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年海潮音之回顾

──十八年五月在灵隐寺作──

海潮音由钱诚善、王诚普二居士主持办理,又一年有余矣。余负审定之名义,去年漫游欧、美,深以未能尽责为歉!顷之、养痾灵隐,始取第九年全年海潮音复阅之,随感录之如次:

余之著述,见于第九年海潮音者,较往年并不为少,唯错字及误句读甚多。出他人笔录者,亦往往违异,故对于审定殊不易。后当改余为本刊之主撰,庶犹可符名实,愿同社诸君许之!至其瑕瑜得失,当听任阅者公判。但生活与生死一篇,视为颇有关于佛教之重要思想。而尤有须声明者,则世界佛学院缘起,乃赵君寿人代撰,非予所作。

来论中若景昌极之评进化论,苏慧持、汪济生之当今教育界根本问题,为最有益人道民德之杰作!常惺之佛教救亡的新建议,藏文学院之劝请全国僧伽书,则为复兴佛教之精要论著。大勇之觉道略科次第,张慰西之佛化西行记,可为研究华言外佛教典籍之指针。欧阳渐之大般若经叙,谛闲之金刚经新疏,则为般若之二鸿制。唐大圆之唯识与常识,清净之唯识指掌,亦为唯识之二佳构。他若持松之贤密教衡,为判教上之一问题。会觉之佛教与今后中国之国民性,为有关佛教与国民之作。李圆净之揭示佛教徒应具之崇高伟大人格,为佛教徒之所应勉。凡此、皆不可草草读过之文字也。

景昌极之因与果,大抵据三论破显,然对于唯识论的种子说,与经论共说之三身等,亦致其疑难,则景君不惟自违前此诸著作,岂一时亦忘佛所说法之本依欤?夫佛之所说,本乎“诸法实相”,依乎“究了诸法实相之佛智”者也。四依中依智不依识,尤为最要。此中智与识之别,凡心曰识,圣心曰智。世间科学与佛法,虽并重现实之证验,异乎神学、玄学;然依据“人识证验”之科学,究未齐依据“佛智证验”之佛法。故于佛法虽可用科学推证,而不应据科学裁剪,以类削足就屦。一切种亦是现象,但为佛智所了最深细现象;各托众缘,能起为佛以下圣凡所了之粗显现象──相似相续之感觉集团──,佛智证知其能,说之曰能,不应以人识证验之现象及在人识中未获验知其能,即拨之曰无也。三身者,法性身即所证之诸法实相。受用身即能证诸法实相之净智,及智所引无漏功德。法性普遍常住,然佛以下圣凡未全契应,故虽有若无。佛之智德证于法性──法性即诸法实相──,称法性而自在,故成佛身。复次、佛位大智德聚,与诸佛非一非异,互融无碍,正佛自体,谓之自受用身。托佛以下圣凡众缘起诸粗显现相──包括他受用身与三类变化身──,随凡圣量,作胜劣相,名变化身。要之、受用身即佛之正智,法性身乃正智所显真如;圣凡识所缘变化身,皆圣凡识仗佛之正智真如为本质,各随自类识心所现。若依佛智,理皆可征,唯据人识,义斯成碍。

又大圆之谈唯识,似乎往往有“一心为体、八识为用”之意。如佛的认识论云:

“又识之用虽有八种,而其体唯是一心”,此蹈旧来以三界唯心为性宗,万法唯识为相宗之误,不合唯识宗之正义。盖举言唯识,则识之性即真如,识之相即名相,识之净分即正智,识之染分即分别,体用皆唯识而不得别有一心为体。但心与识二名,施设每有差别。其一、如在五蕴言识,但指“识蕴”──八识;──言心可括“受想行识”四蕴:又在百法,“识”指八识,“心”括八识及五十一心所,则心宽而识狭。其二、则心意识分指,心指藏识,是集起义,意指末那,是审量义,识指前六,是了别义,又心狭识宽。其三、则心与识无差别,如二十论云:“心意识了,名之差别”。名之差别,犹云实无差别,其差别者仅在名耳。则可名为心者,皆可名为意,名为识、或名为了;乃至名为了者,亦可名为心、名为意、或名为识也。三界唯心之心,万法唯识之识,当以心与识无差别释之。佛华严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造即唯识变,或唯识现也。然心体识用,为积谬之种,流传甚广,今偶寄唐居士所言辨之。

