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百四十八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

随机推荐

  • 词源卷下·张炎

    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 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而美成诸人又复增演

  • 甲集第十七·钱谦益

    钱博士宰六十首【拟古】出门万里别,行行远防边。相望各天末,北斗日夜躔。四运秋复春,不见君子还。燕车北其辙,越马南其辕。目远心愈近,怅望徒悬悬。黄云暗关塞,路险不见天。式微夫如何,日月忽已迁。愿言

  • ●革除遗事一·黄佐

    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谢贵张昺葛诚卢振宋忠马宣朱鉴彭聚铁铉郑华陈彦回叶惠仲姚善郑恕宋征戴德彛卢原质林嘉猷程通○方孝孺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台州宁海人。世家侯城,里族甚蕃。父克勤,洪武初为济宁守,学行政事,名闻一时。至

  • 一四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谢恩命办理十三经刻石折·佚名

    一四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谢恩命办理十三经刻石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臣和珅等跪奏,为恭谢天恩事。本月二十一日奉上谕:自汉、唐、宋以来,皆有石经之刻,所以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以嘉惠艺林,昭垂奕禩,甚

  • 耶律吼传·脱脱

    耶律吼,字曷鲁,六院部夷离堇蒲古只之后代。正直诚谨,乐善好施,不事治理产业。太宗对他给以特别的倚重和任用。会同六年(943),任南院大王,处事清正而不苛细,人们都不敢因他年少而小看他。时逢晋主石重贵上表不称臣,言辞之间颇

  • 朱国祚传·张廷玉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第一,授职修撰。进为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升谕德。日本攻陷朝鲜,石星被沈惟敬的话所蛊惑,力主封贡。朱国祚当面责问石星:“这是乡党小人无赖,为获奸利之计,您为何独独不考虑国

  • 天志下第二十八·墨子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何以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以处人之家者知之。今人处若家得罪,将犹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然且父以戒

  • 说话谨慎就是仁?·孔子

    【原文】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②。”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 司马牛:孔子的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②讱(ren):难不流畅,引申为谨慎。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

  • 卷三·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三明 孙防 编尚书帝命騐贲居曰帝王之兴自有运命五德终始录图更承皆先革之于天象错之以地文是故皇帝王伯春夏秋冬望气前知占瑞逆见未有运世无本而得崛起在位矣河不图凤不至孔子以不王而命騐钟汉

  • 卷九十八·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八庶人之孝用天道因地利谨身节用易防九二子克家【臣】按一卦之中五父二子防二坎体系辞言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是于家为次子也程传曰初隂暗居下民之防蒙而无知庶人之常也以隂暗而至于

  • 卷五百三十八·佚名

    △第四分妙行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龙。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

  • 无常品第一·佚名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於是奔

  • 重刻大佛顶经玄文序·智旭

    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谓真如受熏。譬如劫火洞然。虚空安得独冷。谓真如不受熏。譬如劫火洞然时。虚空何尝烂坏。故知得其语脉者。

  • 施八方天仪则一卷·佚名

    大兴善寺翻经院灌顶阿阇梨述凡施八方天先办所施饮食。五味杂粥稠煮勿令稀。五味者粳米菉豆油麻牛乳苏。各量多少。以意令其有味。著少许盐切须护净。盛于瓷盆。小蜡烛十二枚磨白檀香。时华清水于所施处。八方各各涂一

  • 卷第二十五·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五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五世之六(清源下第四世之余) 鄂州清平山令遵禅师(嗣翠微)因僧问。如何是大乘。师曰井索。曰如何是小

  • 薜荔园诗集·佘翔

    诗别集。明佘翔著。四卷。卷首有未署名序。其人品颇高,诗亦有清致,深受王世贞等的赏识与影响,甚至赞誉为“更教何物夸三绝,为有佘郎七字诗”(王世贞语)。仅存旧抄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佚名

    又名《般若心经》、《心经》、《般若多心经》、《多心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唐玄奘译。一卷。北图有皇40等四十号以上,英、法、俄、日收藏量亦相当可观,总数当在百号以上。此经主旨讲般若性空,明诸法空相,不

  • 洛叉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此经说洛叉陀罗尼,并谓若受持此陀罗尼,如同持洛叉(十万)诸佛名,可灭无量重罪,得大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