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全偏

众盲之于象也,尾之、蹄之、牙之耳,况抚铁牛以为象乎?不二如如,全牛矣。空全牛其不二者,以全而适得不全之牛。执浑浑噩噩之不二,而厌广广蕤蕤之万不二,犹盲之梦铁牛也。立马于前而得之,又何不可仪氏{革奇}、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鬐、丁氏身中,备此于东门京乎?大人合并以为公。合并诸偏,偏亦不偏矣。

凡学非专门不精,而专必偏,然不偏即不专。惟全乃能偏。偏而精者,小亦自全;然不可?匿小之足全,而害大之周于全也。容专门之自精,而合并统之,是曰公全。公全能容偏精,而偏精必厌公全,必驾公全之上。盖公全者,知而安于无知;致无知之知,而不自诿于“不知为不知”。人之于世也,愤以乐之而已矣,故其充实不可以已。充实者,所以空虚者也。其立法也,因万物之自为法,极高深而无高深可见,无中、边而中道立,平为表而备纵横,一切容之,一切集之,一切化之,厌我亦听,驾我亦听,天之用日月也,土之用五行也。世遂以公全不如偏精,井蛙耳!

天容物之芸芸也,犹道容百家众技之效能也,虽不全之偏,何所不可?而精偏日变,其变亦精,疾舞也,快口也,齿便嚼舌,手便自击,而爱疾快为捷法;既传捷法,即是不精之死法,而自以其偏,求胜天下,自尊于天地,天地冤乎哉!拱而掷炮,不如独臂之远;雕者察秋毫,不如斜瞡之审。辕驶旁疾,颿力侧受。全而偏者,锋其端,利其几,激以为救,过而合中也。

上下二《经》,以二《过》收水火,与《养》《孚》对。以公因反因论之,《大过》送死,独立不惧,所以养生也;《小过》宜下,过恭、过哀、过俭,所以中孚上达也。孔子以小过为权,佛以大过为权。人生过偏于此,故过偏于彼救之。仲尼不为已甚,以人受天地当然之中也。佛善用已甚,以天地坏后未分前者对治之,适用余反因即正因之道。韩子曰:“法行狗信,虎化为人”。以狗诫虎,以虎诫人。有已甚者而不为已甚者,正得其中。嗟乎!标季陷溺,牢不可破,不得已示脱离,不得已投毒药,局局苦心,无所回避,而末流又执其毒药,悬竿货此一技,岂不哀哉?果得其全,虽异类,中行可矣。

或曰:犹有至人,圣人遂为全乎?曰:至人所以为至人,正以让圣人之所为耳。圣人至至人而不住至人,暇计及于独为至人,何至之有!至者,高飞而至地也;圣者,口之而使人听之者也。大概至人明独,君子明教,圣人明贯,恒三而一,恒一而三,全矣。

本先生曰:孔子之教,尊上用中,详于下学,以前民也;有大过人之才,而不尽用。佛以无上教人无住;有大过人之智,而多半谲权。老子专惜之不用耳。孔子尽性、知命而罕言,言学以正告者也;老尊命以殉性,反言者也;佛尊性而夺命,纵横倍仵者也。

佛好言统,老好言泯,大成摄泯于随、贯而统自覆之,何懖懖为?以天地未分前之玄览,折中于天地已分后之黄理,圜裁方成。道常统变,是知无常变之大常;以虚用实,是谓无虚实之公全。而尽用、不用者,皆专明无所不可用之体,而实略言实用之具,乃反因之畸用,而无用之詄用也。要在知无对待之真一,以贯对待中。天覆性教,而率赖修明。贯因、泯因,切在随因。直下即权,何远之有?知有华即无华,即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矣。庭柏之法身,犹唐棣之法身也。画藐姑于尧孔之胎,则莲花之法身显矣;画药王于须弥之顶,则杏树之法身显,而报化之形知所以践矣。

