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贤 第八
国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乱也。人君莫不好治而恶乱,乐存而畏亡。然尝观上记〔二〕,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三〕,夫何故哉〔四〕?察其败,皆由君常好其所乱,而恶其所治;憎其所以存,而爱其所以亡〔五〕。是故〔六〕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七〕,限隔九州〔八〕,殊俗千里〔九〕,然其亡征败迹〔一0〕,若重规袭矩〔一一〕,稽节合符〔一二〕。故曰:虽有尧、舜之美,必考于周颂〔一三〕;虽有桀、纣之恶,必讥于版、荡〔一四〕。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五〕。
〔一〕○铎按:春秋以降,迄于汉世,分封同姓,不量能而授官,故亡国败家相续,此望治者所以思得贤材共相举救者也。故以“思贤”命篇。
〔二〕吕氏春秋务本篇云:“尝试观上古记”:高诱注:“上古记,上世古书也。”
〔三〕“秽”当作“灭”。贤难篇云:“三代之以覆,列国之以灭。”灭、秽字形相近。汉书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史记平准书作“彭吴贾灭朝鲜”,误正类此。吕氏春秋安死篇云:“亡国不可胜数”,高诱注:“不可胜数 ,亡国多也。”○铎按:此“数”字读去声。“不数”即“无数”,与“有三”对。史记张释之冯唐传赞:“不偏不党,不党不偏”,即书洪范“无偏无党,无党无偏”。襄三年左传引商书:“无偏无党”,新序杂事一作“不偏不党”。周语上:“是以事行而不悖”,潜叹篇作“事行而无败”。是“不”与“无”同也。此书无、不多互用,汪偶未照耳。
〔四〕“故”字旧脱,据治要补。
〔五〕治要“以”作“与”,“乱”、“治”上并有“以”字。“恶”旧作“忘”,据治要改。汉书董仲舒传云:“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
〔六〕“故”字据治要补。
〔七〕续汉书律历志刘昭注引乐协图征云:“天元以甲子朔旦冬至,日月起于牵牛之初,右行二十八宿,以考王者终始。或尽一其历数,或不能尽一,以四千五百六十为纪,甲寅穷。”宋均注:‘“纪”即“元”也。四千五百六十者,五行相代一终之大数也。王者即位,或过其统,或不尽其数,故一共以四千五百六十为甲寅之终也。王者起必易元,故不复沿前而终言之也。’
〔八〕新语道基篇云:“九州绝隔。”
〔九〕晏子春秋问上云:“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一0〕韩非子有亡征篇。○铎按:“败迹”已见明闇篇。
〔一一〕尔雅释山郭璞注:‘“袭”亦“重”。’○铎按:袭、叠古音同部,今习用“叠”字。
〔一二〕孟子云:“若合符节。”礼记儒行郑注:‘“稽”犹“合”也。’
〔一三〕荀子非相篇云:“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淮南子精神训高诱注:“考,观也。”○铎按:旧说周颂为周室成功致太平之诗,故曰“必考于周颂”。
〔一四〕并诗大雅。“版”今作“板”,尔雅释训作“版”。礼记玉藻郑注:‘“几”犹“察”也。”“讥”与“几”同。○铎按:管子小匡篇:“关市几而不正”,即孟子公孙丑上篇“关讥而不征”,是“讥”与“几”同也。
〔一五〕诗荡。
猜你喜欢 毁学第十八·桓宽 仁学一·谭嗣同 春秋释例后序·杜预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孔子 卷一百十八·卫湜 卷二·赵汸 卷二十八·吴澄 卷七·胡广 自序·王应麟 卷二·佚名 刀仗品第十八·佚名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全文·佚名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朱棣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九·念常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五[宋磻]·惟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87 ·佚名- 方回 七十翁五言十首 瘴疠金蚕毒,干戈铁马群。 一生逃万死,百岁仅三分。 遑恤恒饥子,姑留自祭文。 醺醺人笑我,方寸不醺醺。 方回 七十翁五言十首 七堠长亭路,前程已不多。 最欺吾老者,绝奈 
- 卷六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九章碣章碣孝标之子登乾符进士第後流落不知所终诗一卷城南偶题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台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 
- 第四回 大相公设心祭父 商三官托梦显灵·蒲松龄- 验了尸,老王去了不提。却说李蝎子合恶虎不过是势力朋友,活着像是祖宗,死了什么相干!见满屋里血淋淋,巴不能快移了去,却又不肯替他买棺材。送了官去了回来说:"赵大哥,你快买棺材来收拾。"赵歪子冷笑。 [耍孩儿]赵歪子大发歪,旺 
