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刘子卷三       北齐 刘昼 撰

爱民第十二

天生万民而立之君君则民之天也天之养物以隂阳为本君之化民以政教为务故寒暑不时则疾疫风雨不节则岁饥刑罚者民之寒暑也教令者民之风雨也刑罚不时则民伤教令不节则俗敝故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威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政之於人由琴瑟也张弦急则小弦絶大弦阏矣夫足寒伤心民劳伤国足温而心平人佚而国宁是故善为理者必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寛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轻约赋歛不匮人财不夺农时以足民用则家给国富而太平可致也人之於君犹子之於父母也未有父母富而子贫父母贫而子富也故人饶足者非独人之足亦国之足也渇乏者非独人之渇乏亦国之渇乏也故有若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之谓也先王之治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其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罻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草木有生而无识鸟兽有识而无知犹施仁爱以及之奚况生人而不爱之乎故君者其仁如春其泽如雨德润万物则人为之死矣昔太王居邠而人随之仁爱有余也夙沙之君而人背之仁爱不足也仁爱附人坚於金石金石可销而人不可离故君者壤也人者卉木也未闻壤肥而卉木不茂君仁而民人不盛矣

从化第十三

君以民为体民以君为心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从之未见心好而身不从君欲而民不随也人之从君如草之从风水之从器故君之德风之与器也人之情草之与水也草之戴风风鹜东则东靡风鹜西则西靡是随风之东西也水之在器器方则水方器圆则水圆是随器之方圆也下之事上从其所行犹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也上所好物下必有甚诗云诱民孔易言从上也昔齐桓公好衣紫阖境尽被异彩晋文公不好服美羣臣皆衣?羊鲁哀公好儒服举国皆着儒衣赵武灵王好鵕?国人咸冠?冠紫非正色?非美毳儒非俗服鵕非冠饬而竞之者随君所好也楚灵王好细腰臣妾为之约食饿死者多越王勾践好勇而揖鬭蛙国人为之轻命兵死者衆命者人之所重死者人之所恶今轻其所重重其所恶者何也从君所好也尧舜之人可比屋而封桀纣之人可接屋而诛非尧舜之民性尽仁义而桀纣之人生辄奸邪而善恶性殊者染化故也是以明君慎其所好以正时俗树之风声以流来世或者以为上化而下不必随君好而人未必同也故唐尧之世而四凶纵殷纣之时而三仁贞汉文节俭而人庶奢齐景奢而晏婴俭此未达之辞也何者冬之德隂而有寒炎萧丘夏之德阳而有霜霰以天地之德由不能一於隂阳况其贤圣岂能一於万民哉故权衡虽正不能无毫厘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从君之譬以多言之唐尧居上天下皆治而四凶独乱犹曰尧治治者多也殷纣在上天下皆乱而三仁独治犹曰纣乱乱者衆也汉文节俭而人有奢犹曰世俭俭者多也齐景太奢而晏婴躬俭犹曰国奢奢者衆也水性宜冷而有华阳温泉犹曰水冷冷者多也火性宜热而有萧丘寒炎犹曰火热热者多也迅风扬波高下相临山隆谷洼差以寻常较而望之犹曰水平举大体也故世之论事皆取其多者以为之节今观言者当顾言外之旨不得拘文以害义也

法术第十四

法术者人主之所执为治之枢也术藏於内随务应变法设於外适时御人人用其道而不知其数者术也悬教设令以示人者法也人主以术化世犹天以气变万物气变万物而不见其象以术化人而不见其形故天以气为灵主以术为神术以神隐成妙法以明断为工淳风一浇则人有争心情为既动则立法以捡之建国君人者虽能善政未有弃法而成治也故神农不施刑罚而人善为政者不可废法而治人舜执干戚而服有苖征伐者不可释甲而制寇立法者譬如善御察马之力揣途之数齐其衔辔以从其势故能登坂赴险无覆轶之败乘危涉远无越轨之患君犹御也法犹辔也人犹马也道犹轨也理犹执辔也执辔者欲马之遵轨也明法者欲人之循治也辔不均齐马失轨也法不适时人乖理也是以明主务循其法因时制宜苟利於人不必法古必害於事不可循旧夏商之衰不变法而亡三代之兴不相袭而王尧舜异道而德盖天下汤武殊治而名施後代由此观之法宜变动非一代也今法者则溺於古律儒者则拘於旧礼而不识情移法宜变改也此可与守法而施教不可与论法而立教故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士不足以论理若握一世之法以传百世之人由以一衣拟寒暑一药治痤瘕也若载一时之礼以训无穷之俗是刻舟而求劒守株而待兔故制法者为理之所由而非所以为治也礼者成化之所宗而非所以成化也成化之宗在於随时为治之本在於因世未有不因世而欲治不随时而成化以斯治政未为衷也

