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原文】
用兵有言曰(1):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2)。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4)。
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5)。
【题解】
本章前承六十八章,继续阐述以退为进的战略战术思想。其中提到轻敌必败、哀兵常胜的见解,确有它合理的地方。张松如说:“老子意不在‘兵’,而是讲的更具普遍性的‘道’。”其言深符老旨。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有”字借作“又”。傅奕同甲本。范应元“兵”下有“者”字,“言”下亦有“曰”字。河上、王弼及唐宋以来诸通行本,多无“曰”字,作“用兵有言”。
(2)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下句夺一“敢”字,“退”字借作“芮”。河、王、傅、范及诸通行本,悉同乙本。敦煌一本,两“敢”字均作“能”。道藏龙兴碑,两“敢”字下,各有“求”字。苏辙说:“主,造事者也;客,应敌者也。进者,有意于争者也;退者,无意于争者也。”复旦大学《老子注释》:“主,主动,引申为采取攻势。
客,被动,引申为采取守势。”
(3)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末句“敌”后有“矣”字。傅奕、严遵与敦煌两唐写本、道藏龙兴碑本,皆同马王堆本乙本。今王本及诸他本,“执无兵”句多在“扔无敌”句后。元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扔无敌”句在“攘无臂”句前。陶方琦说:“‘执无兵’句,应在‘扔无敌’句上。弼注:‘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也。’是王同此。”攘,举起。扔,这里指进攻。范与《释文》作“扔”,他本皆作“仍”,马王堆本简作“乃”。仍、乃、扔,同音假借。
(4)王弼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乙本“葆”作。傅奕及吕惠卿,亦作“无敌”,同马王堆本。傅、范及古观楼、龙兴碑诸唐本宋本,“几”上有“则”字,“丧”字作“亡”。“轻敌”,范应元同诸王本作“轻敌”,敦煌唐写本及道藏龙兴碑作“侮敌”,又一本与六朝本作“敌”。张松如《校读》:“衡前后文谊,上面‘是谓’四句,当是肯定的,下面‘祸莫大于’一句,乃是否定的。如作‘无敌’,在一句中固通,绾合上文便发生牴牾了。未及‘轻敌’义长。”
苏辙说:“圣人以慈为宝。轻敌则轻战,轻战则轻杀人,丧其所以为慈矣。”
(5)傅奕如此。马王堆本甲本,“抗”作“称”,乙本“则”作“而”。敦煌唐写本作“故抗兵相如”。“相如”,范与开元、河上诸王本,皆作“相加”。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敦煌又一本作“相若”,同傅奕与马王堆本,“若”,亦当也。“则哀者胜矣”,诸王本无“则”字,景龙、敦煌、龙兴碑,并无“矣”字,范及诸他本多有“矣”字。诸本“则”字,或作“而”。王引之《经传释词》:“而,犹则也。”苏辙说:“两敌相加,而吾出于不得已,则有哀心。哀心见而天人助之,虽欲不胜,不可得也。”
【今译】
兵家常说:我不敢采取攻势,而宁愿采取守势;我不敢前进一寸,而宁愿后退一尺。这就是说,布阵要像没有布阵一样,伸出胳膊要像没有伸出胳膊一样,拿着武器要像没有拿武器一样,进攻敌人要像没有进攻一样。祸害之大,莫过于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几乎丧失了吾的三件法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在两军对阵、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那悲愤的一方,一定获得胜利。
猜你喜欢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一·晏婴 明鬼中第三十(阙)·墨子 朱熹後序·朱熹 卷四十三·湛若水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孔子 六经奥论卷四·郑樵 卷十二·欧阳修 卷九十九·秦蕙田 尚书疑义卷五·马明衡 《藏要》第二輯敘·欧阳竟无 卷二·章太炎 卷二十五·佚名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佚名 卷中·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