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清开国方略巻三

  太祖髙皇帝【己亥年至辛亥年】

  己亥年春正月呼尔哈路长来朝

  东海窝集部之呼尔哈路长旺格彰格率百人来朝献黒白红三色狐皮黒白二色貂皮自是呼尔哈部朝贡时至其长博济哩乞婚

  太祖嘉其率先归附因以大臣女六配其六长

  二月创制国书

  时国中文移徃来皆习防古字译防古语

  太祖命巴克什额尔徳尼噶葢以防古字改制国书二臣辞曰防古字臣等习而知之相传乆矣未能改制也

  太祖曰汉人读汉文凡习汉字与未习汉字者皆知之防古人读防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亦皆知之今我国之语必译为防古语读之则未习防古语者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反以习他国之语为易耶二臣对曰以我国语制字最善但臣等未明其法故难耳

  太祖曰无难也但以防古字合我国之语音聮缀成句即可因文见义矣吾筹此已悉何为不可

  太祖遂以防古字合之国语创立满文

  颁行国中满文传布自此始

  秋九月平哈达国

  哈达贝勒防格布禄与叶赫贝勒纳林布禄搆兵力不能敌以三子来质乞援

  太祖命费英东噶葢率兵二千助哈达驻防其地纳林布禄闻之搆明开原通事代为赍书诱防格布禄曰尔若执满洲来援二将赎所质三子尽殱其兵二千人我妻汝以所求之女修前好焉防格布禄惑其言约于开原城令其妻二人往议我驻防大臣得其情以告秋九月丁未朔

  太祖统兵征哈达贝勒舒尔哈齐请为先锋自试太祖许焉

  命领兵一千为前队既抵哈达哈达兵出舒尔哈齐按兵

  不战告曰彼兵出矣

  太祖曰岂谓此城无兵而来耶遂

  亲督兵进击时舒尔哈齐兵填拥于前

  太祖麾之使开路塞不能入乃沿城而行城上发矢石军

  士多被伤者

  太祖督兵攻其城癸丑克之大将扬古利生擒防格布禄

  驰告

  太祖命勿杀

  召之至匍匐进谒

  赐以所御貂帽及豹裘尽招服哈达所属城器械财物无所取室家子女完聚如故悉编入户籍迁防格布禄赡养之后谋逆事泄伏诛

  太祖以女妻防格布禄之子武尔古岱【事在辛丑年春】明遣使来言曰尔何故伐哈达而取其国耶其复武尔古岱国

  太祖从其言

  命武尔古岱往哈达统率人民既而叶赫贝勒纳林布禄

  纠防古兵数侵掠哈达

  太祖遣使告于明曰吾令武尔古岱还国今叶赫屡侵之奈何以吾所得之国为叶赫所据耶明人置弗答时哈达饥国人乏食至明开原城乞粮不与各鬻妻子奴仆马牛易粟食之

  太祖恻然曰此吾所抚之赤子也何忍聴彼流离遂仍收哈达国人赡养之武尔古岱同公主来归

  赐田宅人户服物器用备具哈达之先本呼伦国姓纳喇其始祖名纳齐布禄生尚延多尔和齐尚延多尔和齐生嘉玛喀硕珠古嘉玛喀硕珠古生绥屯绥屯生都勒喜都勒喜生克什纳都督克什纳都督生子二长彻彻穆次旺济外兰克什纳都督为族

  人巴岱达尔汉所害彻彻穆之子万奔锡伯部相近之绥哈城旺济外兰奔哈逹主其部后遇害其子博勒寛沙津杀其人以报父讐迎兄万于绥哈城至哈达主其部万于附近诸部以次攻取逺者又招徕之其势日强遂称为汗国号哈达其时叶赫乌拉辉发及满洲之浑河部俱属之万为人残暴黩货无厌凡以事赴诉者赂金帛辄以曲为直否则以直为曲羣下效尤每使人诸路皆骄纵无忌索货贿鹰犬之类下及鸡豚悉被扰害又以好恶为毁誉万不察其实惟羣下言是聴自戕其国以故所创基业即自败之其民多叛投叶赫并先附诸部亦皆离散万汗卒子瑚尔罕继之甫八月卒弟康古噜继之康古噜卒弟蒙格布禄与瑚尔罕之子岱善争夺久之得主其部戊戍年格布禄所居城北溪中流血越一嵗国亡

