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指物论第三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 可。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 非指也。

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不为指而谓之指,是无部为指。以有不为指 之无不为指,未可。

以“指者天下之所无”。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 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

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天下无物,谁径谓指?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 谓无物非指?

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猜你喜欢
  乐记·戴圣
  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佚名
  卷一论道篇·杨时
  读诗私记卷三·李先芳
  卷四十五·卫湜
   六 公共精神的缺乏·林语堂
  卷二百五十八·秦蕙田
  卷三·顺治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太虚
  人 生·太虚
  全书目录·太虚
  佛说四泥犁经·佚名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下·佚名
  十二品生死经·佚名
  急欲见佛易著魔·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月屋漫稿原序·黄庚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

  • 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舆服三·张廷玉

        ◎舆服三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内外官亲属冠服 内使冠服 侍仪以下冠服士庶冠服 乐工冠服 军隶冠服 外蕃冠服 僧道服色   群臣冠服: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时礼部言:“各官先授散官,与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九月戊寅朔尚书右司员外郎魏良臣为左司员外郎 司农少卿陶恺为右司员外郎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护国军承宣使李世辅言初归朝日有父母兄弟之讎臣曾报复乞待罪诏世辅有功鄜延特放罪后四月引对便殿上谕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九·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闰三月丙午朔狭西巡按御史杨一桂<锍-釒>叙斩获阖套功初虏阖套一类技部繁多雄长不下如沙计嫌赏微薄猛克什力等从无额赏各恃强分外要挟往岁紏众掠劫道路为梗官军与战斩获二百五十余级有功文武官员除千总

  • 第三章 政体·吕思勉

    社会发达到一定的程度,国家就出现了。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团结的方法,只靠血缘,其时重要的组织,就是氏族,对内的治理,对外的防御,都靠着它。世运渐进,血缘相异的人,接触渐多,人类的组织,遂不复以血统相同为限,聚居一地方的,亦不限

  • 一百四十八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麦子俱已收割全完,均系十分收成,百姓安乐无事。谨将四月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朕安。

  • 四九二 谕内阁嗣后所办各书遇本朝人名著各馆总裁等详考《实录》为准·佚名

    四九二 谕内阁嗣后所办各书遇本朝人名著各馆总裁等详考《实录》为准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五日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五日内阁奉上谕:前以辽、金、元三史内人名字义,多未妥协,因命编纂诸臣遵照《同文韵统》所载,详加更正。盖缘

  • 卷十七·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七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议新法者罢熙宁三年二月司马光辞枢宻副使言先帝尝出内藏百万缗助常平仓作籴本前此常平钱谷共及一千余万贯石今无故散尽他日欲立常平法何时得及此数乞罢除条例司追还

  •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汉纪五十一 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 [2]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2]二月,有异星出现于紫微星旁。 [3]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 [3]黄巾军

  • 卷四应世·汪辉祖

    勿 欺天下无肯受欺之人,亦无被欺而不知之人。智者,当境即知;愚者,事后亦知。知有迟早,而终无不知。既已知之,必不甘再受之。至于人皆不肯受其欺,而欺亦无所复用;无所复用,其欺则一步不可行矣。故应世之方,以勿欺为要,人能信我勿

  • 平书订卷十四 礼乐第十·李塨

    平书曰:人有斯须之不敬,则慢易之心生而非礼矣;有斯须之不和,则乖戾之心生而非乐矣。故礼乐之教,不过使人无不敬无不和,自一家推之乡国天下莫不然,自一身推之父子夫妇、长幼亲疏、宾主上下莫不然。事欲序而心欲纯,序者义也,纯者

  • 说儒·胡适

    一、问题的提出。二、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三、论儒的生活:他们的治丧相礼的职业。四、论殷商民族亡国后有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 卷二百五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五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凶礼七防礼蕙田案周礼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其别有五而首云以防礼哀死亡葢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故先王制礼吉礼而外莫详于防凡五等之服疏

  • 卷二下·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二下    明 王应电 撰地官下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师保氏云者谓

  • 来厦门之感想·太虚

    ──十五年十月在厦门南普陀寺讲──太虚此次由星洲返沪,经过厦门,因南普陀为名胜之区,地方信士亦多,故抱参学的观念来此。今承各团体及佛界同胞聚集一堂,得与胜会,非常欣幸!虽是无何可说,但对之顿使发生三种感想,今略提出与诸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三·净挺

    弟子智元编书问复祁季超居士书接来教谓天王之误实始于张商英觉范虽讹然僧宝传中自行改正不宜与商英同条受罚也又谓林间录出于大观元年误引玄素碑文以道悟嗣马祖后十九年为宣和六年觉范僧宝传成请侯延庆作序谓庆曰达磨

  • 皇霸文纪·梅鼎祚

    十三卷。明梅鼎祚(1553—1619)编。鼎祚字禹金,安徽宣城人。守德子,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尝称之,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其中。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梅禹金集》、《历代文纪》、

  • 五音集韵·韩道昭

    韵书。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成书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金音韵学家。在其父韩孝彦所著《四声篇海》基础上,修成此书。其余不详。书中所收字大致以《广韵》、《集韵》为蓝本,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