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九

刑考

赎刑

辽制品官公事误犯民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犯罪者听以赎论

赎铜之数杖一百者输钱千

兴宗重熙元年诏职事公罪听赎私罪各从本法金制亲属有罪欲以牛马杂物赎者从之或重罪亦听自赎然恐无辨於齐民则劓刵以为别

章宗泰和元年正月新律成赎铜皆倍於旧

元制诸牧民官公罪之轻者许罚赎职官犯夜者赎诸年老七十以上年幼十五以下不任杖者赎诸罪人癃笃残疾有妨科决者赎

凡应罚赎者每笞杖一罚中统钞一贯

明律颇严凡朝廷有所矜恤限於律而不得伸者一寓之赎例所以济法之太重也又国家得时藉其入以佐缓急而实边足储赈荒宫府颁给诸大费往往取给於赃赎二者故赎法比历代特详凡赎法有二有律得收赎者有例得纳赎者律赎无敢损益而纳赎之例则因时权宜先後互异其端开於太祖云

凡律赎若天文生习业已成能专其事犯徒流者决杖一百余罪收赎妇人犯徒流者决杖一百余罪收赎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盗及伤人者亦收赎凡犯罪时未老疾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者依幼小论并得收赎若在徒年限内老疾亦如之其诬告例告二事以上者轻实重虚告一事诬轻为重者已论决全抵剩罪未论决笞杖收赎徒流杖一百余罪亦听收赎又过失伤人准鬭殴伤人罪依律收赎已徒五年再犯徒收赎若犯徒流存留养亲者止杖一百余罪收赎至例赎亦有二一罚役一纳钞而例复三变罚役者後多折工值纳钞钞法既坏变为纳银纳米焉

太祖洪武六年正月定职官以俸赎罪例【并见刑志】

以工部尚书王肃坐法当笞太祖特为屈法许得以俸赎罪遂着为令後三十二年奏准凡应罚官员月俸计十分为率追罚一分入官每俸一石罚钞一百文

八年二月命杂犯死罪以下及官犯私罪者谪凤阳输作屯种赎罪

十二年正月令徒流笞杖罪囚代农民力役赎罪每笞二十杖一十准役十日徒流各计年准之杂犯死罪罚戍边

二十三年十二月令殊死以下囚输粟北边自赎二十五年复有此令至三十年更定运米例死罪一百石徒流递减力不及者死罪自备米三十石徒流罪十五石俱赴甘州地方上纳就彼充军

三十年六月定官吏赎罪事例

旧律公罪应笞者官照等收赎钱吏每季类决之各还职役不记过杖以上记所犯罪名每岁类送吏兵两部候九年满考通记所犯次数黜陟之吏典亦备铨选降叙至於私罪文官及吏典犯笞四十以下者附过还职而不赎笞五十者调用军官杖以上皆的决文官及吏杖罪并罢职不叙至严也至是命部院议凡内外官吏犯笞杖者记过徒流迁徒者俸赎之三犯罪之如律自是律与例至有异同及颁行大明律御制序杂犯死罪徒流迁徙等刑悉视今定赎罪条例科断於是例遂辅律而行

成祖永乐三年七月定京仓纳米赎罪之例

先是帝以北平军饷不继令狱囚输米赎罪兼省馈运之劳杂犯死罪六十石徒流递减输毕释之至是户部奏量增赎罪米听於京仓上纳免赴北京於是令死罪输米一百一十石徒流以下俱加倍旧额十一年五月又定死罪六十石流以下递减俱於北京官仓给粮自备牛车运赴怀来从都御史李庆等奏也

十一年五月定赎钞例

除公罪依例纪録收赎及死罪重者依律处治外其情轻者斩罪八千贯绞罪及榜例死罪六千贯流徒杖笞纳钞有差宣宗宣德二年四月又定笞杖罪每一十赎钞二十贯徒每一等折杖二十三流并折杖一百四十罚钞悉如笞杖所定至景帝景泰元年十月以钞法不通又定笞罪每十赎钞二百贯至笞五十为一千贯杖罪每十三百贯至杖一百为三千贯英宗天顺五年再定笞一十钞二百贯余四笞递加百五十贯至杖六十为千四百五十贯余杖各递加二百贯

