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书订卷十四 礼乐第十

平书曰:人有斯须之不敬,则慢易之心生而非礼矣;有斯须之不和,则乖戾之心生而非乐矣。故礼乐之教,不过使人无不敬无不和,自一家推之乡国天下莫不然,自一身推之父子夫妇、长幼亲疏、宾主上下莫不然。事欲序而心欲纯,序者义也,纯者仁也,自天子达于庶人,莫不相亲以仁、相接以义,则所谓四海之内合敬合爱,将与天地同其和节,而两间奠丽、万物昭明、风俗移易,天下安有不治者乎!故曰:钟鼓管磬羽钥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兆缀疾徐,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曰器曰文,皆末节矣,其本不在于仁义,而仁义不在于六府三事之修和、百官庶政之各得其理也哉?虽然,器与文亦不易矣,以言乎礼,三礼五礼,三百三千,百王之同异,历代之善否,曷可胜穷;以言乎乐,五声六律之音,八风清浊高下始终伦理尺度之短长,制造之精粗,曷可胜穷。古之教人莫不礼乐兼备,然以由求之贤,不能以兵农兼礼乐;以禹稷之圣,不能以水火兼礼乐,必欲尽人之相兼,恐反不能致其精。故予欲于取士之法,但使射御书数无不通,而礼乐则与兵刑食货分科而专习。夫专习者,亦器舆文而已。若夫礼乐之本,则自乡学县学,莫不合精粗本末而悉以教之,盖圣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无不要归于礼乐,而君子不可以斯须去其身,乌得别为专科,而不尽人陶淑其中哉?且自乡学教幼仪、县学教成人之礼之外,凡官士及乡先生家有冠昏丧祭之事,则诸司礼者主其事,令凡为士者羣聚而观之;凡春秋之祀与夫乡射养老之典,司乐者为之乐舞笙鼓,令凡为士者羣聚而听之,自县而郡而州藩而京师,体愈尊礼乐愈备,习之既久,天下无不文以礼乐之士矣。但礼制不可不定,古礼虽废,礼经固可考而知[周礼仪礼礼记],虽不免附会不可信,与可信而不可行于后世者,然宏纲细目、良法奥义,圣人所以经纬天地者,悉载其中,但分见错处,而诸家传注又杂然莫适所从,故后代多苦其烦而莫之遵,或遵之误而失其制之本。若分身礼[衣食言动之类]、家礼[冠昏丧祭之类]、乡礼[乡射饮酒士相见之类]、国礼[郊社禘祫宗庙朝聘之类],各以类集,而又类分于其中,使条理井然,其不可信不可行者缺之,传注之谬戾者删之,历代之制之可用者附之,要归于会典集礼,而斟酌损益,定为一代之礼,自朝廷以逮草野,等威仪节,莫不秩然,不可紊而简而易行[古礼太繁者损之,且时势不同,宫室衣服饮食亦多异,乌可执其迹哉],则可永遵而无废矣。至于乐制,尤不可不考。夫乐之不传久矣,乐记所存者义耳,而器与文无闻焉。后世奸声俗乐日盛,所谓雅乐者名而已!然古圣因诗而作乐,固以声出乎人,而律吕以正之,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以宣之。今日古乐虽亡,而五声不亡也,六律不亡也,七音不亡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不亡也,其所谓清浊高下始终伦理者,即俗乐未尝不同也;尺度之短长、制造之精粗,何不可按声而得之也?天下之妙通音律、心解神会于希微要眇之间,而得夫不传之秘者,未尝无其人也。若讲求知音之士,按古调、正中声、制乐器、作乐章,歌功象德,自郊社宗庙朝廷以至一县一乡,祭祀燕享莫不有乐,使闻之者心气和平,而化其暴戾,所谓君臣上下同听之,莫不和敬;长幼同听之,莫不和顺;父子兄弟同听之,莫不和亲,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和以成文,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者,岂虚语哉!昔人谓礼乐百年后兴者,盖指其化成而言耳,若立国之始合礼乐不讲,将何以为教乎?予于礼乐未之学也,不敢不俟之君子也。但为国者,当与兵农刑政相须并建,不可视为不急之务,而置之后图者尔! 