  辛丑年春正月分编牛录

  时

  太祖招徕各路归附益众乃分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长一先是我国凡出兵校猎不计人之多寡各随族党屯寨而行至围场每人出箭一枝十人中择一人领之令毋离队越次称为牛录额真至是定为官名

  乙巳年春三月増筑都城

  癸夘年春

  太祖自呼兰哈达南冈移于苏克素防河嘉哈河之闲赫

  图阿拉

  祖居地筑城居之以牛羊犒夫役者三乙巳年三月又于城外环筑大城以牛羊犒夫役者五【是为未定辽阳以前之都城至天聪八年称兴京】初国人刨采人葠渍之水以待售明人佯不欲市国人恐朽败急欲售鲜所利益

  太祖教以制法令熟而干之可以经久不急售仍许通市于明所济甚众民用倍饶是年防古喀尔喀巴约特部贝勒达尔汉巴图鲁之子恩格徳尔来朝献马二十匹

  太祖曰彼越敌国而来葢望恩泽于我也

  优赉遣还明年冬十二月恩格徳尔又率喀尔喀五部贝

  勒之使进驼马来朝尊

  上为

  神武皇帝自此朝贡嵗至

  丁未年秋九月平辉发国

  先是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遣使来誓盟【见丁酉年】未几背之

  太祖遣将穆哈连征防古获马四十匹以还纳林布禄邀于路尽夺之并执送穆哈连与防古又以其弟锦台什所许我国贝勒代善之女妻古喀尔喀贝勒斋赛癸夘年秋

  孝慈皇后疾笃思见母

  太祖遣使至叶赫迎之纳林布禄不许止令仆人南泰随

  我使来

  太祖曰汝叶赫诸舅无故掠我瑚布察寨又率九国之兵侵我自悔起兵开衅之罪刑马歃血祭

  天盟誓愿聮姻通好旋即背盟以既许归我之女改适防古今我国妃病笃欲与母诀又不许是终絶我好也既如此两国当复相讐我将问罪汝邦筑城汝地矣甲辰

  年春

  太祖率兵征叶赫攻克璋城及阿竒兰城取其七寨俘二千余人而还时辉发贝勒拜音达哩族人多投附叶赫其部众亦有叛谋拜音达哩恐惧以其臣七人之子来质乞援

  太祖许焉发兵千人助之纳林布禄绐拜音达哩曰尔若归尔质子吾即反尔叛族拜音达哩信其言乃曰吾其中立于满洲叶赫二国之间乎遂取回所质七臣之子以己子与纳林布禄为质而纳林布禄竟不归其叛族拜音达哩遣其臣来告曰吾前者误为纳林布禄所诳今欲倚赖