十五年二月诏杂犯死罪囚输役北京自赎

宣宗宣德元年正月诏赦死罪以下运粮宣府自赎四月更定运砖赎罪例

先是永乐十七年六月诏杂犯死罪以下运砖赎罪至是法司言永乐中官吏犯笞杖徒流死罪罚运砖毕日各还职役军民着役寜家是盖一时权宜今宜有差等帝令羣臣会议凡杂犯死罪以下有力者俱依永乐中例若官吏犯赃死罪及徒流罪者仍发北京地方为民

七月令南京法司罪囚入米赎罪

自死罪至笞一十分十八等各自备米於南京仓上纳百石至二石有差

【臣】等谨按是时纳米者赃罪得不死徒流以下皆复用不能纳者虽笞杖久系不释往往至死後以御史张纯言贫人罪轻者始免追系云

二年七月定岷州洮州河州临洮纳米赎罪例

岷州洮州二卫死罪十石流以下有差河州临洮二卫死罪十三石流以下有差

三年三月定陕西西安府纳米赎罪例

时以陕西去岷洮等卫路远输粟者延缓勅法司加增米数令於西安府永丰仓上纳於是死罪加至十六石流以下皆递增之

五月更定纳米之例

时刑部奏军卒工匠纳米者多逋逃负欠於是令官吏依例纳米军匠力能纳者如官吏例若家远不能者行原籍追纳就彼官仓收贮若非存留操备上工者递囘纳米

四年正月分定南北纳米赎罪例

帝欲寛恤罪囚令法司会议赎罪事例於是御史顾佐等奏南京水运良便北京陆路颇难请令北京法司并直隶河间等八府及河南山东官吏军民人等犯罪俱纳米於北京仓杂犯死罪五十石流以下递减南京法司及湖广江西并南直隶太平等府州县罪犯官送北京吏典人等纳米於南京仓浙江并直隶苏松常镇四府及江北直隶凤阳等府州县罪犯纳米於淮安仓徐州纳米於临清仓俱依南京例死罪官吏一百石军民八十石流以下递减其监守盗粮兜揽货物及力不能纳米者依律问断从之

二月定陕西寜夏诸卫加米赎罪例

旧例寜夏犯罪者令於西安府仓纳赎时以寜夏仓无储偫令於本处纳米数准岷洮二卫例加倍之

五年七月令罪囚无力运砖者杂犯死罪准杂工五年徒流各依年限准工杖罪准工十月笞罪五月

六年七月定四川纳米赎罪例

时以四川松潘诸卫山路险远粮饷难运会川诸卫开矿需米?运不便所司各请以属内罪囚纳米赎罪於是部议松潘去四川城千里死罪二十石流以下有差会川去四川城道里倍於松潘其米视松潘各减之诏从其议

八月定万全诸卫纳米赎罪例

後军都督府奏万全近边粮饷为重请令罪囚纳赎部议有力纳米者就近运赴独石等卫仓纳完死罪十二石流十石徒八石杖五石笞三石从之

英宗正统元年二月令杂犯死罪纳赎未完又犯死罪者决杖一百再收赎钞三十六贯仍照先犯原拟发落三犯奏请区处

九月定兰县等处纳米赎罪例

先是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巡抚山西河南侍郎于谦俱奏纳米麦豆赎罪至是部议兰县仓死罪三十石流以下有差黄河迤北庄浪等处宜稍减死罪二十石流以下有差帝从之