复次、善因之锦汉君八识批评正误,读之颇叹治学之难。善师老于佛学,而锦汉言释教之受人群信仰,因身体或头部放出圆光之故,可知彼于佛学毫无了解。此类在门外瞎猜之瞽说,不值识者一笑,应置勿谈。善师乃与辊成一团,致亦通身泥水,全文著不少之疵累,兹难一一辨之。然锦汉所云:弟子大迦叶、阿难、优婆夷等五百人,皆依暗诵法结集经律论三藏。盖抄从传说者,特将优婆离误抄为优婆夷耳。暗诵、即目不对书籍而诵,结集时尚无经律论,当然目不对书籍诵,故兹二字无误。他若以执持识为依士释,立在缠真如为阿赖耶识背境,义皆舛谬,通篇盖瑜不掩瑕也。所余各文,大抵平平,可以无咎无誉。略翻一过,聊著数言,对于十二册之钜编,诚不免挂一漏万之讥诮,尚祈阅者谅之! (见海刊十卷六期)


猜你喜欢
  卷中·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九·唐慧琳
  太 虚 宣 言·太虚
  六学十二科·昙噩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佚名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序·太虚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一卷·佚名
  卷第十六·德清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梦颜
  出家品第十一·马鸣
  卷下·吹万广真
  卷六·赞宁
  卷第六十七·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居仁·唐圭璋

      居仁字师吕,号五松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峤浮烟,沧波挂月,潜虬睡起清晓。万里槎程,一番花信,付与露薇冰脑。纤云渐暖,凝翠席、氤氲不了。银叶重调火活,珠帘日垂风悄。   螺屏酒醒梦好。绣罗帱、依旧痕

  • ◆白云子房皞(白云子集)·顾嗣立

    皞字希白,□□人。自号白云子。诗多别致,如《戊子》云:「行非杨秉三无惑,性似嵇康七不堪。」《寄段诚之》云:「多语数穷深可戒,虚名无用不宜贪。」造语亦新。时有涉腐气类邵尧夫者,悉为汰去。元遗山《续夷坚志》载:希白家卢氏

  • 韵语阳秋卷九·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徐师川诗云楚汉纷争辨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郑君立义不名籍项伯胡顔肯姓刘谓项伯籍之近族乃附刘而背项郑君已为汉臣乃违汉而思楚也余尝论之曰方刘项之势雌雄未决也其间岂无容容狡诈之士首防两端以观成败而

  • 卷四·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四明 李攀龙 编晋乐府惟汉行【傅】危哉鸿门防沛公几不还轻裘入人军投身汤火间两雄不俱立亚父见此权项庄奋劔起白刃何翩翩伯身虽为蔽事促不及旋张良慴坐侧高祖变龙顔赖得樊将军虎叱项王前嗔

  • 后妃传第五·陈寿

    易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古先哲王,莫不明后妃之制,顺天地之德,故二妃嫔妫,虞道克隆,任、姒配姬,周室用熙,废兴存亡,恆此之由。春秋说云天子十二女,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之典也。而末世奢纵,肆其侈欲,至

  • 皇王大纪总目·胡宏

    卷一三皇纪五帝纪卷二五帝纪卷三五帝纪卷四五帝纪卷五三王纪卷六三王纪卷七三王纪卷八三王纪卷九三王纪卷十三王纪卷十一三王纪卷十二三王纪卷十三三王纪卷十四三王纪卷十五三王纪卷十六三王纪卷十七三王纪卷十八三王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纪昀