按礼乐之数不一,礼有尽人而习者,如视听言动以礼是也;有人人习之以待行者,如冠昏丧祭士相见是也;有自童子即习之者,洒埽应对进退是也;有习之必待入官而后用者,如宗庙会同之类是也。其尽人而习者,不分科者也;其待入官而后用者,分科者也,所谓大相小相是也。若夫鲁论之言复礼,周官名周礼,则举吾心之全体大用,天下之五伦九经,而皆可以礼统之也。乐有童年习之者,如舞勺是也;有学士大夫所习者,如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名卿会遇则赋诗赠答是也;有妇人女子亦可习可听者,如房中之乐是也;有天子亦与之者,如周王冕而总干、汉高帝过丰沛作大风之歌自起舞是也。若失燕享祭祀君举饮射之乐,则皆伶工之事,肄业歌奏者也。至于论易简之本,出于天地,导中和之源,发于性情,究进反之用,极于位育,又无人不熏陶于其中,不仅在仪节间也。若冠昏郊庙之文,五声六津之法,则予别有录,此不具。

士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法,已见取士篇。至郡县凡有冠昏丧祭诸典,宜用古法。学士即与执礼乐事,非徒观听也。

俗乐亦有五声六律八音,此言诚然,所谓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但其事象邪柔,音调淫靡,易之以正大清明和平,则可以感神人、正风俗也。

猜你喜欢
  第四十七卦 困 泽水困 兑上坎下·佚名
  备知第十三·鹖冠子
  論衡校釋附編一·黄晖
  第十七章 1·辜鸿铭
  卷六·崔子方
  谷梁折诸卷首·张尚瑗
  卷八·聂崇义
  卷二十一目录·乾隆
  第35章 尧曰篇第二十·孔子
  隐公·隐公五年·左丘明
  卷九十一·佚名
  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太虚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三·延寿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序·元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邵雍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击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十六      宋 邵雍 撰答人吟 筋骨得似常年否气血能如旧日无却喜一般增长处樽前谈笑有工夫 岁寒吟 松栢入冬看方能见岁寒声须风里听色更雪中观 依

  • 卷二·龙榆生

    34 梅尧臣 一首 录字能改斋漫录【苏幕遮】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①地春袍, ①:↑穴↓卒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

  • 五集卷六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二古今体七十五首【辛亥二】降旨加赈直隶山东昨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新正恩旨讶颁稀【每岁新正於上年被灾之区加恩展赈今岁则幸上年各省普获丰收惟直隶山东江南

  • 卷三十四·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四钱塘 王琦 撰丛说【二百二十则】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道【吴融禅月集序】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於南朝坏於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於建

  • 卷七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三 许浑【字仲晦丹阳人】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疎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成化十三年闰二月己亥朔升太仆寺主簿王辐为本寺寺丞仍旧理事○宥都指挥韩斌周俊叶广孙鸿罪斌等充副总兵等官分守辽阳等处会获杀守墩军士夷人械送检验复为逃去巡按御史奏斌等不谨俱宜逮治诏皆宥之○庚子诏免两广各府州

  •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荀子著书【上】史记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髠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而荀卿

  •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佚名

    【提要】 以“吃硬寨、打死仗”著称的曾国藩不喜欢说“大言”的人,认为夸夸其谈、浮夸虚假、于事无补。然而就游说来说有时就不能不说大话。 【原文】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

  • 卷八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二宗庙考祭祀时享【荐新】【臣】等谨案马端临考自有虞氏以迄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凡四时祭义日月岁时祭仪详於周礼而汉至隋稍略焉唐则详载开元礼宋

  • 佛地經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論曰.當說四頌總攝上義.略顯佛地淨法界相。如來地中一切有爲無爲功德皆是   清淨法界攝持.皆是清淨法界之相.所相能相俱名相故。於四頌中前三頌

  • 卷七十七·佚名

    释梦誓品第六十一之下【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何等是般若波罗蜜相?&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如虚空相,是般若波罗蜜相。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所有相。&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颇有因缘,如般若波罗

  • 卷第七十一·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一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尔时善财童子。於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

  • 百和尚语录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百和尚语录序宗门之语语法也正所以语心也盖此心法不容拟议不容限量审时度节随因溯缘或语地或语人或语语或不语语乃称独步者曹溪而上莫以喻其前颂开来者太白而下反若窄其绪而不知语虽不同心无

  •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李通玄

    唐 李通玄造论 志宁厘经合论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制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岁同临有截之区七十二君讵识无边之义由是人迷四忍轮回於六趣之中家缠五盖没溺於三涂

  • 卷第二十七·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七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五 魏府大觉和尚(南五临济玄嗣) 参临济。济见竖起拂子。觉展坐具。济擿下拂子。觉收坐具参堂去。时众议曰。此僧莫是和尚亲故。不礼拜又不吃棒。济闻令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