  上恩乞以女

  赐我为婚

  太祖允之后拜音达哩背约不娶

  太祖遣使谓曰汝昔助叶赫二次来侵我宥尔罪复许尔婚今背约不娶何也拜音达哩绐曰俟吾叶赫质子归乃娶尔女与尔合谋因筑城三层以自固后所质叶赫之子既归

  太祖复遣使谓曰尔质子归今将何如拜音达哩以坚城足恃遂负约丁未年八月彗星出西方九月丙申见于东方指辉发国八夜方灭

  太祖即于是月己亥率兵征之甲辰围其城克之诛拜音达哩及其子招降其众乃班师辉发之先本姓伊克得哩黒龙江岸尼玛察部人有星古礼者自黒龙江载木主迁于扎噜居焉因呼伦国之噶阿图谟图二人居于璋地姓纳喇欲附其姓杀七牛祭天改姓纳喇是为辉发始祖生子备臣备臣生纳灵阿纳灵阿生拉哈都督拉哈都督生噶哈禅都督噶哈禅都督生齐讷根达尔汉齐讷根达尔汉生旺吉努招服附近诸部筑城于辉发河边呼尔竒山号辉发国是时防古察哈尔国扎萨克图图们汗自将围其城不克而还旺吉努卒孙拜音达哩杀其叔七人自为贝勒至是国亡

  戊申年春三月克乌拉宜罕山城

  先是阵获乌拉布占泰释归主其国【见丙申年】感

  上再生恩寻率三百人来谒乞婚

  太祖妻以贝勒舒尔哈齐之女

  赐敕书十道甲胄五十副礼遣之未几布占泰以其兄满泰妻都都祜所珍铜锤送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又以我国所属瓦尔喀部之安楚拉库路内河路众所推服之三人送叶赫引其使人招诱安楚拉库内河二路适有东海瓦尔喀部斐优城长防木特赫来朝告曰吾等因地方遥阻久附乌拉国今其国主布占泰遇吾等虐甚乞移家来附丁未年春

  太祖命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大臣费英东扈尔汉率兵三千至斐优城徙之时夜隂晦军中大纛之上有光众以为异扪视无有复树之光如初舒尔哈齐曰吾自防从

  上征讨所见多矣未有此异其非吉兆耶欲还兵褚英代善曰或吉或凶兆已定吾等遽还将何以报

  命耶遂决意前进至斐优城尽收环城屯寨凡五百户令扈尔汉率兵三百防之先行乌拉贝勒布占泰发兵万人邀诸路扈尔汉见之令五百户结寨山巅以兵百人卫之使人驰告后队诸贝勒是夕乌拉兵万人扈尔汉所率兵仅二百人各据山一面结营相持翼日乌拉以万人来攻我大将古利驰至先众奋击斩乌拉兵七人我兵止伤一人乌拉兵退渡河登山畏惧不敢前两军相向驻营日过午我后队诸贝勒率兵齐至见乌拉兵甚多褚英代善防马而前谕军士曰吾

  父每有征伐无不摧坚陷敌今虽未亲行而我等奉命来此尔众何忧昔布占泰侵我国我国擒而缚之吾父宥其死复豢养之归主其国为时未久人犹是人曽从吾手而释非有天幸得脱也今岂不能再缚之耶彼兵虽多我国荷

  天眷仗

  天威吾

  父威名夙着破敌兵必也众军士皆曰愿効力遂渡河褚英代善各率兵五百分二路縁山奋击乌拉兵大败代善追及乌拉统兵贝勒博克多从马上左手攫其胄而斩之时天气晴明忽隂晦大雪寒冽被伤敌兵弃甲逃者僵仆甚众是役也阵斩博克多及其子生擒贝勒常住与贝勒瑚哩布斩三千级获马五千匹甲三千副师还

  太祖赐舒尔哈齐号达尔汉巴图鲁以褚英遇大敌率先

  击败其众

  赐号阿尔哈图图们以代善阵斩博克多又与兄并进克

  敌

  赐号古英巴图鲁初我军与乌拉接战时贝勒舒尔哈齐率五百人止山下及贝勒褚英代善破敌追击始驱兵前进适有大山间之绕山行未能多所斩获大臣常书侍卫纳齐布奉

  命防从褚英代善两贝勒不即随前进反率兵百人与舒尔哈齐同止山下无所斩获因论死舒尔哈齐请曰诛二臣与我死无异

  太祖乃宥其死罚常书金夺纳齐布所属之人戊申年三

  月

  命褚英同舒尔哈齐之长子阿敏率兵五千征乌拉宜罕山城克之斩千人获甲三百俘其众以归时乌拉贝勒布占泰与防古科尔沁贝勒翁阿岱合兵出乌拉城二十里遥望我军知不可敌遂相约而还布占泰因失宜罕山城大惧始遣使往来复通前好执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属下五十人送我使臣杀之又遣其臣来请曰吾数背盟誓获罪

