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刘子卷之六
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
妄瑕第二十六
天#1道混然无形,寂然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非可以影响求#2,不得以毁誉称也。降此以往,则事不双美,名不并盛矣。虽天地之大,三光之明,圣贤之智,犹未免乎訾也。故天有拆之象,地有裂之形,日月有薄蚀之变,五星有孛彗之妖,尧有不慈之诽,舜有囚父之谤,汤有放君之称,武有杀主之讥,齐桓有贪淫之目,晋文有不臣之声,伊尹有诬君之迩,管仲有僭上之名。以夫二仪七曜之灵不能无亏沙,尧舜汤武之圣不能免於嫌谤,桓公伊管之贤不能无纤瑕之过。由此观之,宇宙儒流奚能自免於怨谤而无悔怯耶。是以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颜。
海中龙王颌下有明月之珠。其龙在九重渊下。尝有近海之人有一小儿过,值龙道开,得入龙官中。又值龙睡,偷於颌下,取得明月珠。将出天下无价,由有微类,海人恐儿更入九重渊,被龙毒之,方呼,儿对面以明月珠扑碎之也。
然驰光於千载,飞价於侯王者,以小恶不足伤其大美者也。今忌人之细短,妄人之所长。以此招贤,是书空而寻迹,披水而觅路,不可得也。定国之臣亦有细短,人主所以不弃之者,不以小妨大也。以小掩大,非求士之谓也。伊尹,夏之庖厨;傅说,殷之胥靡;百里奚,虞之亡虏;段干木,魏之大驻。
干木,晋国人,侩卖交买之人也,隐才不仕。文侯知其贤,往聘干木之家。干木坐不起,文侯侧立不敢辞倦,乃聘干木为国相。後秦简公欲伐魏,干木大贤在文侯为相,秦公怕不能用谋策,遂自罢兵而止也。
此四子者非不贤也,而其边不免污也。名不两盛,事不俱美。昔魏文侯问於李克曰:昊起何如人也。
吴起,卫人,向楚求仕。啮母臂为誓九年,未遂,其母遂亡。楚朝卿相言王曰:吴起亲亡不归于葬,此不孝也。岂得为相乎。其吴起归家持孝三年,毕乃往魏求仕。文侯用为西河太守。文侯先被秦夺五城,吴起乃为文侯复五城。於是伐秦复魏五城,乃更北征燕赵,并归於魏。此者吴起之功也。
克对曰:起贪而好色,然其善用兵,司马穠直不能过也。乃以为将。拔秦五城,北灭燕赵,盖起之力也。魏无知荐陈平於汉王,或人谗之曰:平虽丈夫,美#3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可用也。且闻盗嫂而受金。王乃疏平让无知。无知曰:臣进奇谋之士,诚足以利国耳。且其小过,岂妨公家之大务哉。乃擢为护军,得施其策。故范增疽发死而楚国亡,阙氏开阵而汉军全者,平之谋也。
范增是楚之大臣。项羽将兵围汉王城,陈平设谋多将珍宝与楚王大将。楚王知,乃欲斩大将。范增谏曰:此是陈平之计,王勿诛之。王曰:
攻战之士,亡心其忠武,受他财宝,岂为臣子。遂杀之,范增疽发而死。平又刻木作人,罗绮衣之为女於城上,云是汉之美女,欲将与单于。单于妻板氏闻之心妇忌,恐宠爱美女,遂开阵救汉军出。此皆陈平之谋计也。
高祖弃陈平之小警音愆,采六奇之大谋;文侯舍吴起之小失,而取五城之功。向使二主以其小过,弃彼良材,则魏国之存亡不可而知,汉楚之雄雌未可决也。而昊起必埋名於贪好,陈平陷身於贿盗矣。俗之观士者,见其威仪屑屑,好行细洁,乃谓英彦;士有大趣不修,容仪不惜小俭,而谓之弃人。是见朱橘一子蠹,因剪树而弃之;睹褥锦一寸点,乃全疋而墦之。齐桓深知育戚,将任之以政。草臣争谗之曰:育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故仲尼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鲍叔闻人一过而终身不忘。夫子如斯之弘,鲍叔如斯之隘也。以是观之,圣哲之量相去远矣。牛躅之霪不生纺腆,巢幕之窠不容鹊卵,崇山廓泽不辞污秽,佐世良才不拘细行。何者?量小不足以
