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五 杂谈著作

据我所知,鲁迅的著作有好多篇是未完成的。他对我说过,想要做一部《中国字体发达史》,在开始说明字的起源,就感觉得资料不足。甲骨文中所见的象形,“都已经很进步了,几乎找不出一个原始形态。只在铜器上,有时还可以看见一点写实的图形,如鹿,如象,而从这图形上,又能发见和文字相关的线索:中国文字的基础是‘象形’。”我答道诚然,像西班牙亚勒泰米拉(Altamira)洞里的野牛形,在中国的实物上似乎还没有找到。他这部字体发达史,终于没有写出,只在《门外文谈》(《且介亭杂文》)中略现端倪。用“门外”二字作题目,虽说是由于门外乘凉的漫谈,但其实也含着自谦的美意啊。

鲁迅想要做《中国文学史》分章是:(一)从文字到文章,(二)诗无邪(《诗经》),(三)诸子,(四)从《离骚》到《反离骚》,(五)酒、药、女、佛(六朝),(六)廊庙和山林。其大意也曾片段地对我说过。关于诸子者,他说杨子为我,只取他自己明白,当然不会著书;墨子兼爱,必使人人共喻,故其文词丁宁反覆;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总嫌其太阴柔;庄子的文词深闳放肆,则入于虚无了。关于《反离骚》者,以为杨雄摭《离骚》而反之,只是文求古奥,使人难懂,所谓“昔仲尼之去鲁兮,婓婓迟迟而周迈,终回复于旧都兮,何必湘渊与涛濑”。但假使竟没有可以回复之处,那将如何呢?《离骚》而至于《反离骚》,《恨赋》而至于《反恨赋》,还有甚么意思呢?关于酒和药者,他常常和我讨论,说魏晋人的吃药和嗜酒,大抵别有作用的,他们表面上是破坏礼教,其实是拥护礼教的迂夫子。他那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而已集》),便是这部文学史的一部分。至于全集所载的《汉文学史纲要》乃是用作讲义,很简单的。

有人说鲁迅没有做长篇小说是件憾事。其实他是有三篇腹稿的,其中一篇曰《杨贵妃》。他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性格,对于盛唐的时代背景、地理、人体、宫室、服饰、饮食、乐器以及其他用具……统统考证研究得很详细,所以能够原原本本地指出坊间出版的《长恨歌画意》的内容的错误。他的写法,曾经对我说过,系起于明皇被刺的一刹那间,从此倒回上去,把他的生平一幕一幕似的映出来。他看穿明皇和贵妃两人间的爱情早就衰歇了,不然何以会有“七月七日长生殿”,两人密誓愿世世为夫妇的情形呢?在爱情浓烈的时候,哪里会想到来世呢?他的知人论世,总是比别人深刻一层。

鲁迅对我说:“胡适之有考证癖,时有善言,但是对于《西游记》,却考证不出甚么。”我问孙悟空的来历是否出于印度的传说,他答道亦有可能,但在唐人传奇中,已可寻出其出处。李公佐的《古岳渎经》所谓禹“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即是。这件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历经演化,宋时又传为僧伽降水母,又得吴承恩的描写,遂成为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了。

鲁迅编《莽原》杂志和《国民新报副刊》时,曾经几度怂恿我去投稿,劝我多写杂文,不要矜持,但是我因行文拙钝,只投过几篇:《论面子》《论翻译之难》……而已。鲁迅则行文敏捷,可是上述的好多篇腹稿和未成稿,终于没有写出,赍志以殁了。其原因:(一)没有余暇。因为环境的艰困,社会政治的不良,自己为生活而奋斗以外,还要帮人家的忙,替别人编稿子,改稿子,绍介稿子,校对稿子,一天忙个不了。他从此发明了一种战斗文体——短评,短小精悍,有如匕首,攻击现实,篇篇是诗,越来越有光彩,共计有十余册,之外,再没有工夫来写长篇了,真是生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所无可奈何的!(二)没有助手,他全集二十大册,约六百万言,原稿都是用毛笔清清楚楚地手写的。此外,日记和书简,分量也很可观。浅见者说鲁迅的创作只有七大册,翻译多于创作,似乎还比不上外国文豪们的著作等身;殊不知照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事务比例起来,是做不了这许多的。他们誊稿和写信,或许有书记助手可以代劳,但是鲁迅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鲁迅的著作,国际间早已闻名了。记得一九二五年,他做了《自传》和《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嘱我代写一份,因为译者王希礼要把它影印出来,登在译本的卷头。

他曾告诉我:“瑞典人S托人来征询我的作品,要送给‘管理诺贝尔文学奖金委员会’,S以为极有希望的,但是我辞谢了。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金的人,倘因为我是黄色人种,特别优待,从宽入选,反足以增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媲美了,结果将很糟。……”这是何等谦光,又是何等远见!

他又告诉我:“罗曼·罗兰读到敬隐渔的法译《阿Q正传》说道:‘这部讽刺的写实作品是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记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因之罗氏写了一封给我的信托创造社转致,而我并没收到。因为那时创造社对我笔战方酣,任意攻击,便把这封信抹煞了。……”鲁迅说罢一笑,我听了为之怃然。

猜你喜欢
  卷六·本纪第六·世祖三·宋濂
  卷三十二 前燕録十·崔鸿
  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寿征 迎藩王入承大统·蔡东藩
  自序·王国维
  卷十七·凌雪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提要·吴师道
  ●让台记彰化吴德功着·佚名
  黄佐传·张廷玉
  谕旨·郭琇
  卷五十五·雍正
  卷七十·宋敏求
  第三章 封建帝国之创兴【西周兴亡】·钱穆
  卷三十五·陆宗楷
  周连锡·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梅鼎祚