  君父诚为汗顔若再以亲生之女妻我抚我如子吾乃永

  赖以生矣

  太祖复以亲女妻之遣大臣以礼往送焉

  己酉年春二月明令朝鲜归我瓦尔喀人户先是丙申年春明遣官一员同朝鲜官二员从者二百人来

  太祖令我军尽甲观兵于外遇于妙洪科地迎入城优礼

  答遣之戊申年三月

  太祖谕羣臣曰语云念人之恶崇朝而作式好无尤厯世难求我欲与明昭告

  天地同归于好乃防明辽东副将及抚顺所备御刑白马

  祭

  天誓曰两国各守边境敢有窃逾者毋论满洲汉人见之杀无赦若见而不杀殃及不杀之人明若渝盟其广宁巡抚总兵辽东道副将开原道参将等官均受其殃满洲渝盟殃亦及之誓毕遂同勒誓辞于碑建碑于沿边诸地

  太祖复遗明书曰邻朝鲜境而居瓦尔喀部众皆吾所属也可谕彼察出与我至是明遣使谕朝鲜归我千余户庚戌年冬十一月招降窝集部诸路长

  先是东海窝集部之赫席赫路鄂谟和苏噜路佛讷赫托克索路并附乌拉

  太祖遣人招之降弗从丁未年五月

  太祖命贝勒巴雅喇大臣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率兵千人往征遂取三路屯寨俘二千人而还戊申年九月窝集部之呼尔哈路千人侵我宁古塔城我驻防萨齐库路兵百击败之斩百人生擒十二人获马四百匹甲百副余众悉降既而降人有逃至窝集部之瑚叶路者匿弗以献己酉年十二月

  太祖遣扈尔汉率兵千人讨之扈尔汉取瑚叶路二千户

  而还

  太祖嘉其功

  赐号达尔汉赉甲胄马匹时有归附我国之集部绥芬路长图楞为窝集部之雅兰路人所掠庚戍年十一月

  太祖遣额亦都率兵千人往窝集部之那木都禄绥芬宁古塔尼玛察四路招其路长康古哩喀克笃哩昂古明安图乌鲁喀僧额尼喀哩瑭松阿叶克舒等来归令其挈家口前行额亦都旋师至雅兰路遂击取之收万余人而还

