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全书目录

  第一编 佛法总学

  概论

  一 佛学概论

  二 佛理要略

  三 佛学导言

  四 佛乘宗要论

  五 佛陀学纲

  六 甚么是佛学

  七 佛学讲要

  八 佛法僧义广论

  判摄

  九 佛藏择法眼图

  一0 佛学大系

  一一 佛法之分宗判教

  一二 佛法大系

  一三 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

  一四 佛法悟入渐次

  一五 律禅密净四行论

  一六 性释

  一七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

  一八 万有皆从因缘所生

  一九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

  二0 汉藏教理融会谈

  二一 几点佛法的要义

  二二 新与融贯

  二三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

  二四 世界佛苑之佛法系统观

  二五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

  二六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源流

  二七 中国佛学

  二八 佛教各宗派源流

  二九 会昌以前中华佛教三大系

  三0 论中国佛教史

  三一 中国之佛教

  三二 佛教史略

  三三 亚欧美佛教之鸟瞰

  三四 佛学之源流及其新运动

  --------------------------------------------------------------------------------

  第二编 五乘共学

  教释

  一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二 佛说善生经讲录

  义绎

  三 构成佛教之要素

  四 生命之研究(附答季炎君之疑问)

  五 生命之起源

  六 三世因果

  七 觉世救人之佛法

  八 佛教人乘正法论

  九 人生进善之阶段

  一0 佛学之人生道德

  一一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一二 学佛先从做人起

  一三 佛法原理与做人

  一四 真佛教徒──即真即俗的大乘行者

  一五 生活与生死

  一六 人生

  一七 人生佛学的说明(附笔记)

  一八 人生佛教开题

  一九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

  二0 人生佛教之目的

  二一 人生的佛教

  二二 学佛之简明标准

  --------------------------------------------------------------------------------

  第三编 三乘共学

  教释

  一 四十二章经讲录

  二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三 佛遗教经讲要

  四 佛说大乘稻芊经讲记

  五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

  六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开题

  义绎

  七 成实论大意

  八 小乘佛学概略之科目

  九 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

  一0 佛学即慧学

  一一 从信心上修戒定慧学

  一二 怎样赴龙华三会

  --------------------------------------------------------------------------------

  第四编 大乘通学

  教释

  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归依三宝品讲录

  二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发菩提心品讲录

  三 大乘伽耶山顶经讲记

  四 出生菩提心经讲记

  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六 发菩提心论开题

  义绎

  七 佛法之真价

  八 大乘佛法的真义

  九 行为主义之佛乘

  一0 佛法之真精神

  一一 菩萨

  一二 菩萨行与大乘胜解

  一三 从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以明孛经大旨

  一四 成大乘论

  一五 对辨大乘一乘

  一六 三唯论图释

  一七 再论大乘三宗

  一八 大乘位与大乘各宗

  一九 大乘法之三种异门表

  二0 大乘宗地引论

  二一 大乘宗地图释

  --------------------------------------------------------------------------------

  第五编 法性空慧学

  教释

  一 金般若波罗密经义脉

  二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录

  三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释

  四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

  五 般若波罗密多经述记

  六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录

  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胜义(附录:照见五蕴皆空)

  八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

  九 十二门论释录

  义绎

  一0 法性空慧学概论

  一一 二无我论

  一二 显示真实相所开的三重方便门

  一三 因缘所生法义

  一四 无生法忍总摄十二门义

  一五 论掌珍论之真性有为空量

  一六 大乘之革命神

  --------------------------------------------------------------------------------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