包大形,器大无分小瑕也。人之情性皆有细短,若其略是也,虽有小疵,不足以为累。若其略非也,虽有衡门,
横木为门,言巷头之门也。
小操未足与论大谋。樊灌屠贩之坚,萧曹斗筲之吏,
萧何、曹参小时皆作庸吏,妻贫不可计也。
英布刑墨之隶,
人仆也。王官之中门,每门四人,晨昏开闭。寺禁刑人墨者使之守门,非在家守门也。非国君离官,即名官门之卫,以为离卫。离卫者两人,一人左一人右,相离而行,一戈在前一戈在後,以自防卫。英布,姓英名布,少时相师占之曰:先被点,後爻王。点者,墨刑之罪。英布後果坐法被默,作守门之贱卫。布乃笑曰:相者其实也。後项羽与高祖争天下,封英布为九江王者矣。
周勃俳优之任,
徘优是戏技之名。晋时有优游,《史记· 滑稽传》 有优孟。优游皆善为戏着名。《 急就篇》 云:唱是优,徘是笑。徘优一物二名,令散乐戏为可笑之语也。周勃,少时是徘优侠儿,解吹箫及诸管弦,每与人送丧以徘优,卑贱之士。後为汉高祖右丞相,才越朝廷,莫能过也。其行皆中律,其质则将相才也。张景阳郢中之大淫也,而威诸侯;颜浊邹梁父之大盗也,
邹是齐人,为大梁赤眉贼,後为景公大臣。梁父,地名也。
而为齐勳臣。此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朽者,大略得也。袁精目、
袁精目,楚人也。饥饿在道而外,有人与其食而哺之,乃问曰:子是何人而与我食。其人曰:我是胡丘盗父。精目曰:子既是胡丘盗父,我不食不义之食。乃两手据地,吐出其食而死也。
鲍焦
即鲍升也。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荷檐挈畚而拾木实为食。子贡过之於道,谓之曰:子何故至此。焦对曰:吾闻不已知而道不已求,是悴行也。上不用而求之不止者,是毁廉也。行悴康毁而求利不已,吾之所愧也。子贡曰:吾闻非其世者不享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况复飧蔬菜哉。鲍焦曰: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块而轻死。遂弃其身立於梁下,投洛水之上而死。鲁仲连曰:鲍焦不能从容於世而自取死,非为人也。立节抗行,不食非义之食,乃饿而死,不能立功拯溺者,小节不申而大节屈也。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杨朱全身养性,
杨朱为人,养性以避利害。人谓之曰:取子身上一毛以利天下,如何。朱曰:天下之事非一毛可济。若墨子为人,以身为仁,从头磨至足以利天下,则能为之。此二子行殊而立名一也。
去腔之一毛以利天下,则不为也。若此二子德非不茂,行非不高,亦能安治代素,蹈白刃而达功名乎。此可以为百代之熔轨,不可居伊管之任也。
适才第二十七
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紫貂、白狐制以为裘,郁若庆云,皎如刑玉,此义衣之美也。魇菅、苍剂编以蓑笠,叶微疏素,黯若朽禳,此卉服之恶也。裘蓑虽异,被服皇同;美恶虽殊,适用则均。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及蓑。以此观之,适才所施,随时成务,各有宜也。伏腊合欢,必歌采菱,牵石拖舟,
引索貌也,又云正舟索者也。
