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七一 户部为知照承办《开国方略》等书逾限未竣之总裁等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

一○七一 户部为知照承办《开国方略》等书逾限未竣之总裁等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

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

户部为遵旨查议事。

陕西司案呈,本年十月二十六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先经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和<珅>等奏称:臣等遵旨将定限后纂办各书,交查各馆。兹据查明已经完竣者,《满洲源流考》、《日下旧闻考》、《契丹国志》。内明唐桂二王本末》、《河源纪略》、《兰州纪略》,共六部。其未经完竣各书内,如《盛京通志》,因上年恭逢皇上四谒祖陵礼成各卷,俱有应添事宜,曾于进书折内声明展限,至本年秋季全竣在案。又如《大清一统志》、《职官表》、《蒙古表传》,俱于原定卷数之外,有增纂之卷,是以亦未办竣。惟《开国方略》、《宗室王公表传》、《续通志》三书,虽或因考核事迹,改译对音,或因卷帙繁多,查明画一,以致告竣稍迟。但既无增纂之卷,逾限未经办竣,应请将该纂修交部议处,其总裁等未能督催速办,亦应一并察议。等因。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日奉旨:前据各馆总裁将纂办各书奏明立限完竣,兹令军机大臣详加查核,内如《满洲源流考》、《日下旧闻考》、《契丹国志》、《明唐桂二王本末》、《河源纪略》、《兰州纪略》,俱能依限完竣,尚为勤勉。除各书内已经议叙编纂、誊录外,其未经议叙之总裁、纂修等交部分别议叙。至《开国方略》、《宗室王公表传》、《续通志》三书,逾限未经办竣,亦并未声请展限,着将该纂修交部照例议处,其总裁等未能督催,亦着一并察议。如此分别劝惩,庶各该馆办书人员咸知上紧赶办,得以依限完竣。钦此。

臣部移咨各该馆,将应行议叙之总裁、纂修等遵旨分别造具详细清册,送部以便办理。其逾限未经办竣之该纂修及未能督催之总裁等应议职名,查明送部议处去后。今据三通馆及国史馆将应议各职名咨送到部,除此案应行议叙之总裁、纂修等,臣部另行查办外,至承办《开国方略》、《宗室王公表传》、《续通志》三书,各馆逾限未经办竣,亦并未声请展限,其迟廷之处,均应议处。应将承办《开国方略》之纂修 翰林院侍读学士彭绍观,承办《宗室王公表传》之纂修官 翰林院编修王增,承办《续通志》之三通馆纂修 翰林院侍讲学士曹仁虎、编修吴典、励守谦、王春煦、翟槐、内阁中书顾宗泰,均照呈送迟延罚俸一年例,罚俸一年。其总裁等未能督催,亦应议处,应将恭办《开国方略》之总裁 大学士兼理吏部事务 厢黄旗满洲都统 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真按:多处不作镶,三人成虎,始怀疑或作厢亦可矣. 】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兼正白旗满洲都统 一等男和<珅>、协办大学士 户部尚书梁<国治>,《宗室王公表传》总裁 大学士嵇<璜>、吏部右侍郎彭<元瑞>,《续通志》总裁 吏部尚书刘<墉>、副总裁 户部右侍郎曹<文埴>,均照督催不力罚俸六个月例,罚俸六个月。查阿<桂>、和<珅>又《宗室王公表传》督催不力,嵇<璜>又《续通志》督催不力,均应照例各再罚俸六个月。彭绍观已经丁忧,应于补官日罚俸一年。查阿<桂>有军功纪录二十三次,寻常纪录一次,前有罚俸五个月注抵,今议罚俸一年,连前共罚俸一年五个月,应销去军功纪录一次,抵罚俸一年,其从前罚俸五个月之处,仍注于纪录,合计抵销。【真按:纪录的种类.】彭<元瑞>有纪录八次,今议罚俸六个月,应销去纪录一次,抵罚俸六个月,免其罚俸。吴典有纪录一次,前有罚俸三个月注抵,今议罚俸一年,连前共罚俸一年三个月,应销去纪录一次,抵罚俸六个月,仍罚俸九个月。彭绍观有纪录二次,王增有纪录四次,曹仁虎有纪录七次,应各销去纪录二次,抵罚俸一年,均免其罚俸。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初五日题,本月初七日奉旨:励守谦、王春煦、翟槐俱着罚俸一年;和珅、梁国治、嵇璜、刘墉、曹文埴,俱着罚俸六个月,和珅、嵇璜再各罚俸六个月;阿桂着销去军功纪录一次,其从前罚俸五个月之处,仍注于纪录抵销;彭元瑞着销去纪录一次,免其罚俸;吴典着销去纪录一次,仍罚俸九个月;彭绍观、王增、曹仁虎着各销去纪录二次,俱免其罚俸。余依议。钦此。相应抄单知照。等因前来。

查此案大学士兼管吏部事务 公阿<桂>等罚俸议以纪录抵销,毋庸议外,应将大学士嵇<璜>等罚俸之处注册,移会内阁等衙门于造送领俸册内声明坐扣可也。须至移会者。

右移会典籍厅。(内阁移会)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 邓琬 袁鳷 孔觊·沈约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历象志中·脱脱
  卷一百七十 表十·赵尔巽
  ◎食货二·徐天麟
  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第四○○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一二二一四--一·佚名
  七四九 全书处汇核十至十二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佚名
  ·与施提军论止杀书·丁曰健
  长孙炽传·魏徵
  长孙览传·魏徵
  王审琦传·脱脱
  徐九思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七·杨士奇
  一五八、鹖冠子辨·钱穆
  纲鉴易知录卷四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七·彭定求

