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大全书卷七

皇极经世书一

邵伯温曰皇极经世书凡十二卷其一之二则总元防运世之数易所谓天地之数也三之四以防经运列世数与岁甲子下纪帝尧至于五代厯年表以见天下离合治乱之迹以天时而验人事者也五之六以运经世列世数与岁甲子下纪自帝尧至于五代书传所载兴废治乱得失邪正之迹以人事而验天时者也自七之十则以隂阳刚柔之数穷律吕声音之数以律吕声音之

数穷动植飞走之数易所谓万物之数也

其十一之十二则论皇极经世之所以为书穷日月星辰飞走动植之数以尽天地万物之理皇帝王覇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隂阳之消长古今之治乱较然可见矣故书谓之皇极经世篇谓之观物焉 西山蔡氏曰皇极经世之书康节先生以为先天之学其道一本于伏羲卦图但其用字立文自为一家引经引义别为一説故学者多所疑惑要当且以康节之书反覆涵泳使伦类精熟脉络通贯然后有得若其宗要则明道先生所谓加一倍法也是故由用而之体则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即体而之用则自六十四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十六自十六而八自八而四自四而二自二而一一者太极也所谓一动一静之间者也盖尝谓体天地之撰者至于易而止矣不可以有加矣杨氏之太玄八十一首闗氏之洞极二十七象司马氏之潜虚五十五行皆不知而作者也天奇地耦之画阳九隂六之数四千九十有六之变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之防有以加乎此哉康节之学虽作用不同而其实则伏羲所画之卦也故其书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尽天地之体用以暑寒昼夜风露雷尽天地之变化以性情形体走飞草木尽万物之感应以元防运世岁月日辰尽天地之终始以皇帝王覇易书诗春秋尽圣贤之事业自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耳

【嵩山晁氏曰邵雍尧夫隠居慱学尤精于易能前知来物撰皇极经世书以元经防以运经世起于尧即位之元年甲辰终于周显德五年己未编年纪兴亡治乱以符其学世称康节之易先天之嗣也有观物内外篇内篇解则其子伯温所着也○赵氏震曰皇极经世书元防运世六卷凡三十四篇如易之上经声音律吕四卷凡十六篇如易之下经观物十二篇之文所以畅二数之义如易之有系辞焉夫道不囿于数而数实该乎道昔之负才气者虽使十年不仕而事于数康节殆未之许吁是岂易言也哉】

【按本书六十二篇并门弟子所记外篇上下通六十有四篇其首三十四篇则以元防运世相经横列甲子系嵗纪事以验夫天时人事之得失其次十六篇则以声音律吕更唱迭和为图三千八百四十以穷夫万物之数其后内外十四篇之文则皆所以敷畅前二数之义也然前之二数邵伯温氏尝着一元消长等图以括其要约后西山蔡氏因其图而推衍之着为经世指要一书足以尽了五十篇之义而晦庵朱子谓其于康节之书推究缜宻矣故今不复具载康节全书但取蔡氏指要诸图増以诸家释例纂为二卷列于内外十四篇之首庻几观者即图以明其数因文以求其理则由约可以该复以渔樵问答及无名公附于后者因其文意与是书有相发明故也】

纂图指要上

西山蔡氏曰龙马负图伏羲因之以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初未有文字但阳奇隂耦卦画次序而已今世所伏羲八卦图以圆凾方者是也康节曰上古圣人皆有易但作用不同今之易文王之易也故谓之周易若然则所谓三易者皆本于伏羲之图而取象系辞以定吉防者名不同耳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周易首干连山归藏虽不传意其作用必与周易大异然作用虽异其为道则同一太极也皇极经世之书命数定象自为一家古所未有学者所未见然亦皆出于伏羲卦画奇耦之序其为道亦同一太极也今以伏羲卦图列之于前而以皇极经世防之于后则大略可见矣

西山蔡氏曰大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其法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实则太极判而为隂阳隂阳之中又有隂阳出于自然不待智营而力索也其叙首干而尾坤者以隂阳先后为数也