则歌嘘噢,非无激楚之音,然而弃不用者,方引重抽刀,不如嘘噢之宜也。卞庄子之昇殷庭也,呜佩趁蹟,温色怡声;及其搏虎,必攘袂鼓肘,瞋目震呼,非不如温颜下气之美,然而不能及者,方格猛兽,不如攘袂之宜也。安陵神童通国之丽也,八音繁会,使以嗷吹啧才割切声而人悦之,则不及瞽师侏儒之美。蛇衔之珠,
隋侯是隋国之侯,於路见一青蛇被伤。隋侯取蛇,将归宅中,以药治之,以肉饲之也。疮得痉,遂放令去。经三日,乃街明月之珠来报隋侯。隋侯谓言蛇欲害己,乃拔剑欲斩之,及细视之,乃见蛇街明月之珠来报恩也。
百代之传璧,以之弹鸦,则不如泥丸之劲也。棠谿之剑,天下之钴也,用之获穗,曾不如钩缣之功也。此四者美不常珍,恶不终废,用各有宜也。昔野人弃子贡之辨而悦马圉之辞,
孔子游於木山,马佚犯食野人禾,野人捉马不还。夫子乃令子贡往取,子贡以文藻之辞取马,野人不用此语。後令马圉往取,乃用直言取之。语野人曰:东海至西海之禾并是君禾,马若不食,还食何物。野人闻之乃还马。马圉是掌马人也。
越王退吹籁之音而好鄙野之声,非子贡不及马圉,吹籁不若野声,然而美不必合恶,而见珍者,物各有用也。水火金木土谷,六府异物而皆有施;规矩权衡准绳,六法殊形而各有任。故伊尹之兴土功也,长经者使之蹋镭,强脊者使之负土,眇目者使之准绳,枢楼者使之涂地,因事施用,仍便效才,各尽其分而立功焉。商歌之士,
宵戚初仕於齐,佯为商人,见桓公乃扣角而歌。歌曰:浩浩之泉,游游之鱼,怀德不仕,乃容将军者也。
鸡呜之客,
冯罐为孟尝君之客。孟尝君,齐之公子,其家有客三千人。上客得肉,中客得鱼,下客得菜。雅处下客之中三年,孟尝不识。罐乃弹琴而歌曰:大丈夫归去来兮,食无鱼。君进之以鱼,又琴歌曰;大丈夫归去来兮,出无车。君又进之以车。後孟尝君入秦,被秦王囚之,欲杀孟尝。孟尝遣人咨秦王夫人求救之,夫人曰:孟尝君先献王一狐白裘。若更与我一狐裘,我令放君去。使者还与孟尝君说,君曰:唯只有一狐裘以献王讫,如何更得。时有客冯罐夜入秦王官中,盗取狐裘,得出,送与夫人。夫人得之惧喜,乃谓王曰:孟尝君是齐之公子,王若杀之,与齐为怨,不如放之。王信夫人之言,遂放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又虑盗事发,遂夜走还齐国,至秦关,天未明,关未开,冯罐作鸡呜,关所鸡尽呜;作犬吠,犬亦吠其关。史闻鸡呜犬吠,乃开关。孟尝君度关三十里,秦王来追之不及。
才各有施,不可弃也。若使育子结客於孟尝,则未免追军之至囚系之辱也;若使鸡呜托於齐桓,必不能光辅於霸道九合诸侯也。时须过关,莫若鸡呜;欲隆霸主,莫若商歌。商歌之雅,而鸡呜之鄙,虽美恶有殊,至於适理排难,其一揆也。楚之市偷,天下之大盗,声;及其搏虎,必攘袂鼓肘,瞋目震呼,非不如温颜下气之美,然而不能及者,方格猛兽,不如攘袂之宜也。安陵神童通国之丽也,八音繁会,使以嗷吹啧才割切声而人悦之,则不及瞽师侏儒之美。蛇衔之珠,
隋侯是隋国之侯,於路见一青蛇被伤。隋侯取蛇,将归宅中,以药治之,以肉饲之也。疮得痉,遂放令去。经三日,乃街明月之珠来报隋侯。隋侯谓言蛇欲害己,乃拔剑欲斩之,及细视之,乃见蛇街明月之珠来报恩也。
百代之传璧,以之弹鸦,则不如泥丸之劲也。棠谿之剑,天下之钴也,用之获穗,曾不如钩缣之功也。此四者美不常珍,恶不终废,用各有宜也。昔野人弃子贡之辨而悦马圉之辞,
孔子游於木山,马佚犯食野人禾,野人捉马不还。夫子乃令子贡往取,子贡以文藻之辞取马,野人不用此语。後令马圉往取,乃用直言取之。语野人曰:海至西海之禾并是君禾,马若不食,还食何物。野人闻之乃还马。马圉是掌马人也。
