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弛

吾既叹代错之几,明公因反因之故,而益叹一张一弛之鼓舞者天也。弓之为弓也,非欲张之乎?然必弛之养其力,乃能张之尽其用。急时张多乎弛,已必弛多乎张,明矣。

由邵子四分用三、摄三于一推之,天地炼物于冬,而长养之于春夏秋;人之呼吸应之,一吸而三呼,促之于吸而舒之于呼。一日夜自寅至戌为动,亥子丑为静。太阳出入,亦此九时属地线上,故先甲先庚。圆图自《明夷》《贲》立春,而《艮》《谦》下即冬矣(别详《易说》)。阴阳本平分而时有盈缩,圣人尊阳而前用也。交互变化,因事多寡,未可胶分,而大概如此。故圣人设教因之,急之以勇猛而缓之以优游,严之于约而宽之以博,穷之而通之,禁之而鼓之;尝宽使有余,以严其不足。路无余步,焉能翔武?室无余隙,妇姑勃谿,此恒情也。先畜而后束,先徐而后疾。马驰之一而小走之三,人药一而饮食三,刑杀一而劝兴三,精教一而粗教三,罕言一而雅言三。道急而艺缓,行急而文缓,然急之以行而常缓之于文,急之以道而仍缓之于艺;艺之中,《书》严而《诗》宽,《礼》严而《乐》宽。心之消息,犹一吸而三呼者也。梏亡者放矣;平旦之气,一日犹一收也。

愚何故分划而限之如此哉?二而一、一而二,分合、合分,可交、可轮:张阳以阴,弛阳于阴。天以动张之,以静弛之;至人以静张之,以动弛之;圣人以不落动静张之,以不离动静弛之。知交互不二之阴阳动静,即轮接首尾之阴阳动静乎?又何讳于分划而指之?

本无张弛,弛何非张。而教必言张,况专门之逼激耶?倍用之可也,然纵夺自在也。知全张全弛之故,而立张三弛一之法,以享张一弛三之用。操则存,舍则亡,岂旧解督操之谓乎?又岂禁废督操之谓乎?塾师正坐讲析,徒众昏昏,晱且垂合;及至散步闲泄,触类交芦,适尔而提之,往往易入而终身不忘。观傩乎,樨香乎,亦一端也。

教者之切切也,切切其所急用耳。知有用之切切,而讵知无用之切切乎?射不能尽中,不中所以为中。力自尚巧,巧必量力,往来之体,所以适力也。弓之用在隈,言弓隈则切切矣;言弰、言弣、毋乃缓乎?弓能隈而不弰、不弣乎?鞬也、琏也、医也,不能少也;矢也、侯也、丰也、抉也、鞲也,尤不可少也,皆相因,一有俱有者也,岂切切乎弓隈而一切弁髦之乎?况黄间合蝉之异制乎?况乡射之觯与闾乎?琴之泛声在徽,徽之间辽,则先攵然不鸣,不以不鸣而废弦。手左不敌右,不以右提而废左。无名之指最号无用,不闻将指断无名之指。道之于艺也,内之于外也,顿之于渐也,体之于用也,有用之于无用也,皆相因、一有俱有者也。知张弛古今者,知所以更互其切切矣。

圣人切切尊德性,而堂楹十半鸣学问之铎;问学切切乎躬行,而坛壝十半传弦歌之风,何不废一切而尊之邪?一张一弛,弛亦是张,卑无非尊也。专尊者言语道断,以杖作棰,哮吼天下,比之于雷,雷诚迅哉!天之为天也,以有大地之山川动植,而后日月之、风之、雨之、雷之。使无地,何能天?使无日月风雨,安能独雷?孔子日昏昏然呼门人以一贯,佛日嘀嘀然登座而手一花,是天无冬春,日列缺轰轰然雷矣!乌有是事?

张弛之道,高而处下,大而不孤,以因为革,功而无功。其橐足以爢贤知而慗愚不肖,各各啿啿,相毂而不能自已,故曰“鼓之舞之以尽神”。刘劭曰:中庸之德,“淡而不{酉贵}”,谓之厌也。岂无太高之焱,遗落不情?憆乎远矣,非还尘如于尘如者;不则淡无所事,泔而厌矣,安能语鼓舞?严君平曰:“热而投水,寒而投火,所苦难除,其身必死。胸中有瘕不可凿,喉中有疾不可剥也。”不如缓而不治。谚云:“勿药为中医”,专教而驰奏捷者,可无谂诸?