  教释

  一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

  二 深密纲要

  三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要

  四 瑜伽真实义品讲要

  五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新闻记

  六 辨法法性论讲记

  七 辨中边论颂释

  八 摄大乘论初分讲义

  九 新的唯识论

  一0 唯识三十论讲录

  一一 唯识三十论讲要

  一二 唯识三十论题前谈话

  一三 唯识讲要

  一四 唯识二十颂讲要

  一五 大乘五蕴论讲录

  一六 八识规矩颂讲录

  一七 大乘法苑义林唯识章讲录

  一八 因明概论

  义绎

  一九 法相唯识学概论

  二0 百法明门论宇宙观

  二一 阿陀那识论

  二二 末那十门三世与赖耶十门二位之同异

  二三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

  二四 人心所缘有为现行境之本质与影像关系

  二五 阅「相见别种辨」

  二六 见相别种辨释难

  二七 种子法尔熏生颂

  二八 为无为漏无漏对观颂

  二九 唯识诸家会异图

  三0 四大种之研究

  三一 阴蕴之研究

  三二 法与人之研究

  三三 谈唯识

  三四 唯识观大纲

  三五 遣虚存实唯识观之特胜义

  三六 唯识之净土

  三七 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

  三八 慈宗的名义

  旁通抉择

  三九 佛法总抉择谈

  四0 三重法界观

  四一 对辨唯识圆觉宗

  四二 起信唯识相摄图

  四三 大乘起信论唯识释

  四四 答起信论唯识释质疑

  四五 竟无居士学说质疑

  四六 论法相必宗唯识

  四七 释会觉质疑

  四八 再论法相必宗唯识

  四九 阅「辨法相与唯识」

  --------------------------------------------------------------------------------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

  教释

  一 法华讲演录

  二 大乘妙法莲华经悬论

  三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

  四 维摩诘经别记

  五 维摩诘经意大纲

  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录

  七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

  八 大乘入楞伽经释题

  九 楞伽大旨

  一0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一一 楞严大意

  一二 如来藏心迷悟图

  一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

  一四 圆觉经略释

  一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一六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附科目)

  一七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

  一八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

  一九 大乘起信论略释

  二0 大乘起信论别说

  二一 往生净土论讲要

  义绎

  二二 法界论

  二三 众生法

  二四 略释对于佛教──毕竟空──之疑义

  二五 一相定无得观总持曼殊般若义

  二六 倒果觉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

  二七 佛法建在果证上

  二八 迷悟由心

  二九 教观诠要

  三0 天台四教义与中国佛学

  三一 略说贤首义

  三二 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

  三三 听讲五教仪拾零

  三四 曹溪禅之新击节

  三五 赞扬六祖功德以祝南华之复兴

  三六 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

  三七 讲学与修行

  三八 论净土之要义

  三九 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

  四0 念佛往生的原理

  四一 法华龙女成佛讨论之讨论

  四二 论即身成佛

  四三 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

  四四 金山教授之说与感想

  四五 论时事新报所谓经咒救国

  四六 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

  四七 斗诤坚固中略论时轮金刚法会

  四八 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缍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

  --------------------------------------------------------------------------------

  第八编 律释

  律释

  一 优婆塞戒经讲录

  二 瑜伽菩萨戒本讲录

  --------------------------------------------------------------------------------

  第九编 制议

  僧制

  八 菩萨学处讲要

  --------------------------------------------------------------------------------

  第十编 学行

  --------------------------------------------------------------------------------

  第十一编 真现实论宗依论

  --------------------------------------------------------------------------------

  第十二编 真实论宗体论

  --------------------------------------------------------------------------------

  第十三编 真现实论宗用论

  --------------------------------------------------------------------------------

  第十四编 支论

  --------------------------------------------------------------------------------

  第十五编 时论

  --------------------------------------------------------------------------------

  第十六编 书评

  --------------------------------------------------------------------------------

  第十七编 酬对

  --------------------------------------------------------------------------------

  第十八编 讲演

  --------------------------------------------------------------------------------

  第十九编 文丛

  --------------------------------------------------------------------------------

  第二十编 诗存

  --------------------------------------------------------------------------------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二十四·佚名
  附:临终舟楫·印光
  御选语录卷十九·雍正
  所欲致患经·佚名
  阿兰品第十五·佚名
  神僧传卷第四·朱棣
  菩萨学处讲要(注一)·太虚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延寿
  卷十七·道世
  有为无为法品第十·佚名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下·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四卷·圆照
  跋佛学苑女学员论义会记·太虚
  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太虚
  律宗会元卷下·守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二十一地理霍山赋【有序        唐】皮日休臣日休以文为命士所至州县山川未尝不求其风謡以颂其文幸上发輶轩使得采以闻六年至夀之骑邑曰霍山山故岳也邑赘于阯至之二日离邑一舍望乎

  • 前集卷一·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一     元 傅习编刘静脩先生名因字梦吉保定人裕宗皇帝在青宫闻其贤以资善大夫召至京师未几以亲老求归养居数嵗朝廷尊仰德义拜集贤学士又以疾辞逾年遂不起年才四十有五缙绅惜之黄金台燕

  • 卷一百 叙传第七十·班固

    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弃于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谓乳“穀”,谓虎“于菟”,故名穀于菟,字子文。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因氏焉。 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

