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杜行顗译)

    大唐京兆杜行顗奉 诏译

稽首一切智。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逮得正智照明诸法。于知所知了无挂碍。其名曰观自在菩萨得大趣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童真菩萨。莲华胜藏菩萨手金刚菩萨。持地菩萨虚空藏菩萨。除一切障菩萨普贤菩萨而为上首。如是等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众。复有万梵摩天。善吒梵摩而为上首。从余生界来诣佛所俱在会集。

复有万二千诸释天众。与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俱来在会。

尔时圣尊四众围绕。恭敬供养而为说法。时三十三天善法场中有天名善住。处大宝宫盛纵欢乐。妓丽侍奉嬉戏驰游。观览娱情悉畅所欲。忽夜有声呼天善住。汝终期至七日当死。七生阎浮入于地狱。后或为人贫穷生盲。受诸苦恼。善住闻已恐怖惊惶毛竖忧愁。急诣释提桓因天帝之所。前礼帝足荒惧白帝。请帝垂哀。救我苦厄救我苦厄。我受天乐纵心适意。忽有声言七日命终。七生阎浮当入地狱。后或为人贫穷生盲受诸苦恼。我今烦荒心迷识乱计不知出。惟帝悲愍拔救苦毒。释提桓因闻是语已。深怀怪悼云何七生。默寂须臾遂见善住。于此命终便爱猪身。猪身毕已受于狗身。狗身毕已受于狐身。狐身毕已受于猴身。猴身毕已受毒蛇身。蛇身毕已当受鹫身。鹫身毕已受于乌身。如是七生恒食秽恶。释提桓因见是事已。深哀善住当受大苦。何计何从谁能救济。作是思惟唯除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无能救者。于是天帝其夜后分。赍诸华鬘种种诸香末香烧香。天衣璎珞诸庄严具。诣于祇林佛圣尊所。顶礼双足右绕七匝大供养已。便于佛前一面而坐。以善住事具白圣尊。其时如来顶放大光。其光杂色流照十方一切生界。还至佛所右绕三匝从佛口入。佛遂微笑告释提桓因。有佛灌顶清净诸趣佛顶尊胜陀罗尼。净除一切业障地狱畜生。阎摩卢迦生死苦恼。破地狱道升于佛路。天帝此清净诸趣佛顶尊胜陀罗尼。但听闻者生死相续一切业障。种种苦患咸悉消灭。当获善果得宿命智。从一佛国生一佛国。从一天中生一天中。乃至三十三天宫常知宿命。能习持者。现百年限更增其寿。身口意净心宁适乐。身苦咸除获诸善触。诸佛观视诸天卫护。一切菩萨慈爱系念。读诵之者一切地狱畜生。阎摩卢迦及诸饿鬼。息除消散境域空虚。一切佛刹菩萨天宫。咸辟福门导之令入。于是释提桓因前白佛言圣尊。怜愍摄护一切众生。唯愿为说清净诸趣佛顶尊胜陀罗尼。尔时圣尊受天帝请。即说陀罗尼曰。

