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
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内大臣文渊阁提举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管理户部三库奉宸苑清漪园等处总理工程处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西洋堂事务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十三级纪录二十一次臣英和经筵讲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上书房行走武英殿总裁管理国子监事务加六级随带加二级纪录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二月。辛亥朔。旌表守正捐躯河南西华县民赵文媳许氏。
○壬子。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经筵。直讲官英和、曹振镛、进讲孟子善教得民心。讲毕。上宣御论曰、君心民心。理一贯也。善教民者。能得其心也。所谓从欲以治。正其本也。道之以政。仅制其外耳。道之以德。斯格其内矣。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乌有犯上作乱之举哉。教也者。古先圣王驭世之大经大法。即在伦常之闲。惜乎奉行不善。舍本逐末。而民不率由。妄兴邪说。鼓惑痴愚。风俗日趋儇薄。皆在上位者不尽心化导之所致也。夫人情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干名犯义之徒。莠言乱法之辈。虽用严刑峻法。尚不知改悔。其故何也。未得其心也。若平时宣三德。弼五教。仁以养之。义以正之。礼乐以陶淑之。政治以化导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修身及家。均平天下。民俗厚而忠爱生。孝亲敬君。明伦宣化。则正气充盈。民生安乐。皆善教之明效大验也。同其好恶。得心也。拂人之性。失心也。国家之得失。在乎民心之得失。民心之得失。在乎政教之隆替也。诚能君臣交泰。尽心教养。休戚相关。胞与为念。海宇苍生。同心向化。善教所得者大矣。直讲官佛住、卢荫溥、进讲易经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讲毕。上宣御论曰、圣人释旅象曰。山上有火。去而不留。仁义兼赅之至德也。刑狱者。庶民之身命所关。先王不得已而用之。哀矜恻怛之念。斯须不可去也。审察必极其详。而使无遁情。听断必尽其词。而使无伪说。勿以猛厉之言折之。而不能申其蕴。勿以慢易之心乘之。而必欲得其实。出入惟允。轻重得宜。公则明。偏必暗。勤则慎。怠必疏。公正勤敬。理刑之要道也。狱既成而断决宜速。不可留滞。使冤滥之气不伸。又增吏胥之勒索诡计。仍流于不明不慎矣。刑狱之敝□大。情伪百出。污吏贪婪。为鬼为蜮。若稍怠忽姑容。民不堪命。戾气腾达。上干天和。所系非浅鲜也。勤敬之功用。日勉于君心。明慎之效验。日见于行事矣。世道人心。日流日下。犯法者多。为民上者。宜思己过。不能格其非心。化其污俗。使之犯罪遭刑。日睹锒铛桎梏。伤心惨目。何忍因循怠玩。漠不关心。留狱盘诘。冤苦莫诉。非人心矣。明慎不留。诚用刑之极则。因循怠玩。百敝□大丛生。勤敬二字。不可稍忽。期于无刑。予之深愿也。礼成。上幸文渊阁。赐讲官及听讲诸臣茶。复赐宴于本仁殿。
○癸丑。遣官祭文昌帝君庙。
○大学士管理藩院事托津等奏、各回城伯克等年班来京。请将所带行李照例称验。除方物外。如有多带物件、及代奸商夹带私货者。查出参办。得上□日。年班回子伯克进京。沿途于例带斤数外。代奸商夹带私货。应以私货之多寡。定伯克处分奸商罪名之轻重。着理藩院会同刑部再行详议具奏。寻议、奸商托年班进京回子夹带私货、在五百斤以内者、分别拟杖。至六百斤者、杖六十徒一年。私货俱照例入官。每百斤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回子伯克年班进京夹带私货、在百斤以内者、停升一次。至一百斤者降一等。私货俱照例入官。每百斤加一等。罪止革去伯克。回子王贝勒贝子公等年班进京夹带私货者、俱按其兼任伯克等第降革。私货俱照例入官。从之。
