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护分觉寤品第十六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念往昔过多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萨遮那摩如来应供等正觉。十号具足。时有比丘名曰和轮。於佛灭後称扬广说是三昧经。我於尔时为大国王。一心专求是妙三昧。即於梦中闻有告言:是三昧处既觉寤已,遂便躬诣比丘师所求是三昧。因请法师剃发出家。为求听受是三昧故。躬用承事和轮法师。备经三万有六千岁。天魔障蔽竟不得闻。时佛复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言:我今语汝。汝等当应急疾听受是三昧王。无得赊迟亦无忘失。善承事师无令失所。求是三昧以得为期。若经一劫乃至百千。不生懈心无不得也。贤护。若人一心求是三昧。常随逐师不得远离。当设供养。所谓汤药饮食衣服床敷种种众具。及以一切金银珍宝。凡是资用尽奉於师无所爱惜。如其自无乞求而与。趣得三昧勿生厌心。贤护。且置如斯寻常供具。夫求法者,师若有须。乃至应当自割其身。肌肤肢体供奉於师。师若须命尚无爱惜。况馀外物而不奉师。贤护。其求法者,承事法师将护随顺其事若此。又承事师如奴随主。如臣事君。事师亦尔。斯人如是疾得三昧。得三昧已当念忆持。常念师恩恒思报答。贤护。是三昧宝不易可闻。正使有人过百千劫。但求闻名尚不得闻。何况闻已书写诵持。转复为他分别说也。贤护。假使恒河沙数诸佛世界。盛满珍宝持以行檀。其福虽多犹亦不如闻此经名。书写一偈所获功德无可校量。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我念过去无量时,具足数满六千岁。常随法师不蹔舍,初不闻是三昧名。有佛厥号为至诚,时彼比丘名和轮。其於世尊灭度後,比丘广说是三昧。
我时为彼天下王,梦中闻告三昧处。和轮比丘常宣转,王当听受是妙经。从梦寤已即推求,躬诣比丘请三昧。遂舍王位而出家,恭敬供养不暂休。
经历三万六千年,但愿得逢彼宣流。常为天魔来固扰,终竟未果一听闻。是故比丘比丘尼,诸优婆塞优婆夷。吾故诫汝此诚言,汝当趣持是三昧。
其欲敬承彼法师,若经一劫及多劫。备奉药汤诸妙膳,求闻如是三昧经。又办亿数众衣服,床敷灯烛及诸珍。精勤如是不觉疲,为听如是妙三昧。
比丘自无当乞奉,乃至身命无吝情。何况馀物有惜心,如是求者得三昧。受恩常念思报恩,智人闻已应广说。亿那由劫专精求,斯妙三昧尔乃闻。
假使恒沙诸世界,盛满珍宝用行檀。能於是中说一偈,此人功德过於彼。正言宣说一偈者,过於诸劫那由他。何况闻已能广传,斯人功德不可说。
若人乐行於菩提,当为一切求是法。
必能正觉无上道,闻已安住斯定中。
猜你喜欢 卷中·其白德富 日本锓唐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后序·玄沙师备 卷第三十八·佚名 卷四十五·赜藏主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一·圆仁 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二·知礼 斌雅禪師語錄卷下·斌雅 第七十三則 馬祖離四句,絕百非·胡兰成 卷一 前尘梦影·李叔同 评佛教哲学通论·太虚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九·唐慧琳 卷五百四十八·佚名 部执异论一卷·世友 菩萨善戒经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