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奇庸

为善世而言其法,犀犀然贵义;为善法而善其言,画画然贵玄。义贵精而笃实者绳之,玄贵变而托虚者又执之。安得闻不绳之义、不执之玄,玄亦义、义亦玄乎?道何分,法亦何分,而言法者分之,因成言法之法。言必求行其法,求行必求胜,胜必好奇;究未必行,亦未必胜,止有奇齿牙而已。

吾一启口,窃伏自悲。始而玄者扫其义,义者曰吾守吾庸;已而玄者以奇高庸,庸者亦好奇以相高。又安知人之习奇为庸,其至庸者实至奇乎?舍庸而好奇者,好奇之奇,犹矢溺也。两丸循环而不俄顷息,奇也不奇?裸四肢而窍其面,奇也不奇?不奇而后中庸,则天地先好奇之甚矣。好奇者又不自知其所以庸即所以奇也,而好言人之所不能言,知人之所不能知,以为夺人之良、穷人之技莫我若。若者,适自遁于鬼魅,惊愚民耳。吾请问之曰:天之外何若?虽善言者言天之外有万八百天,万八百天之外又何若?彼无不穷者,不得已而塞责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然所以存而不论者,彼依然不能知不能言也。此不待以亡俚不通之瓦甓木屑,已塞断其口矣。道止在乎夺人、穷人乎哉?况有意为反人魭断,倍谲諔诡以夺人、穷人于斗唇取给之间,多凑一句,以为奇嬴乎?

惠施不高于隐弅之无为谓乎?画鬼魅易,画犬马难。诱人之权,二者未尝不可,而作意死守其权,则相万矣;自命闻道,而堂堂然以虚骄实,凌驾一世,受享而不惭,则万相万矣。畏数逃权,以无作窟,历稽其实,毫不相应,则以其所遁者饰之,逆知千年中谁是知言之子舆,足以知吾所遁。那伽本空,谁能解脱?吾故处之以不惭,不惭则愈高,愈高则人愈不敢测犯,犯者祸之曰谤,以是藏身,善保其遁耳!义不能遁,不敢临驾,略近乎庸,然语究竟,则又茫然。嗟乎,谁是究竟乎?一悟则永不须学者,锢万劫之铁围山也。

谓人学天,人谓之外;今谓人自学心,心即天也。天亦自学,天不学则何以日日左旋、老不歇心邪?毋乃老天之习未除邪?日日虚,日日实;日日义,日日玄;以心还天地,天地还心,如是为一如是可耳。圣人曰:人在此天地间,则学天地而已矣。尽人事以不负天地,则言人事而天地之道可推矣;人能尽其所见见之事,而不可见者坐见之,则往来之道可推矣;知天地、人事之往来,而昼夜、生死、呼吸一矣。

掌修辞立其诚之榘矱,故奇而以庸命之。“罕言”者,恐人之好奇而掠虚也,掠虚则规影真空以蠲免,而诡脱真空之计最矣。真空即实。真安于庸而好实学者,何实而非空乎?自杂玄黄,桥起庸有,帅气践形,一寓于万,藏云云于云云,今以实征其虚,彼乌能遁?必曰无所为、不能言、不能知者,此训故也。终日以不能言、不能知者,匿形设械,莽莽人上,恐落一草,则实际质对之地,何能藏拙?此亦自厌久矣。人惟不知虚实之一,故为遁者之奇所云雾,而互相欺以死。呜呼哀哉!天地以奇予人,而不能知天地之所以奇;人当以庸安于天地间,而并不能自知其所以庸。知其所以为庸人者,真奇人矣。

言奇庸者自叹曰:道无奇庸,言有奇庸。奇庸犹兵法之奇正也,有正而不用奇者乎?惟其有正,故能以奇胜也。无正则奇何所施?奇庸庸奇,犹动静之一交一轮,相反相因者也。玄玄而不精义者,专恃大黄将军,而厌用仲景三百九十七法者也。是欲以人为锁结,而自为荚蟹也。空之者,不为所累也;破家荡巢,奇兵也。不为所累,则正正之师,而中庸先生颔之矣。执破荡之言以言奇,先为奇累,岂知神奇者乎?好奇则必不能心空,以名鬼缚之也;然好庸亦不能心空,以缩鬼缚之也。凡人好庸者,苟庸耳;苟庸又不如苟奇者之尚以能空为奇矣。惟无庸无奇、即庸即奇、奇命而安庸者(庄子奇命、倚人即奇命奇人),乃能实空,实空则可以不空。以奇金刚杵,化庸火宅;以庸甘露瓶,成奇香水海,是曰奇教,是曰庸宗,是曰神奇铎,是曰玄庸椎,是曰玄名教,是曰中庸第一奇义。

宗一公曰:愚不肖庸而不中,嗜欲而已;贤智中而不庸,意见而已。两皆不合中庸之道,皆不足坏中庸之道,何也?便嗜欲则不敢立意见,立意见则不敢纵嗜欲,以有忌惮也。惟以意见纵嗜欲,则无忌惮之小人,最善匿影;惟时中者乃能决破之。然则如何?以天下万世为心,毋自欺而好学,则在药病中,风吹不着矣。

客难之曰:君贵庸也,而言奇庸之言何其奇?君不奇,吾不信也。

曰:吾奇其庸而庸其奇,吾奇其语而庸其心。语虽奇,乃实语也;心能庸,则虚心也。以虚自处,以实待人,而人犹不信其为庸言,吾知过矣。吾叹夫专秘其偏曲之一奇,而不肯不?出一救奇庸之奇剂,故忘其过。后世或有忘其过而用其剂者乎?未可知也。

西方有异芥,得其种而粪之,冬而采其子,末之以投肴蔬中,其辛能散人之膈,而齁怵怵焉,初不自知其惊而适也。越人好之,专而秘之,其子孙相传而家贫。客来,以盂饲客,客吞之,如刺沸其胡,终身病痉,此足以知专秘之不可独用也夫!