        卷307_1 【忆长安·四月】丘丹   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尝酎玉卮更献,   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   卷307_2 【状江南·季冬】丘丹   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l4。湖水龙为镜,炉峰

  • 钟声·闻一多

    钟声报得这样急——时间之海的记水标哦!是记涨呢,还是记落呢!——是报过去的添长呢?还是报未来的消缩呢?(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志第十二 历一·刘昫

    太古圣人,体二气之权舆,赜三才之物象,乃创纪以穷其数,画卦以通其变。而纪有大衍之法 ,卦有推策之文,由是历法生焉。殷人用九畴、五纪之书,《周礼》载冯相、保章之职,所以辨三辰之躔次,察九野之吉凶。历代畴人,迭相传授,盖推步之

  • 七国考卷九·董说

    ○秦杂祀西畤史记秦襄公以兵定周周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通诸侯聘享之礼乃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封禅书云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年表云立西畤祠白帝索隠曰襄公始列为诸侯自以居西畤西畤县名故作西畤畤止也汉书

  • 第五篇 嘉庆道光两朝·佚名

    ○第一章 和珅家产之籍没和珅之为弘历所宠也,一切奢侈,僭拟君王。尝于其密室,穿弘历御用服,临镜自照,以为得计。因是颙琰恶之特甚,恒欲诛这,顾以父在,未之发。及弘历殁,颙琰亲政,甫六日,即下珅于狱。旋数其二十大罪,令自尽。又将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弘治十年正月癸卯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游泰齐世美分祭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官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万历十年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升山东副使王庭诗河南副使王藻福建副使徐汝翼各左右参政庭诗浙江藻山东汝翼广东○准巡按广西御史敖选养病○以原任蓟镇协守李汝槚为宁夏游击河南都司雷以诚狭西都司孟孝臣各右参将以诚太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纪昀

    逆臣传元○元 特克实 博啰特穆尔特克实 博啰特穆尔 △特克实 特克实故丞相特们德尔义子也当英宗初即位由翰林学士丞旨为宣徽太医二院使至治元年特授御史大夫佩金虎符领忠翊侍卫 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医院使如故既又命

  • 三四○ 谕内阁赏给韦谦恒编修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佚名

    三四○ 谕内阁赏给韦谦恒编修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内阁奉上谕:韦谦恒前在护贵州巡抚任内,因苏桥侵贪一案,不卽揭参,尚非大过。伊系翰休出身,学问亦优,着加恩赏给编修,在四库全

  •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六人物志一百二十六列女传六八旗满洲列女传四镶黄旗满洲笔帖式金録之妻王氏镶黄旗满洲闲散和尚之妻李氏镶黄旗满洲领催阿尔泰之妻王氏镶黄旗满洲护军顺格之妻张氏镶黄旗满洲鸟枪护

  • 卷十八·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八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卫三河广篇苇【详见召南葭】埤雅云苇即今之芦其管中籥刀说文作小船也字异音同○释名云三百斛曰貂也貂短也江南所名短而广安不倾危者也伯兮篇伯传云州伯

  • 青年修养问题·梁漱溟

    《读者通讯》编者要我写一篇关于青年修养问题的文章。我不喜欢说笼统的话;不喜欢跟随人家说,说了许多自己还莫名其妙的话。因此我倒要追问,什么叫做修养?修养个什么?修养于青年是否必要?我与读者都不要冒充内行。我们无妨假

  •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并序)·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陈隋两国师天台智者。悟法华经旋陀罗尼。嗣法性宗。以无碍辩才。剖判三世佛乘。开辟一家教观。人到于今承之。外有诸忏制法两朝敕文建寺碑刻等。门弟子章安禅师。集之成书。号国清百录

  • 卷之十四·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四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径山端禅师法嗣 杭州府径山复原福报禅师 台之宁海方氏子。母张。出家杭良渚祟福。时石湖美主净慈。师从祝发。受具戒。参径山元叟。叟问

  • 周易尚占·李道纯

    二卷,元李道纯撰。 占筮书,书前有图,题“局部第一”,列 有“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等九 图。图下有文。其次为“旁通用第二”, 有“六位例”、“月建六神例”等十例。 再次为 “发瑞部第三”,有 “以钱代 蓍”、“合

  • 洞神八帝元变经·佚名

    洞神八帝元变经,道教经名,又作《洞神八帝玄变经》,撰人不详,盖为六朝时作品,系洞神部古经之一。明《正统道藏》录为一卷,收入正一部。经文前有作者自序称:魏永平元年(508年),有仙人传授刘助召役八帝之术,后由沙门惠宗撰文传世,神

  • 偏安排日事迹·佚名

    十四卷,不着撰人;接月排日记南明弘光朝事。考此书在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并无著录,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抄本,为一罕见之书。书用「纲目」体裁,自弘光帝即位至北狩一年期间,约有二百七十余日日有记事;且所记颇多引

  • 分别论·佚名

    亦称《毗婆崩伽论》。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全论分十八品:第一品蕴分别;第二品处分别;第三品界分别;第四品圣谛分别;第五品根分别;第六品缘分别;第七品念处分别;第八品正勤分别;第九品神足分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