猜你喜欢
  曾子本孝第五十·戴德
  随时第四十五·佚名
  卷九 学三·黎靖德
  迹府弟一·谢绛
  天方性理图传卷二·刘智
  太极图说解(附辩)·周敦颐
  卷十四·严虞惇
  卷十二·蔡卞
  卷十五·方苞
  禁使第二十四·商鞅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戒憍奢意第二·玄觉
  补陀洛迦山传全文·盛熙明
  北山录卷第二·神清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端阳游赏·王世贞

    【出队子】〔净上〕蝉吟凉杪蝉吟凉杪。燕遶疎帘日色高。〔副净〕忽惊时届遇端阳。又见皇恩赐扇摇。〔合〕堪笑。汨罗忠魄谁招。〔净〕五月初晴日正长。〔副净〕水晶帘卷午风凉。〔净〕宫中御赐金樽酒。〔副净〕归与

  • 第二折·郑光祖

    (外扮荆王引卒子上,诗云)高祖龙飞四百年,如今兵甲渐纷然。区借得荆襄地,撑住西南半壁天。某姓刘名表,字景升,本刘之宗亲,汉之苗裔。因见天下多事,兵戈竟起,某策马驰入仪城,取了南郡,皆蒯良之力也。如今南据江陵,北控樊邓,西占长沙,东

  • 五集卷九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二古今体五十首【甲寅八】留京王大臣奏雨阳应时不致成潦秋收可望诗以志慰廿五此间雨骤电盆似倾纵无害山地恐有碍都城【前月二十五日申酉之交此间大雨倾注势甚

  • 卷六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十二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石窗窗开自真宰四达见苍涯苔染浑成绮云漫便当纱棂中空吐月扉际不扃霞未会通何处应怜【一作连一作邻】玉女家过云粉洞二十里当中幽客行片时迷鹿迹寸步隔人声

  • 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欧阳修

    表格略

  • 慎所好第二十一·吴兢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

  • 第二十七回 纵反间范增致毙 甘替死纪信被焚·蔡东藩

      却说陈平入见汉王,汉王正忧心时局,亟顾语陈平道:“天下纷纷,究竟何时得了?”平答说道:“大王所虑,无非是为着项王,臣料项王麾下,不过范亚父,项羽尊范增为亚父。锺离昧等数人,算做项氏忠臣,替他出力。大王若肯捐弃巨金,贿通楚

  • 通志卷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吴纪第九孙坚 孙防 大帝 防稽王 景帝 归命侯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防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

  • 冯玉祥·陶菊隐

    冯玉祥之功罪,知之者众,固无待于言,然好恶参半,是非无定评。好之者曰:&ldquo;其治军之严、自奉之薄,举国一人而已。国难益重,文恬武嬉,倘人人以冯为准则,顽廉懦立,国运庶可推移。世无完人,若以旁枝末节厚诬冯氏,殆乖国家惜才之旨

  • 阎立德传·欧阳修

    阎让别名立德,别名更有影响,京兆万年县人。父亲名毗,在隋朝任殿内少监,本来是凭手工技艺提拔当官的,所以阎立德和弟弟阎立本都机智灵巧富于想象。高祖武德初年,任秦王府士曹参军,随军平定洛阳。升任尚衣奉御,制作皇帝、后妃、

  •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九刑考赎刑辽制品官公事误犯民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犯罪者听以赎论赎铜之数杖一百者输钱千兴宗重熙元年诏职事公罪听赎私罪各从本法金制亲属

  • 里仁篇·孔子

      子曰:&ldquo;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rdquo;  子曰:&ldquo;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rdquo;  子曰:&ldquo;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rdquo;  子曰:&ldquo;苟志于仁矣,无恶也。&rdquo;

  • 序·傅逊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序昔者夫子春秋成而三氏翼之左氏尝及事夫子其好恶与之同而又身掌国史典故其事最详而辞甚丽公谷二氏私淑之子夏而以能创义例有所禆益于经学士大夫多习之其为左氏而显者汉丞相张苍诸王太傅贾谊

  • 卷六·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六吴江朱鹤龄撰十五年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赵汸曰凡称人执者史策之恒辞称君执者经变文与伯主以讨贼之义也传例不知篡夺之罪重于虐民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按曹伯杀太子自立乃罪之

  • 卷十五·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十五    宋 王安石 撰秋官二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紏戒之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司宼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羣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五·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天盖佛 南无龙光佛 南无胜步佛 南无法威德佛 南无见有佛 南无惭愧面佛 南无胜色佛 南无普眼佛 南无功德光佛 南无月胜佛 南无定实佛 南无功德幢佛 南无世自在劫佛 南无

  • 第七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七卷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智成就品第十六忍成就品第十七证涅槃品第十八智成就品第十六佛告阿难。时彼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栴檀那。白放光如来应供正遍觉言。世尊。如佛所说三法藏门

  • 知稼翁集·黄公度

    二卷。宋黄公度撰。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莆田 (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坐贻书台官言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时,因题诗中有“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句,得罪秦桧,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