猜你喜欢
  闵公(元年~二年)·公羊高
  卷二·陈祥道
  注道德经序·德清
  卷二十八·刘因
  第28章·老子
  仪礼识误卷三·张淳
  第八 摩篇 2·王诩
  大宗伯·佚名
  僖公·僖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卷三百六十七·佚名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三十七·赜藏主
  斗诤坚固中略论时轮金刚法会·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六卷·灌顶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杜行顗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淮阳集·张弘范

    ○五言律 【泛舟继韵】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柳堤。孤尊秋露滑,短棹晩烟迷。夜静月初上,江空天更低。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雨霁登楼】楼外雨初霁,乾坤望眼明。岸髙秋涨满,帘卷暮霞生。燕入泥香润,龙归海气清。阑干残照底,一

  • 卷四百六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十一天鵞类七言絶句湖州歌         【宋】汪元量夜来酒醒四更过渐觉衾裯冷气多踏雪敲门双勅使传言太子送天鵞宫词          【元】杨维桢鸡人报晓五门开卤

  • 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赵尔巽

      张勋 康有为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少孤贫。投效广西军,预法越之战,累保至参将。日韩衅启,随毅军防守奉天。袁世凯练兵小站,充管带。拳匪乱作,统巡防营防剿,叙功擢副将,赏壮勇巴图鲁。两宫回銮,随扈至京,谕留宿卫,授建

  • ●卷五·周密

      ○四皓名   四皓之名,见于《法言》。《汉书·乐书》多不同,前辈尝辨之。王元之在汝日,以诗寄毕文简曰:"未必颈如樗里子,定应头似夏黄公。"文简谓绮里季夏,当为一人,黄公则别一人也。《杜诗》云:"黄、绮终辞汉。"王逸少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佚名

    弘治十七年三月壬戌朔 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崩 上即日发丧命礼部具仪以闻告讣于诸王颁 遗诏于天下曰予昔获奉事 英宗皇帝越既有年不幸 龙驭上宾攀号莫逮 宪宗皇帝嗣统之日遂膺尊号备隆孝养及重罹变故内疚予衷赖今 皇帝孝

  • 卷之五百七·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一月。丁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申皆如之。外记注  ○外务部奏、代呈四川知县恒芳、辽盐加价条陈。下户部议。摺包  ○盛京将军增祺奏、派员

  • 卷六·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六    宋 陈均 撰真宗皇帝【起戊戌咸平元年止癸卯咸平六年】戊戌咸平元年春正月命官兼南北宅教授以诸王府记室等官兼之时南北宅又有侍读然无定员召学官崔頥正侍

  • 卷六·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三 汉臣 【义例曰汉室之祸始於黄巾中於董卓终於曹操历灵献二帝而後天下三分当时将相大臣与一时僭伪或终於汉或终於魏或终于吴皆故汉

  • 一○七一 户部为知照承办《开国方略》等书逾限未竣之总裁等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一○七一 户部为知照承办《开国方略》等书逾限未竣之总裁等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户部为遵旨查议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十月二十六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先经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和<珅>等奏称:臣等遵

  • 九七 河南巡抚何煟奏呈续得遗书清单折·佚名

    九七 河南巡抚何煟奏呈续得遗书清单折乾隆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河南巡抚臣何煟跪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钦奉谕旨,购访遗书,业将委员分路采访,并各属先后送到书籍,及查有原任侍郎胡煦所著《周易函书》等集,札致伊子、现任江

  • 卷54·陈邦瞻

    徽宗宣和二年冬,睦州清溪民方腊作乱。方腊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腊因得凭借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诸洞,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伙,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

  • 三十年·佚名

    (戊辰)三十年大明正統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戊子朔,領議政黃喜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景福宮。命除本朝賀禮,進表裏鞍馬,諸道進箋及方物。○曲宴于內殿,宗親二品以上侍宴,世子及諸大君、諸君,以王后大祥前不與。宗親三品以下,賜宴於朝

  • 韬光第四·佚名

    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夫含奇佩美、炫异露才者,未有不以伤性毁命者也。故翠以羽自残,龟以智自害,丹以含色磨肌,石以抱玉碎质。此四者,生于异俗,与人非不隔也;托性于山林,寄情于物外,非有求于人也。

  • 卷十九 丧服第十一之三·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一九   宋 李如圭 撰丧服缌麻三月者郑注缌麻布衰裳而麻绖带也不言衰绖略轻服省文曰缌者十五升抽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郑注谓之缌者治其缕细如丝也或曰

  • 卷第二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四世云岩晟禅师法嗣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

  • 卢升之集·卢照邻

    七卷。唐卢照邻撰。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 (今北京大兴)人。自幼笃志于学,十岁从于文字学大师曹宪、王义方学 《埤苍》、《尔雅》。博学多才,善为辞章。曾调邓王府典签,转新都尉,后因病去官,居太白山。卢

  • 五字陀罗尼颂·佚名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略出修行五字真言秘密法。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祩宏

    律学著述。明袾宏辑集、戒显订阅、济岳汇笺。三卷。系《沙弥律仪要略》和《毗尼日用》合集的注释书。注释分为三部分:初标明题目;次疏别十戒;后诠次威仪。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