    列传唐 【四十】○唐四十房管崔圆苗晋卿裴冕裴遵庆【向枢】吕諲房管崔圆苗晋卿裴冕裴遵庆吕諲△房管房管字次律河南河南人父融武后时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贬死高州管少好学风度沈整以荫补弘文生与吕向

  • ●续吴先贤赞卷之五·刘凤

    刘凤 王鏊 毛澄 吴一鹏 朱希周 盛洪 王倬 盛应期 陈察 方凤 周诏 顾日?拆臣 查应兆 杜庠黄暐 赵承谦 朱鸿渐 ○王鏊 王鏊者吴县人父朝用令光化始少时父挟游大胥辄下笔不休人惊传之倾一时叶公与中即拟之王忠肃翱奚元启

  • ●原序·佚名

    昔欧阳永叔纪石晋少帝之北辕也,其事甚详;盖原本于王国公之私史。国公名淑,字和甫,本汉平阳人。少隶户曹,为小史,涉猎经史。天福中,苏逢吉为户郎时,少帝居潜,淑为侍卫,识逢吉。后逢吉缘他事怒淑,白于少帝,帝将杀之,淑觉而北遁,济河入

  • 卷四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八雍正四年九月上谕三十四道初四日刑部议覆奉天将军噶尔弼等奏蔡登科亏欠人参又更名领票应发遣奉上谕此事着照该将军等所奏行但偷刨人参应拟发遣之犯发黑龙江等处则与伊犯罪之处

  • 卷八·余萧客

    <经部,五经总义类,古经解钩沉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八长洲余萧客撰周礼周礼序至六十为武都守郡小事少乃述平生之志着易尚书诗礼传皆讫唯念前业未毕者唯周官年六十有六目瞑意倦自力补之谓之周官传也马融传【贾

  • 答陈伯达问(二则)·太虚

    问一:佛戒食肉,未曾及蛋。惟中国习惯,持斋者多不食蛋。依科学家言:蛋黄蛋白均系鸡之食料,犹人之饮乳,殊无生命在内,未识蛋究竟可食否?问二:考贤愚因缘经,有某比丘须食肉治病,而是日无处得肉,有大心居士,割身肉以供养。时人大怪,以为

  • 佛说文陀竭王经·佚名

    北凉三藏昙无谶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于屏处思惟。世间人略厌五所思者少。至死不知厌足者多。阿难日中后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却白佛言。我于屏处思惟。世间人略厌五所思者少。至死不知厌足者

  • 教苑清规序·佚名

    天台教苑清规旧尝刻置上天竺山之白云堂后毁弗存今圆觉云外法师自庆惧久将废坠乃取故所藏本重加诠次正其舛误补其阙轶而参考乎禅律之异同为后学复刻焉昔者窃闻之儒以礼立仁义离礼於仁义不可言儒佛以律持定慧离律於定慧

  • 广阳杂记选·刘献廷

    本书(一册八二面四九、二○○字)以选自刘献廷「广阳杂记」九十馀则为主,而另选王士禛「池北偶谈」十则、「香祖笔记」六则、钮琇「觚賸」十六则及题花村看行侍者「谈往」一则为附。要之,係就上述清初各种笔记中选集有关明

  • 金石录·赵明诚

    宋赵明诚编著。明诚字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诚)人。明诚雅好金石,很早就开始致力于搜求,金石碑刻家藏甚丰。后来,他受到欧阳修《集古录》的启发,编写了这部《金石录》。全书凡30卷,“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

  • 宝剑记·李开先

    明代传奇。李开先作。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明代戏曲家。著有杂剧、传奇共9种,今存4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宝剑记》。剧本前有雪蓑渔者(苏洲)序,说此剧“坦窝始之,兰谷继之,山泉翁正之,中麓子成之”,说明此剧是许多

  • 入法界体性经·佚名

    一卷,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佛,住于宝积三昧,说法界之义。佛在耆阇崛山。文殊师利立佛门外,佛命之入。问佛住何三昧?佛言,宝积三昧。乃至种种问答,明法界义。舍利弗复与文殊问答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