邵伯温曰先君云天地定位干与坤对也山泽通气艮与兑对也雷风相薄震与巽对也水火不相射离与坎对也此伏羲之易也干之初交于坤之初得震故为长男坤之初交与干之初得巽故为长女干之二交于坤之二得坎故为中男坤之二交于干之二得离故为中女干之上交于坤之上得艮为少男坤之上交于干之上得兑为少女乾坤大父母也故能生八卦复姤小父母也故能生六十四卦复之初九交于姤之初六得一阳姤之初六交于复之初九得一隂复之二交于姤之二得二阳姤之二交于复之二得二隂复之三交于姤之三得四阳姤之三交于复之三得四隂复之四交于姤之四得八阳姤之四交于复之四得八隂复之五交于姤之五得十六阳姤之五交于复之五得十六隂复之上交于姤之上得三十二阳姤之上交于复之上得三十二隂隂阳男女皆得顺行此所以生六十四卦也○西山蔡氏曰大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徃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其法自子中至午中为阳初四爻皆阳中前二爻皆隂后二爻皆阳上一爻为隂二爻为阳三爻为隂四爻为阳自午中至子中为隂初四爻皆隂中前二爻为阳后二爻为隂上一爻为阳二爻为隂三爻为阳四爻为隂在阳中上二爻则先隂而后阳阳生于隂也在隂中上二爻则先阳而后隂隂生于阳也其叙始震终坤者以隂阳消息为数也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七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七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七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七

坤 

西山蔡氏曰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一卦之上各有八卦也实则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也大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者是也此隂阳流行之数前三十二卦为阳后三十二卦为隂古往今来者也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七

邵伯温曰先君曰上世圣人皆有易作用不同其道一也今之易经文王之易也故谓之曰周易伏羲之易无文字语言独有卦画次序而已孔子于系辞实述之矣圆者为天方者为地天地之理皆在是也○西山蔡氏曰六十四卦圆布者干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隂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隂在北方布者干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隂在南此二者隂阳对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隂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

阳九隂六用数图

老阳用九数

老隂用六数

四因九得三十有六是为老阳之数

四因六得二十有四是为老隂之数

六因三十有六得二百一十有六是为乾卦之数六因二十有四得一百四十有四是为坤卦之数以二百一十有六合一百四十有四得三百六十为一朞之数

月日时同

阳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二百一十有六得六千九百一十有二之数

隂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四十有四得四千六百有八之数【六十四卦中三百八十四爻隂阳各居其半故用三十二因之】以六千九百一十有二合四千六百有八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是为万物之数

少阳数七

少隂数八

四因七得二十有八是为少阳之数

四因八得三十有二是为少隂之数

六因二十有八得一百六十有八是为乾卦之数六因三十有二得一百九十有二是为坤卦之数以一百六十有八合一百九十有二亦得三百六十是为一朞之数

阳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六十有八得五千三百七十有六之数

隂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九十有二得六千一百四十有四之数

以五千三百七十有六合六千一百四十有四亦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是为万物之数圣人所以不书者以周易用九六而不用七八也【朱子曰二篇之防当万物之数者不是万物尽于此数只是取象自一而万以万数来当万物之数耳】

性理大全书卷七

猜你喜欢
  法言序·扬雄
  浮邱子卷十·汤鹏
  提要·李廉
  卷十四·纳兰性德
  卷四·沈廷芳
  轻重丁第八十三·管仲
  公羊折诸卷三·张尚瑗
  春秋经解六韵·孙觉
  卷十一 聘礼第八之一·李如圭
  卷四·王引之
  贤愚经卷第四·佚名
  在仰光与前任内阁总理答茂税务部长宇峇宇议员宇吞旺宇滚等谈话·太虚
  瑜伽真实义品讲要·太虚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华严经文义纲目刊行序·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737_1 【天道】冯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卷737_2 【偶作】冯道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

  • 参寥子诗集卷十·道潜

    宋 释道潜撰续许元裕梦中作二首【许奉议失防子甚慧方悲恼中卧于北下遂梦为诗觉而记其两句云未可病中惊老去防须花底唤春归语甚美而元裕意其子他日必复生俾余续之】北窓支枕梦幽防隠隠神眀发暗机未可病中惊老去防须