越王退吹籁之音而好鄙野之声,非子贡不及马圉,吹籁不若野声,然而美不必合恶,而见珍者,物各有用也。水火金木土谷,六府异物而皆有施;规矩权衡准绳,六法殊形而各有任。故伊尹之兴土功也,长经者使之蹋镭,强脊者使之负土,眇目者使之准绳,枢楼者使之涂地,因事施用,仍便效才,各尽其分而立功焉。商歌之士,
宵戚初仕於齐,佯为商人,见桓公乃扣角而歌。歌曰:浩浩之泉,游游之鱼,怀德不仕,乃容将军者也。
鸡呜之客,
冯罐为孟尝君之客。孟尝君,齐之公子,其家有客三千人。上客得肉,中客得鱼,下客得菜。雅处下客之中三年,孟尝不识。罐乃弹琴而歌曰:大丈夫归去来兮,食无鱼。君进之以鱼,又琴歌曰;大丈夫归去来兮,出无车。君又进之以车。後孟尝君入秦,被秦王囚之,欲杀孟尝。孟尝遣人咨秦王夫人求救之,夫人曰:孟尝君先献王一狐白裘。若更与我一狐裘,我令放君去。使者还与孟尝君说,君曰:唯只有一狐裘以献王讫,如何更得。时有客冯罐夜入秦王官中,盗取狐裘,得出,送与夫人。夫人得之惧喜,乃谓王曰:孟尝君是齐之公子,王若杀之,与齐为怨,不如放之。王信夫人之言,遂放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又虑盗事发,遂夜走还齐国,至秦关,天未明,关未开,冯罐作鸡呜,关所鸡尽呜;作犬吠,犬亦吠其关。史闻鸡呜犬吠,乃开关。孟尝君度关三十里,秦王来追之不及。
才各有施,不可弃也。若使育子结客於孟尝,则未免追军之至囚系之辱也;若使鸡呜托於齐桓,必不能光辅於霸道九合诸侯也。时须过关,莫若鸡呜;欲隆霸主,莫若商歌。商歌之雅,而鸡呜之鄙,虽美恶有殊,至於适理排难,其一揆也。楚之市偷,天下之大盗,
齐王攻楚,楚遣子反将兵拒之。楚王君臣同谋合计,不能却齐军。子反少时好爱侠道之士。楚有市偷来语子反曰:我闻君好爱侠道之士,我是天下之市偷。子反闻之,冠不暇戴,自出迎之,遂与之语,发兵攻楚。楚王茫然是惧,以为无计。市偷乃阴密入齐军营中,偷齐将帏帐,送与子反。子反差人送还齐军。至明夜,乃往齐军营,偷齐将簪,送与子反。子反又送还齐王。明夜又直入齐营中,偷齐将袍,送与子反。子反又送还齐将。使者谓将曰:今夜须去。君若不去,今夜来取你头。齐将惊怕,回军便还也。
而能却齐军。虽使孙昊用兵,彼必与之拒战,未肯有望风而退也。晋之叔鱼,一国之佞邪也,而能归季孙,
鲁使季孙朝於晋侯。晋侯以为季孙有罪,对诸侯而执之。於後推勘无罪,欲放之。季孙块而不还,谓晋君曰:当妄执我之时,对诸侯云我有罪。今就无罪,可集诸侯知我无罪,我始可还。不然,我不还。晋君羞之,无由得返。晋有大佞之臣,字叔鱼,诈作计亲附季孙,谓季孙曰:吾皆意不乐。季孙曰:何为不乐。叔鱼曰:吾闻晋侯於别处修一馆,令君处之。季孙信之,遂夜走还鲁。故叔鱼大佞而能返归季孙也。
虽使甘苏聘说,彼必与之较辨,不至恐慑
失意怯怖慑伏之也。
而逃还也。大盗谗佞,民之婵害,无用之人也,苟有一术,犹能为国兴利除害,蚓乃明智链才,其为大盗岂可弃耶。《 关睢》 兴於乌而为《 风》 之首,美其挚而有别也。《 鹿呜》 兴於兽而为《 雅》 之端,嘉其得食而自呼也。以夫乌兽之丑,苟有一善,诗人歌咏以为美谈矣,死人之有善而可弃乎。夫楔相之断也,大者为之栋梁,小者为之橡桁,直者中绳,曲者中钩,随材所施,未有可弃者。是以君子善能拔士,故无弃人;良匠善能运新,故无弃材。贤能人物交泰,各尽其分而立功焉。《 诗》云:虽有丝麻,无弃菅剂。虽有姬姜,无弃憔悴。此之谓也。
文武第二十八
规者,所以法圆,裁局则乖;矩者,所以象方,制镜必背;轮者,所以辗地,入水则溺;舟者,所以涉川,施陆必踬。何者?方圆殊形,舟车异用也。虽形殊而用异,而适用则均者。盛暑炎蒸,必藉冻风;寒交冰结,必处温室。夏不御毡,非憎恶之,炎有余也;冬不卧蕈,非怨雕之,冻自足也。不以春日迟迟而毁羔梱,秋露洒叶而剔笑席。白羽相望,霜刃竞接,则文不及武;干戈既韬,礼乐聿修,则武不及文。不可以九畿摺然而弃武,四郊多垒而槟文士。用各有时,未可偏无也。五行殊性,俱为人用;文武异材,并为大益。犹救火者,或提盆磕,或挈瓶瓶容一斗盂。其器方圆形体虽返#4,名质相乖,至於盛水灭火,功亦齐焉。缴者身仰,钓者身俯,俯仰别状,取利同焉。织者渐进,耕者渐退,进退异势,成务等焉。墨子救宋,重研而行;
