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宗伯

大宗伯的职责,是掌管建立王国对于天神、人鬼、地神的祭祀之礼,以辅佐王建立和安定天下各国。用吉礼祭祀天下各国的人鬼、天神和地神。用禋祀来祭祀昊天上帝,用实柴来祭祀日、月、星、辰,用槱燎来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用血祭来祭祀社稷、五祀、五岳、用埋沉来祭祀山林、川泽,用毁折牲体来祭祀四方和各种小神。用经解割[而煮熟的]牲肉、牲血和生的牲肉、向地下灌郁鬯来祭祀先王,用黍稷做的饭祭祀先王,[以这样的礼节]用祠祀在春季祭祀先王,用禴祭在夏季祭祀先王,用尝祭在秋季祭祀先王,用烝祭在冬季祭祀先王。

用凶礼哀悼天下各国所遭遇的忧伤,用丧礼哀悼死亡,用荒礼哀悼饥馑和疫病,用吊礼哀悼水遭和火灾,用禬礼哀悼被敌国战败的国家,用恤礼哀悼遭受侵犯或有内乱的邻国。用宾礼使天下各国相亲附:春季朝王叫做朝,夏季朝王叫做宗,秋季朝王叫做觐,冬季朝王叫做遇,无定期地会合诸侯叫做会,天下众诸侯国都来朝王叫做同,无定期地[派卿]慰问王叫做问,[每十二年中有三年]众诸侯[派卿]看望王叫做视。

用军礼协同天下各国:大军出征之礼,是利用民众[的义勇];大校比以平均赋税之礼,是忧虑民众[的赋税不均];举行大田猎之礼,是为了检阅徒众[和战车];大兴劳役之礼,是为了任用民众[的劳动力];大规模勘定疆界之礼,是为了聚合民众。用嘉礼使民众相亲和:用饮酒礼和食礼,使宗族兄弟相亲和;用婚礼和冠礼,使男女相亲爱并使[行冠礼的男子]具有成人的德行;用宾射礼,使故旧和朋友相亲和;用飨礼和燕礼,使四方[前来朝聘的]宾客相亲和;用赏赐祭祀社稷和宗庙祭肉之礼,使同姓兄弟[及异姓]之国相亲和;用庆贺之礼,使异姓[及同姓]之国相亲和。

用九等仪命,规正诸侯国的地位。一命可接受[国君分派的]职务,再命可接受[国君所赐的]命服,三命可接受[王朝的]臣位,四命可接受[公所赐的]祭器,五命可[由王]赐予一则之地,六命可赐予[在采邑中]自设官吏的权力,七命可出封为侯伯之国,八命可被任命为州牧,九命可担任方伯。

[用玉制作六种玉瑞,以区别诸侯的等级。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用禽兽作六种见面礼,以区别臣的等级。孤拿兽皮裹饰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鹅,士拿野鸡,庶人拿鸭,工商之人拿鸡。

用玉制作六种玉器,[祭祀时]用以进献天地四方。用苍璧进献天,用黄琮进献地,用青圭进献东方,用赤璋进献南方,用白琥进献西方,用玄璜进献北方。都有牺牲和束帛,[牲、帛之色]各依照所用玉器的颜色。

用动物性食物促使[人体的]阴气动起来,用教人适中的礼来防止[动得过分];用谷类食物促使[人体的]阳气静下来,用教人和谐的乐来防止[静得过分]。用礼乐配合天地间化生的无生物,以及各种动植物,来祭祀鬼神,和谐万民。

凡祭祀大天神,大人鬼,大地神,[事先]率领有关官吏占卜祭祀的日期,[祭前三日]重申对百官的告诫,[祭祀的前夕]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临视(行裸礼用的]圭瓒,察看煮牲体用的镬,奉上[盛黍稷用的]玉敦,告诉[大祝祭祀对象的]大名号[以便作祝祷辞],预习王所当行的祭祀礼仪,[到祭礼时]教王并协助王行礼。如果王[因故]不参加祭祀,就代王行祭礼。凡大祭祀,王后[因故]不参加,就代王后进献和彻除豆、笾。招待大宾客,就代王向宾客行裸礼。诸侯朝觐王或王外出会同,就担任上相。有王、王后或太子的丧事,也担任上相。王哭吊死去的诸侯时也担任上相。王策命诸侯,就导引[被策命者]进前受命。

国家有凶灾,就旅祭上帝和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王大封诸侯,就先告祭后土。向各诸侯国、各采邑、各乡遂和公邑颁布[所当遵循的]祀典。