○以理藩院左侍郎苏冲阿、兼正白旗护军统领。调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文宁、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以头等侍卫额勒经额、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
○以直隶马兰镇总兵官文孚、为锦州副都统。锦州副都统庆惠、为马兰镇总兵官。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正白旗护军统领福勒洪阿、以失察所属冒官诈骗。降二等侍卫、为叶尔羌帮办大臣。
○甲寅。遣官祭先医之神。
○乙卯。谕内阁、向来各项引见人员。内有大员子弟、皆不声明。朕无由知悉。逮<闲>用后、其父兄具摺谢恩。朕始知之。嗣后无论京察军政及京外各项引见人员内。凡满汉文武二品以上大员之子弟。俱着自行呈报。引见时于绿头签内注明。如有漏报者。查出交部议处。
○免云南铜厂、民欠工本银。
○上以祭社稷坛。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丙辰。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玉泉山惠济慈佑灵濩龙王之神。昆明湖安佑普济沛泽广生龙王之神。密云县白龙潭昭灵广济龙王之神。
○谕内阁、巡视东漕御史苏绎奏、东省续亏案内之六府二州、请饬该抚酌展奏限一摺。东省十五年以后。亏缺仓库钱粮之泰安、兖州、沂州、登州、四府属州县。经朕特降谕上□日。从严示惩。其余六府二州尚未奏到。应如何分别核办。系巡抚陈预本任之事。乃该御史率行陈奏。此事既与漕务无干。又非关系民瘼。似此越职妄言。变乱是非。明系袒护贪官。甚属多事。苏绎不胜巡漕之任。着即彻回。交部议处。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王耀辰奏、江苏上海沿关一带、外通黄浦、为海船出入之所、其闲有奸商借开设米铺为名、暗用小舟于屋内偷运、土人名为大袋米、大袋米出时、粮价立即腾贵等语。江苏各属、为产米之区。前年偶遇旱灾。粮价立形昂贵。自系该处奸商。计图渔利。有偷运出洋情敝□大。内地米粮。藉供民食。若任令偷运出口。不特洋面匪徒、借资接济。而内地粮少价昂。于闾阎口食。亦殊有关系。着百龄等、即饬该管道员、严查关口。并派员密行察访。如有奸商囤户。借开设米铺为名。私运出洋。及关口奸胥猾役得钱卖放者。立即严拏惩办。毋稍疏纵。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御史王耀辰奏、浙江长兴之四安合溪棚匪、奸淫攘夺、积案累累等语。该棚民等聚处山场。与居民闲隔。且多系外方之人。往来无定。最易藏奸。全在地方官严密稽查。务使奸宄息迹。浙省棚民、从前本定有章程。着该护抚即饬该管官按照旧章。实力奉行。将准其入籍之棚民。一体编立门牌保甲。严行查察。其原编各户棚民之外。不准再添一户。以杜聚集日多。滋生事端。不可因循怠玩。为目前苟安之计也。将此谕令知之。
○展缓云南腾越州、民欠米谷。
○丁巳。孝淑皇后忌辰。命皇次子智亲王旻宁祭陵寝。
○祭先师孔子。遣皇三子绵恺行礼。
○戊午。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幸圆明园。
○己未。遣官祭关帝庙。
○谕内阁、给事中贾声槐奏、现在住园稽查之北城御史、于分驻司坊官外添派一员帮办、其西城御史所辖地面、祇有分驻司坊官一员、香山一带、向系西城副指挥稽查、该衙门相距较远、不能常往、请照北城章程、于西城拣发司坊官三员内、分拨二员、在园居住、香山一带、即由该员稽查等语。西北两城御史住园稽查。事同一例。北城既添派司坊官员。西城地方。亦复辽阔。着都察院堂官、即查照一体添派。其该司坊官应分住何处。香山一带地方。应如何分界稽查之处。均着该衙门自行酌定办理。至该给事中所称外省保甲、请派分发试用人员、分驻各州县抽查一节。各州县编查保甲。本系该地方官应办之事。再令该管上司不时抽查。分别劝惩。自能行之以实。若添派委员分驻查办。必致干与事权。勒索供应。纷纷扰累。所奏不可行。着无庸议。
