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
──二十四年十月在上海雪窦寺分院讲──
一 释名题 二 叙译史 (附) 大科
一 释名题 今天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此经共有上中下三卷,共十三品,忉利天品第一,乃至嘱累品第十三。要是详细的讲明,需几个月,现在只于七天内将全部中每品的大意,约略解释。今先来把此经的名题说明一下。第六品中普广菩萨请问世尊说:‘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佛说:‘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二名地藏本行,三名地藏本誓’。这三名总是就菩萨因地所修所发的愿行而立。所谓本行是随愿来的。
因愿有誓,自己对自己誓约,必定将这种事情做到,故誓也是从愿来的。把三途受苦有情度尽,由大悲心必要如此去行。本愿、本行、本誓而以本誓所成力用为果。由因克果,果上所作也就包含本愿中的。
地藏、是菩萨的德号,愍念地狱受苦众生,分身十方世界,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以悲愿住地狱度生,名为地藏。次则因大悲愿最胜最广,犹如大地一样:大地为一切所依止,又能荷担一切含藏万物;而此菩萨悲愿心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所依止,荷担十方诸佛事业。所以如大地样的,将诸佛功德事业并众生苦恼荷担起来,含藏在悲愿心地之中,名为地藏。又大地能出生一切法,菩萨说法利生出生无量方便法门。此地藏菩萨之名,不但见于此经,其他亦有所说;唯有此经于其本愿、本行及果上之济度众生,说得最为详细。
菩萨、是通名,如观世音、弥勒、普贤、文殊菩萨等。梵语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菩提是上求之佛果,萨埵是下化之有情。菩萨已竟立志上求下化,大慈大悲,名为菩萨。不过有初学、久修、果后之不同。如我们能够发一种自利利他心,也就是菩萨。楞严经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四十位,称名久修的菩萨。若尽未来际利益有情,是果后之菩萨,如观音、文殊等。所以初学与久修,程度相差很远。比如初入小学校与大学,都称学生。又、中国人凡见偶像都误称菩萨,应知偶像不必是菩萨;菩萨亦不必是偶像。大旨说来,没有发自度度人大心的,不名为菩萨;发了心的初学至于等觉皆称为菩萨。现在地藏,是程度极高之菩萨也。
本愿:有愿望、愿欲,则有所行及所作结果。有志必成,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故愿为一切万行之根本,也为修成佛果之源泉。普通诸佛菩萨都有四弘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然各有特别注重的地方:阿弥陀佛以净土摄受一切众生,执持名号乃至十念皆得往生;药师佛十二大愿,闻名礼念可以消除灾病,延寿健康;观音大士是“弘誓深如海”,寻声救苦难最切,一心称念,有求必应的;此地藏菩萨誓愿度空罪障极重的阿鼻地狱,这是特别悲愍愿力所成。经中有说明。
地藏菩萨本愿六字是别,经之一字是通。梵语修多罗,此译为契经,即贯穿、摄持的意思。中国一经一纬的经,引伸为贯摄古圣贤的道德大法,作为天下人的轨范;佛经为九法界众生的至道亦然。佛典里面分经、律、论三藏,启解导修之法谓之经;佛为弟子制定的行为轨范谓之律;后来菩萨解释经、律谓之论。从前开元圣教录,已有五千四十八卷经,后译的更有增加,故经多律、论较少。今以别判其通,故名地藏菩萨本愿经。概讲经题如此二 叙译史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这部经的翻译,在中国的唐朝。有位三藏法师实叉难陀,从于阗国来华,奉时主的命译这部经的。梵语实叉难陀,此云学喜,因其欢喜好学故。梵音干阗,华言地乳,因他的先祖,饮地上涌出来的乳而生长故,即在现今新疆地方。(智定记)(见佛教日报二十四年十月)
(附) 大科 一 叙起分 甲 结集叙起 乙 赞叹发起 二 一说分 甲 地藏因行果德周 1 愿行德用 2 称扬流通 乙 利益存亡功德周 1 利益存亡 2 称扬流转
丙 念佛布施功德周 1 念佛布施 2 称扬流通 三 利益分 甲 赞叹劝导 乙 供养总结
(附注)原记名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要。今留释名题一节,删去余文。附以大科,改题今名。
猜你喜欢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蕴闻 卷第一·白岩净符 附錄二 瑜伽菩薩地決擇釋〈原出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及八七〉·欧阳竟无 频婆娑罗王劝受俗利品第十六·佚名 指月录卷之十二·瞿汝稷 卷一·佚名 三峰和尚年谱终·三峰法藏 大般若經第五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一卷·佚名 卷中·吹万广真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卷上·智俨 佛说胜义空经·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唐慧琳 如理实见分第五·朱棣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上目录·非浊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