赏罚第十五

治民御下莫正於法立法施教莫大於赏罚赏罚者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故天以晷数成岁国以法教为才晷运於天则时成於地法动於上则治成於人晷之运也先春後秋法之动也先赏後罚是以温风发春所以动萌华也寒露降秋所以殒茂叶也明赏有德所以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善赏者因民所喜以劝善善罚者因民所恶以禁奸故赏少而善劝刑薄而奸息赏一人而天下喜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用能教狭而治广用寡而功衆也昔王良之善御也识马之饥饱规矩徐疾之节故鞭策不载而千里可期然不可以无鞭策者以马之有佚也圣人之为治也以爵赏劝善以仁化爱民故刑罚不用太平可致然而不可废刑罚者以民之有纵也是以赏虽劝善不可无罚罚虽禁恶不可无赏赏平罚当则理道立矣故君者赏罚之所归诱人以趣善也其利重矣其威大矣空悬小利足以劝善虚设轻威可以惩奸矧复张厚赏以施下操大威以临下哉故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要【恐当作信】虽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不劝不禁则善恶失理是以明主一赏善罚恶非为己也以为国也适於己而无功於国者不加赏焉逆於己而有劳於国者不施罚焉罚必施於有过赏必加於有功苟能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审名第十六

言以绎理理为言本名以订实实为名源有理无言则理不可明有实无名则实不可辨理由言明而言非理也实由名辨而名非实也今信言而弃理非得理者也信名而略实非得实者也故明者课言以寻理不遗理而着言执名以责实不弃实而存名然则言理兼通而名实俱正世人传言皆以小成大以非为是传弥广而理逾乖名弥假而实逾反则指犬似人转白成黑矣今指犬似人转白成黑则不类矣专以类推以此象彼谓犬似玃玃似狙狙似人则犬似人矣谓白似缃【浅黄】缃似黄黄似朱朱似紫紫似绀【清色】绀似黑则白成黑矣黄轩四面非有八目【黄帝使诸候分理四方因以为四面即今之方伯也】夔之一足必有独胫【鲁哀公问孔子曰后夔一足信乎对曰调六律和八音惟一人则足】周人玉璞其实死鼠【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死鼠也因谢不取】楚之凤凰乃是山鸡【楚人担山鷄者路人问何鸟也曰凤凰也路人弗惜千金贩之欲献楚王经宿而死】愚谷智叟而像顽称【昔有贤人隐於愚谷自号曰愚谷叟时人闻之以为真愚人也】黄公美女乃得丑名【齐有黄公二女皆国色常谦卑以为丑恶故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取之果国色也】鲁人缝掖实非儒行【缝大也孔子居鲁常服之】东郭吹竽而不知音【竽似笙有卅六管齐宣王好闻之吹竽者三千人东郭处士也】四面一足本非真实玉璞凤凰不足定名鲁人东郭空滥美称愚谷黄公横受恶名由此观之传闻丧真翻转名实美恶无定称贤愚无正目俗之弊者不察名实虚传说者即似定真闻野丈人谓之田父河上姹女谓之妇人尧浆【木树中水】禹粮【赤土中极赤之土禹治水乏食乃取此土食之】龙肝牛膝谓之为肉【已上俱是药名】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渡河云彘行水上凡斯之类不可胜言故狐狸二兽因其名便【狐野犬狸野猫】合而为一蛩蛩巨虚其实一兽【蛩蛩前足长巨虚後足长其兽出鴈门山见人即巨虚负蛩而走】因其词烦分而为二斯虽成其名而不知败其实弗审其词而不察其形是以古人必慎传名近审其词远取诸理不使名害於实实隐於名故名无所容其伪实无所蔽其真此之谓正名也

鄙名第十七

名者命之形也言者命之名也形有巧拙名有好丑言有善恶名言之善则悦於人心名言之恶则忮於人耳是以古人制邑名子必依善名名之不善害於实矣昔毕万以盈大会福晋讐以怨偶逢祸然盈大者不必尽吉怨偶者不必皆凶而人怀爱憎之意者以其名有善恶也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夜梦见雀者以为有爵位之象然见蟢者未必有喜梦雀者未必弹冠而人悦之者以其名利人也水名盗泉尼父不漱邑名朝歌顔渊不舍里名胜母曾子还轫亭名栢人汉后【高帝】夜遁何者以其名害义也以蟢雀之徵无益於人名苟近善而世俗爱之邑泉之大生人所庇名必伤义圣贤恶之由此而言则善恶之义在於名也昔有贫人命其狗曰富命其子曰乐方祭而狗入於室叱之曰富出祝曰不祥家果有祸其子後死哭之曰乐而隣人不知其悲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敺盗持衣出耨【锄草曰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敺往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敺敺吏因敺之盗几至於殪立名不善而受其弊审名之宜岂不信哉

