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

在鸦片战争以前,广州与外人通商已经三百多年,好像广州人应该比较的多知道外国的情形,比别处的中国人应该更能与外人相安无事,其实不然,五口通商以后,惟独广州人与外人感情最坏,冲突最多。此中原因复杂。第一,英国在广州受了多年的压迫,无法出气,等到他们打胜了,他们觉得他们出气的日子到了,他们不能平心静气的原谅中国人因受了战争的痛苦而对他们自然不满意,自然带几分的仇视。第二,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在鸦片战争以前,因为中外通商集中于广州,地方官吏,不分大小,都有发大财的机会。《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在战前,江浙的丝茶都由陆路经江西,过梅岭,而由广州的十三行卖给外国人。据外人的估计,伍家的怡和行在战前有财产八千多万,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富的资本家。《南京条约》以后,江浙的丝茶,外人直接到江、浙去买,并不经过广州。五口之中,上海日盛一日,而广州则日形衰落。不但富商受其影响,就是劳工直接间接受影响的都不少,难怪民间也恨外国人。

仇外心理的表现之一就是杀外国人,他们到郊外去玩的时候,乡民出其不意,就把他们杀了。耆英知道这种仇杀一定要引起大祸,所以竭力防御,绝不宽容。他严厉的执行国法,杀人者处死,这样一来,士大夫骂他是洋奴。他们说:官民应该一致对外,那可以压迫国民以顺夷情呢?因此耆英在广东的地位,一天困难一天。

在广东还有外人进广州城的问题。照常识看来,许外国人到广州城里去似乎是无关宏旨的。在外人方面,不到广州城里去似乎也没任何损失,可是这个入城问题竟成了和战问题。在上海,就全无这种纠纷。《南京条约》以后,外人初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在上海城内租借民房,后来他们感觉城内街道狭小,卫生情形也不好,于是请求在城外划一段地作为外人居留地区。上海道台也感觉华洋杂处,不便管理,乃划洋泾浜以北的小块地作为外人住宅区。这是上海租界的起源。广州十三行原在城外,鸦片战争以前,外人是不许入城的。广州人简直把城内作为神圣之地,外夷倘进去,就好像与尊严有损。外人也是争意气:他们以为不许他们入城,就是看不起他们。耆英费尽苦心调停于外人与广州人民之间,不料双方愈闹愈起劲。道光二十七年,英人竟兵临城下,要求入城。耆英不得已,许于二年后准外人入城,希望在两年之内,或者中外感情可以改良,入城可以不成问题。但当时人民攻击耆英者多,于是道光调他入京,而升广东巡抚徐广缙为两广总督,道光给徐的上谕很清楚的表示他的态度:

疆寄重在安民,民心不失,则外侮可弭。嗣后遇有民夷交涉事件,不可瞻徇迁就,有失民心。至于变通参酌,是在该署督临时加意权衡体察。总期以诚实结民情,以羁縻办夷务,方为不负委任。

徐广缙升任总督以后,就写信问林则徐驭夷之法。林回答说:"民心可用。"道光的上谕和林则徐的回答都是士大夫阶级传统的高调和空谈。仅以民心对外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民心固不可失,可是一般人民懂得什么国际关系?主政者应该负责指导舆论。如不指导,或指导不生效,这都是政治家的失败。徐广缙也是怕清议的指责,也是把自己的名誉看的重,国家事看的轻。当时广东巡抚叶名琛比徐广缙更顽固。他们继承了林则徐的衣钵,他们上台就是剿夷派的抬头。

道光二十九年,两年后许入城的约到了期。英人根据条约提出要求。广州的士大夫和民众一致反对。徐广缙最初犹疑,后亦无可奈何,只好顺从民意。叶名琛自始即坚决反对履行条约。他们的办法分两层:第一,不与英人交易。第二,组织民众。英人这时不愿为意气之争与中国决裂,所以除声明保存条约权利以外,没有别的举动。徐叶认为这是他们的大胜利,事后他们报告北京说:

计自正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二十日,居民则以工人,铺户则以伙伴,均择其强壮可靠者充补。挨户注册,不得在外雇募。公开筹备经费,制造器械,添设栅栏,共团勇至十万馀人。无事则各安工作,有事则立出捍卫。明处则不见荷戈持戟之人,暗中实皆折冲御侮之士。(朱批:朕初不料卿等有此妙用。)众志成城,坚逾金石,用能内戢土匪,外警猾夷。

为纪念胜利,道光帝赏了徐广缙子爵,世袭双眼花翎,叶名琛男爵,世袭花翎。道光又特降谕旨,嘉勉广州民众:

我粤东百姓素称骁勇。乃近年深明大义,有勇知方,固由化导之神,亦系天性之厚。朕念其翊戴之功,能无恻然有动于中乎!