南谟薄伽(上)婆帝底嚟(二合)卢吉夜(翊可反二合)钵罗(上二合)底(都里反下同)毗(上)始瑟吒夜(翊可反下同)勃陀夜(一云归命圣尊三界胜觉)怛侄(徒列反)他(二)乌牟(半音三)毗输陀(上重)夜么么(么么云某甲受持者于此自称名)娑(上)曼多皤(上)婆(重)娑(上)馺叵(二合)啰(上)拏(上)伽底伽(上)诃(上)那琐婆(重)皤(上)舜(入)提(五)阿(上)毗(上重)瑟者夜(二合)素(上)伽(上)多(上)婆(上)者那蜜[口*栗](二合)多毗(上重)讪(疏皆反)罽(平六)阿诃(上)啰(上)阿诃(上)啰(上七)阿愈珊陀(重)啰(上)尼(上八)输陀(上重)夜输陀(上重)夜(九)伽(上)伽(上)那毗(上)舜(入)提(重十)乌瑟尼(二合)沙(疏我反)毗(上)阇(上)夜舜(入)提(重十一)娑(上)诃(上)娑啰(上二合)啰湿弭三朱(长)地(上)低(十二)萨啰皤(上二合)多(上)他伽(上)多地(上重)瑟姹(丑遐反二合)那地(上重)瑟祉低(十三)阿(上)地哩(二合)跋阇啰(上二合)迦夜僧诃(上)多(上)那(上)舜(入)提(重十四)萨啰皤(二合)皤(上)啰(上)拏(上)毗(上)舜(入)提(重十五)钵啰(上二合)夜你夜多(上)婆(上重)夜(十六)阿愈舜(入)提(十七)娑(上)么耶(余他反)地(上重)瑟祉(二合)低(十八)么你么你么么你(十九)多(上)他(上)多菩(重)多俱知(上)跛唎(上)舜(入)提(重二十)毗(上)娑普(二合)吒(上)勃地(上)舜(入)提(重二十一)阇(上)夜阇(上)夜(二十二)毗(上)阇(上)夜毗(上)阇(上)夜(二十三)娑么(二合)啰(上)娑么(二合)啰(上二十四)勃陀地(上重)瑟祉(二合)多(上)舜(入)提(重二十五)跋阇嚟(二合)跋阇啰(上二合)揭啰鞞(重二十六二合)跋阇蓝(二合)婆(上重)皤(上)睹么么(二十七么么云某甲受持者于此自称名)么诃耶那(上)钵罗(上二合)婆(上重)迦夜毗(上)舜(入)提(重二十八)萨啰皤(上二合)伽(上)底跛唎舜(入)提(重二十九)萨啰皤(上二合)多伽多娑(上)摩戍阿(二合)娑地(上重)瑟祉(二合)低(三十)勃陀(重)夜(二合)勃陀(重)夜(二合三十一)毗(上)菩(长)陀(上重)夜(三十二)娑(上)曼多跛唎(上)舜(入)提(重三十三)萨啰皤(上二合)多(上)他伽(上)多地(上重)瑟姹(丑遐反二合)那地(上重)瑟祉(二合)低(三十四)莎诃(三十五)(注平上去入者从四声法借音读注半音者半声读注二合者半上字连声读注重者带喉声重读注长者长声读注反者从反借音读罗利卢栗黎蓝等字傍加口者转声读)

天帝此清净诸趣佛顶尊胜陀罗尼。净诸罪障除诸恶趣。八十八俱胝百千恒河沙诸佛。所共宣说守护喜赞。一切如来智印印之。为除一切众恶趣故。一切地狱畜生阎摩卢迦。诸罪恶类沉溺苦海。受诸痛毒为解脱故。为诸短寿薄福下陋。卑贱恶业诸众生故。趣于地狱种种生类夭折失心。亡背正路诸众生故。说此陀罗尼行阎浮提。净除罪业令归解脱。天帝汝当持此尊胜陀罗尼为善住说。当为阎浮众生诸天天子一切含识。宣扬读诵思惟习念。恭敬供养受持修行。我今以陀罗尼印教约。付嘱天帝汝当善持闻此陀罗尼者。百千劫中。所积业障咸得清净。不堕地狱不生畜生。阎摩卢迦饿鬼恶趣。不受阿修罗夜叉罗刹。及富丹那迦吒富丹那癫等鬼神之身。乃至犬龟鸟兽蚊虻毒蛇腹行之类。并诸小虫不复更受。恒与佛俱或生菩萨胜族。或生婆罗门大姓刹利大姓居士大家。以此陀罗尼力得清净生。至坐菩提获正遍觉。天帝此清净诸趣尊胜陀罗尼。威神广大具大功果。有大力能是大吉祥。如日藏宝珠皎洁无垢净若虚空。所在之处光明照朗。此陀罗尼所置之处。威神洽被亦复如是。持此陀罗尼者。一切罪恶皆不能染。柔和润泽清净无垢如阎浮檀金。书写读习诵念供养。受持修行此陀罗尼者。当知此处地狱业除诸趣咸净。书此陀罗尼安置幢上。树于高山或高屋上。及余高处或浮图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善男子善女人等。见此陀罗尼幢。若近幢若幢影沾身若幢风吹身。或为幢风飘尘著身。罪业便消。不生地狱畜生阎摩卢迦饿鬼阿修罗中。不堕诸恶趣一切如来诸佛当与授记。得不退转至登正觉。以种种华香。种种诸鬘种种幢伞。幡盖璎珞诸庄严具。并诸涂饰修大供养。于四衢道造塔。安置此陀罗尼行道顶礼。当知此辈是摩诃萨。佛之法子法之梁柱舍利之塔。

