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贪鄙第二十六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志第五十九·礼九等·脱脱
  卷四十八 后燕録六·崔鸿
  序·计六奇
  ●卷二·陆深
  路史卷三·罗泌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乌江殒身 汉高祖汜阳即位·黄士衡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卷之三百六·佚名
  尚史卷九十四·李锴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纪昀
   十一、我编《当代汉英词典》①·林语堂
  尉迟运传·令狐德棻
  武延秀传·刘昫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皎然

      序   夫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彼天地日月,元化之渊奥,鬼神之微冥,精思一搜,万象不能藏其巧。其作用也,放意须险,定句须 离,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授[1]。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可以意冥,难以言状

  • ●卷七·江顺诒

    ◎七曰境○诗词曲意境各不同王阮亭云:“或问诗词分界,余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诒]案:会真记之“碧云天,黄

  • 卷十一·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十一明 文肇祉 撰録事诗集五言古诗宿山中出城入山寺黄叶满林臯焚香坐高榻静听松声号自怜失路人蹔从物外逃借此云堂宿新寒欺布袍歘然作奇梦弄棹飞洪涛凭虚不知止万里恣游遨去去登海峤天风吹

  • 卷之五十·佚名

    洪武三年三月庚寅朔以程昭为工部侍郎侍仪使秦文绎为户部郎中○免应天徽州等十六府州河南北平山东三省税粮诏曰盖闻自古帝王之兴必有赖于武功成武功者必有资于民力矜恤之道理所当先朕自即位以来思欲与民同乐苐以将士新

  • 第七回 睡鸭炉求沽得善价 走马楼分派住诸姨·陈蝶仙

    却说瑞儿从红芸院转身出来,突被一人向脑背后拍的打了一下。回头一看,却是戴姨太太身边的大丫头奴儿。因嗤嗤的涎着脸笑道:“好嘎,嘴唇儿点的血红,敢是叫我给老爷带去下酒吃吗?”奴儿把帕子向嘴上一掩,啐了一口道:&l

  • 卷之三百八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三月。丙申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奏、请派盛京户部侍郎良弓滟<兪>滟弓、兵部侍郎宗室溥顾、办理大围场及养息

  • ◎袁世凯无如梁任公何·刘以芬

    梁任公先生于民国三年春间即同熊希龄、汪大燮联翩辞职,四年初由京移寓天津。时袁之左右尚思藉先生之文字为帝制张目,辄刺探其意,终觉格格不入,乃已。迨帝制声浪愈高,先生由津入京,谒袁婉询究竟,袁知先生之难为用也,信誓旦旦,自

  • 十五 曹寅奏明会议监修明陵及江南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为奏明事。 前月恭膺恩旨,命臣寅监修明陵。钦此钦遵。自署总督臣陶岱到省,会同巡抚臣宋荦、臣寅,以及在省大小官员踏勘,现在估计工料,遴委江防同知臣丁易管工,公议于官吏

  • 卷二十二 魏书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陈寿

    (桓阶传、陈群传、陈群传、陈矫传、徐宣传、卫臻传、卢毓传)桓阶传,桓阶,字伯绪,长沙郡临湘县人。曾当过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孙坚推荐他为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桓阶因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

  • 卷四十四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四下 朱批宜兆熊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八日署理直隶总督【臣】宜兆熊协理直隶总督【臣】刘师恕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等清查各属仓

  • 卷五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五十总督巡抚表总督巡抚国朝官制总督【正二品加尚书衔从一品】直一人【驻保定府】江南江西一人【驻江宁府】福建浙江一人【驻福州府】湖北湖南一人【驻武昌府】四川一人【驻成都府】陜

  • 卷二 释诂下·邢昺

    ?、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犹?央也,语之转耳。《书》曰:“非台小子。”古者贵贱皆自称朕。《礼记》曰:“授政任功,曰‘予一人’”,“畛于鬼神,曰‘有某甫’。”言,见《诗》。○?,五刚切。台音怡。下同。)[疏]“

  • 卷首十·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十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训诂传授 汉书艺文志诗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竹帛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诂而齐辕固燕韩婴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

  • 书序辨伪第十三尚书篇目异同真伪表附·康有为

    《尚书》二十八篇,为孔子删定大法,一乱于《太誓》,再乱于张霸,三乱于刘歆,四乱于王肃。然张、王之伪,人皆知之,《太誓》后得,人亦知之。若刘歆伪古文,二千年无人知之者。然刘歆之作伪,近儒刘逢禄、邵懿辰亦渐疑之;《书序》之为歆

  • 卷第二十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四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摄颂在前。尔时猛光王。在得叉尸罗淫女之舍。见增养来问言。卿何为来。即皆以事具答。王曰。我且欢乐待七日满当可共去。日既满已往石杵山。自驾其象象遂大吼

  • 文史通义·章学诚

    中国古代文史理论著作。章学诚著。本书通行有《章氏遗书》本,1921年吴兴刘承干刻印。1956年12月中华书局据此排印出版,1961年9月第2次印刷。章学诚所著除本书外,还有《校雠通义》内篇3卷,《方志例略》2卷,《文集》8卷等。

  • 佛说戒消灾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持归戒人,鬼神畏避。二人受五戒,同四百九十八人见佛,皆得证果。说受三归戒之人鬼神畏避及五戒之功德。小乘律。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特明自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