三十年(一千八百五十年)年初道光死了,咸丰即位。在咸丰年间,国内有太平天国的内战,对外则剿夷派的势力更大。三十年五月,有个御史曹履泰上奏说:

查粤东夷务林始之而徐终之,两臣皆为英夷所敬畏。去岁林则徐乞假回籍,今春取道江西养疾,使此日英夷顽梗不化,应请旨饬江西抚臣速令林则徐赶紧来京,候陛见后,令其协办夷务,庶几宋朝中国复相司马之意。若精神尚未复原,亦可养疴京中,勿遽回籍。臣知英夷必望风而靡,伎俩悉无可施,可永无宵旰之虑矣。

咸丰也很佩服林则徐,当即下令教林来京。林的运气真好:他病大重,以后不久就死了,他的名誉藉此保存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三·志第六十六·礼十六等·脱脱
  卷一百十四·志第六十七·礼十七等·脱脱
  卷八十四·列传第十四·脱脱
  卷第十一·徐鼒
  卷一百四十四·杨士奇
  卷之四百三十五·佚名
  謇斋琐缀录五·尹直
  卷十三·叶盛
  卷一·王明清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纪昀
  第一章商事总论·佚名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刘凤
  吴祯传·张廷玉
  徐达传·张廷玉
  附录(一) 读胡仔《孔子编年》·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说鱄诸伍员吹箫·臧懋循

    说鱄诸伍员吹箫杂剧(元)李寿卿撰●说鱄诸伍员吹箫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继浣纱渔翁伏剑 正名 说鱄诸伍员吹箫第一折〔冲末扮费无忌引卒子上

  • 回文类聚补遗·桑世昌

    长洲朱存孝续补昌黎公云佛者西域之一法耳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世人惑其降福之说纷然是务至于奴隶之辈固不足怪何王公卿相之辈读书知古之人亦奉之不敢稍惰也古之事佛者莫如梁武观其国败身亡贻讥后世似亦可以为鉴

  • 卷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目】録【四十四字】采桑子南唐李煜【二首】和凝冯延巳【十三首】欧阳修【九首】晏几道【七首】黄庭坚【二首】谢逸周邦彦【三首】李纲 【首】

  • 巴黎的菜市上·刘半农

    巴黎的菜市上,活兔子养在小笼里,当头是成排的死兔子,倒挂在铁勾上。死免子倒挂在铁勾上,只是刚刚剥去了皮;声息已经没有了,腰间的肉,可还一丝丝的颤动着,但这已是它最后的痛苦了。活兔子养在小笼里,黑间白的美毛,金红的小眼,看它

  • 卷一百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一百九览古登楼赋          【魏】王 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

  • 会匪纪略·孙衣言

    孙衣言撰金钱会匪起于咸丰八年。有卖笔者金华周兆荣,流寓青田,粗识字,能卜卦,取妻于青田小溪,以妖术教人吃菜。入其教者,出钱二百五十,投沸汤中煮,焚以符咒,取汤饮之,刀棒不能伤,谓之&ldquo;铜钱壮&rdquo;,聚于永嘉青田之山中。是

  • 卷之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十·佚名

      顺治四年。丁亥春。正月癸卯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殿。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诸王上表行庆贺礼。赐宴。  ○朝鲜国王李倧、遣陪臣尤赞成等表贺冬至元旦万

  • 卷十四·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四乾隆二十六年冬十月丁卯阿克苏办事都统侍郎海明等疏奏建仓积谷事宜海明等奏言据阿克苏阿竒木伯克色梯巴勒氐等呈称本年雨泽应时收获丰裕但

  • 弁言·应廷吉

    青燐屑两卷,为明慈谿应喜臣(更名廷吉,字棐臣;崇祯戊辰进士)所撰;记南都事;因字数不多,乃以燕都日记为附。后者为清冯梦龙所撰。自『昌平兵变、京都戒严』起,至『摄政王登武英殿受朝贺,出示京都,令官民陈服剃头,衣冠悉遵大清之制』

  • 附录二·胡传

    记台湾台东州疆域道里地方情形并书后胡传手稿胡适校写州在台湾山后。东滨大海;西际番山;南界阿郎壹溪;北界加里宛社。(册本无社字;册本系指方豪先生钞寄的台东州采访修志册。凡册本有而家藏先人文集钞本没有的,以〔〕为记。

  • 卷九·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巻九     元 陈天祥 撰孟子梁惠王上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重言之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此果爲孟子重言亦字下须更有一当字文乃可通然于事理终亦不安盖是责梁惠王亦当如己所言而言此世

  • 觉魔品第四十七·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叹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行六波罗蜜者,摄取佛国教化众生其德乃尔。是善男子善女人云何而趣断绝留难。佛告须菩提言:辩不即者当知魔事。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辩不即发知是魔事。佛言:菩

  • 无生法忍总摄十二门义·太虚

      统观十二门论,惟一法门耳。别称十二,乃就其穷源尽委适可而止者以言。然悟入不二法门,言思路绝,心行处灭,幻起无性,诸法空寂。寂然而常现幻有,斯有所以妙;幻有而常处寂然,斯空所以真。故即俗眼所见山河大地人我众生等相,能审

  • 燕乐考原·凌廷堪

    音乐论著。六卷。清代凌廷堪撰。凌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喜好音乐,尤长于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扬州词曲馆“从事雠校”。此书约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以论述琵琶调为主,研究唐宋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系统。首卷

  • 女科经纶·萧埙

    8卷。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本书资料较广

  •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佚名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讲说道法、大放光明,普照十方,度脱地狱罪人皆超生人道,又太上告诫众生:凡造业犯罪之人,死后皆

  • 谈龙录·赵执信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一卷,书题得名于首则记载:王士禛、赵执信和洪昇三人谈龙论诗,王士禛本于“神韵”说的立场,不同意洪昇“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的见解,主张“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