- 卷九·韦应物- 钦定四库全书 韦苏州集卷九 唐 韦应物 撰 歌行上 长安道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 
- 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二十七·赵尔巽- 王杰 董诰 朱珪 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以拔贡考铨蓝田教谕,未任,遭父丧,贫甚,为书记以养母。历佐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幕,皆重之。初从武功孙景烈游,讲濂、洛、关、闽之学;及见宏谋,学益进,自谓生平行己居 
- 五帝德第二十三·王肃-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不可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言禹汤已下不可胜观乃问上世黄帝将为先生长老难 
- 皇清开国方略巻三·阿桂- 太祖髙皇帝【己亥年至辛亥年】 己亥年春正月呼尔哈路长来朝 东海窝集部之呼尔哈路长旺格彰格率百人来朝献黒白红三色狐皮黒白二色貂皮自是呼尔哈部朝贡时至其长博济哩乞婚 太祖嘉其率先归附因以大臣女六 
- 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百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夏四月。乙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记注 ○奉皇太后幸西苑驻跸。记注 ○谕内阁、岑春火滟宣奏、特倢■<曰 
- 傅亮传·沈约- 傅亮字季友,是北地灵州人。高祖傅咸是司录校尉。父亲傅瑗,因学业有成就而闻名,官至安成太守。傅瑗与郗超关系很好,郗超曾经到傅瑗家,傅瑗让他的两个儿子傅迪和傅亮出来拜见郗超。傅亮当年只有四五岁,郗超叫人把傅亮的衣服脱 
- 张仪说秦王曰·佚名- 【提要】 张仪,战国时代与苏秦齐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连横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张仪也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张仪在运用具体技巧和策略时也毫不逊色。合纵派与连横派的斗争最终以张仪为首的连横派的胜 
- 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六兵考【八】直省兵福建浙江八旗驻防福州将军一人【驻劄福州府】副都统一人统辖协领八人佐领八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十六人八旗满洲领催一百六十名前锋二百名骁骑一千二百名步军三百二 
- 职官四七·徐松- 判知州府军监【宋会要】周朝州镇有阙,或遣朝官权知。太祖始削外权,牧伯之阙止令文官权知 ,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二品以上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事者,称判。 《两朝国史志》:知州、通判、判官、掌书记、推官、支使、录 
- 文摘·何心隐- 原人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人则仁义,仁义则人。不人不仁,不人不义。不仁不人,不义不人,人亦禽兽也。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必以仁为广居,而又必广其居以象仁。自旦至昼,必好仁,必为仁,必恶不仁,必不牿亡于旦昼所为之不仁。必 
- 程氏经说卷四·佚名- 小雅鹿鸣自鹿鸣以下二十二篇各赋其事于其事而用之其周公之谓乎与二南同也燕羣臣嘉宾则用鹿鸣鹿食则相呼故以兴燕乐呦呦和声和声相呼共食野之草物情相乐也君臣宾主相乐如此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言其相乐又以币帛将其诚意 
- 卷十七·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十七宋 吕祖谦 撰正小雅【正大雅说附】郑氏诗谱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孔氏曰二雅正有文武成变有厉宣幽六王皆居镐丰之地文王居丰武王居镐太史公曰成王比居洛邑定九鼎焉 
- 国老谈苑·王铚- 又名《国老闲谈》。笔记。宋王铚撰。二卷。铚有《默记》已著录。是编所记乃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典故、轶事、趣闻、杂谈。于当时大夫有所毁誉。如推重田锡,贬斥陶谷,间或抑扬不当,大都据实可信。其中记范质不受赂遗 
- 报任安书·司马迁- 散文。又名《报任少卿书》。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关于本文的抒情特色,后人多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