容貌辞气,曾子之唯所以践也;博文约礼,颜子之卓所以践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庄子所以践其臣子也;志在《春秋》,圣人所以践其孝无终始也。格物、物格,《大学》之三心所以一践也。格莫如讼,讼莫如自讼,畏其志而无讼,此谓知至是知终也。故曰:以《易》主《春秋》、《春秋》宰《易》,而六经之用皆礼矣。礼也、体也、理也,弄丸之一也。

哀公问成身,孔子曰:“不过乎物。”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矣。四端遮信,信所以志其四端也。正用在南,火薪其物,礼所以物其仁义智信而形其无形也。阴阳即形下矣,而谓之道,岂非上藏于下而无上无下者乎?称其继则善之,举其成则性之。惟善继道,惟君子继天地。不践何继?不成何践?毗卢者,践河沙之形者也;太一者,践天地之形者也;太极者,践卦爻之形者也;水火者,践衣食之形者也。形有大小,践无大小。格破内外,何心何物?格践而致用矣,不言致用则圣人出世何为乎?三句本一句也,单提则偏,而末句不妨单提者,以好学烧空中之火,始终以一实藏二虚之天也。

托偏自快者讥好大者曰:“以有涯之生,而必求全为无涯之知,何为乎?”此言是也,不知能公全者,于一源头知沃焦,于地心中知众源,圣人岂数万物而知其数,备其变乎?焫一画前之荧荧萧,则无不烛耳。一画前燎然,则随分无不可肴蔬,而亦不以一画前自画也。藉庄子“有涯”二语,乃自掩其陋而惰耳。知生即无生矣,知生即无生而肆之,则生即无生之累,更无涯矣;反以当知之道艺为无涯而斥之,岂知非无涯之道艺,谁足以医古今无涯之生累邪?指远峰之天半者,正所以愧高者使不息、囿卑者使帖服也,况苍苍乎?何得不致公全之遍知,以知终继知至乎?

至与终本一,至与终必二。本一者,充类之极也。一在二中者,充类无所不用其极,极而复回者也。致遍而不得不用其适当,以与万世节之。此格践之学,止教其教,而天天性性矣。株驹也,庨豁也,皆以养有涯之生也。天之劘人以吻,使之自咀,走之以声,相尽于不可以已。圣人加楔耳,耎系之耳。各因以为业,安之以名,情田为奥,业在学、耕,最上者业玄,业各有工不工。惟天无业,惟天不工,惟天无不业、无不工,是天乃业业而工工也。必以不业居尊乎?诟咀而咀,诟声而声,吾不服也,违天不祥!

华严归于事事无碍法界,始结一真法界。可见中谛统真、俗二谛,而中谛、真谛要以妙其俗谛。俗谛重在邪正,必能明物察伦,以分别其几希,始能由仁义行,以存其无分别之几希。俗谛立一切法之二,即真谛泯一切法之一,即中谛统一切法之一即二、二即一也。打翻三谛,全体滚用,明中有暗,不以暗相遇,直下轮开?为不落有无之有,则一在二中明矣。故教以明性天,而性天寓于教。好高颟顸,误人最甚,古德有时如此,不过为权立顿宗、夺下情见之入门方便耳。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郑玄
  礼记析疑卷十二·方苞
  卷二百五十六·秦蕙田
  诗部类说·傅斯年
  卷十五·张尔岐
  难势·韩非
  君臣第二十三·商鞅
  卷九十一·佚名
  卷上·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二·唐慧琳
  答王寂照问(六则)·太虚
  论 荀 子·太虚
  佛说义足经卷上·佚名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佚名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丁绍仪

    张衡〈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永平中。举孝廉。连辟公府皆不就。永初中。大将军邓骘累召不应。公车特徵。拜郎中。迁尚书郎。转太史令。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阳嘉中。迁侍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徵拜尚书。

  • 失败·闻一多

    从前我养了一盆宝贵的花儿, 好容易孕了一个苞子, 但总是半含半吐的不肯放开。 我等发了急,硬把他剥开了, 他便一天萎似一天,萎得不像样了。 如今我要他再关上不能了。 我到底没有看见我要看的花儿!从前我做了一个稀奇的梦,