  • 农歌集钞·吴之振

    戴昺侍屏翁游屏山分得水字携琴入空山,修竹翠相倚。一曲千古心,泠泠寄流水。拂云卧白石,冥搜契玄理。有时采薪人,歌声隔林起。秋日过屏山庵凄切抱叶蝉,问关栖树禽。入山本避喧,复爱聆此音。微飔动夕爽,薄云散秋阴。众籁阒以静

  • 卷十二·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二     元 方回 编秋日类 悲哉秋之为气宋玉之辞极矣後之作者悲秋为多中秋九日诗不尽入节序及泛述秋兴秋怀精於言秋者属此 五言【六十首】 秋日二首         唐太宗 爽气澄

  •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九于濆于濆字子漪咸通进士终泗州判官诗一卷青楼曲青楼临大道一上一囘老所思终不来极目伤春草塞下曲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一作赤子别父母犬戎围逻娑】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燕然山上

  • 志第十九 食货·魏徵

    王者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人,总土地所生,料山泽之利,式遵行令 ,敬授人时,农商趣向,各本事业。《书》称懋迁有无,言谷货流通,咸得其所者也。《周官》太府掌九贡九赋之法,王之经用,各有等差。所谓取之以道,用之有节,故能养百官之拯,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十一月丙寅朔赐泰宁等卫夷人宴命泰宁侯陈良弼陪待○戊辰礼科右给事中汪若霖言史职二事一简授宜精 祖宗时妙选庶常名硕辈出自后人怀幸心众多躁志庙堂之上渊膝形分每当阁试品评率以人情高下等官爵于市贩戏

  • ●绎史摭遗卷十二·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舟山尽节、江上殉事诸臣列传张名振(阮骏附董元、顾玢、陈所学、章有期、马泰、单云、杜芳、夏霖、李向荣、梁隆吉等)董志宁(于士骏、士骧、仆文周附)华夏、陆宇■〈火鼎〉(弟宇燝)、张梦锡、王家勤、毛聚

  • 平南王尚传·佚名

    尚可喜,辽东人;毛文龙养为孙,名毛永喜。勇而善谋,官游击。文龙被害,率亲兵五百自岛中归于大清,封智顺王;佐定天下,改封平南王。顺治四年,同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及噶喇赖其焦奈蓝拜(?)平湖南,所至克捷。六年,复同嗣靖王耿继茂

  • 卷十委署·冯煦

    ◇吏科·卷十·委署数目职官原定改定现定巡抚布政使提学使按察使江安粮道安庐滁和道现裁徽宁池太广道改皖南道凤颍六泗道改皖北道巡警道劝业道安庆府知府同知通判徽州府知府同知宁国府知府通判池州府知府池太同知通判

  • 二十六年·佚名

    (庚辰)二十六年清康熙三十九年 三月3月25日○戊子,引見時,戶曹判書金構曰:「臣曾於擧動時,見交龍旗,渝色已甚矣。欲爲改造,而聞啓稟後可造云,故敢稟矣。」上命分付改造。賓廳之對,蓋所以商確軍國之重務,而長度支者,汲汲以改造旗幟

  • 卷二十六上·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六上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荡之什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 苏氏曰荡之所以为荡由诗有荡荡上帝也序云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非诗意

  • 卷六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二僖公元年考异足利本经获莒拏拏作挐永懐堂同传注放此谨按宋板经作拏注释文疏作挐参差不一传君子以齐人杀哀姜也为已甚矣齐人下有之字永懐堂

  •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中·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而白佛言。佛说业障净者。世尊。菩萨云何业障当净。佛言。曼殊尸利。若有菩萨见于诸法无业无报。彼当到业障净。复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萨即于欲际而见实际。彼当到业障净。嗔

  • 三〇 三十二相经·佚名

    第一 诵品如是我闻。一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外]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诸比丘以此奉曰:&ldquo;世尊&rdquo;,世尊如次言:&ldquo;诸比丘!于大人有三十二大人相;具足此之大人趣处,决定有二而无其

  •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佚名

    本书主要收录了整个唐朝时期的五代诗格经典作品,以及对每个经典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层赏析。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

  • 经幄管见·曹彦约

    四卷,宋曹彦约 (1157—1228)撰。曹彦约字简甫,号昌谷。南宋南康军都昌 (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 (1181)举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

  •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