三年八月以陕西饥令杂犯死罪以下输银赎罪送边吏易米赈之

户部议定例死罪纳银三十六两三流二十四两徒五等视流递减三两杖一百者六两九十以下及笞五等俱递减五钱

十一月以大兴宛平二县缺粮赈济命罪囚纳米赎罪死罪七十石流罪五十五石徒罪五等各以五石递减杖每一十二石笞每一十一石五斗

六年十二月命广西吏典知印承差有犯赃罪者免其解京运砖就发昭平等递运所摆运

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各照年限笞杖纳米完日疎放

九年十二月定纳草赎罪例

户部言民间刍草岁用不给请令法司囚犯以四分为率二分仍旧运砖运粮二分输草二死罪纳草一千八百束三流并徒三年一千四百束徒二年半以下以次递减从之

十四年定通州运米赎罪例

令通州运米至京仓杂犯死罪三百六十石三流以下递减通州运至居庸关隆庆卫等仓死罪九十石三流以下递减

景帝景泰二年七月定成都重庆二府运米赎罪例自成都府支米运赴播州者杂犯死罪二十五石三流以下递减自重庆府运至贵州者死罪一十八石三流以下递减

三年三月令法司罪囚於京仓运米赴宣府宣德仓赎罪

杂犯死罪四十五石三流并徒三年三十五石余四等递减一石

十一月定直隶等处纳米赎罪例

先是御史邹来学奏定永平山海等处有犯轻重罪名俱於本处备粮赎罪死罪九十石三流并徒三年七十石其余四等徒递减十石杖罪每等二石笞罪每等一石至是命保定真定等处赎罪则例一如邹来学所奏行之四年四月以直隶灾又更定纳赎例死罪六十石流以下有差

四年正月更定输作赎罪例

时刑科言法司论笞杖罪遣运粮运石运灰等项俱以笞杖数多寡定所运物多寡惟输作者不论多寡五笞概输作三月五杖概输作六月轻重未当比者刑部有同论杖罪而或令纳钞或令运粮运石轻重亦未尽惬舆论章下三法司议当输赎者笞罪纳钞无力者输作杂犯死罪及流徒杖罪运粮运石无力者煎盐炒铁输作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如本限杖一百六月笞五十三月杖笞每降一等递减俱以半月为差其在守卫操备官旗军校例难的决者俱纳钞无力者住俸输作妇人坐诖误者轻罪愿纳钞赎者听俱从之

五年五月令在京罪囚於通州运米赴宣化赎罪斩绞四十石流以下有差六年五月又以宣府道远难运又令自备米运赴宣府斩绞以下各减旧例之半

七年三月以山东诸省灾令输赎者暂抵以麦豆从御史李宏请也

英宗天顺五年二月命法司详定运砖运炭等例官员与有力之人照例运砖炭等物每笞一十运灰一千二百斤砖七十个碎砖二千八百斤水和炭二百斤石一千二百斤余四笞五杖各递加之徒一年运灰一万二千斤砖六百个碎砖二万四千斤水和炭一千七百斤石一万二千斤余四徒三流各递加之杂犯二死各运灰六万四千二百斤砖三千二百个碎砖一十二万八千斤水和炭九千斤石六万四千二百斤