  • 金针诗格·白居易

    [旧题唐] 白居易撰居易元和中,有诗友数十人,爱相酬唱。独得诗之深者刘梦得、元微之,二公尤知其理,时人多以元、刘为先,号曰刘、元、白。故知元、刘之诗,知诗之骨髓,而播在人口,莫非骚、雅者也。梦得相寄云:“沉舟侧畔千帆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雍正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现是礼乐制度遭受厄运的灾异呢,还是文明光华的祥瑞呢?  【原文】  奉旨讯问曾静:你从前逆书内云“于今正值斯文厄运,是以孔庙焚毁”。今据督修庙工之通政使留保奏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午刻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弘治八年三月甲申朔○乙酉朝鲜国王李娎以朝廷发还其国漂海人遣陪臣吏曹参判赵益贞等奉表贡方物来谢赐宴并彩叚衣服等物有差○命南京工部右侍郎樊莹之子堆为国子监生从其请也○丙戌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荣华奏积年□人先诣

  • 卷之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二册 崇德元年二月·佚名

    第二册 崇德元年二月二月初二日,命户部承政英古尔贷为使,往朝鲜,与国王面议一切事宜,遣马富塔为使臣往吊朝鲜王妻丧。时内八和硕贝勒之使臣及外藩四十九部贝勒之使臣同行,意在与朝鲜国王商定汗之尊号。彼等所赍书曰:&ldquo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纪昀

    艺文略 【二】礼类第二 【周官 仪礼 礼记 月令 会礼 仪注】乐类第三 【乐书 舞 乐器】小学类第四 【文字 音韵 音释 古文 法书】○礼类第二(臣)等谨案郑志礼类分周官仪礼丧服礼记月令会礼仪注七门分并丧服于

  • 敬宗本纪·刘昫

    敬宗本纪(上)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名湛,是穆宗的长子,生母即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生于大明宫旁的侧殿。长庆元年(821)三月,封为景王。翌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二日穆宗去世。二十三日

  • 卷十八·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八宋 彭百川 撰宣仁垂殿圣政元丰八年二月癸巳上疾甚迁御福寜殿东阁之西间三省枢密院入问圣体见上於榻前王珪言去冬尝奉圣旨皇子延安郡王来春出阁愿早建东宫凡三奏上顾微肯首而已又乞皇

  • 卷五·吴师道

    <史部,杂史类,战国策校注>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五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楚【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汉中汝南皆其分也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宣王【肃王子元年烈王七年王子

  •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汉纪五十一 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 [2]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2]二月,有异星出现于紫微星旁。 [3]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 [3]黄巾军

  • 第十四章 28·辜鸿铭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曾参)说:“聪明人绝不应当满脑子装着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东西。”

  • 卷八·江永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训义择言卷八婺源江永撰杂记上以其绥复按绥从郑注读爲緌庐陵胡氏谓即上车之索非也其輤有裧【郑注輤载柩将殡之车饰也】按輤者载柩车饰之总名诸侯以赤或取义於蒨大夫以下虽以白布而輤之名犹得达於下也

  • 卷一百四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一冠礼蕙田案大宗伯嘉礼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又曰男子二十冠而字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冠义所谓责以

  • 卷十六·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三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六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此菩萨摩诃萨。若为王时得胜国土。安隐丰乐降伏怨敌。治以正道如法教化。功盖天下德覆十方。万国归顺无敢违命。兵仗不用自然泰平

  • 卷第七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大圣!一切如来授尊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则已

  • 茅氏近思录集注·茅星来

    十四卷。清茅星来撰。茅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朱熹《近思录》,宋以来注释颇多,善本甚少,唯叶采《集解》至今盛行。余下注本,有的粗率肤浅,有的解所不必解,而稍费拟议者则避而不注,有的彼此错乱,字句讹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