○引见京察三四五品京堂。得上□日、光禄寺卿海福、太仆寺少卿文修、通政使司参议和靖额、年力就衰。俱着以原品休致。余着照旧供职。
○以候补三品京堂穆彰阿、为光禄寺卿。
○庚申。上幸静明园。诣龙神庙拈香。
○谕内阁、方受畴奏、筹拨河工抢险银两一摺。豫省河工。每年于藩库地丁内、拨银三十万两。另款存贮。以为抢险之用。所有上冬支发豫买秸料银十四万两。着毋庸扣除。仍照向例储备。其临时添拨银两。若于具奏后给领。实恐缓不济急。嗣后如遇岁定抢险银三十万两、将次用完。着该河督察看情形。应需添拨若干。会同该抚核明。一面具奏。一面行司提取备用。俟霜降后如有余存。仍奏明归还原款。核实报销。毋稍浮冒。
○谕军机大臣等、本日据严烺差人赍摺密奏、访闻德克精阿、于各属请领采买银两、克扣平余、并于十八九年豫陕军需给发银两、亦有扣平短发等语。甘肃通省仓库亏缺各情敝□大。现派景安、朱理、先福、会同秉公查办。严烺既查明德克精阿、前在署藩司任内、有扣平短发之事。即应禀明钦差及该督、向德克精阿严切询究。景安等讯明参奏。亦必声明系严烺查出。兹严烺不先禀明景安等查办。又因不能由驿奏事。辄差人赍摺密陈。甘肃至京路途遥远。此摺奏到再行降上□日饬办。岂不徒延时日。着景安等即将德克精阿拏问。将扣平短发各款。逐一严行审讯。并追究所扣银两、作何使用。令其据实供吐。毋稍含混。嗣后严烺续行查出敝□大端。俱禀知景安三人办理。如景安意存消弭。再行具摺密奏。将此谕令知之。
○辛酉。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旌表守正捐躯河南罗山县民妇孙郭氏。
○壬戌。以故翁牛特贝子图们巴彦子丰绅保、降袭镇国公。
○癸亥。直隶总督那彦成奏报、拏获逆犯刘玉漋。擢守备李士刚、为都司。赏民人杜连城、把总、并蓝翎。余升叙有差。
○甲子。遣官祭昭忠祠。
○谕内阁、前据那彦成奏、在乐陵宁津交界地方、拏获次要逆犯刘玉漋。现已解部审讯。实系正犯。本日陈预奏、接据乐陵县禀报访得该县境内小宋家庄、有来历不明之刘姓、会营率领兵役、前往查拏、已被直隶宁津县差役获去、当将窝留刘姓之宋丑吕廷等拏获、并起获画虎一幅、铁锤一个等语。刘玉漋系久经饬缉要犯。在该县境内一年之久。作磨画虎。教习拳棒。公然与人交接往来。并非潜匿地窨山洞可比。该县平日编查保甲。访缉逆踪。所办何事。今该犯已为邻境拏获。率将虚词禀报。以冀弥缝。实属可鄙可耻。前经屡次降上□日、令陈预饬属缉拏要犯。并谕以如果获犯、即系从前久匿境内。不但免其失察之咎。仍予恩施。原指各州县自行拏获者而言。若久经窝留境内。毫无见闻。经邻境差人捕获。则其咎岂能宽贷。乐陵县知县唐缙良、着革职拏问。交陈预审讯拟罪具奏。陈预此次京察。予以交部议叙。原因其在山东巡抚任内二年、办事认真。今于所属境内窝留逆犯。漫无觉察。即应交部议处。姑念平日办理本省地方事务。尚无贻误。着将京察议叙之处注销。免其交议。
○兵部奏请给住歇官兵马乾银两一摺。得上□日、此项随从官兵所领官马。自三月初一日起至初九日止。在京住歇。例无应得乾银。即如朕每年秋狝木兰。先期驻跸热河。几及一月。或暂于中途驻跸。该官兵等原领官马。均无计日给与乾银之例。兵部既无办过成案。此次何以率请赏给乾银。殊属有心见好。邀誉沽名。所有兵部承办司员、着交部加等议处。兵部堂官、着交部议处。董诰甫经管理兵部、着加恩宽免。寻议上。得上□日、兵部率请赏给随从官兵住歇马乾银两一事。朕召见该部堂官、屡经询问。系承办司员先行具稿呈堂。该堂官等并无先出主见之人。亦未公商。遂以次画诺。是邀誉之举。先由于该司员。所有部议降三级留任之郎中增寿、永恒、俱着改为实降一级。以兵部员外郎补用。姚文田在内廷行走。未能常川到署。着加恩改为降一级留任。余依议。
○旌表守正被戕河南裕州民贾维洛妻李氏。
○丁卯。上幸万寿山。
○戊辰。谕内阁、御史王松年奏、严饬各督抚慎拣首邑并繁缺州县一摺。牧令为亲民之官。总以勤理民事为重。首县为通省倡率。要缺亦赋重事繁。必须慎选贤能。方克称职。乃向来督抚大吏、专以浮华便捷、工于周旋应酬之人、奏请升调。甚至视首县如奴隶。各上司衙署一切日用所需。悉皆取给。该县今日役役于供顿逢迎。非朘削闾里之膏脂。即侵挪国家之帑藏。直省州县、敢于公然亏缺。肆无忌惮。其风气实开于此。近虽渐知敛戢。仍恐陋习未能尽除。着通谕各督抚、凡有升调首邑、繁缺州县。务择悃愊无华。尽心民瘼者。以端风尚。如德品端方。又才能干济。自属上选。即德优于才。虽器局稍谨。而朴诚任事。廉洁爱民。亦必不致贻累地方。较之流俗波靡者。其相去远矣。督抚为吏治纲领。其各正己率属。慎<闲>乃僚。用副朕崇实黜浮至意。