尔时阎摩法王。其夜将晓来诣佛所。以种种天华种种诸香。杂香烧香天衣璎珞。修大供养右绕七匝。顶礼佛足白佛言圣尊。我知佛恩非不知恩。今为报佛恩故拥护一切。常勤奉事此大威力大功果陀罗尼。闭地狱门净诸恶趣。

尔时四天王绕佛三匝前白佛言。唯愿圣尊说此陀罗尼修行之法。佛告四天王谛听谛听我今当说。若有命短求长寿者。当于白月十五日澡浴清净。著净洁衣受八戒斋。诵此陀罗尼千遍。诸障便除病愈寿增获大安乐。地狱畜生诸恶趣苦咸悉解脱。乃至畜生诸恶趣类。耳得闻此陀罗尼者。便复不受恶趣之身。婴缠重病者病皆消散诸趣清净。命终之后生现乐界。莲华化生不受胎藏常知宿命。若诸众生罪业所牵。命终之后生于恶趣。应以此陀罗尼咒土二十一遍。散其骸骨之上随其所生若地狱若畜生。或阎摩卢迦或饿鬼趣。乃至阿鼻地狱禽兽蜫虫。咸谢苦身生天受乐。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罪灭福增众人爱敬。命终之后生极乐国。若常念持此陀罗尼。命终之后生诸净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一切佛刹作大光照。常与佛俱诸佛护育而与授记。乃至获证大涅槃乐。修行此陀罗尼者。当作方坛四面正等。散种种净华烧种种香。右膝轮著地长跪一心。普念十方一切诸佛。作合十指爪印当于心上。二头指二大拇指各相屈按。称娑度(云善哉)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即为供养承事八十八俱胝恒河沙那由他百千诸佛。如佛供养而作供养。亦为供养四大天王。一切赞善称是佛子。以大菩提庄严其心获无碍智。凡欲诵念此陀罗尼者。皆当至心如法作合十指爪印。是为修行陀罗尼法。

佛告释提桓因。天帝当以此法救除众生。地狱诸趣一切苦恼。净诸趣业获长寿果。天帝当还可授善住天子此陀罗尼。满七日已汝共善住来至我所。释提桓因受佛教已还于天宫。以此佛顶尊胜陀罗尼。授善住天子。善住受已修行供养六日六夜。爰至七日诸恶趣业皆得解脱。居天福处获大长寿。欢喜踊跃大声唱言。阿呼佛陀耶阿呼达摩耶阿呼僧伽耶阿呼毗耶陀(云陀罗尼)救拔众生一切苦厄。令我得脱诸恶趣苦。

尔时天帝释提桓因部属侍绕。将善住天子赍种种华香。烧香涂香并种种鬘。盖伞幡幢衣服璎珞。乘天宝辂备天庄严。来至佛所作大供养右绕万匝便。于佛前一面而立。颂赞佛已退坐听法。佛申金色右手。慰护善住而与授记。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猜你喜欢
  卷之二·铁壁慧机
  佛说十八泥犁经·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六卷·蕴闻
  卷第五十·德清
  观无量寿经义疏(末)·慧远
  大光明藏上卷·宝昙
  起世经卷第六·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四·智旭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改善人心的大乘渐教·太虚
  卷上·其白德富
  卷第四·智旭
  卷第四·佚名
  卷第十九·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阮阅

      ●卷三·志气门  丞相李文正公,少年时尝以诗呈叔侍中,览而喜,赠之诗曰:“反观西里盛,世世秉钧衡。”后文正果大用,诏赐所居为谢元卿秉钧里;是知李氏自五代至本朝世居将相,非一日也。〔《翰府名谈》〕

  • 陈刚中诗集卷一·陈孚

    (元)陈孚 撰○观光藁出门别亲友停君汉水浮鸭之翠杓聴我峄山栖鸾之绿桐男儿拂衣出门去龙泉三尺光如虹君不见磻溪鹤发钓鱼者偶掷渔竿来牧野白旄麾开炮烙烟桓圭朱芾侯青社又不见南阳卧龙人不识一朝佐汉坐很石羽扇轻摇蛇鸟

  • 卷二·苏泂

    钦定四库全书泠然斋诗集卷二     宋 苏泂 撰七言古诗老杜浣花谿图引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缨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蟠【一作峥嵘】胷中书万卷探奇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干戈峥