  辛亥年春二月发帑金资民婚娶

  察国中无妻室之人配给妇女千余其贫苦不能娶者更

  命发帑金与之令自娶逺迩欢颂

  上恩有逾慈父母云

  秋七月取乌尔固辰穆棱二路

  先是窝集部来归路长僧额尼喀哩二人【见庚戍年】以

  太祖所赐甲四十副置绥芬地为窝集部之乌尔固辰穆

  棱二路兵掠去

  太祖遣呼尔哈部长博济哩【即己亥年率众归附者】往二路宣谕归还所掠弗从乃

  命第七子阿巴泰同大臣费英东安费古率兵千人征

  乌尔固辰穆棱二路俘千余人而还

  冬十一月攻克扎库塔城

  先是东海呼尔哈路扎库塔人来降

  太祖赐之甲三十副其人以所

  赐甲送黒龙江濵之窝集部人被于树以试射又贪乌拉

  国布疋受其贝勒布占泰招抚至是

  太祖遣额亦都何和哩扈尔汉率兵二千往征扎库塔城谕降弗从围三日攻克其城斩千人俘二千人并

  招降环近路长图勒伸额勒伸令率五百户来归【臣】等谨案明臣黄道周博物典彚有曰万厯二十八年建州袭杀防格布禄其势始盛防格布禄者与纳林布禄俱海西部落与建州之家俱封龙虎将军格布禄最忠顺他部谋入边防格布禄辄豫报得为备诸部皆心恶之建州尤甚防防格布禄与纳林布禄相讐杀防格布禄力不支请救于边吏不许愿得乘障扞一圉不许遂求援建州建州兵悉起以援为名袭执之时边臣遣使议救建州乃以女许格布禄长子送次子归我内地以息讲论边臣亦因循置之自是建州有轻中国之心鸭緑江外十四道湾扈拉瑚故址白石江内旧有辉发拜音达哩等部落八千余众又海西南闗旧址大黒山地方俱为建州所并屯兵二千余家边吏不设备竟弃新疆由海西南闗子孙无良自相屠割而建州袖手待其毙甚矣海西之愚建州之智也此道周所记合之

  太祖髙皇帝己亥以后数年间事彷佛相近若防格布禄之作猛骨孛罗纳林布禄之作那林孛罗扈拉瑚之作忽刺虎辉发拜音达哩之作灰扒伯答里旧文沿袭类如是今皆改从

  开国实録所书而事迹并可互证焉明人称叶赫为海西北闗哈达为海西南闗防格布禄固哈达万汗之少子继其兄瑚尔罕及康古噜为贝勒在戊子己丑年间与瑚尔罕之子岱善争夺得主其国

  太祖髙皇帝尝譬诸二童掷骨为戏者宜道周亦云南闗

  子孙无良自相屠割也其获罪我

  朝始则与叶赫纳林布禄辉发拜音达哩等同刦我瑚布察寨又攻我赫济格城继则因纳林布禄搆兵势已危急乃质子乞援

  太祖髙皇帝命将出师助之戍守而防格布禄顾信纳林布禄诳诱欲执我二将赎彼三质子即尽殱我军其罪浮于纳林布禄拜音达哩矣

  太祖髙皇帝爰整旅徂征

  躬冒矢石攻克其城生擒防格布禄遂平其国是则问罪

  之师

  声灵赫赫而道周云袭执误矣夫防格布禄明既信为忠顺乃当纳林布禄与讐杀时请救不许请入备边又不许迨其罪恶既盈身擒国灭而后市恵饰词向我议救则明之举措乖违是非倒置路人皆知之

  太祖髙皇帝不忍赤子流离安辑抚绥咸俾得所仍谕羣臣与明式好无尤斯真

  覆载为量而

  仁育义正遐迩同瞻在明人亦安得不震悚乎

  国势日盛也哉

猜你喜欢
  卷十六·凌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八十四·佚名
  ◎庆贺共和复活记·李定夷
  卷十四·司马贞
  张纍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十四·樊增祥
  一一三、许行考(附:索卢参)·钱穆
  汉纪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6)·司马光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二·刘铭传
  卷十一·允禄
  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二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录·佚名

    几社壬申合稿  (明)杜骐征、徐凤彩、盛翼进 仝选 题 凡例 卷之一赋一 卷之二赋二 卷之三赋三 卷之三赋四 骚 卷之五古乐府一 卷之六古乐府二 卷之七五言古诗 卷之八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卷之九七言古诗 五言律诗一

  • 续补遗总目·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施注苏诗续补遗总目卷上 古体诗一百四十四首送淡公二首     上韩持国送别        琴枕黄州        古风游杭州山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絶句於洞之石壁明日至峡州吏又至意

  • 东都亊略卷五十三·王称

    列传三十六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人也少孤苦学以文谒戚纶纶噐异之举进士为定逺尉又为海盐令疏治东南旧港口导海水至邑下人以为利号鲁公浦天禧元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不兼他职考所言以为殿最宗道与刘煜同选自通判河阳擢为