刘子卷三

猜你喜欢
  鶡冠子卷下·鹖冠子
  卷之六·佚名
  覈辯第八·徐干
  礼记析疑卷四十二·方苞
  卷十八·盛世佐
  卷二十三·王天与
  卷七十一·王与之
  原学·章太炎
  古双音说·章太炎
  叙官·佚名
  弱民第二十·商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三·欧阳竟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欧阳竟无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二·虚舟普度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嵗时杂咏巻六·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人日【今诗】惠州人日二首蘓 轼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总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北渚集羣鹭新年何所之尽归乔木寺分占结巢枝生物防有役谋身各及时何当禁毕弋看引雪

  • 贪鄙第二十六·吴兢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四六一谕光绪十三年九月十八日一二二三四--四·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大溪墘庄总理刘兆棠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理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事。本年九月初六日,据大溪墘生员廖赞元、黄龙伸,暨庄耆、结首等等禀称:「伊等大溪墘,原设总理刘必

  • 第四节 典权·佚名

    第一 谕示第二 呈及批第三 典屋契字第四 起耕典田园字第五 贌耕带借银字第六 招耕带借银字第七 典契字第八 转典契字第九 典契字第一○之一 典店地基契字第一○之二 转典契字第一一 典契字第一二 添典字

  • 完颜撒改传·脱脱

    撒改,是景祖的孙子,韩国公劾者的长子,即世祖的兄长的儿子。劾者在同辈次序中年纪最大。景祖刚刚计划平定各部的时候,喜爱世祖勇敢、有才略。等到儿子们长大,按国中习俗应当分别居住在各个宫室,而景祖却命劾者和世祖同住一处

  • 卷一百二十三·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三宋 宋敏求 编政事购募募擒王世充爵赏诏购杀武元衡贼勅平乱上平窦建德赦平王世充後赦平辅公佑赦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伏诛大赦平内难赦收复西

  • 卷十一·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一     明 湛若水 撰 儆戒三 唐太宗贞观二年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羣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征曰此诚

  • 卷一一二·邱濬

    ▲存钦恤之心 《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孔颖达曰:“此经二句,舜之言也。舜既制此典刑,又陈典刑之义以敕天下百官,使敬之哉敬之哉,惟此刑罚之事最须忧念之哉。忧念此刑恐有滥失,欲使得中也。” 朱

  • 礼记集説卷四·陈澔

    元 陈澔 撰曾子问第七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摄主上卿之代主国事者也裨冕者天子诸侯六服大裘为上其余为裨服裨衣而着冕故云禆冕也等

  • 卷九·吴浩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九华亭吴浩撰孟子移民移粟周礼廪人若食不能人二鬴则令卿移民就谷士师职令移民通财通财即移粟之类将以衅钟春官鬯人凡祭祀而禳衅共其鸡牲夏官凡祈珥共其羊牲秋官士师之职凡刉珥用奉犬牲杂记门

  • 卷九·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九宋 王质 撰雅闻雅一雅乐歌名也雅有大雅小雅见于季子所观犹之可也南山有台之类岂不大而入小泂酌之类岂不小而入大姑犹之可也既强以为风有正风变风又强以为雅有变雅前人所言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长者贤护品第一之二复次长者。爱等诸法建立根本世间合集。斯苦甚大。爱根本法有其十种。何等为十。一者以爱缘故而起追求。二者追求缘故乃生贪著。三者

  • 第四十九則 三聖以何為食·胡兰成

    第四十九則三聖以何為食舉:三聖院慧然問雪峰山義存禪師:透網金鱗,不審以何為食?雪峰云:待汝出網來向汝道。三聖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識,連話頭也不識。雪峰云:老僧住持事繁。讀了「拒絕聯考的小子」,很有人也想學樣。就只耽心逸出

  • 海狼·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海狼”是捕海豹船“魔鬼”号船主赖生的绰号。此人身躯魁梧,力大无穷,为人残忍,以极其野蛮的暴力统治着船上的一切人。他的人生哲学是:“强权便是真理,懦弱便是错误”;人与人之间互相

  • 漕运通志·杨宏

    明杨宏撰。十卷。作者在旧《漕运志》基础上,采摭群书,聘请学者谢纯,考证古今沿革,而成是书,包括漕渠、漕职、漕卒、漕船、漕仓、漕数以及漕例略、漕议略、漕文略。记明代漕运事较详。

  • 寻亲记·王錂

    明代传奇剧本。又名《教子记》。《远山堂曲品》著录。宋元南戏有《周羽教子寻亲记》,据张大复(彝宣)《寒山堂曲谱》卷首《谱选古今传奇散曲集总目》所载,明代梁辰鱼、范受益、王錂、吴中情奴、沈予一等均有改编本。现存

  • 大乘菩萨藏正法经·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即《大宝积经》第十二菩萨藏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