墨翟,宋人,外理九经,内练万卫。鲁来攻宋,遣公输鲁般作云梯攻宋城。墨子在城中,乃作火具烧公输云梯。鲁凡攻宋城,托公输之巧有极,墨子之拒有余。公输鲁般以绝代之巧,终为墨子之困。墨子来往宋城救危不息,脚有重研而生者也。
干木在魏,身不下堂,
魏之隐士,姓段右干木。魏文侯往其家,与共言坐语终日。文侯脚肌婢脂切而不敢伸,谓左右曰:寡人富於财,干木富於德。吾脚肌不敢伸。秦闻魏有干木,罢兵不敢攻魏。
行止异迹,存国一焉。文以赞治,武以凌敌,趁舍殊律,为绩平焉。秦之季叶,土崩瓦解,汉祖躬提三尺之剑为黔首请命,跋涉山川,蒙犯矢石,出百死以绩州生而争天下之利,奋武厉诚以决一旦之命。当斯之时,冠章甫,衣缝掖,
大袖之衣也,今之龄拎衣服也。
未若戴金胄而拟犀甲也。赢项既灭,海内大定,以武创业,以文止戈,徵邹鲁诸生而制礼仪,修六代之乐,朝万国於咸阳。当此之时,修文者荣显,习武者暂忸,一世之间而文武递为雄雌。以些禹之,治乱异时,随务引才也。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
嗤,笑也,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以白非黑,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均任第二十九
器#5有宽隘,量有巨细,材有大小,则任其轻重所处之分未可乖也。是以万硕之鼎不可满以孟水,一钧之锺不可容於泉流,十围之木不可盖以茅茨,榛棘之柱不可负於广厦。何者?即小非大之量,大非小之器,重非轻之任,轻非重之制也。以大量小,必有枉分之失;以小容大,则致倾溢之患;以重处轻,必有伤折之过;以轻载重,则致压覆之害。故鸥鹏一轩,
鹏鹏一云大鹏,是西方乌也。南方乌曰凤凰,北方乌曰幽昌。鸥乌本处沧淇之角,其名曰鸥。鹏化鹏,鹏一飞九万里,翼励青天,足驴浮云。横厉寥廓,
寥空也,廓大也。
背负苍天,足驴浮云,有六翩之资也。
跳跃,神马名也。
腰裹一骛,腾光万里,
腰裹马,是龙之子神马也。腰裹之子,曰骥也。
绝尘掣微,有迅足之势也。今以燕雀之羽而慕冲天之迅,犬羊之蹄而觊追日之步,势不能及亦可知也。故奔蜂不能化蕾烛
食豆叶之虫也。
而能化螟蛉,
食桑叶之虫也。
越鸡不能伏鹄卵,鲁#6鸡能伏之。藿#7烛与螟蛉,俱虫也;鲁鸡与越鸡,同禽也。然化与不化,伏与不伏者,蕾烛大越鸡小也。夫龙蛇有翻腾之质,故能乘云依雾;贤才有政理之德,故能践势处位。云雾虽密,蚁蚓不能昇者,无其质也;势位虽高,庸蔽不能治者,乏其德也。故智小不可以谋大,德狭不可以处广。以小谋大必危,以狭处广必败。子游治武城,仲尼发割鸡之叹;尹何为邑宰,子产出制锦之谏。
子皮使尹何为邑宰,子产道其才薄,放出制锦之练,曰:未能操持,何制锦也。
德小而任大,谓之滥也。德大而任小,谓之降也;而其失也,宁降无滥。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
慎言第三十