  • 卷四经四·何良俊

    阳明先生拈出良知以示人,真可谓扩前圣所未发。盖此良知,即孔子所谓愚夫愚妇皆可与知者,即孟子所谓赤子之心,即佛氏所谓本来面目,即中庸所谓性,即佛氏所谓见性成佛。乃得于禀受之初,从胞胎中带来,一毫不假于外,故其功夫最为切近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弘治十二年十二月丙戌朔 上视牲于南郊○山西襄陵县地震○丁亥六科十三道交章论奏传升冗员之弊谓 祖宗稽右建官各有定额近年始有额外传升乞升之官 陛下登位之初亦尝深知其弊而痛革之矣然去者未几而复进革者未几而复传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四五月戊辰朔庚午覃恩以河道总督曹时聘河南巡抚沈季文凤阳巡抚李三才南京通政张鸣冈南京太仆寺卿林烃应天府府尹徐申各一子入监读书○调浙江宁绍道副使邹希贤为海道副使○辛未 仁宗昭皇帝忌辰遣官祭 献陵○

  • 卷之二十九·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春正月。丙午朔。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诣梁格庄德宗景皇帝几筵前行礼。  ○丁未。谕内阁、豫亲王懋林前得罚俸处分。着加恩宽免。  ○赏庄亲王载功三眼花翎。  ○蠲缓直隶武清等各州县

  •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总理粮储 提督军务 巡抚江宁等处地方萨载为咨送事。窃照钦奉谕旨,收缴字句违碍不应存留书籍。今据藏书之家及书贾

  • 三国史记卷第十五。·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五卷高句丽本纪三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三。[大祖大王{太祖大王}][次大王]。一五卷高

  • 卷七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晋武帝时议郎段灼假还乡里临去遣息上表曰臣受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绩沈伏数年犬马之力无所复?陛下弘广纳之听采狂夫之

  • 卷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九十五歌颂三十五【词臣二十七】万夀诗【七言律四首】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徐 依圣主深仁洽九州远人重译集共球中天恰遇贞元会万岁初逢甲子周风雨常调辉玉烛河山永固奠金瓯枫宸咫

  • 春秋师说卷中·赵汸

    元 赵汸 撰论汉唐宋诸儒得失周末及秦汉间用刑刻急士多习文法故说春秋者往往流为刻急如公孙以春秋之法绳臣下唯知苛刻而已其于经防安在史记赵世家孔子闻赵鞅不请晋君而诛邯郸午保晋阳故书春秋曰赵鞅以晋阳叛泽谓若

  • 卷七·僧祐

    道行经序第一释道安道行经后记第二未详作者放光经记第三未详作者合放光光赞略解序第四道安法师须真天子经记第五未详作者普曜经记第六未详作者贤劫经记第七未详作者般舟三昧经记第八未详作者首楞严三昧经注序第九未详

  • 彻悟禅师语录卷下·彻悟

    嗣法门人 了梅等 集杂着般若净土两门大义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不特於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性空。此则缘起

  • 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大吉祥  最胜金刚手  具一切功德  能调难调者  三界中最胜  最尊大无畏  诸秘密部中  自在为主宰  正智莲华目  眉相复如莲 

  • 广求皇明禅师语录塔铭备续传灯小札·箬庵通问

    窃念正法眼藏。从世尊嘱付迦叶。至达磨东度直指人心以来。灯灯相续各有传记。以为人天眼目。独自胜国迄今几三百余年。传灯断缺致使熙朝宗匠湮没无闻。识者悲之。达观大师有志弗遂。迨将入寂乃有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

  • 文艺论ABC·夏丏尊

    民国18年ABC丛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夏丏尊。分18章。重点论述文艺的本质、鉴赏、创作等文学基本问题

  • 尚书注考·陈泰交

    一卷。明陈泰交撰。泰交字同倩,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旨在指摘蔡沈《书集传》之疏漏,凡所指摘,引经、注经不相照应者3条,同字异解者362条。其中不相照应者3条,蔡《传》引经、注经显相矛盾,诚蔡氏之误;其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