宪宗成化二年令罪囚纳马赎罪

徒二年与二年半者纳马一匹徒三年与流罪二匹死罪三匹余银不及市马一匹者送兵部会太仆寺收积

令罪囚纳豆赎罪

死罪五十石流以下有差

三月定妇人犯法赎罪例

时广东按察司奏妇人犯笞杖并徒罪者例具的决但所犯多缘连累甚为可悯乞依纳钞事例为便法司议自後所犯奸盗不孝并审无力与乐妇的决余悉纳赎着为令

刑法志曰凡律所谓收赎者赎余罪也其例得赎罪者赎决杖一百也徒杖两项分科之除妇人余囚徒流皆决杖不赎後宏治十三年新乐户徒杖笞罪亦不的决云

孝宗弘治十四年定折收银钱之制

刑部奏定例难的决人犯并妇人有力者每杖百应钞二千二百五十贯折银一两每十以二百贯递减至杖六十为银六钱笞五十应钞八百贯折银五钱每十以百五十贯递减至笞二十为银二钱笞十应钞二百贯折银一钱如收铜钱每银一两折七百文其依律赎钞除过失杀人外亦视此数折收後正德二年定钱钞兼收之制如杖一百应钞二千二百五十贯者收钞千一百二十五贯钱三百五十文嘉靖七年十二月巡抚湖广都御史朱廷声言收赎与赎罪有异在京与在外不同钞贯止聚於都下钱法不行於南方故事审有力及命妇军职正妻及例难的决者有赎罪例钞老幼废疾及妇人余罪有收赎律钞赎罪例钞钱钞兼收如笞一十收钞百贯收钱三十五文其钞二百贯折银一钱杖一百收钞千一百二十五贯收钱三百五十文其钞二千二百五十贯折银一两今收赎律钞笞一十止赎六百文比例钞折银不及一厘杖一百赎钞六贯折银不及一分似为太轻盖律钞与例钞贯既不同则折银亦当有异请更定为则凡收赎者每钞一贯折银一分二厘五毫如笞一十赎钞六百文则折银七厘五毫以罪重轻递加折收赎帝从其奏令中外问刑诸司皆以此例从事於是重修条例奏定赎例在京则做工【每笞一十做工一月折银三钱至徒五年折银一十八两】运囚粮【每笞一十米五斗折银二钱五分至徒五年五十石折银二十五两】运灰【每笞一十一千二百斤折银一两二钱六分至徒五年六万斤折银六十三两】运砖【每笞一十七十个折银九钱一分至徒五年三千个折银三十九两】运水和炭五等【每笞一十二百斤折银四钱至徒五年八千五百斤折银十七两】运灰最重运炭最轻在外则有力稍有力二等【初有□有力次有力等因御史言而革】其有力视在京运囚粮【每米五斗纳谷一石初折银上库後折谷上仓】稍有力视在京做工年月为折赎妇人审有力与命妇军职正妻及例难的决之人赎罪应钱钞兼收者笞杖每一十折银一钱其老幼废疾妇人及天文生余罪收赎者每笞一十应钞六百文折银七厘五毫於是轻重适均天下便之

世宗嘉靖二十九年详定赎罪例

凡军民诸色人役及舍余审有力者与文武官吏监生生员冠带官知印承差隂阳生医生老人舍人不分笞杖徒流杂犯死罪俱令运灰运炭运甎纳米纳料等项赎罪【此上系不亏行止者】若官吏人等例应革去职役【此系行止有亏者】与军民人等审无力者笞杖罪的决徒流杂犯死罪各做工摆站哨了发充仪从情重者煎盐炒铁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按年限其在京军丁人等无差占者与例难的决之人笞杖亦令做工

神宗万历十五年二月令府州县自理罚赎俱令折谷不许纳银有徒杖不能全完者量减石数其充军罪重情轻者亦许纳赎

从工科给事中郭显忠请也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一六三 梁紀十九·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 宋紀二·司马光
  卷第二百一十六·胡三省
  防边纪事·高拱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二十·佚名
  四七一 湖广总督三宝奏三次查获应毁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二·佚名
  源子邕传·李延寿
  邹忌修八尺有余·佚名
  唐纪二十二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酉、697)·司马光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十六·陆宗楷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马国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蜀道难译文·李白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

  • 卷三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友集题戴崧石鼎联句图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愁蛟螭须臾指

  • 序·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全唐诗序诗至唐而衆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凖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於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则习之者固巳专且勤矣而又堂陛之

  • 第三節 平仄·王力

    知道了甚麽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憑甚麽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升

  • 卷第二百三十八 唐紀五十四·司马光

      起屠維赤奮若(己丑)七月,盡玄黓執徐(壬辰)九月,凡三年有奇。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四年(己丑、八0九年)   秋,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簡彈京兆尹楊憑,前為江西觀察使貪汚僭侈;丁卯,貶憑臨賀尉。夷簡,元懿之玄孫也

