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厦门之感想
──十五年十月在厦门南普陀寺讲──
太虚此次由星洲返沪,经过厦门,因南普陀为名胜之区,地方信士亦多,故抱参学的观念来此。今承各团体及佛界同胞聚集一堂,得与胜会,非常欣幸!虽是无何可说,但对之顿使发生三种感想,今略提出与诸君一谈:
一、因地感想:厦门、于中国向谓之大厦国,厦门即是大厦之门户也。现在中西交通,中国有两个大门户:一是广东香港,一是福建厦门;而香港自开放以来,为西方生存竞争、物质文明输入中国之大门户,虽未尝不因之使生活丰富,但中国枪炮、轮船、火车,及种种害人杀人之具,亦无不由香港输入,使我东方民族受种种迫害,得种种不安宁而痛苦的结果。欲去除此种种不安宁之痛苦,须将东方固有的最高尚、最和平的道德文化,从此厦门大门户输出,照破西方的黑暗,方奏神效。然所以能如此者,一为厦门大学新创设国学研究院,一为南普陀寺已成立之闽南佛学院。盖近年来中国的少数学者,渐窥得东方伟大性之文化,如考古发见地下之古迹,或察先民之遗籍,推验到古代伟大民族之精神。然欲重新发皇此精神以应现世之潮流,而唤醒科学万能之迷梦,厦门大学之新建国学研究院应负此重大之责任。且厦大为华侨所设,易由南洋以及西洋也。而南普陀之闽南佛学院,为近时国内各佛学院中之比较良好者,地方信士亦有从之研究者,若能将此佛学精神发扬以渐达南洋,则可普及世界。故厦门为发扬中华国学、提倡道德文化、输入西洋之大门户也。
二、因教感想:南普陀寺是佛教机关,今天来会者,一部分是佛教徒,其余亦大都与佛教直接间接有因缘关系者。然对于教之感想,盖有二说:一是随宜之教,一是大乘之教。这两种性质,自释迦牟尼时已有之矣。因地方民族希望不同,随宜施设,所谓随顺众生而为说法。或设人天教理,使作人天业果;或设小乘解脱教理,适应印度外道心理,使进一步得证解脱;若依真正无上正遍知者所证诸法实相之教理,即大乘佛法。此就佛教有两种性质而言者。在中华佛教,经过六朝至隋、唐时,佛教大盛,在学理思想多属大乘;然唐后一般信徒往往趋向小乘,对于自己修证切实注意,倡明佛法于社会,则不关心!士大夫信佛者,多出晚年发心,名利心消,但求自身清净,依从佛法为归宿而已!其余一般无学识者,为求人天福报发心信佛,在当时政治上,确有使人改恶行善之重要关系,而在佛教上,不过一种人天因果而已。以前两种,一为人天,一为小乘,皆非真正大乘佛法也。现在厦门佛教,非畴昔可比,我觉得厦门佛教,很有大乘的气象,许多青年学子,组织佛教团体,能作种种宣传佛事,又能兼行种种教育公益事务,藉此宏扬大乘佛法;出家徒众,除自行修证外,参加宣扬宏化者亦复不少。以此观之,厦门佛教、不惟不是以上人天、小乘之佛法,实为真正大乘佛教之真精神也!
三、因人感想:佛说法的法会大众,自帝王以至苦力之种种人众皆有,且种种灵兽奇鸟及非人类等亦参与其会。中国向来旧习,以佛法但为出家人的,其余皆非佛法中人,岂不谬甚!原来佛法为一切大众公有,非出家独有,今天来会大众,非惟出家一部,即士、农、工、商,男、女、老、幼,以及其他民族宗教之徒亦欢聚一堂,以此推想当时佛说法时的大众,恍然复现于今日矣。可见佛法已成社会化,而将原有大乘佛法,恢复如初,足为佛法前途之光明也。
上来三种感想,归纳言之,东方道德文化,必有复兴之机会。一面倡明佛理,使人人了解真实意义,然后将佛教大乘真义,普及世界,使佛化成社会化。一面将佛法真正救世利人的事业,实行做出。近来中国内乱,无岁无之,战争相续,兵匪相攘,十五年来仍无休息之希望,天灾、人祸、惨之极矣!故我们须一方面本佛慈悲济世利人之心,认为自己之责任,将灾区难民竭力救济;一方面将大乘佛法真理,发扬光大,普及社会,使一般人民自心觉悟苦痛之根本,从自心根本解决,如此乃真为学佛之人也。(达如记)(见海刊七卷十一期)
(附注) 原题“在南普陀欢迎会讲”,今改题。
猜你喜欢 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佚名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中·佚名 序·佚名 卷第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四·佚名 佛学讲要·太虚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七·净挺 幻住庵清规·中峰明本 第十八品 法心分别·佚名 佛说伏淫经·佚名 卷第五·祖琇 太虚法师语集·太虚 如实品第十六·佚名 卷第二十一(第四诵之一)·佚名 序·莲花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