猜你喜欢
  卷十八 十八之五·孔颖达
  仁学二·谭嗣同
  西铭述解·曹端
  春秋释例卷十二·杜预
  卷二十二·胡广
  卷四十六·江永
  公食大夫礼第九·佚名
  老莱子·老莱子
  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欧阳竟无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圆觉经略释·太虚
  四大种之研究·太虚
  佛说义足经卷上·佚名
  杂宝藏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十五回 销金帐琴瑟调和·陈端生

    第七十五回销金帐琴瑟调和诗曰:如鼓琴瑟乐旦晚,销金帐里好清谈。夫夫妇妇从今顺,燕尔新婚兆赐男。话说梁相爷退朝回来,素华小姐道过万福。夫人亦云:相公回来了么?请坐。夫人请。梁相爷,将身坐定叫夫人,妆奁已发吉期临。素华

  • 卷二十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魏第三 陈思王植【字子建太祖子文帝同母弟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徒封临菑文帝即位命诸侯竝就国黄初二年贬安乡侯改封鄄城二年立为鄄城王四

  • 评诗格·李峤

    [唐] 李峤撰○诗有九对一曰切对。二曰切侧对。三曰字对。四曰字侧对。五曰声对。六曰双声对。七曰双声侧对。八曰叠韵对。九曰叠韵侧对。切对一。谓象物切正不偏枯。切侧对二。诗曰:&ldquo;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rdq

  • 帝纪第七 高祖纪·魏收

    斑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帝生而洁白,有异姿,襁褓岐嶷,长而渊裕仁孝,绰然有君人之表,显祖尤爱异之。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

  • 卷一百六·表第一·后妃表·宋濂

        ◎后妃表   

  • 卷十五 晋语九·左丘明

    1士景伯如楚,叔鱼为赞理。邢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及断狱之日,叔鱼抑邢侯,邢侯杀叔鱼与雍子于朝。韩宣子患之,叔向曰:“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宣子曰:“若何?”对曰:“鲋也鬻狱,雍子贾之以其子,邢侯

  • 卷五十 漢紀四十二·司马光

      起柔兆執徐(丙辰,盡閼逢困敦(甲子),凡九年。   孝安皇帝元初三年(丙辰、一一六年)   春,正月,蒼梧、鬱林、合浦蠻夷反;二月,遣侍御史任逴督州郡兵討之。   郡國十地震。   三月,辛亥,日有食之。   夏,四月,京師旱。  

  • 卷二十七 雍熙三年(丙戌,986)·李焘

      起太宗雍熙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戊寅,德彞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判沂州,時年十九。會飛蝗入境,吏民請坎瘞火焚之,德彞曰:「上天降災,守土之罪也。」乃責躬引咎,齋戒虔禱,而蝗自殪。   先是,知雄州賀令圖與其父岳

  • 较刻名山藏姓氏·何乔远

    廵抚福建右佥都御史华亭沈犹龙廵按福建监察御史曲周路振飞福建右布政使吴县绍芳分廵兴泉道右参政峡江曾樱分守福宁道副使黄冈樊维城泉州府知府常熟孙朝让同安县知县余姚熊汝霖仝梓鄞县沈延嘉□□蔡复一门人林欲楫蒋德

  • 卷之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十七·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七 纪年 世宗圣明皇帝中 【戊子】大定八年春正月诏增榷塲 自南北通和後始置榷塲凡榷塲之法商人货百千以下者十人为保留其货之半在塲以其半赴南边榷塲博易俟得南货回复易其半以往大

  •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晏婴

    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

  • 天志下第二十八·墨子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何以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以处人之家者知之。今人处若家得罪,将犹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然且父以戒

  • 雍也第六·孔子

    本篇前半多评论人物,与《公冶长》相同,后半多泛论人生。其中有一些著名的论述,如“文质彬彬”、“敬鬼神而远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等。全篇原文共30章,本书选19章。 不迁怒,不贰过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 卷五·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五    明 姜寳 撰僖公【名申庄公子般及闵之庶兄也諡法小心畏忌曰僖】元年春王正月按僖亦以国乱而立不行即位之礼故不书即位説见前齐师【桓】宋师【桓】曹师【昭】次于聂北救邢【聂北

  • 卷六百·佚名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八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色开显不开显。不行受想行识开显不开显。不行眼开显不开显。不行耳鼻舌身意开显不开显。不行色开显不开显。不行声香味触法开显不开显。不行眼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七·陈梦雷

    佛国记鄯善国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从此西诸国。类皆如是。惟国国胡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仁-二+乌]夷国其国僧有四千余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

  • 列仙传·刘向

    古代神仙传记。西汉刘向撰。二卷。 向有《说苑》已著录。宋陈振孙等疑为出自东汉或魏晋方士之手,伪托向作。所记赤松子、黄帝、容成公、老子、吕尚、彭祖、安期先生、王子乔、东方朔、玄俗等七十位仙家事迹。起于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