  • ●卷三十·赵翼

    ○元初用兵多有天助元太宗时,使皇子蒙哥(今名莽赉扣,即宪宗。)征钦察,其酋八赤蛮逃于海岛。蒙哥亟进师,适大风刮海水去,甚浅可渡,蒙哥喜曰:&ldquo;此天开道也。&rdquo;进擒八赤蛮,囚之。八赤蛮曰:&ldquo;水回期且至,宜早还。&rdqu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三)·陈寅恪

    河东君此次游杭时经三月之久,中间患病颇剧,自有所为而来,必有所为而去。 当崇祯十二年己卯岁末河东君年已二十二,美人迟暮,归宿无所,西湖之游本为阅人择婿。然明深识其意,愿作黄衫。第贰伍通所谓&ldquo;观涛&rdquo;,即然明又

  • 椒生随笔·卷五·王之春

    ◎姜明叔论兵姜明叔《蕉檐曝背臆记》中论兵十七条,颇能卓有所见。爰录其七,俾世之读书而知兵者共欣赏也。&ldquo;或问将。曰:三代之将,其上伊、吕,其次方、召,皆圣贤之徒也。春秋之将亦多儒者,自战国以下皆战将矣,惟汉之赵充

  • 卷之五百四十一·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春正月。甲戌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皇极殿。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

  • 尚史卷八十六·李锴

    系六诸子传鬻子鬻熊帝颛顼之后季连之苗裔【史记】年九十见文王王曰老矣鬻子曰使臣捕兽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文王师之【鬻子 韩诗外传作楚邱先生见孟尝君】武王崩成王即位享国亲以其身见于鬻子之家而问焉鬻

  • 卷九 释鱼第十六·邢昺

    [疏]“释鱼第十六”。○释曰:案《说文》云:“鱼,水虫也。”此第释其见于经传者,是以不尽载鱼名。至于龟、蛇、贝、鳖之类,以其皆有鳞甲,亦鱼之类,故总曰释鱼也。鲤(今赤鲤鱼。)[疏]“鲤”。○释曰:今赤鲤鱼也。《诗》云:“岂其食

  • 卷六·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六      宋 易袚 撰内宰掌书版圗之灋以治王内之政令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以隂礼教六宫以隂礼教九嫔以妇职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衺展其功绪天子立六官以待天下之外

  • 卷首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首目録诸臣进讲钦奉上谕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检讨【臣】孙景烈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监察御史【臣】侯嗣达君子以遏恶善顺天休命监察御史【臣】张 湄日月得天而能

  • 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太虚

    ──二十年十月在西安各界欢迎会讲──一 发端在全国抗日空气极紧张的时候,承各界诸公能约我来此人民会场作公开讲演,使我有说不尽的欢谢!今天的讲题是:“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这里应先略略的说明佛学的本身是个什么

  • 阿吒薄呴付嘱咒·佚名

    南无阿吒薄呴摩俱吒耶 摩诃药叉那耶 摩醯首罗耶泮毗摩质多罗耶泮 那吒鸠伐罗泮呵呵呵呵泮泮泮唅(引) 曳吒曳吒曳吒曳吒 尼蓝婆耶干驮婆耶毗舍阇耶莎诃南无薄伽梵跋折罗军荼利耶泮 跋折唎薄悉陀耶泮 薄伽跋帝阿

  • 水经注释·赵一清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

  • 六书缘起·孙光祖

    印学论著,一卷,清孙光祖著。孙光祖, 字翼龙, 江苏昆山人。幼孤力学, 工书善写生, 尤长篆刻, 所作为时所重。著有 《六书缘起》、《古今印制》、《篆印发微》。是编论述古代书体之演变,间论印章文字,多所微言。全篇计

  • 红拂记·张凤翼

    戏曲。明张凤翼(1527—1613)撰。凤翼有《窃符记》传奇已著录。此剧取材唐人小说《虬髯客传》,演李靖、红拂女、虬髯客三人故事,并插入孟棨《本事诗》中所记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传说。写隋代杨素的妾女红拂对到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