    第二十一齣 杭海【神仗儿】〔生冠带持节领衆军上〕行边列队。行边列队。飞尘曡骑。歎关山迢递。随处烽烟四起。啣玉命。下彤墀。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自家奉命参军平卢。兼访范阳消息。

  • 五言巻十一·洪迈

      五言  春首          陈叔达  雪花聨玉树冰彩散瑶池翔禽遥出没积翠逺参差  初年  和风起天露严气销冰井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  南行别弟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

  • 竹素山房诗集巻三·吾丘衍

    (元)吾丘衍 撰读孙康侯北游集丹凤昔飞舞衔书出天京孙登起蘓门赴此万里行览古惬幽趣题诗播清声琅琅四百篇徃徃物外情歴险客懐倦凭髙壮心惊归来鬓如丝兰草秋露荣年貌不可恃浮云竟纵横论交故人稀矫首朔雁鸣江汉十年外逺游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正德十三年三月庚子朔孝肃太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林岳祭裕陵 辛丑升云南右布政席书为福建左布政使 壬寅恭上大行慈圣康寿太皇太后尊谥册文曰孝孙嗣皇帝臣御名谨再拜稽首言臣闻坤道承乾德既光前而裕后重闱

  •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南唐书卷二十六·马令

    宋 马令 撰浮屠第二十二呜呼浮屠之道我知之矣合万法于一心而虚不失照起一心为万法而照不失虚岂为浅见道哉昧者曽不知此而毁形骸糜金帛说因果以为法饰土偶以为佛将以蕲福利耶而妖孰甚焉将以蕲超脱耶而愚孰大焉此梁

  • 刘恕传·脱脱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从小聪颖悟性高,读书一遍即能背诵出来。八岁时,刘恕听到家里来客中有人说孔子没有兄弟,于是马上接过话题说:“以其兄之子妻之。”使在座的人都感到很惊异。刘恕十三岁的时候准备应试制科,于是向人借了《

  • 道同传·张廷玉

    道同,河间人。其祖先为蒙古族。道同对母亲十分孝顺。洪武年初,被推荐授为太常司赞礼郎,出任番禺知县。番禺从前以骚扰严重著称,而军卫尤其横暴,多次鞭打、侮辱县里的佐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堪忍受。道同执法严格,对一切不合理

  • 医扁鹊见秦武王·佚名

    【提要】 我们熟知的许多人物都在《战国策》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诸如鲁班、扁鹊、墨子、荆轲等等,不过这里记述的是他们在口才、政治谋略上的事迹和贡献,也很值得人玩味。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 卷八十四禁狱·冯煦

    新羁所省城设羁所一区,由安庆府知府遴员就近管理。光绪三十三年十月,署安庆府知府恽毓龄禀称:奉饬以各属解审人犯教供翻案积成锢弊,议由臬司衙门先设督审公所,一面由府另设羁所一区,俾招解人犯随时勘审,暂行寄禁,于解院提勘后

  • 景公将伐宋梦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第二十二·晏婴

    景公举兵将伐宋,师过泰山,公梦见二丈夫立而怒,其怒甚盛。公恐,觉,辟门召占梦者,至。公曰:“今夕吾梦二丈夫立而怒,不知其所言,其怒甚盛,吾犹识其状,识其声。”占梦者曰:“师过泰山而不用事,故泰山之神怒也。请趣同促召祝史祠乎泰山

  • 深衣·姚际恒

    郝仲舆曰:「玉藻谓深衣以帛里布非礼,郑遂谓深衣专用布,纯采为深衣,纯布为麻衣,有表为中衣,纯素为长衣,凿说也。其实一深衣耳,布帛皆可为,有礼服则着于中,无礼服则着于外。纯采、纯素、吉凶随时而已。」按:注疏多立名色,殊属附会,郝

  • 净行皈依篇·太虚

    王黻彝居士,号尚菩子。此次在京师受三皈,余为命名曰净行,遂成净行皈依一篇云:观净行菩萨,行深皈依时,照见三宝皆空,度一切苦厄。尚菩子!佛不异空,空不异佛;佛即是空,空即是佛;以至法、僧,亦复如是。尚菩子!是一切皈依空相:无生无灭,非

  • 卷第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十六卷一百九  曹洞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无迹净敏禅师 愿庵净伊禅师  大鼎净新禅师 远门净柱禅师  象田即念净现禅师 南山天愚净宝禅师  宝林深谷净岑禅师 翠岩午星净烱禅师  好

  • 坤舆图说·南怀仁

    中国古代地图的说明书。二卷。清南怀仁撰。南怀仁,西洋人,康熙中,宫钦天监监正。本书上卷自坤舆至人物,分十五条,皆言地之所生。下卷记载海外诸国道里、山川、民风、物产、分为五大洲,最后是西洋七奇图说。与艾儒略的

  • 洞神八帝元变经·佚名

    洞神八帝元变经,道教经名,又作《洞神八帝玄变经》,撰人不详,盖为六朝时作品,系洞神部古经之一。明《正统道藏》录为一卷,收入正一部。经文前有作者自序称:魏永平元年(508年),有仙人传授刘助召役八帝之术,后由沙门惠宗撰文传世,神

  • 春秋诸国统纪·齐履谦

    六卷。目录一卷。元齐履谦(1263-1329)撰。齐履谦字伯恒,大名(今属河北)人,元代经学家、天文学家。齐氏幼通算术,自星历生累迁授时郎、秋官正。泰定中曾以太史院史奉使宣抚江西福建,所以罢免贪官污吏四百余人。其平生着述颇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佚名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宝积经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之异译也。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共致书于其女阿踰阇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胜鬘得书欢喜说偈,遥请佛来现。佛即现身。胜鬘说说偈赞叹其德。佛为授记。胜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