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天文失则有谪蚀之变,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灾,人文失必有伤身之患。故口者言语之门户,舌者门户之关钥。关钥动,则门户开;门户开,则言语出。出言之善,则千里应之;出言之恶,则千里违之。言失於己,不可遏於人;情发於近,不可止於远。是以君子慎其关钥,以密言语。言语在口,譬含锋刃不可动也。动锋刃者必伤喉舌,言失之害非唯锋刃,其所伤者不慎喉舌。故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缄口之铭,
周公庙中铸金人,为三缄其口,书其背曰:我是古之慎言人也。
所以警桃言,桃立曰桃,轻言。
防口谈也。说,过也。
口舌者,患祸之官,亡灭之府也。语言者,性命之所属,而形骸之所系也。言出患入,语失身亡,身亡不可复存,言非不可复追。其犹射也,悬机未发则犹可止,矢一离弦,虽欲返之,弗可得也。易诚枢机,诗刺言玷。斯言一玷,非磕力甘切蠩音诸所磨;枢机既发,岂骇电所追。皆前圣之至慎,後人之涎熔。明者慎言故无失言,间者轻言自致害灭。昔知伯失言於水灌,韩魏蹑其肘足;
知伯与韩宣子、魏武子共伐赵襄子,灌朝歌水,淹襄子城三年。知伯与韩侯、魏侯登高看水,知伯失言曰:洚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灌平阳。二子闻此语,宣子以肘射武子肘,武子以足镊宣子足使出。宣子谓武子曰:知伯欲以水灌我等,赵亡我则其次,不如先图之。二侯於是乃使人告襄子曰:君明日卯时出兵,与知伯交战,我二军各引兵两头,即灭知伯。襄子乃斩知伯头,以漆之,用为秽器。此为不慎言之失也。
魏武漏语於英雄,玄德遗其匕筋。
魏武,曹操也。汉末天下微弱,四方无主,英伟并起,袁绍起兵於关束号束晋,孙权据吴,刘璋在蜀。曹操亦欲窥天下。刘备,字玄德,皆大志。来过曹操,操与同食而谓言:天下英雄,唯君与操。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本初,袁绍字也。刘备闻操言,不觉心惊,恐操知备欲图天下之心。正食乃失匕筋,背操走,入徐州,复来荆州,灭刘璋,後称蜀王,王西蜀。曹操王西晋,孙权王南吴,天下为三国者也。
是以头为秽器师驰,徐州地分,二晋土割,岷蜀亡败,长衅为天下笑,不慎言也。韩昭侯与棠蹊公谋而终夜独寝,
韩昭,镒,侯,爵名;棠叹,地名,爵号公。韩昭与棠瑛公语,棠叹公谓韩侯曰:为人主者,言泄左右,亦如玉尼置酒。韩侯於是终夜独寝,恶有梦语露於妻妾也。
虑梦言露於妻妾也。孔光不对温室之树,恐言之泄於左右也。
孔光,为汉司空,曾内出外,左右问曰:温室庭前有何树木。孔光别论余事,不对温室之树,其意欲不令使内事外知也。
言者,风也,无足而行,无翼而飞,不可易也。是以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如蹈水火,临危险也。礼然後动,则动如春风,人不厌其动。时然後言,则言如金石,人不厌其声。故身无失行,口无过言也。
刘子卷之六竟
#1『 天』文渊阁本作『 大』。
#2『 求』原缺,据文渊阁本增补。
#3『美』原无,据文渊阁本增补。
#4『返』文渊阁本作『反』。
#5『器』原作为,据文渊阁本改。
#6文渊阁本『鲁」字前有『而』字。
#7文渊阁本『芦』字前有『夫』字。
猜你喜欢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晏婴 呂祖謙後序·朱熹 第二十四章·王夫之 四书留书卷二·章世纯 春秋管窥原序·徐庭垣 卷十九·郑玉 卷二百十四·秦蕙田 卷四·魏了翁 卷十一·王与之 上孟·章世纯 (十一)朱子之圣人难为论·钱穆 总论·姚际恒 存心与择法·太虚 电劝甘地进食·太虚 易理与佛法·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