  •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 列传第三十 薛辩 寇赞 郦范 韩秀 尧暄·魏收

    薛辩,字允白。其先自蜀徙于河东之汾阴,因家焉。祖陶,与薛祖、薛落等分统部众,故世号三薛。父强,复代领部落,而祖、落子孙微劣,强遂总摄三营。善绥抚,为民所归。历石武、苻坚,常凭河自固。仕姚兴为镇东将军,入为尚书。强卒,辩复袭

  • 第十回 逾黄泽刘鄩失计 袭晋阳王檀无功·蔡东藩

      却说梁任杨师厚为天雄节度使,兼封邺王。师厚晚年,拥兵自恣,几非梁主所能制,幸享年不久,遽尔去世,梁廷私相庆贺。租庸使赵巖,判官邵赞,请分天雄军为两镇,减削兵权,梁主友贞依计而行。天雄军旧辖疆土,便是魏、博、贝、相、澶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孔祥熙的发财法·恽逸群

    孔祥熙的财政政策与宋子文没有分别,但他的弄钱办法则比宋子文更多更狠。宋子文还讲资本主义的一套形式,要手续清楚;孔祥熙则根本不要什幺手续,钱用去了不知道那里用的;宋子文对部下较严格,不得他的许可,或容易为人发觉的,就不

  • 二百一十五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御赐普济寺匾额代绅衿等谢恩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十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 奴才自五月十七日到江南料理织造衙门事竟,谨于五月二十五日恭赍钦赐普济寺御书匾额到苏,会同李煦择於六月初三日在普济寺第三层大殿敬上匾额。御书墨笔,珍藏本寺,永为

  • 元颢传·李延寿

    元颢字子明,从小性格慷慨,有胆量。任徐州刺史,不久被御史弹劾,除名。后来敌人统率宿勤明达、叱干骐..等人入侵并祸害幽州、华州等地,于是恢复元颢王爵,兼左仆射、西道行台,讨伐宿勤明达。他连连打败敌人,解除了幽州和华州的包

  • 卷十二 赵德钧父子构乱·李有棠

    太宗天显六年冬十二月丙辰,帝遣人以诏赐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德钧,相州人也。初仕幽州刘守文,为军校。刘邟令修县,守文命德钧攻之,纳邟妻种氏,并其子子之,是曰延寿。少美容貌,好书史。尚唐明宗女兴平公主,与石敬瑭为僚婿,驸马都

  • 杨子折衷卷之六·湛若水

      人性至善人性至灵人性至广至太至高至明人所自有不待外求人所自有不待外学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见牛觳觫谁无不忍之心见孺子匍匐将入井谁无徃救之心是谓仁义之心是谓良心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 提要·胡广

    【臣】等谨案大学章句大全一卷或问一卷论语集注大全二十卷孟子集注大全十四卷中庸章句大全二卷或问二卷总名四书大全共四十卷明胡广等撰四书自朱子章句集注以后真徳秀始采朱子语录附于大学章句之下为集编祝洙复仿而足

  • 卷三·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三邶风一之三邶国名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以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邶不详其始封其后并入于卫故邶风皆卫事也邶虽入卫而王朝之籍犹有邶在故太史采风其得之邶地者

  • 卷之十六·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四世 小庵密禅师法嗣 二仰圆钦禅师 禾之秀水人。遍参诸方。毫无所契。入西京。谒小庵於旅舍。庵问。浙中有个伶俐人。汝还见么。师曰。圆钦钝

  • 先知·纪伯伦

    《先知》是黎巴嫩现代著名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纪伯伦的哲理散文诗,被认为是他的顶峰之作。作品表达了他诲人从善、改良社会的道德和理想,塑造了一个对社会和人生有深刻见解,叫做亚墨斯达法的智者形象。他即将离开生

  • 难经本义·滑寿

    医经著作。二卷。元·滑寿撰。刊于1366年。作者鉴于《难经》原书有文字缺漏,编次错乱等情况,而历代注本又不够理想,遂参考元以前《难经》注本及有关医籍,对《难经》的部分内容进行考订辨论。在调整编次、补充缺漏的基

  • 法演禅师语录·法演

    凡三卷。北宋僧法演撰,才良等编集,哲宗绍圣年间刊行。又称五祖法演禅师语录、五祖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收录才良所编之初住四面山语录、清远所集之次住太平语录、景淳所集之次住海会语录、惟庆所编之黄梅东山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