁中才破笑,欢处又生疑。寡人得遇刘倩倩,真可谓千古奇缘,不枉了一番跋涉。只是一件,前日在路途之中,一心驰马,竟把他所赠的玉搔头遗失去了。他临别之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三·汪楫

      崇禎五年九月   ○崇禎五年九月   五年壬申九月丙申朔湖廣道御史姜思睿以廵滇辭闕蒿目時艱上言今天下東兵馳突於關寧西寇蹂躪於秦晉山東之叛將孔棘河南之礦賊公行江西有劇盜之虞滇黔有苗蠻之擾泰郵結營以待

  • 春秋别典卷一·薛虞畿

    鲁隠公【元年己未在位十一年周平王四十九年】晋昭侯立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昭侯邑也】成师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賔相桓叔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 帝王经世图谱卷六·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明堂五室之图月令明堂之图明堂诸侯朝位之图九采之图【阙】新定明堂制度图新定明堂制度图法庙室昭穆禘祫诸图六义四始之图五声配合之谱七音清浊之次七音配合之谱十二律旁通配合之谱十二律得数多寡损益相

  • 卷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七 【起庚申宋理宗景定元年○止己卯宋帝昺祥兴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凡二十年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元世祖中统元年系正统之始故其勲臣封爵亦得附见至宋帝?降元大书元世祖文武

  • 卷之十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十五表第十五居 京师之厄鲁特【爵一隶内蒙古旗 自此以以下皆蒙古之不列外藩者】和硕亲王今袭固山贝子居归化城之土默特【爵三隶绥远城将军辖】辅国公原授左翼都统今袭三等

  • 闗中奏议巻七·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总制类一为陈情乞恩辞免总制重任事钦差督理马政左副都御史臣杨一清谨奏为陈情乞恩辞免总制重任事正德元年二月十五日准兵部咨为边务事该本部等衙门题会同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

  • ●天台治略卷之七·戴兆佳

    告示四 ◆告示四 一件严禁积蠹虎棍结党害民事 一件示谕放告日期事 一件严饬代书事 一件严禁刁讼以安民生事 一件晓谕词讼票给原告自拘事 一件申严招摇撞岁夤谋请托之禁以肃法纪共保身家事 一件遵例晓谕停讼事 一件晓

  • 提要·孙奇逢

    二十巻,国朝孙奇逢撰。奇逢有周易大旨,别著録。是编于四子之书,挈其要领,统论大指,间引先儒之说,以证异同。然意旨不无偶偏,如云圣人之训无非是学,此论最确,乃两论逐章皆牵合学字,至谓道千乗之国章敬信节爱时使皆时习事,大学圣经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三·念常

      (壬午) 十九年(八月赐文天祥死时年四十七岁矣)○甲申正月六日大赦。  (乙酉) 二十二年(十二月安童丞相复职)  ⊙圣旨焚毁诸潞伪道藏经之碑翰林院(臣)唐(方)杨(文郁)王(构)赵(与)李(谦)阎(复)李(铸)李(监)王

  •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智旭

    明智旭笺要 清仪润标目先启求听许。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咨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使。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輭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二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时。有众多释氏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诸释氏。汝等诸瞿昙。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诸释氏白佛言。世尊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七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弥絺罗国庵罗园中。时。有婆四吒婆罗门尼。有六子相续命终。念子发狂。裸形被发。随路而走。至弥絺罗庵罗园中。尔时。世尊无量大众围绕说法。婆四吒婆罗门尼遥见

  • 集文字禅序·蕰上

    我夫子以生民未有之圣兢兢焉取六经而删定笔削之日述而不作窃比于我老彭噫何德之盛而辞之谦也今我达公者系出帝胄少负颖异及国破家亡晦迹缁侣阅历艰险固已老其才矣矧又面壁有得证无上三昧传正法眼藏以慧心而发辩才即高

  • 卷上·佚名

    华岩还初佛禅师语录卷上门人通量等编上堂 重庆府巴县华岩禅院语录康熙甲子年十月望日镇府差官偕本院都寺副监等请开炉师升座拈香祝 圣毕末后拈香云此一瓣香乃云峰戒香昭觉定香屡被本师痛棒热喝触碎了无一念退怯之心

  • 双凤奇缘·雪樵主人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80回。全名《昭君和番双凤奇缘传》。无名氏撰;题作“雪樵主人”。有嘉庆间坊刊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维扬二酉堂刊本,卷首均有绣像;另有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宝善书局石印本。该书写汉王与昭

  • 药师如来本愿经·佚名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与灌顶第十二经同。而无神咒,及八菩萨名。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蕴闻

    凡三十卷。略称大慧语录。南宋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语,雪峰蕴闻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分为语录(卷一─九)、颂古(卷十)、偈颂(卷十一)、赞佛祖(卷十二)、普说(卷十三─十八)、法语(卷十九─二十四)、书(卷二十五─三十)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