  • 提要·姚之骃

    【臣】等谨案元明事类钞四十卷国朝姚之骃撰之骃有后汉书补逸巴著录是编盖摘取元明诸书分门载亦江少虞事实类苑之流而核其条目则实类书也其所纂述大抵典则可观如元代故实载于説部者最少是书志疆域则引刘郁西使记以证

  •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下·佚名

    (虚和按:原书误为「卷十二下宋神宗」,今改。)宋宁宗二辛酉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戌,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集记中书,以待选择。丁卯,禁路钤按阅受馈及招军,违者置诸法。戊辰,雪。庚午,以葛邲配享光宗庙庭

  • 尚史卷二十五·李锴

    列传三周诸臣传周文公周公旦者文王子也荀子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防仁异于羣子及武王立周公常辅翼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史记作九年下十三年作十一年今遵经】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三年伐纣至牧野周公

  • 第四册 崇德元年二月·佚名

    第四册 崇德元年二月十三日,遣前锋将领硕翁科罗巴图鲁、乌拜、苏达喇、鄂莫克图、布彦、鄂硕、努山、席特库等,率每旗侍卫二名、每牛录前锋兵一名,赍书往大明国境松棚路、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等四边门。书曰:“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纪昀

    刑法畧 【三】厯代刑制 【辽 金】○厯代刑制三辽金△辽辽之刑制凡四曰死曰流曰徒曰杖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又有籍没之法流刑量罪轻重寘之边城部族之地远则投诸境外又远则罚 使绝域徒刑一曰终身二曰五年三曰一年半终身

  • 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五年己丑·恽毓鼎

    四月初九日,揭晓绶金来谈。在关圣前求签得“好于清夜把心扪”之句,余窃意签语甚吉,非五魁即二百名外矣。往米市胡同看红录,知绶金中四十七名。因偕四兄至会馆,适伟臣丈报到,中一百〇五名。徬徨至薄暮,归寺。晚饭后

  • 卷八十七·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第八十七歌颂【七】万夀恭纪五言排律一首用八庚全韵【谨序】吏部尚书【臣】彭元瑞运函苞符数合天地上章司龠南吕畅?日衍叶於闰桐辰称觥而得酒三百六羲

  •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蒋廷黻

    自强的事业颇多,我先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咸丰十一年 恭亲王及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 同年 恭亲玉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 同年 恭亲王和文祥托总税司赫德(Robert 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

  • 吏学指南卷之二·徐元瑞

    仪 制制可 《史记》曰:&ldquo;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曰可。&rdquo;诏 《释名》曰:&ldquo;照也。谓人愚暗,不见其事,以此示之,使昭然也。&rdquo;始于秦。赦 天子宽恕之,命与民更始也。始于舜。宣 天子亲赐命诰也。故无押字

  • 《定性书》译文·程颢

    承蒙张载先生指教,书信告诉我&ldquo;定于本性未能做到静而不动,仍然连累于外界事物&rdquo;。这一论题贤人的考虑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何需小子我再多谈论。然而我也试着思索过,所以斗胆为大家贡献一下说法。所谓&ldquo;定&rd

  •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三·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斯陀含。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随学佛智解了菩提不从缘生。为无缘智故而求佛智。以众因缘求无处所禅。而求佛智得烧烦恼法。烧诸烦恼得佛平等法。求未得法如诸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一(本)·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述将释此论四门分别。一论起所因。二明同异。三明归在。四释本文就初起因复分为四。一明部分之处。二明部分之年。三明部分所由。四明造论因.主 如来说教体一真如。平等利生实无差异。然随根性悟解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  结萨埵金刚契已。作是思惟。如诸劫树(西方国王长者以种种花香璎珞装挂树上布施一切此名劫树)能与种种衣服严身资具。彼等皆为供养一切如来作事业故。我今奉献。密语曰。  唵 萨

  •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八·佚名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法語示石航英侍者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初無者也之乎?所以德山見僧,入門便棒,臨濟見僧入門便喝,使其當下知歸,做箇灑灑落落,出格漢子。今時學者情竇日鑿不能盡底,掀翻一味,依草附木。而諸大宗師,眼不耐見,便

  • 吕祖指玄篇诗注·白玉蟾

    白玉蟾,祖籍福建,生于琼州(今海南岛境)。字紫清,号海琼子、海山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等。师事陈楠泥真人九年,始得其道。著述甚丰,有《海琼传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此选的《吕祖〈指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