○庚午。引见各衙门京察保送一等人员。得上□日、此次京察一等圈出人员。着各该堂官再行出具切实考语、交吏部带领引见。圈出之满洲蒙古中书笔帖式等官、着归入理事同知通判内。遇有缺出。与旧记名人员、一体带领引见。汉军汉人、着交部以抚民同知通判分别选用。兵部主事兼太常寺赞礼郎善禄、侍卫处主事色卿额、光禄寺署正联昌、交部照例以应升之缺升用。直隶州暂留东城兵马司指挥谢天樛、着以知府用。翰林院侍讲何淩汉、左春坊、左中允恒山、查讷勤、俱准其一等。宗人府主事连谨、准其于笔帖式任内一等加一级。户部郎中萧镇、准其于员外郎任内一等加一级。其余内阁侍读扎清阿等二百五十员、俱准其一等加一级。
○辛未。上诣大高殿行礼。
○还宫。
○壬申。以荆州协领莫尔格讷、为乍浦副都统。
○癸酉。春分。朝日于东郊。上亲诣行礼。
○诣东岳庙拈香。
○甲戌。上启銮。恭谒东陵。
○命肃亲王永锡、大学士曹振镛、尚书英和、苏楞额、留京办事。
○遣官祭贤良祠。
○以恭谒两陵。免跸路经过地方本年额赋十分之三。
○是日。驻跸烟郊行宫。
○乙亥。驻跸白涧行宫。
○丙子。孝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是日。驻跸隆福寺行宫。
○丁丑。上恭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裕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均随行礼。
○赏看守跸路经过各行宫弁兵、半月钱粮。
○是日。回銮。驻跸桃花寺行宫。
○戊寅。谕内阁、绪庄奏、审明遣犯高尔丙、教令回民诬良为窃、请交刑部拟罪一摺。此案遣犯高尔丙因奉差缉捕。恐限满被责。起意诬赖回民马祥行窃。吓诱教供。该弁兵等复用刑拷逼。以致马祥情急。自戕受伤。绪庄既讯出各情节。实系诬良为窃。并弁兵私用非刑。库车颁有大清律。及续纂条例。即应按律定拟罪名。乃谓案情与律例不符。不能拟罪。请交刑部核拟。试思案情与律文、安能字字符合。准情比例。自无枉纵。况此案行窃正贼及赃物、俱已就获。其诬良及刑拷各条。均例有明文。无难引断。乃欲交刑部拟罪。刑部为刑名总汇。各省奏咨案件、所定罪名。是否允当。该部应分别准驳。若刑部先代外省案犯拟定罪名。国家岂有此规制耶。绪庄因循推诿。无耻无能。太不晓事。岂复能胜西宁办事大臣之任。前<闲>放时、由四等侍卫升授二等侍卫。着仍降为四等侍卫。所有高尔丙一案。仍着绪庄定拟具奏。俟来灵接任后。即行回京。在大门上当差。都司郑柏、着交部严加议处。
○以吉林副都统松宁、为西宁办事大臣。调熊岳副都统禄成、为吉林副都统。以吉林协领乌登额、为熊岳副都统。
○是日。驻跸白涧行宫。
○己卯。以陕西按察使继昌、为云南布政使。太仆寺少卿恒敏、署陕西按察使。
○是日。驻跸烟郊行宫。
○庚辰。上还宫。
猜你喜欢 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军征交趾 蒙慈恩减罪谪黄州·蔡东藩 东塘日札·朱子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佚名 ●卷二·朱彭寿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纪昀 六七七 福建巡抚富纲奏遵旨查办郡邑志书情形折·佚名 一三八 山西按察使黄检奏搜出戎英家内书集并无悖逆语句折·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西粤语一(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查继佐 叱列平传·李百药 秦王李从荣传·薛居正 潘季驯传·张廷玉 卷之五十六 謇齋瑣綴錄四(明)尹直 撰·邓士龙 梁纪九 高祖武皇帝九中大通元年(己酉、529)梁纪九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己酉,公元529年)·司马光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